欧盟“双反”举枪 华为中兴又成靶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一份来自欧盟内部的文件认为,华为、中兴的无线网络设备价格,比公平的市场价格低35%,此举涉嫌产品倾销。尽管欧盟正在讨论是否采取进一步措施,但有专家认为,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欧盟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可能性非常大。
继进军美国受阻后,国内两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又遭到欧盟的狙击。
昨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欧盟内部判定华为、中兴涉嫌在欧洲市场,以低于市场公平价格35%的定价进行产品倾销,危害了当地制造商的权益。欧盟还指责两家公司获得中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影响了公平竞争。消息称,欧盟正在讨论是否采取进一步措施。昨日,中兴方面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对上述指控进行了否认。
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底,曾有报道称欧盟欲针对华为、中兴发起重大贸易诉讼。当时,两家公司就双双进行了否认。
事件
欧盟指华为中兴存倾销行为
《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近日,一份来自欧盟内部的分析文件认为,华为、中兴的无线网络设备价格,比公平的市场价格低35%。欧盟内部认为,此举涉嫌产品倾销,危害了当地制造商权益。
欧盟委员会表示,倾销行为所带来的伤害,并不局限于产品销售的减少。欧洲公司在设备维护、升级部分的服务营收,也出现了下降。“产品倾销造成的伤害正在扩大,而这一影响将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继续辐射。”该文件称。
该文件还认为,华为、中兴获得了中国政府的资金支持,而政府经济补助的行为,将影响市场稳定,并影响欧盟产业的公平竞争。
就在上周三,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一项新协议,获得国开行200亿美元的融资。上述报道借此举例说,这表示中国政府对两家公司的赞助有增无减。
据了解,欧盟委员会在文件中指出,对这种不公平的做法需要采取行动应对。
报道还称,欧盟将计划采取进一步措施,开始反不公平贸易调查,并将可能提升中国无线网络设备的进口税。如果真是这样,这将是首个由欧盟委员会发起,而并非来自欧洲行业投诉的贸易调查。
回应
华为中兴早已否认
“这个事情我们肯定是否认的。”昨日,中兴通讯公关部相关人士接到商报记者电话时这样表示。
华为公关人士则表示,今日上班后将对此事有一个正式回应。
商报记者了解到,上述报道中提到的欧盟文件,是今年5月底欧盟欲针对华为、中兴发起重大贸易诉讼的后续。
据国外媒体5月28日报道,欧盟准备针对中国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发起重大贸易诉讼,称这两家公司从政府非法补贴中受益,并在欧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报道称,倘若欧盟判定两公司行为属违法,华为和中兴将可能需要支付惩罚性的欧盟关税。
但商报记者了解到,华为、中兴两家企业在第二天就双双否认了。
华为否认报道中所说的存在倾销和“获得中国政府的非法补助”,并反对欧盟发起报道中所说的双反调查。
华为称,一直以来,欧盟都是提倡公平开放竞争的领导者,华为高度赞赏欧盟的这一态度,并遵守这一原则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华为在欧洲雇用了7000多名员工,并间接创造了6000多个就业机会;2011年,华为在欧洲的本地采购金额超过29亿欧元。“我们从创新到交付,都植根于欧洲,这也是我们在欧洲长期的战略。”华为当时在声明中称。
同一天,中兴通讯也发表声明,称注意到了相关媒体报道,但“截至目前我们并没有得到有关此事的官方消息”。
中兴称,作为深港两地上市公司,中兴通讯致力于公开透明的运营,遵守WTO和相关国家贸易规则,一直依靠创新的技术、高度定制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和客户,不存在政府非法补贴和倾销行为。
新闻纵深
盯准华为中兴 意在保护欧洲通信设备商
欧盟将目光盯准华为、中兴这两家电信设备制造商,被通信业内人士解读为是在保护欧洲本土的大型网络设备供应商。
近年来,华为、中兴以低价打开欧洲市场,给欧洲同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诺基亚与西门子的合资公司诺西通信今年早些时候曾宣布,要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4,也就是削减17000名员工。上周,该公司宣布关闭德国境内的一家工厂,导致650名员工失业。
10月,阿尔卡特朗讯宣布裁员7.2%,即5500个工作岗位,该公司股价已大幅下跌,并面临巨幅亏损。
爱立信公司本月宣布,将在瑞典裁员10%,即减少1550名员工,以维持利润率。
数据显示,欧洲的无线设备市场,从2006年到2011年缩水65%。在此期间,中国公司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是5年前的10倍,而欧洲厂商的市场份额则下降了15%。
据了解,去年中兴在欧洲的销售收入约为70亿~80亿元人民币,华为的销售规模则在250亿~300亿元人民币之间。
世界经济低迷 欧盟发起调查的可能性很大
“欧盟此举很明显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国际经济法教授王卫国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他表示,近几年,随着我国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科技企业逐渐发展成熟,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优势日益明显,西方国家对他们的关注也日益密切。
“欧洲经济状况持续低迷,造成其国内部分企业陷入困境,而中国企业仍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这是欧盟针对华为、中兴发起贸易狙击的根本原因,并非真的中国企业有倾销行为或是得到非法补贴。”王卫国说。
西南证券研发业务总监许维鸿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此次调查由欧盟官方直接推动,而非华为、中兴的竞争对手西门子、阿尔卡特等企业发起,其政治意义明显。
许维鸿表示,华为、中兴以低价抢占市场,而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电信设备服务商,欧洲国家认为其威胁到了相关产业,欧盟官方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也就不难理解了。
王卫国认为,世界经济普遍低迷,欧美各国纷纷滥用原本设定为保护国际贸易公平的反倾销、反补贴规则。在此背景下,欧盟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可能性非常大。“我国政府应早做准备,必要时作出还击。”他说。
许维鸿还提醒说,华为、中兴“走出去”,是以低价抢占市场起家的,而现在,两家企业已发展成为有代表性的国际化企业,就应该从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低价策略并非长久之计,华为和中兴应该学会并利用国际贸易规则。”许维鸿说。[!--empirenews.page--]
新闻链接
华为中兴屡遭狙击
■2008年,华为拟收购美国电信企业3COM公司,后来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宣布对该交易启动国家安全调查,最终3COM被迫主动撤回申请。3COM公司后来被惠普收购。
■2010年8月,美国移动电话运营商斯普林特公司发起网络升级招标,华为提供的方案可为运营商节省至少8亿美元成本。但8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致信美国总统奥巴马及财长盖特纳,要求对华为供应设备一事进行全面调查。后因评估认为华为可能“威胁国家安全”,这块50亿美元的大蛋糕由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和三星分食。
■2010年,中兴曾试图获得部分美国主流运营商合约,但也以失败告终。中兴相关负责人事后曾表示,在美国遭到了不公平对待,称中兴开出的条件优于胜出者爱立信。
■2011年2月,同样是在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的压力下,华为不得不放弃以200万美元收购3Leaf公司的交易。
■2011年10月,美国商务部阻止华为参与国家应急网络项目招标。
■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院情报委发布调查报告,称华为、中兴“对美国系统构成威胁”,并警告和华为、中兴合作的美国企业另找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