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刚刚发布了三季度财报,宣布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52亿元,但是市场对此却反应冷淡,连续两日股价下挫。《华尔街日报》不无讽刺地说:“当一个之前亏损的公司发布业绩预期称其全年有望扭亏为盈后,投资者通常会为之欢呼。但中兴通讯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该公司发出的信号喜忧参半,导致其香港上市的股票周三下跌了近7%。”单从数字上来看,中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5.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32.4%,尤其是毛利率回升到29.3%,为其12年来的最高水平,可算是非常不错的数字。但若将这些数字仔细撸一撸,不难挤出不少水分,无怪乎投资者信心不强。1、 增长不及预期,复苏步伐缓慢。尽管全球电信市场整体低迷,设备商收入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兴一到三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10%,Q3收入下降5.6%,远不及之前的预期,(之前预计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6.89-7.5%,Q3收入同比增长2-3%)。所以Q3不仅没有能够实现同比2-3%的增长预期,反而下降了10%,虚弱的财务表现正是影响投资者信心的主要原因。2、利润是怎么来的?尽管取得了5亿多的利润,但是今年出售中兴力维获得了8.5亿元的投资收益,可以说是净利润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此外,根据中兴二季度公布的获得期权人数占总人数的2.3%进行推算,中兴目前只有约6.6万人,相比去年的7.84万人来看,流失了1万多名员工。而这流失的一万多员工,也正是帮助中兴减少了工资等方面的支出。从季报中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兴累计支付给职工方面的现金减少19%,节省了20亿元。另外,虽然中兴加强了对合同盈利的管理,严格控制低毛利合同的签订,有助于其销售毛利的增加,但是其坏账损失同比大幅增长392%,这正是前期海外盲目扩张的恶果。3、减少研发费用,杀鸡取卵。中兴三季度研发费用大幅下降,截至9月份的第三季度研发项目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2%。尽管削减销售,研发、管理费用的下降,有助于提升现金流,但作为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公司,研发费用的削减可能削弱公司推出新产品的能力,长远来看,无异于杀鸡取卵,不利于公司的竞争力。《华尔街日报》引用渣打银行的说法称,如果不是大幅削减研发开支,中兴通讯第三季度将出现亏损。该公司当季利润位于之前给出的预期区间的低端。全球电信行业设备投资缓慢增长,4G网络规模部署及宽带网络建设将成为拉动投资的主要动力,其中最大的指望就是中国的4G市场。随着运营商在第四季度对LTE的投入,预计中兴今年不会重蹈去年亏损的覆辙,但是如何重振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不亏损”三个字,远非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6日下午消息,美国地区法院法官高兰惠(Lucy Koh)周四作出裁决,允许逾6.4万名员工对苹果公司、谷歌、英特尔和Adobe的互不挖角协议展开集团诉讼。高兰惠今年4月曾经拒绝了原告的集团诉讼请求。她当时指出,没有充分证据显示这些员工因为互不挖角协议遭受损失。原告律师表示,此次集团诉讼的原告可能达到64,626人,有软件和硬件工程师,也有动画设计师和数字艺术家。谷歌对此回应称:“我们一直都在积极主动地招募顶尖人才。”该公司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作出回应的企业。在最初的被告企业中,有三家已经达成和解。如果高兰惠批准他们的和解协议,那么Intuit将赔偿1100万美元,皮克斯和卢卡斯电影公司将共计赔偿900万美元。(鼎宏)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8日早间消息,苹果公司计划于10月28日星期一宣布第四财季业绩,外界届时将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9月20日上市的iPhone 5s和iPhone 5c的早期销售状况。苹果公司的第四财季截止日期为9月28日,在该公司宣布新iPhone上市首个周末卖出900万部的基础上,又多出了5天的销售数据。在苹果公司宣布900万部的数据后,外界展开了深入分析,有分析师质疑,苹果公司披露的数据未必全部来自终端用户销量,而是把面向运营商和零售商的发货数据也计算在内,但其中有很多并未卖给终端消费者。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计,苹果公司第四财季每股收益为7.87美元,销售额为367亿美元。苹果公司对第四财季的官方销售额预期为340亿至370亿美元,该公司上月表示,预计最终结果将接近预期上限。与以往一样,外界的目光几乎都集中于iPhone的销售数据。当然,iPad同样备受瞩目,这款平板电脑已经成为苹果公司第二重要的产品。苹果公司有望在本月末的发布会上推出新一代iPad,目前泄露的图片显示,这款产品的外壳将进行瘦身,而且提供更多颜色。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6日午间消息,据美国科技博客Geek.com报道,百思买在一份内部文件中对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高达30%的退货率表示担忧。这份声明似乎表示,虽然该公司的员工在销售Galaxy Note3时成功搭售了很多Galaxy Gear,但很多消费者似乎并不认可这款设备,导致退货率高达30%。有文件显示,三星计划对Galaxy Note3、S3、S4和S4 Active进行软件升级,使之均可与这款智能手表同步。但由于运营商的原因,具体的升级时间可能会有所差异。Galaxy Gear之所以没有广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与之兼容的设备很少,目前只有Galaxy Note3。除此之外,该产品的体积过大,功能也缺乏亮点。虽然这并不意味着Galaxy Gear会“见光死”,但的确说明该产品并未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三星以往的模式来看,他们很有可能会在明年推出新款智能手表。(鼎宏)
新浪科技 10月28日消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中心)近日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其 “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其中提到了“要再次重组电信企业,形成多家竞争实力相当的电信运营商”,该报告一出,引发电信业高度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国家级智囊,此次公布的报告为国家勾勒出一幅详尽的改革“路线图”。此方案已形成名为《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径》的读本,将于11月初上市。其中,关于电信业的部分论述中提到,“加快业务相互开放,实质性推进三网融合。实现电信、互联网、广电主体业务相互开放和相互进入。整合分散的监管职能,建立统一监管体系。再次重组电信企业,形成多家竞争实力相当的电信运营商”。该报告又指出,“要以扩大开放倒逼国内改革。推动能源、电信、金融等基础行业对外开放,引入有竞争力的投资和经营者”。从上可看出,此次国研中心提出的电信业改革的背景与以往不同,主要基于三网融合的基础上,而2008年的电信运营商重组主要是面向当时的6家传统电信运营商。目前,电信业有三大运营商,广电业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广电网络公司,即便组建了,规模也偏小,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较量中将非常吃力。此次国研中心的报告未透露电信运营商具体的重组方向,公开信息显示,负责方案制定的国研中心课题组由该中心主任李伟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担纲领衔,国研中心多位资深专家参与写作,383方案被认为只是一个研究成果,是一家智库为改革提供的建议,今后是否被采用还很难说。并且,报告还给出了改革的“时间表”,建议将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即2013年至2014年的近期改革、2015年至2017年的中期改革和2018年至2020年的远期改革。
【赛迪网讯】10月26日消息,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本周第二次下调了对今年Windows设备出货量的预期,称尽管预计明年Windows设备出货量将会出现反弹,但反弹速度会放慢。Gartner预计,在今年的智能设备出货量中,Windows份额将比去年下降4.3%,比4个月前预计的2%增加逾1倍。Gartner分析师卡洛琳娜·米拉内西(Carolina Milanesi)在一次采访中说,“低端平板电脑在支撑着平板电脑市场的增长,微软没有低端平板电脑产品。”米拉内西所谓的“低端”指的是低价平板电脑,也就是7、8英寸平板电脑。今年早些时候,Gartner预计微软及其硬件合作伙伴将涉足小尺寸平板电脑。但Gartner的预计落空了,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落空了。Windows设备销量将于2014年走出低谷,市场份额将增长9.7%,出货量将达到近3.67亿台。Gartner之前预计Windows设备出货量将增长至3.78亿台。Windows设备出货量预期遭下调的原因在于,它在8英寸平板电脑市场上仍然是“少数派”。Gartner 4月份预期,今年Windows设备出货量将增长2.3%,明年将再次增长12.2%。最重要的是,过去两个季度的数据显示,传统PC业务在继续萎缩。Gartner现在预计今年PC出货量将下滑逾11%,即使包括变形本等新型产品在内,PC出货量仍将减少约8%。米拉内西说,过去4个月微软的基本问题没有任何改善。微软过于依赖日渐萎缩的传统PC业务——占到Windows设备出货量的85%,微软尚未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提高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份额的战略。米拉内西表示,“消费者不愿意购买高端Surface平板电脑”,Surface RT更是一场灾难,微软7月份因Surface RT滞销被迫减记9亿美元资产。Surface Pro 2起步价为899美元。Surface战略拖了微软后腿。米拉内西说,“超便携产品和混合本对用户很有吸引力,广告支出也不菲,但并未给厂商带来滚滚财源。”与往年相比,今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销售也将显得逊色。米拉内西说,“智能手机显然不是最热门的圣诞礼物,最热门的圣诞礼物是廉价平板电脑。”对Windows设备销售反弹持悲观态度的并非只有Gartner。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滑7.6%——销量连续第六个季度下滑。Gartner预测,2013年智能设备出货量为23亿台,其中Windows设备占14.3%,明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14.6%。苹果将缩小与微软的差距,今年市场份额将达到11.7%,明年将上升至13.6%。拉动苹果在智能设备出货量中占比的功臣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Android在今、明两年智能设备出货量中的占比分别为38%和45%。Gartner和IDC等市场研究公司多次推迟了Windows设备销售反弹的时间表。米拉内西说,“Windows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与Android和iOS相比应用较少,微软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可穿戴设备作为互联网入口的价值洼地,正在引来诸多风险投资的布局。像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能否填补一时风头无俩的智能手机,以成功抢食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蛋糕。目前看来,已经并非遥不可及。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的包括IDG、经纬创投、北极光创投、戈壁资本、创新工场、德迅投资等一大批的早期投资机构从去年开始就在关注该领域,并迅速布局,在行业中属于布局较早的投资机构。戈壁资本的投资总监杨世毅向经济观察报预测,今年四季度将会有很多关于可穿戴设备的软硬结合产品陆续上市,明年二季度以后会有很多投资的案例发生,“就像2011年开始,各家机构都在关注移动互联网的创业项目一样,2014年开始,更多的资本将会投入软硬结合的领域。”戈壁资本投资了环境监测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项目,目前正在儿童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进行调研。IDG则投资了硬件的开源平台Seeed Studio。同样做开源硬件平台的Make Block则获得了北极光的投资。截至今年9月,本报记者统计可穿戴技术创业投资案例已经超过30起。在市场较冷,游戏创业火爆的同时,可穿戴技术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已经风生水起。这就像当时全民做手机的2010年,新的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战在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在打响。 互联网新入口谷歌(1015.2, -10.35, -1.01%)的智能眼镜,教育了市场可穿戴设备创新的各种可能。2013年,可穿戴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智能腕表和健康手环市场在逐步扩大。相对于高门槛的智能眼镜,该市场吸引的厂家数量更多,也更早实现产品化。Nike、Fit-bit、Jawbone、Thalmic Labs、Inter-aXon、ZetrOZ、索尼、三星、微软、苹果、卡西欧等众多机构都在加快其创新和研发的步伐。除了创业公司以外,中国的大互联网和硬件公司也都在纷纷布局。360推出了入口级应用移动WIFI,最近也正在儿童可穿戴领域产品进行内部孵化、盛大GEAK智能手表和GEAK魔戒,百度研发的类似谷歌眼镜的百度Eye也在内测中、小米的智能手表也将面世。除此之外,包括华为、中兴、宇龙酷派等等一大批企业,也都在陆续推出自己的智能可穿戴孵化项目。市场可能不会那么好。“比如说智能手环,就有一大批的创业者在做,个人感觉现在一堆人做,明年会死一大批。独立的运作做智能手表的创业者,在大的公司涌入之后,也没有什么机会了。”国内最大的手机/平板周边设备生产商Pcase的联合创始人黄铭杰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但是,这一市场无疑是巨大的。据了解,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114.9亿元。确实,虽然众多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已经面世,但是与大众用户的生活仍有距离,尤其是产品的硬件、应用服务以及用户接受度这三大方面仍存在诸多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可穿戴设备的普及。首先,硬件的续航能力亟待提升,经常有用户抱怨,花了2000余元买的智能手环,一天就没有电了。而目前,市场上也缺少杀手级应用。“看看现在最火的可穿戴设备Pebble,出货量27万,APP下载量是100万,用移动互联网的经验来看,实在太小。对VC 来说,这个生意很难具备规模效应。软硬件领域火了这么久,国内 VC 投资的项目总数不会超过两位数。换在移动互联市场,这是不可想象的。”北极光副总裁吴锋总结道。他认为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存在问题,比如找到的都是窄众需求,而非用户刚性需求,留不住用户,使用门槛太高,所收集的数据无法转换为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戈壁资本目前正在寻找儿童智能手表领域的创业企业,希望找到儿童防丢类的互联网2.0时代的产品。黄铭杰坦言自己曾经做过此类的创业,但是曾经涉及到技术的问题,市场教育的问题,“试问如果智能手表里面真正使用的是内置SIM卡的版本,会挑战消费者的习惯,除非是运营商有特别的套餐去推动。”黄表示。 上下游的投资机会智能路由器厂商极路由(Hi-WiFi)10月中旬刚刚宣布完成千万美元级A轮融资,估值也已经超过一亿美元。今年5月,腾讯与海联达合作推防钓鱼路由,之后6月份360上线了安全路由器。一直躺在客厅角落的路由器,正在被创业公司和大的企业重新定义。而科技博客拿到雷军个人投资的雷锋网,在国内以关注软硬结合的报道而知名,其创始人林军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公司层面也在投资一些软硬结合的项目,但是最看好的是做OEM或ODE开源平台的项目,以及季度细分、垂直的领域。“我很同意做ODM、OEM这块的机会和潜力都很大。但是,细分市场这块要具体来看,有些垂直的领域外人看着入口较小,但是进去之后,发现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比如,母婴市场的需求和背后的数据,各种专业运动领域的数据模型,加上算法之后才更有价值。这些对创业团队都是有非常大的要求。”黄铭杰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曾李青创立的德迅投资在一年前就开始涉足软硬结合的项目,到目前已经投资了2个企业,都是天使级别的投资。“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盒子类的产品和智能电器有关系的项目。一个是基于安卓内核做的机顶盒系统设计的,另外一个做的是界面设计和传感的细分领域。”德迅投资总监邓海韬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他认为垂直不垂直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强调智能,“谁能做出与微信绑在一起玩的硬件,谁能做蓝牙音箱接QQ音乐,这些普适性的产品,都是很好的机会。”与邓海韬一样,黄铭杰也看好可穿戴的软硬件支持服务,“比如做它的上下游,像超薄电池,传感器的研发和销售,最近还看到了不到半毫米的新型电池。”他表示。“总结来看,这个领域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还没有一个手机领域的iPhone,或汽车领域的Tes-la 出现。但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因为移动互联的入口肯定要前移。软硬件领域里能成功的人,一定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硬件、改造用户体验,改造生产、销售和客服的人。”吴锋表示。
国内4G牌照最快将于下月发放,包括华为、中兴、酷派等国产品牌手机厂商都将4G作为新的市场机遇。不过在3G时代初期,由于比国际主流市场牌照延迟发放近7年,包括联想、OPPO等多数国内手机企业在国际品牌冲击下,都曾陷入转型困局。我国4G牌照与美国、日本等国际市场相比,延后超过2年时间,国际手机厂商们目前进展如何?在中国市场又做了哪些布局?三星作为韩国最大的“财阀”企业集团,三星是最“懂中国”的国际手机厂商。三星2012年仅在华销售额达751亿美元,超过当年华为(354亿美元)和联想(338.7亿美元)在全球营收的总和。三星目前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手机厂商,与三大运营商都保持了良好关系。三星是最早支持中国移动TD-SCDMA标准的国际手机厂商;最早实现中国移动3G定制终端“同质量、同价格、同时间”的国际厂商;以及与运营商发布中国最“土豪”(W2013、B9120等售价都超过万元)的手机厂商。在4G终端方面,三星又是最早一批拿到TD-LTE手机工信部入网许可的厂商,并参与了广东、浙江等中国移动4G网络“试商用”业务。在4G牌照发放初期,三星4G产品线就可覆盖到2000-5000元的中高端价位。毫无疑问,在4G时代三星仍是中国手机厂商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在3G时代,苹果是国内三大运营商争先“拉拢”的国际手机厂商。在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相继合作后,苹果、高通、中国移动三家“高富帅”也在谈判桌上就TD-SCDMA制式争论了6年时间却最终无果。在4G方面,苹果最终与苹果达成了合作,其TD-LTE版iPhone 5/C都已通过工信部入网许可,预计11月正式向中国市场发售。有意思的是,苹果iPhone也是目前唯一不支持中国移动“5模10频”要求的高端手机,A1529(iPhone 5C)和A1530(iPhone 5S)支持LTE/TD-SCDMA/WCDMA/GSM制式,A1516(iPhone 5C)和A1518(iPhone 5S)只支持LTE/TD-SCDMA/GSM制式。换句话说,用户一出国门,就只能退回到2G或3G时代。合作虽立,“B格”犹存。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由于iPhone 售价过高,短期内裸机市场并不会成为直接威胁。但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将为4G版iPhone提供高额话费补贴,以降低用户购买门槛,这会成为国产手机向高端产品过渡的一道现实“红线”。索尼移动索尼手机在3G时代历经与爱立信分分合合,一直不温不火,在中国市场份额也一直在10名以外。不过在“新索尼”时代,其CEO平井一夫已将智能手机业务作为公司“复兴”的三大支柱之一,手机出货开始迅速增长,2012年同比增长27%达4200万部。在中国市场,索尼视4G为最大的机会。索尼在今年6月就在上海发布了国内首款TD-LTE手机Xperia SP M35t,目前已具备批量出货能力,预计售价在2500元左右。索尼移动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部负责人郑书仁在接受笔者专访时曾透露,索尼国内将利用4G机遇全面加强与国内三大运营商合作,4G手机产品线将全面覆盖中高端产品,包括最新的旗舰产品。与三星、苹果相比,索尼4G手机主打性价比、以及影像等差异化优势。诺基亚国内3G发展的5年也是诺基亚在中国“失落”的5年。诺基亚在国内市场强于开放渠道,而弱于运营商合作,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合作都“姗姗来迟”,与中国联通也一直“若即若离”。随着传统开放渠道在Android“机海”冲击下崩坍,诺基亚在中国迅速坠落。在4G方面,诺基亚在欧美发布的高端机型普遍都支持LTE网络,但在国内TD-LTE方面毫无动作。随着诺基亚将手机业务卖给微软,将步入漫长的整合期。诺基亚中国相关人员在与笔者电话连线时称:“目前还没有可以公布的信息”。摩托罗拉移动作为曾经的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在卖给谷歌后难掩“落寞”,整个2013年除了卖工厂、裁员,在中国市场一款战略新品都没有发布。Moto X本身支持LTE 4G网络,在美国市场销量不错,但受限谷歌在中国的整体困局,迟迟未能进入国内市场。在国内4G市场方面,摩托罗拉移动相关人员对笔者表示,目前并没有可以公布的消息,Moto X也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确切时间。 LG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移动等“没落贵族”相比,作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的LG正在“回归”中国市场。在美国、韩国等市场,LG中高端智能手机已全线支持LTE网络。其新的旗舰手机G2已在中国市场发售,并不支持TD-LTE标准,不过与国际市场一样,已支持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未来的LTE 4G网络。品牌仍是大问题与3G初期相比,国内4G牌照发放时差已大为缩短。同时随着等国产手机“出海”,已在国际4G手机市场参与竞争,国产手机与国际品牌在中低端产品的差距已经很小。华为P2、P6;中兴Grand S、Memo 5S等产品也已获得欧美主流运营商认可。在中国市场,TD-LTE对国产品牌来说基本与国际厂商站在一个时间点上,明年发放的LTE牌照,才是对国产手机真正的市场检验。同时如何做好品牌营销,让高端产品迈过3000元以上“红线”,避免陷入低端价格战区间,并同时获得市场和用户认可,也是目前国产手机厂商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你对下面哪些内地手机品牌印象更深”的用户调查结果你会选择什么价位的国产手机”的用户调查结果你认为目前国产手机主要问题有什么?”的调查结果新浪科技讯 10月28日凌晨消息,新浪科技今年8月初发起的有关国产手机的系列调查获得各方关注。截止北京时间10月27日20:00整,参与相关调查投票的用户超过80万人次。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对华为、联想、小米三家手机品牌印象最为深刻;多数用户选择购买售价低于2000元的国产手机;国产手机的质量仍然是消费者的最大担忧。参与投票用户超过80万人次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国产厂商的崛起已经得到各种独立调查机构的数据证实,其中联想、中兴两家厂商的单季度手机出货量还一度冲进全球前五名。随着国产手机厂商在产业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加,新浪科技也顺势发起了相关的调查活动,以了解用户对国产手机厂商的整体看法。新浪科技于今年8月5日推出了首个调查活动,随后活动获得各方关注。截止北京时间10月27日20:00整,新浪科技发起的有关国产手机的品牌印象、购买价位、发展前景等系列调查共计获得了超过80万人次的投票参与。在这些调查投票中,用户对于国产手机的品牌印象和购买价位调查最感兴趣,这两项同时进行的调查获得了超过67万人次的参与;有关“国产手机的问题”调查也颇受关注,参与用户也超过了10万人次。华为联想小米列品牌知名度前三在最受关注的手机品牌印象调查中,调查获得了超过67万人次的参与。截止北京时间10月27日20:00整,华为、联想、小米分别获得18%、17.9%、16.5%的投票,位居品牌印象榜单的前三名。在这项针对国产手机品牌印象的用户调查中,获得第四和第十二名的依次是酷派、魅族、中兴、OPPO、步步高、金立、TCL、海尔、海信。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国产手机的品牌印象基本划分为两大阵营,并且是差距悬殊的两大阵营。前六名企业获得的投票份额都超过14%,这六家企业共计获得了近97%的投票,而处于后面排名的六家企业获得的投票不足3%,TCL、海尔、海信三家企业获得的投票甚至不到0.1%,显示这些厂商在手机品牌建设上严重落后。高端市场仍是挑战虽然国产厂商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非常巨大,但是在这些产品中,中低端手机占了绝大部分份额,在高端手机市场上,国产厂商的影响力仍然很小。新浪科技的调查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点。针对国产手机的购买价位调查结果显示,约57.8%的用户选择售价1000--1500元之间的国产手机,29.7%的用户选择售价1500--2000元之间的手机,这两项数据加起来达到87.5%。而售价1000至2000元的手机就是俗称的千元机,这表明国内用户对国产品牌最认可的是千元机。调查结果还显示,当国产手机的售价超过2000元时,用户接受度就开始急剧下降,只有4.6%的用户接受售价2001--2500元的国产手机,2%的用户接受售价2501-3000元的国产手机。当售价超过3000元时,只有0.6%的用户可接受。 国产手机面临多个问题由于千元机市场的竞争激烈,很多国产手机厂商很难凭借这个价位的产品实现盈利。为了获得利润,目前国产厂商都开始朝3000元以上的价位寻求突破。不过在面对三星和苹果公司的竞争时,国产手机需要解决好一系列用户关心的问题。新浪科技发起的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对国产手机的质量、外观设计、系统易用性等多个问题都很关心,约有34%的受调查用户认为,质量难以保证是国产手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外观设计一般、系统易用性差、售后服务不佳、品牌知名度低、高端机型较少都是国产手机面临的问题。
新浪科技讯 10月28日消息,中国联通公布的今年首三季业绩显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联通3G收入超过了2G,比重越来越大,但其终端补贴占收入的比例却在大降,这表明联通的3G终端日益成熟,不需要过度依赖高补贴来营销,而中国移动的3G终端补贴比例仍居高不下。根据公告,中国联通前三季度收入按年升18.9%至2201.7亿元人民币,纯利升53.6%至83.7亿元,期内,移动业务服务收入增长20.2%至1,119.4亿元。其中3G业务服务收入为646.5亿元,所占移动业务服务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5.9%上升至57.8%。对比的话可看出,3G业务收入的占比比上半年时要高,因为上半年联通3G业务服务收入422.5亿元,所占移动业务服务收入的比重为56.3%,表明3G业务收入已成为中国联通服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同时,联通3G终端补贴成本为58.2亿元,所占3G服务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0.9%下降至9.0%。这又显示,联通没有过多使用补贴手段,包括在iPhone 5s/5c上市的时候,补贴率也远远低于之前几个版本的iPhone。这与中国移动的终端补贴政策成鲜明对比。此前,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2012年中移动手机补贴为238亿元人民币,今年将达到270亿元。也就是说,中国移动今年的终端补贴将是中国联通的3倍以上,这与其3G收入不成正比,而且,今年中国移动手机补贴继续呈增高之势,这也正是中国移动对引进iPhone 5s/5c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康钊)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6日午间消息,虽然Android和iOS版BBM即时通讯应用发布24小时就吸引了1000万次下载量,但由于很多评论太过激情洋溢,而且存在大量雷同内容,导致业内人士认为黑莓聘请水军。但该公司很快予以否认。黑莓发言人说:“我们已经发现Google Play上出现了很多可能虚假的BBM评论,从一星到五星都有。我们不知道这些评论源自何处,但我们并不认可或容忍这种行为。还有BBM用户在Google Play上发表了真诚而有用的评论。我们鼓励粉丝和用户继续通过适当的渠道对BBM的体验做出评价。”例如,周四发布的3条五星评价都以“好用又好玩”开头。还有很多人简单地给出了“棒极了”的评论。另有很多帖子存在语法错误,有可能是有垃圾信息机器人发布的。科技行业分析师麦特·巴克希特-雷诺兹(Matt Baxter-Reynolds)最先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在周三发布了截屏,上面显示有4条五星评论写的都是:“非常感谢黑莓团队。我一直在等待这款应用,它的确对用户很友好,也很流畅。”另外一名科技博客作者特伦斯·艾登(Terence Eden)则表示,新的Android应用发布时总会收到很多推销邮件,只需要几百美元就可以获得数千条五星评价,因此BBM的Android应用可能也雇佣了水军。艾登认为,这既有可能是黑莓直接所为,也有可能是其合作伙伴在黑莓不知情的情况下雇佣了水军。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假冒的BBM应用希望通过好评来吸引用户上当,但却意外发布到真正的BBM应用上。与此同时,虽然iOS用户也发表了一些五星评价,但App Store上还是可以看到很多不满情绪,包括程序崩溃、反应缓慢、无法激活等。(鼎宏)
除了“字库门”给三星公司带来的烦恼之外,该公司近日因雇佣网络水军诋毁竞争对手,在台湾地区遭到了监管部门的处罚。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日前在其网站上的一则通知中表示,三星违反公平交易原则,雇佣水军在网络上贬低竞争对手的智能手机,恶意宣传自己产品,因此对三星公司处以1000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06.4万元)罚款。此外,对相关联的台湾鹏泰公司和商多利公司分别处以300万元新台币、5万元新台币罚款。报告还披露了三星雇佣水军的行事准则,例如攻击不利于三星产品的言论、帮助三星进行市场营销以及给予三星产品积极好评等。HTC:此前确实被抹黑过尽管台湾 “公平交易委员会”的报告并没有提及这家台湾企业的具体名称。但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HTC被认为是直接受害者。HTC在其官方微博称,“在网络时代,网络水军给正常商业秩序带来很大的伤害。这不仅仅是商业道德的问题,更是约束机制的匮乏,呼吁大陆也像台湾一样能有第三方的‘公平交易委员会’。”不过,HTC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仍然表现十分低调,也表示此前确实被抹黑过,但对此事不予评论。记者了解到,该案件源于今年4月,一些台湾地区互联网用户称,三星通过其本地代理商雇佣学生在网络上发帖攻击HTC产品,并推荐三星手机。随后,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于8月份对此展开调查。调查最终发现,三星确实存在这种不正当行为。对此,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之所以采取这种极端的营销手段与智能手机行业的同质化趋势严重不无关系。“包括苹果、三星、华为等品牌在硬件上的创新已经遇到瓶颈,未来更多的是营销和渠道的竞争。”不过,他认为这种水军营销的模式并不可取,也非品牌长久发展之计。三星通过公关公司雇佣水军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三星在全球公关市场的费用为5.58亿美元,2011年为4.76亿美元。根据媒体公开报道,除了HTC,三星并没有停止对其他竞争对手的攻击,其矛头一度指向苹果。CNNMoney专 栏 作 家PhilipElmer-DeWitt曾撰写文章,指三星公司极有可能通过一些人员在网络中诋毁苹果,他在文章中评论三星很可能在美国地区部署了大批职业水军。在文章发表后的几个小时内,竟然出现超过1000份反馈(和投票),这些反馈发表的时间很集中,而且倾向完全一致,即蔑视苹果、文章观点和作者。这种秘密的营销手段被称为“水军营销”。虽然三星并不是进行这种营销方式的第一家企业,但仅仅在今年其已经是第二次牵涉到此类事件中。今年8月份,有研发者爆料称一家韩国公关公司向其个人提供500美元,要求其秘密为三星做宣传。随后,三星承认确有此事。不过在声明中,三星表示此类行为公然违反了公司准则,并称其将致力于与消费者进行透明真诚的沟通。在台湾监管部门的此次处罚通知发布后,台湾三星电子也对外回应称深感遗憾,将采取必要步骤来维护公司信誉和对消费者的重视。即便是负面不断,三星电子依然在本季度再次刷新季度利润记录。其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8.24万亿韩元(约合77.6亿美元),同比上涨26%。这是该公司连续第七个季度创下利润新高。不过三星电子的智能手机销量增长呈现放缓,移动业务利润率也低于去年同期的19.2%。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周六刊登题为《苹果、微软和免费软件》(Apple, Microsoft And Free Software)的文章称,苹果公司近期宣布了一系列软件产品的免费。考虑到这些产品目前仍是微软的“现金奶牛”,因此这将对微软产生明显冲击。而微软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苹果公司本周宣布,将向新购买OS X和iOS设备的用户提供免费的iWork办公套件,此外还向所有OS X用户免费提供OS X 10.9“Mavericks”升级。而微软近期开始向Windows 8用户免费提供Windows 8.1升级,将Office办公套件与Windows RT捆绑,并通过Office 365产品将Office作为一项服务来销售。两家公司战略和当前产品线的重叠将影响短期营收,以及软件和硬件业务的长期利润率。两家公司最大的计算平台,包括Windows、iOS和OS X之间的关系正日趋紧张。考虑到近期这些平台的重要升级、Office的转型,以及苹果公司免费提供办公套件的举措,因此软件行业的未来发展非常值得关注。 操作系统1.苹果公司不直接对OS X收费。当消费者购买苹果电脑时,支付的价格中也包含了OS X的开发和升级成本。2.微软Windows业务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向硬件合作伙伴销售授权,而消费者很少直接付费购买Windows。不过,消费者可能更容易感受到Windows的成本。有传闻称,一个Windows拷贝的成本约为80美元。硬件厂商将向消费者转嫁这部分成本。不过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无论是OS X还是Windows,操作系统成本的概念都很模糊。3.两家公司同时开始免费提供系统升级,这不是巧合。如果对系统升级收费,那么将带来版本碎片化的问题。目前,版本碎片化带来的影响要比以往更大,因为操作系统已融合了许多软件和服务。4.OS X “Maverick”和Windows 8.1并不适合直接对比。前者可以升级多个OS X版本,而Windows 8.1只能基于Windows 8升级。5.如果认为,苹果公司免费提供一些东西而微软仍然收费,那么并不完全正确。无论哪家公司,操作系统开发团队和内部及外部硬件开发团队之间都存在资金流动。6.微软自身和第三方厂商都在开发Windows硬件产品,因此情况更复杂。其中涉及到复杂的资金流动和会计操作,但消费者看到的只是最终产品价格。7.这带来了又一个问题:苹果公司硬件产品的利润率很高,而Windows平台硬件厂商的利润率很低。如果这些厂商不支付Windows授权费,那么仍可以取得不错的利润率。因此,苹果公司硬件的高利润率可以被视为操作系统的成本。8.在产品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情况下,很难分清哪些利润来自软件,哪些来自硬件。9.因此直接对比Windows 8.1 Pro的和OS X “Mavericks”的成本是不合理的,但苹果公司的做法毫无疑问能取悦用户。 办公软件与此同时,苹果公司宣布了iWork办公套件的免费计划,此前iWork应用的价格为每个10美元。而微软企业沟通主管弗兰克·肖(Frank Shaw)随后在博客中撰文称,iWork并不普及,同时功能也不强大,因此这一免费的决定“无足轻重”。他认为,苹果公司在这一方面只是追赶微软,而微软对此并不感到担心。《快公司》杂志则刊文称,iLife和iWork套件的免费将对微软产生冲击,因为Office目前仍是微软主要的营收来源。尽管iWork不像Office一样普及,但这将不利于微软对Office的收费计划。微软今年决定,Office 365的年收费价格为99美元。苹果高管艾迪·库伊(Eddy Cue)甚至指出,“其他人需要你付一点钱”才能使用他们的软件。TechCrunch认为,办公软件市场的情况如下:1.iWork对苹果公司来说是产品线的一个补充,即使每个应用售价10美元也不会对业绩产生太大影响。然而作为对比,微软企业业务上季度营收为72亿美元。2.iWork的免费短期内将会在Mac平台上不利于Office。不过由于目前尚不清楚Mac平台上Office有多热门,因此很难估计随之而来的影响。3.Office for Mac对微软企业业务营收的贡献不会很大,因此iWork的免费不会对Office的营收造成太大的直接影响。而由于微软以极高的利润率向企业用户大批量销售Windows版Office,因此iWork免费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4.iWork免费带来的主要威胁在于拉低了办公类软件的成本,而办公类软件是微软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苹果公司能转变消费者观念,导致消费者不再付费使用办公软件,那么微软将遭遇致命打击。5.对于目前的状况,微软也有一定责任。微软尝试将Office软件捆绑在Surface 2和Surface平板电脑中,这导致Office的成本与Windows混合在一起,而Windows本身的成本已混合在硬件中。微软并未对这些Office按月收取使用费,因此贬低了Office的价值。微软很可能不欢迎这样的局面,但似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6.微软已经意识到,Office的传统商业模式已不再适用,盒装软件的时代已经结束。例如Adobe和微软目前都在向软件即服务的模式转型。7.微软一方面需要保护Office的营收,另一方面也在调整其商业模式。考虑到微软这一部门每天带来约8000万美元营收,因此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就好比一方面要参加激烈的赛车比赛,一方面也在维修赛车。8.微软认为,该公司可以利用Surface 2硬件较高的利润率来部分弥补软件业务的损失,但硬件合作伙伴无法采取同样的模式。当苹果公司开始威胁微软的软件业务时,微软可以利用硬件业务作为弥补,但这也导致微软与硬件合作伙伴之间的竞争更激烈。9.微软相对于苹果公司仍有一些优势,即Office目前仍是全球最流行的办公套件。例如Office 365目前的年化营收达到15亿美元。而在Office 365面市的200天之后,就已拥有了200万付费用户。综上所述,苹果公司正在挑战微软的“现金奶牛”,但仅仅只在自己的系统平台上,并且只面向新用户。以往,尽管价格较低,但苹果公司办公套件的市场需求一直不大,而微软的产品更有竞争力。不过微软已经意识到,传统模式正在消亡,因此正在对Office进行调整,以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在这样的情况下,苹果公司将办公软件变成了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在销售硬件的同时向用户进行销售。这样的模式具有吸引力,但考虑到苹果公司目前不是前五大PC厂商,因此iWork带来的挑战主要在移动领域。苹果公司能否成为移动办公软件市场的主导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免费的iWork将在这一领域冲击微软。不过iPad目前缺乏强大的键盘配件,因此很难看清免费的iWork能在新款iPad上发挥多少作用。[!--empirenews.page--]紧张关系当前,软件、服务和设备的结合正越来越紧密。这3个方面是一个平台的构成元素,并成为对抗其他平台的资本。因此目前还很难回答,iWork免费能带来多大的影响。苹果公司毫无疑问正在将软件产品的价格降至消费者愿意付费的程度。这意味着微软将需要跟随这一步伐,同时通过应用商店和硬件获得新的收入。考虑到Surface 2中集成的Office,软件价格下降给微软带来的压力已经很明显。不过大型客户的需求仍将保护微软的企业业务,使微软有足够时间找到转型之路。微软正在应对市场对其的不利趋势,而苹果公司在此基础上步步紧逼。关键的问题是:谁将赢得最终的胜利?(邱越)
AMD 代号 Kaveri 的 APU 究竟什么时候要登场,一直以来都让人相当好奇。我们知道 AMD 一直反驳媒体的消息,并指出 Kaveri APU 将会在 2013 年底出货,不过根据一份资料显示,通路必须等到 2014 年 2 月才有望见到。Kaveri 是 AMD 相当重要的一项产品,主要是因为它导入了 HSA 架构(Heterogeneous System Architecture)的设计。这个 AMD 平台将继续沿用目前 FM2+ 脚位,同时也将使用 A88X 晶片,而这晶片组也将会持续使用至 2015 年的 Carrizo。根据资料中的时间表来看,各主机板厂已经收到了这款 APU 进行测试,正式量产则需要等到 12 月以后,不过相信 AMD 将会在 11 月举行的 APU 13 开发者大会中提到更多这款产品的资讯。预期将会有两款 A10 以及 一款 A8 APU 登场。如果不是在 APU 13 发表,那最大可能发表时间将会在 CES 2014,但这只是 Paper Launch,正式登场将要等到 2014 年 2 月。
AMD 代号 Kaveri 的 APU 究竟什么时候要登场,一直以来都让人相当好奇。我们知道 AMD 一直反驳媒体的消息,并指出 Kaveri APU 将会在 2013 年底出货,不过根据一份资料显示,通路必须等到 2014 年 2 月才有望见到。Kaveri 是 AMD 相当重要的一项产品,主要是因为它导入了 HSA 架构(Heterogeneous System Architecture)的设计。这个 AMD 平台将继续沿用目前 FM2+ 脚位,同时也将使用 A88X 晶片,而这晶片组也将会持续使用至 2015 年的 Carrizo。根据资料中的时间表来看,各主机板厂已经收到了这款 APU 进行测试,正式量产则需要等到 12 月以后,不过相信 AMD 将会在 11 月举行的 APU 13 开发者大会中提到更多这款产品的资讯。预期将会有两款 A10 以及 一款 A8 APU 登场。如果不是在 APU 13 发表,那最大可能发表时间将会在 CES 2014,但这只是 Paper Launch,正式登场将要等到 2014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