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和产业界需要下力气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均衡发展,因为只有具备健全的产业链基础,产业联合创新才有可能实现目标。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要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企业还需要好的机制和人才。只有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人才和国际化的管理,才有可能成为国际化的公司。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既要坚定信心,又要继续艰苦奋斗。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处在危险关头,低端市场处于白热化阶段,而高端市场又有很多巨头大鳄,中小企业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老的技术产品不赚钱,新的产品技术投入不成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方面要坚定信心,相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一定有前景;另一方面,还要再艰苦奋斗、深思熟虑、高瞻远瞩。因为我们的企业现在还没有明显优势,而且产业不断向高端发展,最后的胜利者也会越来越少。现在,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处在革命时期的“延安阶段”,虽然环境没有井冈山时期那么艰苦,但是井冈山的精神不能丢,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什么时候能走到西柏坡,需要继续奋进。从产业层面看,只有具备健全的产业链基础,产业联合创新才有可能实现目标。要健全整个产业链并实现均衡发展,需要花时间,需要国家和产业界下力气推动。从国家层面看,一方面企业的研发资金和人才要有所保障;另一方面量产的资金能从多渠道得到,如国开行、股市等都应成为有效途径。在市场竞争中,国家要选拔优秀企业,让优势资源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分配到优秀企业中去。从企业层面看,企业需要做好技术研发、技术管理、企业管理、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人才方面,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留住人才,建立一流的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力量。“宁做鸡头,不当凤尾”是许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北洋政府时期,各方军阀割据,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占据一方,但最后都淹没在历史洪流之中。集成电路行业也是如此,一旦保守一定没有出路,先进技术必定取代落后技术,先进文化必定取代落后文化。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企业大都小而散,国家希望促成一些企业的合并,但是进展并不理想。当然,企业整合的事情不能操之过急。企业的领导人需要培养企业家精神,开阔视野,树立崇高理想。有了理想就会调高目标,就不会“小富即安”。在产业发展进程中,既需要国家政策激励,又要让市场经济发挥主要力量,让产业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国家只在关键的时候、转型的时候、最困难的时候对企业进行扶持帮助,让企业充分竞争,通过竞争产生强者,并将产业的重担放在其身上。如果扶持了一个阿斗,那么结局就是让产业多走弯路。
原标题: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要有“中国芯”先要“中国造”解决“中国芯”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中国制造”的问题。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融合了40多种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多种交叉学科和尖端制造技术,对制造装备、精密机械、精密仪器、自动化、精细化工和新材料行业有直接的带动,代表着当今世界微细制造的最高水平,集人类超精细加工技术之大成。然而,目前中国高端制造装备与材料依然大量依赖进口,这严重制约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有效整合技术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装备制造业进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培育有条件的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材料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带动产业良性发展,产业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前列。二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着力开展微电子前沿技术研究,加强技术储备,引领我国微电子技术发展,实现产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同步更新。三是提高机制创新能力。创造一个适应产业国际化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专项实施运行机制,有效整合国际国内技术资源,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培养世界一流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一系列的组织措施。一是进行系统组织产业链协同创新,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首先应围绕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按照上下游配套的方式进行系统布局,以项目群方式支持协同创新研发。其次应组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整合资源,共同发展,比如组成封测产业创新联盟、TSV研发联合体、材料产业链创新联盟等。二是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研发联盟组织建设。鼓励产学研用结合,鼓励企业加强与院校合作,鼓励院校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研发工作。对竞争先导研发项目,以技术平台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进行整体布局和组织整合,组织国内有优势的科研院所、高校与骨干企业组成全国性联盟,建设世界水平的开放式创新基地,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三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在创新基础上,鼓励有策略的知识产权布局,形成“保护伞”,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转为“基于自主创新的国际合作”。结合产业创新联盟,推进知识产权共享,形成专利池。抛弃“替代战略”立足“协同创新”当然,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家对产业的投入不足。我国集成电路的整个产业规模小,基础薄弱,产能严重不足的现状,说到底还是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其他渠道投入少,致使科技专项实际上承担了整个产业资源组织的主要平台功能,超出了科技专项承载的范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还远未达到可以支撑自我良性发展的规模,还需要下战略决心,加大产业投入。二是从业企业缺乏办企业的精神,活力不足。很多企业发展战略不明晰,缺乏清晰的发展路线图和差异化的产品规划,产品碎片化、同质化严重,没有专职的研发机构,无力开展系统性的研发工作。企业内部仍然依赖“人治”,缺乏现代企业机制保障和组织执行力。三是在系统-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的产业链条上,企业相互害怕,信心不足,存在下游欺负上游,一环怕一环的现象。因此,中国集成电路制造的出路还在于“协同创新战略”,抛弃“替代战略”,从引进消化吸收的受制于人中解脱出来,立足终端市场的产品定义,立足自主创新,立足上下游联手,由一环怕一环,变成一环拉一环,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门槛,建立起差异化的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本文由本报记者陈炳欣根据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相关链接我国IC制造产业链协同创新取得长足进展目前我国产业链协同创新已取得一定进展。自2008年以来,我国针对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工艺和特色工艺做了重点布局,部分成果已形成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和推广应用,在14nm~20nm先导研发上取得进展,初步形成知识产权体系。22nm后高k工艺、嵌入式存储器、DFM模块形成解决方案,研制出与主流工艺兼容的FinFET原型器件(全后棚HKMG)。在22nm和14nm技术代,完成专利申请1500多项(包括美国专利500多项)。在高端封装上实现跨越,一批高端封装工艺开发成功,一些技术开始与国际领先厂商并驾齐驱。在高密度多层多芯片堆叠工艺技术上已达国际一流。8层及8层以上的芯片堆叠工艺技术,芯片厚度仅75μm;多芯片、高密度封装技术,12英寸晶圆厚度减薄可达50μm,低焊线技术弧高低达30μm。国产装备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2008年12英寸国产装备是空白,当时只有2种8英寸设备,至2013年已有3种65nm设备、2种28nm设备实现销售,6种28nm设备验证接近完成。其中,前道装备累计销售168台,后道封测设备累计销售670台(其中封装光刻机销售10台),太阳能、LED装备累计销售390台(套),零部件累计销售3405件。上海中微的12英寸介质刻蚀机进入批量销售;北方微12英寸硅刻蚀机、PVD进入销售,TSV封装与LED系列装备开始批量销售;上海微电子封装光刻机等产品进入批量销售;七星华创Low-k清洗机、氧化炉等产品开始进入销售;北京中科信12英寸注入机等产品开始用户试用考核;上海睿励的光学检测设备等产品开始用户试用考核。总体上来说,随着国家重大专项的实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正在加速提升,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一流的产业人才队伍正在加速集聚,同时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应国情的联合攻关方式,得到各方肯定,如组织“产业链创新联盟”,按产业链模式组织攻关;实行“用户考核制”,下家考核上家、整机考核部件、市场考核产品。
赛迪顾问基础电子产业研究中心微电子事业部 陈伟半导体市场向好 产业增速回升在全球经济持续不景气的影响下,2012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没有迎来预期的加速增长,产业规模反而呈现萎缩的状况。全年产业规模为2915.6亿美元,同比2011年下滑了2.7%。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进入第四季度后,全球半导体市场显露出好转的迹象,人们对201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发展也充满希望。根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为1451亿美元,较2012年上半年增加了1.5%。另外,2013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为746.5亿美元,比第一季度的704.5亿美元环比增加6%,为过去3年中最大的环比增长率。据SIA预测,201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收入将达到2978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1%。预期今年接下来的几个月与201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会有更强劲的增长,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速也将周期性回升。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始终呈现增长乏力的状况。虽然201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强劲反弹,但只是昙花一现。对于2012年的市场发展,各方原本充满预期,并预计年度市场增速能够达到5%以上,但事与愿违,进入2012年之后,市场表现更加疲弱,市场规模非但未呈现增长,反而出现连续下滑的状况。但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等领域对半导体的需求持续扩大,201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景气状况将趋于好转。同时,消费电子产品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导致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网络接入终端产品的应用面持续扩大,随着各种电子整机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芯片的出货量也将持续上升。以上领域都将成为推动2013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重要力量。内外因素驱动 中国IC市场平稳增长2012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持续影响下,中国电子产品出口增速明显受到抑制,集成电路应用较多的大宗电子整机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国内除了移动智能设备增长较为迅速之外,其他产品市场销售均为稳中有降。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下,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8558.6亿元,增速为6.1%。纵观2013年,受利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中国电子整机产品出口需求的增加以及以便携式移动智能设备、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设备的快速增长,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将实现平稳增长,截至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实现销售额4990.8亿元,同比增长5.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在这一大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在下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以及物联网、三网融合等重点领域需要大量IC芯片与之相配套,主要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电源管理与功率器件,网络及通信芯片、音视频解码芯片、显示驱动与控制芯片等等。这些IC产品将在相关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进一步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热点。中国IC产业加速增长 设计业增速占鳌头2013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良好、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带动,以及国内政策推动的共同影响下,呈现“持续走高”的态势。截至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1155.8亿元,同比增长14.0%。从集成电路各产业链发展情况看,集成电路设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3上半年,设计业销售额为331.7亿元,同比增长32.8%。集成电路设计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持续增长,2013年全年仍有望延续较高的增长态势。近年来,NB、数码相机、PC、LCD显示器等信息产品大厂陆续大规模地向中国转移,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下游应用领域的旺盛需求同样带动了中国国内IC产品的持续成长,并刺激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加速成长。同时,芯片制造业和封装测试业也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其2013年上半年销售额为305.4亿元和51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和6.6%。随着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业的发展,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结构也将逐渐发生变化,其趋势是集成电路设计业所占比重将持续提高,而封装测试业所占比重则继续下降。集成电路设计业仍将是未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中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预计未来3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到2016年,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预计有望达到1200亿元。展望未来,虽然世界经济形势仍存在诸多未知因素,但可以确定的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速将周期性回升。未来几年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回暖以及国内经济、政策、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等因素都将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从中长期来看,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产业鼓励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的带动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到2016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突破3500亿元。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销售收入规模及增长?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及增长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导读】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晶片市场战况日益激烈。看好智慧配件(Appcessory)市场成长商机,包括博通(Broadcom)、ROHM集团旗下的LAPIS半导体、意法半导体(ST)、赛普拉斯(Cypress),以及戴乐格(Dialog)半导体等业者,皆竞相于今年推出蓝牙低功耗系统单晶片(SoC)解决方案,让市场竞争战火急遽升温。 Nordic产品管理总监Thomas Embla Bonnerud强调,nRF51系列蓝牙低功耗SoC具备创新的硬体与软体架构,为该公司拓展智慧配件市场的重要利器。 Nordic产品管理总监Thomas Embla Bonnerud表示,愈来愈多半导体厂已开始体认到蓝牙低功耗技术的发展潜力,其中不乏规模庞大、制度健全的重量级厂商,如意法半导体、博通等;此外,芯科实验室(Silicon Labs)、Quintic等业者亦挟射频(RF)技术专长积极切入,期在蓝牙低功耗领域抢占一席之地。 据了解,Nordic、CSR与德州仪器(TI)由于较早推出产品,是目前蓝牙低功耗市场上主要的晶片供应商。其中,CSR与德州仪器的SoC解决方案,分别是以16位元和8051微控制器开发而成,而Nordic第一代产品nRF8000系列为蓝牙低功耗无线连结晶片,至2012年第二代nRF51系列,才采用安谋国际(ARM)32位元Cortex-M0微控制器核心打造整合度更高的SoC。 Bonnerud指出,Cortex-M0核心从睡眠状态至运作状态,仅需2.5微秒(μs)唤醒时间,启动速度较8位元方案快一百倍,因此不但处理能力提升达十倍,也大幅缩减功率消耗。另外,Cortex-M0完善的工具链及软体生态系统,亦可提供应用产品制造商更有效率的开发环境,是市场接受度相当高的微控制器架构。 也因此,除CSR与德州仪器外,其他后进业者多半是采用Cortex-M0架构开发蓝牙低功耗SoC。较特别的是,博通虽也选择ARM架构核心,但系以效能等级更高的Cortex-M3做为发展基础。不过,市场人士大多认为,以现阶段智慧配件应用而言,Cortex-M0效能其实已绰绰有余,Cortex-M3等级的蓝牙低功耗方案,则较适合未来功能更复杂的智慧手表或智慧眼镜应用。 面对愈来愈多半导体厂加入蓝牙低功耗SoC市场战局,且当中部分业者行销及研发资源皆极为雄厚,营运规模相对较小的Nordic依旧信心满满。Bonnerud强调,Nordic自2003年即开始专注于超低功耗无线技术研发,至今已在无线滑鼠与键盘市场取得65%的主导地位;不仅如此,Nordic亦是蓝牙低功耗标准的主要贡献者,且为蓝牙技术联盟的核心成员,再加上nRF51超低功耗、高整合度等领先优势,该公司有信心能在强敌环伺中脱颖而出。 Bonnerud进一步透露,未来2~3年,Nordic将继续戮力缩减蓝牙低功耗SoC的整体耗电量达50%以上,并增强6dB以上的链结预算及四倍处理器效能,同时精进协定堆叠(Protocol Stack)及韧体等软体解决方案,以持续提升产品及市场竞争力。 本文由收集整理
讯:美国专利和商标局通过了一项苹果申请的被称为“基于位置确定用于控制/调整操作的设备的无线设备/人员的位置的系统和方法”。专利中描述了一种可以适应性追踪用户位置并使用数据只能控制其他地方设备的技术,比如说家用电器。很多人都认为家庭自动化是下一个科技前沿,硬件和软件的完美融合可以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像Nest和飞利浦这样的公司已经推出了Nest智能恒温器和Hue智能电灯泡产品。虽然苹果目前的硬件产品线可以满足发明的需要,但还是会有很多障碍。这项专利在2012年递交,发明人为Raghunandan K.Pai和Timothy S.Hurley。 责任编辑:Tinxu来源:PConline 分享到:
股权众筹听起来很美,可以让很多并不十分富有的人群通过互联网也有机会做某个企业的天使投资人,使交易双方都收益,但事实真有那么简单吗?JOBS法案让我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大象的模样因不同的盲人摸到不同的部位而完全不同。对于股权众筹,各种概念的炒作也非常多,几乎是铺天盖地。最近有消息称SEC正在推进这个法案的生效,使得非合格投资人(即非富有人群)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投资初创公司。毫无疑问,允许并不富有的人投资5000美元给一家私有的小公司是一项巨大变革,打破了生效了80多年的证券法中的一条简单原则:在没有进行金融知识评估的情况下,拥有足够多的资产去承受投资损失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但这对初创公司和投资人来说是个大问题吗?可悲的是,作为一个实际问题,对于非合格投资人来说,这个新政策有些方面将会导致他们在网络上选择最佳投资机会时产生错误的偏差。下面是我为什么有此担忧的几条原因:大多数退出并非公开发行投资人投资是为了赚钱,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有一个渠道将其投资变现。公司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对小股东来说无疑是最佳的获得流动性的方式。但是,大多数流动性事件并非是公司上市。对初创公司投资最可能的结果是失败,第二可能的结果是公司整体出售,而出售时,公司股东往往获得是更多股份(好比参加吃披萨饼比赛,获胜奖品是更多的披萨饼)。没有公开发行时,众筹股权的持有者会很难将其投资变成钱。我真心怀疑,众筹网站的参与者们是否充分了解这种现实情况——Facebook是例外,而不是规则。众筹并不明智让并不富有的人参与初创公司的投资,这背后最主要的一条理由是,这可以完全通过网络完成,群众的智慧将会监督和淘汰掉糟糕的项目和恶意的发起人。这个主意不错,但群众与智慧这两个字眼在面对需要专业知识的问题,通常没有交集。在我教群体动力学以及之前做对冲基金交易员时,我就发现,当涉及到诸如投资这样复杂的问题时,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认证过程中,群体会变得更愚蠢,而不是变得更聪明。你可以利用群众的智慧去捕捉群体的行为和情感(这是为什么我认为项目的众筹融资能做得很好),但当需要复杂的分析时,这就不管用了。比如,维基百科作为群众智慧的代表,实际上是一群专家编辑和确认内容的网站。其他的例子?看看你自己的Facebook关注,正在谈论的通常是能够激发情感的一些有趣话题,但当你要寻找信息时,你通常去看受你尊敬的专家的观点。我的观点是,群众不会是管控网络投资的人,而是那些可以成为公司的质量可靠指标的人。换句话说,群众将寻求和渴望得到这样的指引——我很担心,这种渴望会导致所谓的专家操纵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专家没有动力去引导群众尽管想象得很好,认为聪明的人将会通告和领导网络投资行为,我也认为有些人会这么做,但现实是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有吸引力的感觉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是通过经验、交流、努力工作和一些运气才获得的。即便你认为初创公司的成功投资是能够被定量化的,这种定量工具也很难开发出来或免费提供。就我的经验来看,投资自己时间和金钱才获得投资技能的那些人,也想通过因果报应之外的其他方式予以补偿。允许获得补偿(比如AngelList的联合投资)并有可能落地成为现实(成为创投基金的GP或成为天使投资人直接参与投资)的竞争性的网络模式的出现,无疑将消减熟练专家们在众筹股权市场上的利益。拥有一堆小股东是烦人或糟糕的事情如上所述,大多数的退出时公司出售,股东会的股票或现金支付。跟公司的一堆小股东打交道,尤其是初创公司,将会增加沟通成本和难度。而且,根据证券法和州公司法对于股票买卖的规定,非富有的小股东参与可能会使得一些交易不可行。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我过去多年做过数百并购案例,有众多小股东的公司就是噩梦。另外,JOBS法案中并没有提到这些问题。因为存在这些限制和困难,我担心的是,JOBS法案下的网络交易所不会吸引最优秀的公司——这些公司不值得花这些工夫,也不值得那些支持他们的专家花工夫。我担心优质项目源仍然触及不到,最优质的项目通常是牢牢地控制住那些最懂行且网络关系最好的人手里。一个平行的、专注于合格投资人的网络市场,可能更有可能来挑战目前的结构。另外,针对产品和项目的众筹融资,更多的是依赖于兴趣和情感,会获得成功。但众筹股权投资?我不认为它值得这么多的炒作。作者Aberman是Amplifier创投的董事总经理及董事长;译者桂曙光是蓝石天使的创始合伙人及啄木鸟创业俱乐部主席Viaamplifierventures
美国社交问答网站Quora上近期发起讨论,多名谷歌员工对于在谷歌的工作提出多方面的不满。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近日刊文,总结了谷歌员工的这些不满。以下为文章全文:1.所有人都很优秀,因此谷歌可以招聘最杰出的人才从事最无聊的工作“对许多人来说,在谷歌工作最糟糕的是,他们的能力远远超出所从事的的工作。由于品牌效应、薪酬和福利,以及非常积极的工作文化,因此谷歌有着极高的招聘门槛。所以,谷歌可以选择最优秀的候选人,即使是一些低级别职位。”“美国前10名大学的一些学生为谷歌的广告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或人工下线一些YouTube内容,或是为网站一个按钮的配色撰写基本的A/B测试代码。”2.谷歌员工非常杰出,谷歌内部甚至出现了相关的笑话“我曾经和同事开玩笑说,佩奇和布林乘着游艇出游,将游艇靠在一起,躺在与喷气式飞机上相同的躺椅上,抽着雪茄,拿起谷歌员工的照片说:‘他曾 经是跨国电信公司的总经理,拥有哈佛大学MBA学位,而现在则在解答Orkut的问题。’随后他们放声大笑,并拿起雪茄和苏格兰威士忌庆祝。当然这一部分 不太可能,因为他们两人都不会抽雪茄或是喝苏格兰威士忌。但其他部分可能是真的。”3.谷歌已不再是创业公司,而是一家非常庞大的公司“当我离职时,谷歌已不再具备创业公司的氛围。同样出现了办公室政治。如果你从事适当的项目,并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自己的工作,那么很容易得到晋升。”4.许多工程师都很傲慢“不幸的是,尽管有着共同的信念,但我发现一般的谷歌工程师都很平庸,同时也非常傲慢。所有人都认为,他比自己的同事更好。因此除非是和朋友, 否则很难讨论任何问题。由于每个人的领域不同,因此客观的讨论非常少,而除非对方是‘重要的上帝’,所有人都对其他人的意见不感兴趣。”5.谷歌非常庞大,你无法对其施加任何影响“我在谷歌工作了3年。离开非常困难,但一个重要因素使我做出了这一决定:作为一个个人,我对谷歌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小。与之前的一些回答 类似,谷歌是一架不可思议的机器,依靠AdWords印刷钞票。除非你是极具才能的工程师,能创造一些新东西,否则你只是给这台机器加油的人。”6.中层管理者很平庸“我只能说,中层管理者总是保持中庸的思想,只关注指标而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他们不想打破现状,不知道如何激励下属,非常依赖谷歌的名声为自己谋取利益。”7.谷歌可能懂工程,但不懂设计“谷歌缺乏对产品和视觉设计的足够专注。这带来了许多被放弃,或是只取得一半成功的产品,例如Wave、谷歌视频、Buzz、Dodgeball、Orkut、Knol和Friend Connect。谷歌过于关注纯工程。”8.办公室空间太小“如果你只能在4栋主要园区大楼之一工作,那么可能会感到空间很挤。3到4名员工共用一个隔间,或几名经理共用一间办公室很常见。由于所有开开放空间都提供食物、游戏、电视或科技谈话,因此很难找到一个安静、私密的空间用于思考。”9.事情一定要写在纸面上“如果你正在与谷歌进行招聘谈判,那么要确保所有一切都必须写在纸面上,谷歌开出了太多空头支票,最终都没有兑现。”10.谷歌员工可能被琐事困扰“在苏黎世的办公室有一个安静的房间,员工可以在那里休息或午睡。那里有着非常漂亮的鱼缸,你可以将工作时间花在那里。超过100个邮件讨论搬走房间中的按摩椅,因为许多人抱怨按摩椅太吵,影响了他们的睡眠。”11.文化并不成熟“这里就像是世外桃源,人们永远不会长大。他们整天都在喝东西,社交,玩游戏,但工作做得很少。”12.你无法远程办公“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无法远程办公,而过去5到6年中我一直都这样做。”13.谷歌员工不尊重临时工“我曾在谷歌从事临时工的工作,最糟糕的是谷歌正式员工自以为是的态度。他们似乎认为,非正式员工在精神上要低他们一等。”
如何将一家小型初创企业逐步打造成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上周,美国商铺点评网站Yelp的联合创始人兼CEO杰瑞米·斯托佩尔曼(Jeremy Stoppelman)参加了Reddit AMA(Ask me Anything,任何事都可以问我)活动,回答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斯托佩尔曼的回应铿锵有力,驳斥了关于公司将删除广告商负面评价的消息,并表示数起相关诉讼已经被法院驳回。斯托佩尔曼还在AMA活动上提到了他作为CEO的经验谈,以及如何将一家小型初创企业逐步打造成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另外,他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管理建议。在回答“你最重要的一个管理秘诀是什么,从谁或者哪里习得的?”这个问题时,斯托佩尔曼回答道,“这个是我从PayPal那里学到的,我非常支持每周进行1对1的报告。有时,我觉得我就像是公司里的精神科医生,但是,我喜欢聆听,听他们的问题,或工或私,除旧布新,让我们的组织继续保持活力。”斯托佩尔曼曾是PayPay的元老级员工。他与PayPal联合创始人兼硅谷知名投资人皮特·泰尔(Peter Thiel)、Linkedin创始人兼知名投资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及YouTube创始人查德·赫利(Chad Hurley)等人一起被称为是“PayPal 黑帮”(Pay Pal Mafia)。在回答关于“如果想把业务做大,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时,斯托佩尔曼回答道,“加入一个快速增长的初创企业(比如X.com)让我获得了丰富的编码及工程管理经验。我还借此构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同事人际网络,还从一些有前景的初创企业和大型公司那里,看到了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我认为,如果你能够花上几年时间在一个快速增长且具备出色的“内部提拔”企业文化的公司中工作,这将能够很好地权衡利益与风险之间。扎克伯格(Facebook CEO)和盖茨(微软创始人)中途辍学的方法无疑是有风险的。我是从商学院退学,我不觉得这很重要。”
新华社东京11月8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最新宣布,其研究人员与总部位于哥伦比亚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一种“超级牧草”,不但能大幅遏制化肥产生的温室气体,还能让牛吃了更肥壮,提高肉奶产量。化肥中的氮肥广泛应用,但是土壤中的氮肥会由于微生物作用转变为硝酸,一部分会生成一氧化二氮而释放到大气中,而一氧化二氮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约300倍。此外,硝酸容易从农田中流失,导致地下水污染以及河流和海洋的富营养化污染。研究小组发现,原产非洲、在南美也广泛栽培的牧草臂形草根部会释放一种物质,能遏制微生物的作用,将一氧化二氮释放量减少到原有水平的十分之一左右。研究小组通过将臂形草与近亲品种杂交,培育出了一种营养价值更高的牧草。在栽培试验中,研究小组确认这种新牧草能遏制一氧化二氮的排放,还能防止硝酸的流失,连续栽培数年这种牧草后,土壤中的氮含量增加了,继续栽种玉米后,所需氮肥的量只相当于以前的一半;牛长期食用这种牧草后,牛肉和牛奶的产量比吃普通牧草提高了约30%。这种超级牧草有望为减少农业领域排放的温室气体做出贡献,已开始在南美实际栽培。(来源:科技日报)新闻来源: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1109/c1057-23483635.html
最新发现与创新科技日报讯 (记者冯竞)外观看似直径2—3毫米的铁丝,其实是一个温度传感器,即使在上千摄氏度高温下,一旦发现设备超过预设温度,就会立即报警。11月上旬,被列入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的“表面温度监测与过温报警系统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验收,标志着“表面温度监测与过温报警系统”实现国产化。表面温度监测与过温报警传感器系统主要由线式温度传感器和信号采集与处理器组成,在煤化工业的气化炉、机车的动力舱等温度监测上都可应用。以前这些行业中多采用点式报警传感器,但只能监测某一点的温度。比如气化炉在工作时温度一般在1300℃—1500℃左右,如果要监测表面温度,则需要布局几千个点式传感器,系统复杂且成本较高。新开发出的线式传感器,打破了只能监测点温的局限,一只传感器监测的范围更广,通过合理布局,就可以解决面温和空间分布温度监测与超温报警的难题。据项目负责人、重庆材料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忠模介绍,以前国内采用的表面温度监测与过温报警系统都是进口产品。该项目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该类产品的垄断,成功将国产产品应用于煤化工、机车等领域。相对于采用点式测温,这套国内首创系统可靠性提高,成本只有原来的1/5到1/4。目前,项目组已申请了十余项专利。据了解,自项目实施以来,该系统已实现销售产值2219.2万元。按照目前的状况估计,表面温度监测与过温报警系统在国内大约有8亿元到10亿元的市场。张忠模表示,随着产品的逐步完善和提高,两至三年内,这种表面温度监测与过温报警系统将在煤化工、机车、光伏、电力、军工等行业得到更多推广应用。(来源:科技日报)新闻来源: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1110/c1057-23488895.html
11月8日,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暨高峰论坛组委会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行业各界人士、媒体介绍将于2013年11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5馆举办的2013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展会以“应用引领、共同发展”为主题,通过高峰论坛与专题研讨会,就近十年的IC发展,对信息产业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半导体创新与产业整合等课题进行全新定位与研讨。会上,中电器材总公司副经理陈雯海介绍了本次展会的四大亮点。一、高峰论坛及同期会议关注IC产业前沿新技术 在“IC China2013”同期举办的高峰论坛与技术研讨会,关注全球领先技术,涵盖IC设计、工艺材料、封装制造等领域。将于2013年11月13日下午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召开的高峰论坛,在关注核心器件、物联网和SoC垂直整合技术趋势的同时,也关注半导体发展的隐忧,“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魏少军将发表《高速发展中的隐忧-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状况分析》主题演讲,全球半导体联盟亚太区执行长王智立博士将发表《全球半导体市场展望:机遇与挑战 》的演讲,这些理性思考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无比珍贵。而于2013年11月12日下午龙东商务酒店召开的“应用驱动高端3D封装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将围绕国际领先的3D IC封装技术进行研讨,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CTO梅绍宁将发表《晶圆级3D集成在影像传感器的应用》的演讲,日月光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郭一凡博士将发表《Besides&Beyond2.5D/3DIC 》的演讲,北方微电子副总裁刘韶华将发表《 先进封装产业关键设备国产化的机遇和挑战》演讲,其他与会专家也将围绕先进封装技术进行研讨。在2013年11月12日下午龙东商务酒店召开的《新器件、新材料、新生活-MEMS与宽禁带半导体的发展和应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新材料技术展开研讨,如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副院长张波发表《硅基GaN电力电子技术》演讲,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程新红发表《 宽禁带功率器件技术发展与机遇 》演讲,山东天岳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玉强发表《碳化硅衬底技术和产业》演讲等。二、技术研讨会推动IC应用创新 目前在中国半导体市场,我们急需在IC应用创新上突破,这样才能有力推动IC设计技术的发展,在IC China2013上,同期举办的技术研讨会也关注IC应用创新,例如于2013年11月14日下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5馆会议区1(A)举行的高效节能电机控制技术解决方案专题技术研讨会关注MCU等器件在电机控制方面的应用,IMSResearch周万木将发表《中国高效节能电机全产业链透视与市场热点分析》演讲,微芯科技何情舒则发表《家电应用中高效节能的双电机控制 》演讲,飞思卡尔半导体殷钢则发表《电机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及飞思卡尔解决方案 》,其他与会专家围绕变频技术进行研讨。而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举办的《智能化时代下的电子产业变革》则围绕中国热门的智慧家庭、电视、安防和智能手机进行研讨,分析市场格局与未来机遇,为IC应用创新提供市场前瞻。三、IC China“创新·未来”特别展示区关注人才和创新 做强做大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是几乎所有目前投身于这个产业国人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的最后实现还是要通过新一代从业人员和创新者的成长。基于这样的理念,2013年的IC China开设了“创新·未来”特别展示区,为从事产业人才培养、创新研发和支持创新的公司和项目提供一个别开生面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其中,电子大学计划将带来TI、Xilinx、Freescale和ARM等跨国公司多年在中国展开的大学计划项目,为中国电子科技知识结构的提升、电子工程师资和学生的培养创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展示区介绍这些跨国公司的大学计划项目和成果,并举办这一话题的研讨沙龙活动,交流和总结相关经验,传播优秀的方法,缩短与先进国家在人才培育上的距离。 四、创客联展汇聚个体创意,推动产业变革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飞速发展,IC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电子设计的重心已经从电路设计转移到创意的实现,目前很多半导体公司为适应这个趋势推出了大量开源硬件平台,如中国版BB Black、树莓派和Arduino平台等等,这也催生了一个新兴的群体---创客。“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热爱分享和动手,利用现有开源软硬件平台将创意产品化的人,在国外,大量创客利用这些开源软硬件平台实现了创意, 例如着名的3D打印机Makerbot就是在Arduino平台上实现,在中国,创客运动已经兴起,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有大量创客在活动,“创客”作为日益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生产力”正在全国各地崭露头角,并将改变未来的电子产品开发和运营模式。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创客运动的主要基地,IC China2013瞄准创客大潮,与致力于本土创新设计提升的电子创新网携手在IC China2013上独辟创客联展专区,组织在电子软硬件领域的创客人士和公司到现场展示他们的软硬件开源平台和创客成果,并举办以“嵌入式名人秀”、“创客与投资”为主题的论坛活动,致力于推动全国创客交流,推动本土创新设计。会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徐小田针对中国本土IC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中国本土IC设计公司这几年保持了高速成长,今年中国IC设计业的增长会达到30%!远超世界同行的增长速度,本土IC设计公司华为海思、展讯、RDA、格科微的这几年的增长速度都不错。到今年年底,中国会有两家10亿美元级别的IC设计公司,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所以未来本土IC设计发展会大大提速。但目前来看中国依然是组装大国,是集成电路的使用大国。[!--empirenews.page--]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徐小田(左二)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2012年中国的半导体市场规模为9826.2亿元,占全球需求的54.1%,而且这个比例未来还会增大,由于中国整体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也增长很快,所以进口IC的数量也在增加。不过我们也应看到,本土IC的出口也保持了高速增长,未来,我们预计本土IC的比例要增长到20%左右,不过了前路漫漫,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嘛,希望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迎来新一波高速发展,处在爆发增长前夜的IC China2013注定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继续推动未来十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并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将迎来又一个跨越发展。 (文/CarinaXing)
中科创达的办公地点在北京北四环的一个不起眼的写字楼里。当你走进这家公司,就能发现这家企业对Android的情有独钟。从前台,到会客厅,再到大大小小的会议室,代表Android的绿色机器人图标随处可在。这是一家低调却在业内声名鹊起的公司:它帮助索尼、联想等众多智能手机厂商开发着其Android智能手机中的系统,同时还为高通、英特尔、展讯等移动芯片厂商提供着Android技术支持服务。“中科创达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得益于我们抓住了Android带来的机会。” 中科创达总裁耿增强在一间会议室里聊起了公司的发展历史。他说,2010年前后,Android系统突然爆发,很多手机厂商有了开发Android系统的需求,但由于国内做Android系统的厂商寥寥无几,这样提前布局的中科创达就抓住了机会。耿增强透露,公司成立5年来,每年都实现了盈利,并且保持着稳定的超高速增长。目前,中科创达已经提交了国内创业板上市申请。员工规模由创立之初的100多人,扩张到1000多人。契机:Android爆发2008年3月,中科创达正式成立。当时,公司聚集了一批Linux系统开发方面的专业工程师,主要业务是基于英特尔MID平台,帮助日立(66.78, 0.00, 0.00%)公司做MID设备。但是切入Android领域,是从帮助高通做一款平板电脑开始的。2009年,高通推出了一款平板电脑的参考设计,软件部分就是由中科创达开发。而正是从这个项目开始,中科创达开始全面转向了Android系统。“2009年,当时很多国内厂商还没有做Android系统的产品。” 耿增强说,中科创达的团队很了解Lunix系统,研发之后发现,Android未来一定是机会。2010年初,很多国产手机厂商还在销售功能手机,因为销量很大,并且还有利润,很少在Android领域进行投资。但是智能手机的快速爆发,超过想象,很多手机厂商也开始使用Android系统开发智能手机。以往功能手机的开发周期只有2-3个月,但是转向Android系统,却需要8-9个月。缺乏Android人才的手机厂商遭遇了痛点,而这正给了中科创达机会。与此同时,由于高通等芯片厂商推出智能手机参考设计方案,需要本地化的软件团队支持,熟悉Android系统的中科创达又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与芯片企业的合作,不但给中科创达带来了营收,还提高了其在手机行业内的影响力。目前,中科创达服务的手机厂商包括索尼、富士通、夏普、联想、天宇等厂商,同时达成技术服务合作的芯片厂商也有很多,如高通、英特尔、英伟达、展讯等。核心:吃技术饭虽然很了解Android系统,中科创达却没把业务模式直接面向消费市场,而是选择了面向企业客户。在耿增强看来,虽然消费市场有很多的机会,但是竞争激烈,需要把握好消费者的需求,而这并不是中科创达的优势所在。“中科创达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还是集中于对操作系统的深入理解,这样的优势决定着消费者市场并不适合我们。”耿增强说,中科创达的根本就是技术,“我们是一家靠技术吃饭的公司”。在业务层面,中科创达为企业提供Android系统连接芯片的底层技术,但是面对一些小企业客户的需求,围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互联网电视,中科创达也分别提供了SmartDroid、BigDroid和TVDroid三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中科创达还摸索出来一条利用消费市场反攻企业市场的方法。UCAM全能相机就是中科创达面向终端消费者开发的应用,这款应用在全球已经有超过6000万用户,由于受到用户喜欢,很多手机厂商转而购买中科创达的相机应用技术。耿增强透露,中科创达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也在进行技术储备,公司组建了一直独立的团队对Android系统进行瘦身,以便未来成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提供商。挑战:管理是个问题中科创达专注Android技术获得了风险投资的看好。2011年,高通、ARM、北极光创投等机构曾联合向中科创达进行了近1亿元的投资。现在,中科创达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杭州等地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开设了日本、美国分公司。耿增强说,现在最让他烦恼的是管理问题。以前,团队规模小时,团队的灵活性可以保证,但是现在上千人的员工规模,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给中科创达的管理带来了挑战。在中科创达的员工构成中,研发工程师占据了绝大部分。由于Android人才的需求巨大,中科创达实际上也面临着员工流失的问题。耿增强并不回避这些问题,但是他认为:“我们最需要做的还是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我们的根本。”目前,中科创达的收入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市场,而在未来,这家本土厂商将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拓展。“中韩厂商将会是智能手机市场的赢家,我们需要赢得中国市场。”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课题组李微雪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刘进勋、苏海燕副研究员,在合成气转化结构敏感性研究方面再获进展:首次从理论上揭示出钴催化剂晶相结构对一氧化碳C=O键解离活性和解离路径起着决定性影响,并给出了清晰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预言了高比质量活性、稳定钴催化剂的具体合成方向。主要研究结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 Chem. Soc. 135 (2013) 16284–16287 )。催化反应的结构敏感性和高比质量活性催化材料的稳定性是多相催化研究中关键的基本科学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利用钴催化剂通过费托合成将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转化为油品和化学品。长期以来,人们发现合成气转化活性显著依赖于钴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当六角密堆晶相HCP Co的含量较高时催化活性较高,而当面心立方密堆FCC Co含量较高时催化活性则相对较低。由于实际制备的催化材料往往同时包含有两个晶相,HCP Co是否较FCC Co具有更高的费托本征活性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钴催化材料尺寸减小、反应温度升高,HCP Co将会发生结构相变,转变到FCC Co。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效、稳定钴催化材料进一步的优化设计研究。李微雪团队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动力学理论计算,以氢气氛下一氧化碳C=O键的活化为探针展开详细研究,首次从理论上揭示出钴催化剂的晶相对C=O键活化具有决定性影响:(1) 较FCC Co而言,HCP Co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本征活性,同时其催化活性还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形貌效应;(2) HCP Co倾向于直接解离C=O键,而FCC Co则倾向于通过加氢间接解离C=O键。理论分析发现,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来源于HCP Co的晶体结构对称性相对较低,能够暴露出大量的高活性晶面。基于这些结果,李微雪团队提出通过HCP Co形貌的可控合成,暴露特定高活性的HCP Co(10-11)晶面以提高活性位密度,而不需要通过减小催化剂的尺寸,来实现高比质量活性、稳定的钴基催化剂的优化设计。这一研究结果揭示出可以利用材料不同晶相结构来控制表面结构和形貌,通过提高本征活性和活性位密度来获得高效、稳定催化材料,同时还预示了第一性原理动力学理论计算和材料可控合成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李微雪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对合成气转化的系统理论研究,并在过去取得很好进展: (1) 发现可以利用铂和钴的晶格失配效应,来改变钴催化剂上C=O键解离活化的过渡态结构,降低反应能垒,提高费托反应的活性(J. Am. Chem. Soc. 135 (2013) 4149-4158); (2) 发现甲酰基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在铑和钴基催化剂上不仅仅在碳链增长、还在含氧化物的生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Angew. Chem. Int. Ed 50 (2011) 5335-5338)。在催化材料稳定性理论研究方面,近期还建立了完整地描述反应条件下负载纳米催化材料的Ostwald ripening过程的动力学方程,为抑制相应烧结过程的速率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 (J. Am. Chem. Soc. 135 (2013) 1760-1771)。以上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和科技部“973”项目的资助。(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晶相调控碳氧键活化研究取得进展新闻来源:http://www.cas.cn/ky/kyjz/201311/t20131111_3972889.shtml
种质资源库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耐脱水种子(即正常型种子)的寿命,例如玉米种子在昆明室温仅能保藏1年半,而在种质资源库的条件下却能保藏近2000年。然而,即使是如此优越的保藏条件,种子最终还是将面临死亡,因此,解析种子老化过程对于种质资源库的保藏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库种子生物学研究组陈虹颖博士与英国专家合作,对豌豆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与基因表达以及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测分析。该研究采用基因芯片以及实时定量PCR技术对种子老化过程中的转录水平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当老化过程开始启动,虽然萌发率仍然维持在100%的水平,但部分的DNA和RNA已经开始降解,转录分析的数据显示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氧化胁迫以及泛素蛋白相关的基因在种子失去活力以前就已经发生了改变。当豌豆种子老化25天以后,萌发率开始下降,此时谷胱甘肽的还原电势也朝着正值方向移动(>190mV)。基于本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推测种子老化的过程是一个由基因控制的过程,而且老化过程启动了细胞程序性死亡,最终导致了种子活力的丧失。该研究运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揭示了种子老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表明转录水平的重新编程是种子老化的一个关键组成成分,最终将导致程序性死亡,种子活力的丧失。研究成果以Transcriptome-wide mapping of pea seed ageing reveals a pivotal role for genes related to oxidative stress 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为题于10月29日发表在植物学主流刊物Plos One上。该研究项目受到了所级项目以及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项目的资助。(昆明植物研究所)图一. 豌豆种子老化过程中,上调和下调的基因数量图二. 种子老化过程中,导致程序性死亡的模型图图三.响应老化过程的基因表达聚类分析新闻来源:http://www.cas.cn/ky/kyjz/201311/t20131108_3969925.shtml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研制的超细颗粒功能制备机亮相上海工博会。该设备不但可用于3D打印材料的制备,还可用于化学药品和中草药的粉碎及制备。该设备的设计原理是先以高速气流的猛烈碰撞把颗粒超细粉碎,自动分级后,再加入需要复合的纳米或微米材料进行多种性能的捏合,使颗粒分体达到所需要的功能。研究人员说,制备机的“捏合”功能,可以像和面时加点盐改变其味道一样,把多种纳米材料复合在一起,通过优势互补的捏合使其达到所需的功能。“化学药品超细粉碎后,一是容易团聚结块不易流化,二是药效易挥发。”据介绍,此时加入药品级的表面包覆复合剂,通过高速旋转吸附在药品的超细颗粒表面,既能防止超细颗粒团聚,又能形成一层保护膜以保护药效。新闻来源: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1111/c1007-23497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