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EEE 802.3bt标准突破,PoE++实现90W高功率传输的关键技术

    5G通信、边缘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着网络设备向高功耗、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传统以太网供电(PoE)技术因功率限制逐渐难以满足需求,而IEEE 802.3bt标准的诞生,以单端口90W的供电能力重新定义了网络供电的边界。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高功耗设备的供电难题,更通过物理层创新、智能功率管理与生态兼容性设计,为智能建筑、工业自动化、5G基站等领域提供了高效、灵活的供电解决方案。

    电源
    2025-08-13
    PoE IEEE 802.3bt
  • 从大而笨重到小而轻便,电源适配器也在 “改朝换代”

    在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电源适配器这一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的配件,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早期大而笨重的形态,逐渐向小而轻便转变,这场 “改朝换代” 背后,是技术不断革新的强大驱动力。

  • 通过电源去耦保持集成电路电源低阻抗

    在现代电子系统中,集成电路(IC)的性能对于整个系统的功能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确保电源以低阻抗进入 IC 是维持其良好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电源去耦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减少电源噪声和纹波,保持电源的稳定性,从而为 IC 提供纯净、低阻抗的电源输入。

  • 电源的高效性与稳定性始终是工程师们关注的核心要点

    在当今的电子设备设计领域,电源的高效性与稳定性始终是工程师们关注的核心要点。对于众多对噪声极为敏感的设备而言,找到一款既能提供高效动力支持,又能确保低噪声稳定运行的电源,无疑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带有次级 LC 滤波器的开关稳压器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与潜力。然而,如何进一步挖掘其潜力,使其在电源供应方面发挥出更为卓越的效能,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 解析电源模块发热的四大核心原因

    在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中,电源模块扮演着 “能量心脏” 的关键角色。然而,发热问题却如同潜藏的隐患,不仅可能导致模块性能衰减,严重时还会引发设备宕机甚至烧毁。深入探究电源模块发热的根源,对提升设备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工程实践验证,设计缺陷、环境因素、负载异常与元件老化构成了引发发热的四大核心原因。

  • 智能电弧光保护装置:电力系统稳定的 “防火墙”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安全与稳定是保障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基石。然而,电弧光故障如同潜伏在暗处的 “杀手”,时刻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智能电弧光保护装置作为应对这一威胁的有力武器,正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 “防火墙”。

  • SiC 电源解决方案:工业设备辅助电源驱动的革新力量

    在当今工业领域,随着设备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对辅助电源的性能要求日益严苛。传统辅助电源在面对高电压、高功率密度以及节能需求时逐渐力不从心,而碳化硅(SiC)技术的兴起,为工业设备辅助电源驱动提供了创新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 电压不稳,谐波扰局,移相整流变压器如何守护生产安全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稳定的电力供应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石。然而,电压不稳和谐波干扰却如同两大 “顽疾”,时刻威胁着生产的安全与稳定。据相关数据显示,因电压波动和谐波问题导致的生产事故及设备损坏,每年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移相整流变压器作为一位 “电力卫士”,正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 运行速度可比传统光电晶体管提升近百倍的光耦合器 ——ICPL - 053X

    在现代电子设备的复杂电路体系中,光耦合器作为关键的电子元器件,承担着信号隔离与传输的重要使命。从其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起,便因解决了电子信号在不同电路间传输时的隔离难题,迅速在电子领域崭露头角。光耦合器,简称光耦,利用发光二极管(LED)将电信号巧妙转化为光信号,再借助光敏器件接收并重新变回电信号,成功实现输入与输出间的完全电气隔离,极大提升了信号传输安全性,有效规避电路干扰与高压损坏。随着技术持续进步,光耦从最初仅能满足简单隔离需求,逐步进化为高性能元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占据核心地位。而近期,工采网代理的光耦合器 ——ICPL - 0530/0531/053L 系列(统称 ICPL - 053X)横空出世,凭借其卓越特性,尤其是运行速度方面的巨大突破,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 ZCC3790:同步升降压控制器的全新选择,替代 LT3790

    ZCC3790 作为一款同步 4 开关升降压电压 / 电流调节器控制器,展现出了强大的性能。它能够在输入电压高于、低于或等于输出电压的复杂情况下,精准地调节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或输入电流。其恒定频率、电流模式架构赋予了它灵活的工作频率调节范围,可在 200kHz 至 700kHz 之间进行调整或同步,且无需在降压或升压操作中加入顶部 FET 刷新切换周期,这一特性极大地简化了电路设计并提升了稳定性。

  •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设计有哪些非常复杂过程?

    存储器是一种用于存储数据的集成电路。存储器的架构可以分为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等类型。

    电源
    2025-07-23
    数字信号
  • 多输出电源并联均流技术:数字控制与模拟方案的对比分析

    在数据中心、5G基站和电动汽车充电等高可靠性电力电子系统中,多电源模块并联运行已成为提升系统容量和冗余度的核心架构。据统计,全球并联电源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85亿美元,其中均流精度和动态响应成为区分技术方案的关键指标。本文从控制原理、性能参数和工程应用三个维度,系统对比数字控制与模拟方案的技术特性。

  • IGBT模块驱动电路设计:门极电阻与钳位二极管的参数优化

    在功率电子系统中,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的驱动电路设计直接影响开关损耗、电磁干扰(EMI)和器件可靠性。门极电阻(Rg)与钳位二极管(Dclamp)作为驱动电路的核心元件,其参数优化需平衡开关速度、电压尖峰抑制与热稳定性。本文从IGBT的开关特性出发,系统解析Rg与Dclamp的协同优化策略,为工程师提供可量化的设计指南。

  • 动态负载响应优化:输出电容与反馈环路的协同调试方法

    在开关电源设计中,动态负载响应能力是衡量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面对快速变化的负载需求,如何通过输出电容与反馈环路的协同调试实现最优动态响应,已成为电源工程师面临的核心挑战。本文将从能量平衡与信号补偿的角度,系统阐述这一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

  • 电源效率测量规范:从轻载到满载的自动化测试系统搭建

    在电源设计与研发过程中,精确测量电源从轻载到满载的效率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电源的性能评估,还直接影响产品的能耗标准和市场竞争力。搭建一套自动化测试系统,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这一测量任务,成为电源行业的重要需求。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