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私人资本大举进军半导体和软件企业

        10月7日路透财经报道,私人资本集团已经将收购目标投向了科技行业,目前,胃口大开的私人投资公司把目标继续锁定在了半导体和软件行业上。尽管有人担心收购的价格可能过高,但是分析师和私人资本投资者们都希望能看到更多类似的交易。   私人资本收购半导体制造商飞思卡尔以及飞利浦电子集团的微芯片部门所涉及的金额都达到了数十亿美元,这表明了私人资本家有能力而且愿意在这上面下赌注。   尽管有些人担心收购的价格有可能太高,但是分析师和私人资本投资者们都希望能看到更多类似的交易。   他目睹了这几次     半导体领域的收购交易,并且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看到更大的交易。   与1999和2000年相比,现在的科技领域变的更加稳定,在收入方面也变的更加具有吸引力。另外,网络泡沫也使得对被收购企业的估价减小。   与此同时,投机性投资团体为了渴望得到更多的回报从而鼓励一些公司抛开公众的目光,这也给这些公司的股东增加了压力。对于一些小公司,严格遵守2002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萨宾-奥克斯利(Sarbanes-Oxley)法案会导致开支的增加,这也是一个原因。   在上周举行的风险投资高层会议上,私人投资集团Silver Lake Partners的联合创始人Jim Davidson告诉路透财经说“多年来,科技领域的交易表现的很良好。”   芯片和软件的吸引力   过去的几个月当中最活跃的领域应该是半导体和软件行业了,芯片制造商飞思卡尔被私人资本以17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飞利浦电子集团的微芯片部门80.1%的股份也被私人资本以34亿欧元(43.5美元)的价格收购。   在软件领域方面,最近的收购包括以13亿美元收购的软件提供商Intergraph Corp和以1.51亿美元收购的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WatchGuard。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415 Group提供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今年科技领域的并购和重组的花费已经超过了2005年。2006年前三个季度的交易量比去年同期高出35%,交易额比去年同期高出63%。   这种爆破性的投机买卖会促进这些公司在未来可能转为私有。415 Group在上周公布的报告中称,芯片提供商Atmel、Intersil和Micrel可能会成为芯片领域的候选人。   在一份九月份的用户记录中, 美林证券公司(Merrill Lynch)的分析师Joe Osha提出了他认为的10个值得杠杆收购的企业,其中包括Intersil、Linear 、Silicon Laboratories以及Analog Devices等公司。   7月份,高盛公司的分析师认为一些软件公司将会成为私人资本公司交易的对象,这其中包括Quest Software和Secure Computing,不过他们还指出这些公司同时还会引起一些战略收购者的关注。  

    半导体 半导体 软件 BSP 微芯片

  • Intel董事长称收购Nvidia是谣传 拒绝评论

        10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董事长克雷格-贝瑞特日前表示,收购Nvidia只是一个谣传,而英特尔不对谣传发表任何评论。    据媒体报道,纽约股票经纪公司vFinance Investments分析师Bill Lefkowitz 10月4日曾表示:“英特尔很可能在近日宣布收购Nvidia。”受该消息影响,Nvidia股价当日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扬近涨幅近10%。    事实上,此前就有消息称,英特尔可能收购Nvidia,尤其是在AMD宣布54亿美元收购ATI之后。但日前,贝瑞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投资和收购这类事件就好比是一杯美酒,在入口之前我们从不加以讨论。因此,我们不会对谣传发表任何评论。”    有分析师认为,英特尔与Nvidia的关系仅限于合作关系,而不可能收购Nvidia。除了反垄断因素外,收购成本也相当高昂。据分析师预计,英特尔收购Nvidia至少需要100亿美元。 

    半导体 NVIDIA Intel 英特尔 BSP

  • 台湾厂商不堪飞利浦专利重负转投索尼

        据外电报道,台湾最大的轻薄型光驱制造商广达存储(Quanta Storage)公司日前表示,为了获得光驱的专利许可,它正在和除了飞利浦电子公司之外的几家公司进行谈判,其中包括日本索尼公司,但目前还没有作出最终决定。   广达存储公司目前采用的飞利浦电子公司的光驱专利许可今年十月中旬将期满。明基和飞利浦组建的合资企业飞利浦明基数据储存公司(PBDS)控制着台湾的光驱专利许可。据PBDS总裁Alpha Tsai表示,广达存储要求进行新的专利许可谈判,但合资公司没有答复。   业界的消息称,事实上由于飞利浦公司的专利许可费用高于索尼、松下和先锋公司,广达存储希望获得其他公司的专利而不再采用飞利浦的专利。索尼可能是广达存储公司选择的目标,因为如果获得索尼的光驱专利许可,还能够获得索尼和NEC合资企业的许多订单。 

    半导体 飞利浦 索尼 光驱 BSP

  • Hynix与ST将在中国合资建300毫米晶圆厂

        据海力士(Hynix)公司日前透露,Hynix-ST半导体公司(海力士和ST合资的存储器公司)将于10月10日开始在中国无锡投建300毫米晶圆厂。     海力士ST半导体公司是于2004年在无锡成立的,该公司主要生产200毫米存储器晶圆。今年8月份,海力士公司声称,将融资7亿5000万美元做为该合资公司的投资基金。在该合资公司成立初期,该公司就曾经宣布,其一条300毫米晶圆生产线将在06年底投产。     目前一切进展顺利,海力士公司的发言人说,今年底,该公司的DRAM 和 NAND闪存晶圆的产量将达到每月18,000片300毫米晶圆。     据透露,在无锡的晶圆厂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海力士公司占67%,ST公司占33%。海力士公司的发言人说,其200毫米的生产线己经在7月份量产,产量为50,000片/月。     但由于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市场最近并不尽如人意,所以新工厂的进展也将会有变数。与此同时,海力士公司也正在美国拓展,预计将在美国俄勒冈州投资2亿5000万美元扩建晶圆厂。并在韩国开设了一个300毫米生产线。 

    半导体 晶圆厂 NI ST BSP

  • 中国废旧电子电器回收联盟成立

        为了能使中国的家电企业顺利走向欧洲市场,近日,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废旧电子电器再生利用分会、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用电器分会、中国旧货业协会等多家机构牵头的“中国废旧电子电器回收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北京成立,从此结束了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单打独斗”的局面。     据了解,联盟由秘书处、信息部、咨询部、欧盟服务部、中国服务部5个部门组成,将帮助中国出口企业及时了解、掌握欧盟各国的法律法规和最新动态;协调解决联盟成员有关WEEE和RoHS等其他问题,并通过建立回收服务体系来帮助联盟企业顺利出口,通过集体回收降低产品回收的费用。 

    半导体 家用电器 机电 电子电器 BSP

  • 希捷计划投资8亿美元建立新加坡工厂

        希捷日前表示,计划投资8亿美元,在新加坡市场建立一座全新的制造工厂,据悉这也是公司第三座硬盘加工厂,将为该地区带来三千个工作机会。希捷发言人表示,新加坡制造工厂的建立,标志着公司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录制媒体”(recording media)制造商。据悉,该工厂将包括三个厂区,总面积超过581000平方英尺。并且整合细节所有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公司发言人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透露,该计划总耗资将达到8.19亿美元,正式投产要等到2008年上半年。据悉,在开始阶段工厂将招募一千名工人,而未来全面投产之后,员工数量将增加到三千人。据公司透露,该工厂的主要产品为,“录制媒体”(recording media),该元件也是硬盘组装过程中的核心部分。   公司估算,到2009年的时候,全球硬盘市场总价值将达到450亿美元,其中游戏设备以及便携设备领域是刺激存储产品需求量的主要动力。而据市场调查机构IDC预测,全球硬盘产业总价值,有望从2005年的280亿美元,飙升到2009 年的400亿美元。“新加坡在公司未来运营策略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将成为录制媒体元件的枢纽。”公司CEO比尔如是说。实际上,如今的新加坡已经成为全球存储设备生产基地,2005年的时候,全球范围25%的存储设备出自新加坡市场,而电子和存储设备,也是新加坡出口海外的主要产品。 

    半导体 硬盘 新加坡 希捷 BSP

  • Spansion向富士通售老厂 作价1.5亿美元

        当地时间本周四,AMD和日本富士通合资企业、闪存芯片制造商Spansion公司宣布,它已经和富士通签署了最终协议,将以1.5亿美元的价格向富士通出售它在日本Aizu-Wakamatsu的JV1 和 JV2陈旧的老工厂。   在交易条款下,富士通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向Spansion公司支付1.5亿美元的现金。这笔交易获得的现金将用于Spansion公司12英寸的SP1新工厂。一旦出售成功,获得的资金将集中用于公司的优势技术中。Spansion公司将够以更大的产能继续代工闪存产品。   Spansion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伯特兰表示,他对富士通公司在这次出售JV1 和 JV2工厂中表现出负责的态度感到满意。出售这二个工厂后,JV3工厂是AMD和日本富士通合资企业在日本剩下的唯一的工厂,在美国德州的Austin, Spansion公司建立了Fab 25工厂,在日本 Aizu-Wakamatsu的SP1新工厂目前正在建设中。   这次资产转移后,Spansion公司将努力扩展Fab 25工厂包括90纳米制造工艺在内的闪存产品的产能,预定在明年这个工厂将转移为65纳米制造工艺。在JV3工厂将努力提高110纳米制造工艺产品的产能。新的 SP1工厂到2008年中期将能够采用45纳米制造工艺生产300毫米晶圆。但根据市场的情况,新工厂可能将采用65纳米制造工艺生产闪存产品。 

    半导体 富士通 制造工艺 SPANSION BSP

  • NXP半导体宣布购买SSMC股份

        NXP 半导体(前身为飞利浦半导体) 今日宣布在完成从皇家飞利浦独立程序后的三个月内将购买SSMC (System on Silicon Manufacturing Co. Pte. Ltd.) 目前由新加坡经济发展投资私人有限公司(EDB Investments Pte. Ltd.) 所持有的股份。SSMC位于新加坡, 是由飞利浦(50.5%股权), 台积电 (32%股权)及新加坡经济发展投资私人有限公司 (17.5%股权)合资成立, 为全球生产先进半导体晶圆的专业制造商。     此次股权购买交易的金额约为1.85亿美元。依据SSMC的股东协议, 台积电有权自这些股份中收购按原持股比例的等比例股份。由此, NXP将购入SSMC约10.7%的股份, 总值合计约为1.13亿美元。NXP预计将以现金进行此项股权收购。新加坡经济发展投资私人有限公司已确认, 只要此项交易于2006年12月31日前完成, 他们将会以目前飞利浦与其签订的认股权协议 (option agreement)中的指定价格出售其SSMC的持股。     NXP半导体总裁兼执行长万豪敦先生表示:"我们拥有充足的现金流量,并藉此增加我们在一个有出色表现的公司的持股,因此这次的交易对我们的意义相当重大。"   此次宣布的股权购买将会依循日前皇家飞利浦与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KKR)、Bain Capital、Silver Lake Partners (银湖)、Apax 和 AlpInvest Partners NV  共同签署的协议,该国际财团持有飞利浦半导体事业部门80.1%的股份,飞利浦仍保有19.9%的股份。NXP目前是欧洲第二大以及全球前十大的半导体公司。

    半导体 NXP SMC 半导体 BSP

  • 硅晶圆市场格局突变 SEH为保全阵地迅速扩张

        日本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Shin-Etsu Chemical, SEH)日前表示,为了回击日本国内的竞争对手,已启动一个大型300mm晶圆扩张项目,总成本达10亿美元。SEH是全球最大的硅晶圆生产商。该公司表示,计划在日本新建两家300mm工厂,同时扩大其现有的日本和美国工厂。SEH表示,希望到2007年秋季把300mm硅晶圆的总体月产能提高40%至100万个。     据说上述大胆的扩张计划是为了反击SEH的日本竞争对手的类似动作。日本Sumitomo Mitsubishi Silicon Corp. (Sumco)最近从硅晶圆生产商Komatsu Electronic Metals Co. (KEM)的母公司Komatsu Ltd.获得了对KEM的控制权,改变了市场格局。     据报道,第二大硅晶圆生产商Sumco(东京)也计划提高200mm硅晶圆的产能。除了大幅扩张300mm产能以外,Sumco将扩大200mm硅晶圆的产能,到2007年底把200mm月产能从120万个左右提高到130万个以上。     预计此举将把Sumco的市场份额从10%提高到31%,与SEH“平起平坐”。为此SEH展开上述反制行动。SEH一直在致力于扩张计划,把300mm晶圆的总体月产能在2006年秋季提高到50万个。“由于需求一直非常旺盛,该项目已提前完成...总体月产能目前已达70万个。”SEH表示。“Shin-Etsu目前决定在2007年秋季以前建成月产能达100万个的生产系统。”2001年,SEH声称是世界上第一家开始大规模生产300mm晶圆的公司。据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SEMI),第二季度全球硅晶圆出货量比第一季度增长4%。

    半导体 硅晶圆 SE CHEMICAL BSP

  • 祸起BGA工艺 NVidia身陷侵权官司

        因为几项有关球形栅阵列的专利,图形芯片供应商nVidia公司日前被Scanner Technologies公司告上了法庭。      Scanner Technologies在向德州的美国地区法院提交的诉讼中宣称,nVidia公司侵犯了属于Scanner Technologies公司的两项有关视觉检测产品的7,079,678和7,085,411号专利。这两项专利提供了一个三维检测方法,可以提高BGA(球形栅阵列)制造的精确性和效率。      这份控诉谴责nVidia不仅在自己销售BGA设备的行为中侵犯了Scanner的多个专利权,而且还诱导其它公司进行侵权。除了要求法院对nVidia发出初步禁止令和永久禁止令,Scanner Technologies还将争取挽回损失,其中包括侵权产品合理的版权税、三倍的赔偿以及诉讼费。      Scanner Technologies公司总裁兼CEO Elwin Beaty表示:“我们从1990年起就开始开发、生产并销售面向半导体行业的视觉检测设备。我们坚信保护专利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才采取了今天这样的措施。”     

    半导体 NVIDIA TECHNOLOGIES SCANNER BSP

  • IEEE正在制定锂电统一标准 提高锂电性能

        据外电报道,IEEE目前正在开发一项旨在提高数码相机和便携式摄像机使用的锂及锂聚合物电池性能的标准。这项IEEE P1825标准将为设计、生产及评估锂及锂聚合物电池制定统一的标准。   IEEE P1825标准将解决电池包电气及机械结构技术、封装技术、封装以及电池充电及放电控制等技术问题,另外该标准还将为制造商和供应商计划和实施设计分析、测试及资格认证提供指导,以确保电池的质量及可靠性。   IEEE标准协会新技术项目经理Edward Rashba说:“这项标准的制定将以IEEE现有笔记本电脑充电电池及手机充电电池的标准为基础,从而将确保这项标准能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为了确保这项标准能够被广泛接受,我们已经与国际影像业协会及消费电子协会进行了联系,让它们也参与到该标准的制定中。”   迄今为止,IEEE已经开发了IEEE 1625笔记本电脑电池标准和IEEE 1725手机电池标准。该组织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修订IEEE 1625标准。

    半导体 IEEE 充电电池 锂电 BSP

  • Silicon Laboratories庆祝十年创新有成

        益登科技所代理的Silicon Laboratories日前展开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彰显公司这段期间在混合信号创新所取得的辉煌成果。Silicon Laboratories藉由从基础上改变半导体架构,而在通讯、无线、网络、电源和微控制器市场取得业界多项领先。Silicon Laboratories利用它在混合信号领域的独家知识、世界级的工程团队以及超过700项已经核准或正在申请的专利创新技术打造出领先市场的强大产品阵容。     Silicon Laboratories是由Nav Sooch、Dave Welland和Jeff Scott在1996年于美国德州奥斯汀 (Austin, Texas) 成立,专门开发世界级的混合信号器件。Silicon Laboratories首款产品是个人计算机的模拟调制解调器;十年后,公司已成为营运、销售和设计活动遍及世界各地的跨国企业。Silicon Laboratories成立仅两年就转亏为盈,随后又在2000年顺利完成公司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 (IPO)。今天,Silicon Laboratories已经是一家资本额约5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并且在各种混合信号产品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像Silicon Labs一样保持稳定的成长与获利。我们努力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追求卓越,这不仅让我们创造出一家拥有强大产品阵容和财务绩效的公司,还有永续发展的价值导向文化和对社会的回馈。”Silicon Laboratories共同创始人暨董事长Nav Sooch表示,“我们对过去十年的员工成就备感骄傲,对未来的业务潜力更感乐观。在下个十年里,我们将运用更丰沛的资源、世界一流的混合信号工程师团队和学习循环能力把我们的技术领先优势扩大到更多新市场。”      Silicon Laboratories产品广获业界重要刊物的认可,迄今已赢得20多项设计奖。公司还在许多半导体市场迅速取得领导地位,并且销售将近20亿颗CMOS混合信号器件,包括: •    10亿颗模拟调制解调器芯片,获得全球超过一半的个人计算机与卫星机顶盒采用 •    6亿颗Aero® GSM/GPRS收发器,用于数百款不同的移动电话 •    8,000万颗VoIP器件,用于多数VoIP产品 •    将近4,000万颗微控制器和超过5万套微控制器开发套件     “随着我们所处的模拟世界与计算机所在的数字世界持续汇集,混合信号已处在下一代创新的最前线。未来十年里,我们将看到便携式装置的耗电更少和电池寿命更长,大幅强化这些产品的功能汇集。广播技术将具备高度便携性;电源供应、无线网络和远距监控将变得司空见惯,带宽需求也会越来越大。”Silicon Laboratories总裁暨执行长Necip Sayiner表示,“这将带来一个适合创新的市场,使得技术的成本更低、耗电更少和更容易使用。我们在这个环境表现杰出,未来十年更将在所处的竞争领域里开发更多创新产品。”     Silicon Laboratories一直是德州公认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以最佳实务为基础所建立的财务结构确保公司拥有最健全的财务绩效和不断增加的资金可供运用,目前的结余现金已超过4亿美元,而且完全没有负债。这种稳健的财务管理让公司持续投资于研发,进一步扩大公司专利的混合信号产品阵容。      Silicon Laboratories曾获员工票选为德州中部最佳工作地点之一,赢家文化(Winning Culture)让公司在成长过程专心一致。Silicon Laboratories员工对于他们所致力的核心价质备感自豪,这包括开放透明的沟通方式、持续创新、坚持质量、合作工作环境以及对于争取胜利和商业成功的强烈企图心。     Silicon Laboratories致力将其营收成果与社会分享,同时捐赠资金和主动支持超过40个当地社团,这使得奥斯汀的生活质量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半导体 Silicon 混合信号 LAB BSP

  • 长虹“量子芯”申吉 专家提出三点技术质疑

        长虹“量子芯”产品功能介绍:量子芯对组成电视画面的最小构成元素像素点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每个像素点周围7×7=49个象素点进行逐点精微计算,将像素点与点之间的色度、亮度信号的参数对比率瞬间计算储存,并将每次像素量子移动数据跟踪检测计算,把49个像素点矩阵移动结果进行量子对比分析,对每次像素移动进行量子10位精微迭加处理。   最近,中国家电产业巨头长虹掀起了规模盛大的“万人力挺长虹量子芯 争创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活动,长虹网站上也有大量的相关宣传文章。其中,“10位精微迭加处理、图像画面响应时间提高到4毫秒等级、千亿次/秒的速度”成为描述“量子芯”技术的关键词。不过,一位业内电视芯片专家对于这几点提出了质疑,暗示“量子芯”并没有宣传中的那样技术领先,而且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而长虹则反驳说,“量子芯”电视的技术优势,可以从电视图像上很直观地表现出来,“科技看得见”!   长虹网站上的内容称,长虹量子芯电视申请的内容为应用先进技术最多的电视,包括量子芯技术、量子芯电视工艺制造、外观设计等近两百项,达到了吉尼斯接受申请的条件。   而“量子芯”则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长虹电器(中国)营销公司市场总监杨长安介绍说,“量子芯”由长虹硅谷研究院、长虹虹微公司和美国芯片厂商PIXWORKS公司共同研发的电视图像处理芯片,其中长虹硅谷研究院主导了芯片开发,而长虹研发部门从应用上提出了大量需求。他向《国际电子商情》强调说:“虽然芯片很重要,但应用技术更重要。研发出一款芯片并不难,难的是从消费者和应用需求角度出发,提出正确的需求,并通过运行在芯片上的软件和应用技术,达到很好的图像效果。因为消费者是看不到芯片的,我们要结合芯片和应用技术,将高质量的图像效果呈现给消费者,让科技看得见!”   他还表示,目前国内彩电业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量子芯”电视是长虹致力于产品差异化的成果之一,目前长虹还在不断地对“量子芯”技术进行持续改进,同时,长虹也在PDP和背投电视等产品上进行技术创新。   对于“量子芯”的技术细节,长虹网站上一个名为《中国骄傲 万人力挺长虹“量子芯”申创吉尼斯》的文章指出:通过千亿次/秒的计算速度,量子芯能够对图像的色彩、轮廓和暗景等进行量子10位精微迭加处理,而且其动态处理后的图像画面响应时间提高到4毫秒等级,从而使每个点成为“精点”,平板电视的画质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量子芯”对组成电视画面的最小构成元素——像素点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每个像素点周围7×7=49个像素点进行逐点精微计算,将像素点与点之间的色度、亮度信号的参数对比率瞬间计算储存,并跟踪检测计算每次像素移动数据,实时对比分析49个像素点的矩阵移动结果,对每次像素移动进行量子10位精微迭加处理,从而能够以千亿次/秒的速度(7×7×2×10×1920×1080×60Hz=121,927,680,000)达到彻底的精微显像目的。   “量子芯”三大技术优势受到质疑   不过,一家国内电视芯片设计公司的高层兼技术专家则从技术角度上对以上“量子芯”的描述提出了质疑,但他不愿意评价长虹的申吉行为。   对于“量子芯”的“量子10位精微迭加处理”,这位专家表示:“10位精微迭加处理已经一个是很平常的技术。目前标清电视(SDTV)中使用的ITU-R BT.601和ITU-R BT.709标准要求至少使用8位处理以获得可以接受的图像质量,要求10位处理以获得很好的图像质量。因此目前业界的图像处理芯片普遍都是采用10位(bit)DSP处理。”   他还进一步向《国际电子商情》记者指出:“另外,目前国际上有一个名为‘ITU-R BT.1361 of Worldwide Unified Colorimetry’的高清电视(HDTV)色彩标准,要求至少采用12位或者14位处理,以获得好的图像质量。个人预计,未来2-5年内,图像处理芯片将转向12位和14位计算。”   杨长安表示,更高位数的迭加处理能力意味着更高清晰度的图像,确实有同类芯片采用10位处理,但能够达到的清晰度远不如“量子芯”电视。   而对于“图像画面响应时间提高到4毫秒等级”这种说法,上述专家认为这并不是作为图像处理芯片的“量子芯”的功劳,而是因为采用了更好的LCD屏。这位专家解释说:“LCD电视图像画面响应时间取决于LCD屏,而不是图像处理技术。LCD屏的反应时间已经从20多毫秒提升到4-5个毫秒。早期LCD屏反应时间长,业界常常采用zero-time control的图像处理技术缩短反应时间,但随着LCD屏的反应时间缩短到几个毫秒,这个技术就不用了,因为它的成本大。”   杨长安承认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确。他表示:“很多同行也宣称可以达到4毫秒,但实际上有少有厂商可以做到。要达到4毫秒,LCD屏是一方面,芯片是另一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芯片处理能力不行,LCD屏再好也没有用。”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千亿次/秒的速度”可能最具有震憾力。因为英特尔最新处理器的速度也就是十亿次/秒数量级而已,如果真能达到所谓的千亿次/秒,那么这台电视基本上是一台小型超级计算机了。对此,这位专家笑道:“千亿次/秒的速度这种说法没有太多意义,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他向《国际电子商情》记者解释说:“7×7×2×10×1920×1080×60Hz=121,927,680,000只是一个反映算法复杂性的计算公式,不同厂商的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而且千亿次/秒只能够反映处理算法的复杂性,不能够表明技术的先进性,更不能够用来衡量最终图像的质量。相反,如果能够用较小的速度,实现相同的图像质量,才说明技术先进。”   杨长安则笑道,消费者可以到卖场对不同的电视进行比较,采用同样的信号源,“量子芯”电视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同类产品,优势可以很直观也表现出来。

    半导体 量子 长虹 LCD屏 BSP

  • AVS成为国际IPTV标准已无悬念?

        近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VS的视频部分已顺利纳入国际电信联盟ITU IPTV标准,这意味着AVS与MPEG系列、H.264、VC-1等标准在国际上已经做到了平起平坐。那么AVS是否会如愿以偿地成为国际IPTV标准呢?它饱受争议的产业化进程发展到哪一步了?   就在9月13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AVS工作组)组长高文教授欣喜地收到了一封特殊邮件——它来自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国际标准局局长,信中透露,ITU已经正式确认AVS工作小组为合作伙伴,也就是说,AVS正式获得了成为国际IPTV标准视频部分的资格认证。高文还预测,AVS视频部分在明年7月将会随着国际IPTV标准的颁布而正式成为国际标准,果真其中再无悬念?   其实就IPTV标准的制定而言,我国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起步几乎同步。今年4月,ITU新成立了一个名为“网络电视特别小组”(Focus Group on IPTV)的机构,以协调和推动国际IPTV标准的起草与制订。在今年6月召开的AVS工作组第17会议上,AVS同时成立了两个工作小组开始了国际化进程:为进入ITU IPTV成立的FG-IPTV特别工作小组和为进入MPEG-C标准成立的MPEG-C提案小组。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其中,AVS视频部分在顺利通过了ITU 的A.4 和A.5两项认证后,拿到了成为国际IPTV标准的“入场券”。   据悉,IPTV标准本身是包括系统架构、视频应用、传输等要素在内的多种标准的集合,AVS视频部分是作为IPTV国际标准视频编解码上的可选项出现的,目前,H.264和微软VC-1都已经列入同一选项,形成IPTV国际标准中三足鼎立的现象。那么究竟国际标准会花落谁家?这个问题在高文看来已经非常明朗:如果不出意外,相信这三个标准都将正式成为国际IPTV标准的视频部分。究其原因,高文认为:“我的判断是ITU没有理由不接受其中任何一种。成为ITU正式标准的主要衡量条件是技术性能过硬,用户群和运营商的态度。目前三者编码效率相当,AVS也得到了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网通的支持与推荐,因此没有理由不被国际标准所接受。”   今年10月ITU IPTV工作组会还将在韩国釜山举行会议,AVS工作组也将有代表出席,主要就IPTV在AVS应用中的注意细节提交提案进行审议。据高文透露,在标准未正式出台的近一年时间中,AVS工作组的工作将主要是根据国际IPTV标准的制定进展,进行AVS相关技术的解释工作,这就意味着,如果在明年7月AVS正式成为国际IPTV标准,它的所有内容将与目前通过的AVS国家标准完全一致。   AVS音频部分为何没有冲击国际标准?   据AVS视频组长虞露透露,AVS不仅顺利进入国际电联,还在另一国际体系中取得突破进展。据悉,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同推动的新一代国际视频标准MPEG-C体系也将于明年7月出台。作为视频通用工具的新标准,它与我们熟知的MPEG1/MPEG2/MPEG4的标准体系不同,是可同构的标准。这就意味着,符合MPEG-C标准的产品,将可以兼容MPEG1/MPEG2/MPEG4等标准,实际的应用意义就是,在未来采用MPEG-C标准的一个硬件平台就可以在不同视频编解码的环境中通用。据悉,AVS工作组希望在MPEG-C中继续发展,目前,AVS的几家会员单位都递交了提案,有望在未来实现AVS与MPEG系列实现兼容。   记者注意到,AVS作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解码标准,目前视频部分已经在今年3月被批准为国家标准,而音频部分正在国家标准审批程序之中。在AVS冲击国际化的两条道路上(ITU组织的国际IPTV标准和ISO/IEC的国际MPEG-C标准),为什么AVS都没有提交音频部分参与国际标准竞争呢?其实,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并无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著名的国产3G标准TD-SCDMA就是在先成为国际标准多年后才成为国家标准的。   AVS工作组秘书长黄铁军表示,相对与视频来讲,国内做AVS音频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分散,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小于视频,在国内标准还未统一的情况下贸然走国际化路线难度颇大。此外,视频领域与音频领域的市场环境完全不同:视频领域涉及范围广,国际上没有一家公司可以独揽,而音频标准在国际上也是自成一套体系,通常都由某一个公司控制,如杜比,SONY等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国内EVD也有自成体系的音频系统。   网通加盟成为转机?   自从今年3月AVS正式成为国家标准以来,作为最基础的信源标准,它的产业化进程就饱受非议。例如在IPTV应用中,虽然AVS已经成功入围国际IPTV标准,但在国内业界总有这样的对比:自我国IPTV标准起草以来,广电偏重MPEG2系列,电信运营商偏重H.264,AVS缺乏运营商支持一直是产业化进程中的软肋……*难道AVS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不过,AVS工作组在近日透露,在IPTV产业化进程方面AVS已获得阶段性成果。据悉,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牵头,从去年11月就启动了支持AVS的IPTV系统实验小组工作,工作分实验室实验和现网实验两个阶段,目前由信产部电信研究院MT-NET实验室具体组织的实验室实验已经完成,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在实验网上验证了AVS系统的互通性,标志着第一阶段测试已基本结束。据黄铁军透露,试验采用的是上广电的编码器、转码器、机顶盒以及基于AVS的PC机插件;并采用了UT斯达康、阿尔卡特、联合信源的系统设备。以往支持AVS的IPTV系统与终端的对接主要是各系统厂商与自产终端的对接,在这种模式下很难实现步同厂商系统和终端的互联互通,既不利于AVS产业链的形成,也不利于IPTV产业的健康发展。此次实验网验证了AVS系统的互通性,不仅可以实现各厂商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也有利于IPTV产业的发展。   而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即将开始的第二阶段现网实验。这需要在实地建设支持AVS的IPTV网络,也就意味着必须要有运营商的加盟才能实现。到底AVS将获得哪家运营商的青睐?记者已经得到AVS工作组与AVS产业联盟双方的证实,今年11月,中国网通集团将在我国沿海某一城市进行AVS现场实验,使AVS进入国家IPTV标准获得转机,AVS缺乏运营商支持的说法也随即成为过去。   手机电视标准中AVS已获优先采用?   作为基础信源标准,AVS同样与目前炒得沸沸扬扬的手机电视标准联系到了一起。据悉,手机电视标准同样涉及方方面面,而AVS目前主要从广播角度来协助手机电视应用。   据悉,正在制定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广播技术标准(CMMB)体系,采用卫星与地面传输网络相结合的技术体制,实现全国天地一体、全国漫游,全面支持多终端、多业务、多应用。在对统一标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的现状下,广电总局力推的CMMB成为国家统一标准的优势日渐明显,CMMB年底就可能以国家标准的身份正式登台亮相。而AVS已经在3个月前正式加入CMMB体系,黄铁军透露,通过与CMMV信源组的多次沟通,CMMB体系已经决定优先采用AVS国家标准。   为什么是优先采用?据悉,我国目前只颁布了两个视频编解码的国家标准,一个是1997年颁布的MPFG2标准,另一个就是今年年初新颁布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VS标准。“要么MEPG2要么AVS,国家广电总局只可能在两种国家标准中做出选择。”由于MPEG2的技术局限,它占用带宽太大,不适合手机小画面应用,所以CMMB会优先采用AVS。但国家广电总局也为此对AVS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并订出大体时间表:在未来一年半时间内加快AVS产业化速度,要求AVS产品厂商尽快按照时间表拿出产品,在今年12月有可以展示的原型系统产品,明年6月基于AVS的手机终端产品需要具备上市条件,并可在2008年大规模部署。   此外,AVS的产业化进程也接连传来利好消息。AVS饱受争议的芯片支持不足问题将有望近期得到解决。目前,AVS产业联盟里仅有的两家芯片厂商——上海龙晶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龙晶)和宏景高科(北京)微电子有限公司(宏景高科)都已研制出AVS解码芯片,被外界认为芯片支持企业不够广泛,甚至被质疑芯片是否可以批量生产。不过,AVS产业化联盟秘书长张伟民已经向本报记者透露,除了龙晶和宏景微电子已经推出了AVS芯片以外,国际重量级厂商Broadcom也正式加入AVS产业联盟,并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推出支持AVS的高清芯片。而与数字电视标准的应用相关的四川省16个地市县地面广播传播项目中,中标企业为AVS联盟理事单位长虹,这是AVS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后真正部署的第一个产业化项目,AVS期望将它作为地面传输标准+AVS信源标准的标杆工程。而AVS视频标准的参考软件近日也可从AVS工作组网站上免费下载。黄铁军表示,此源代码被AVS提前公开,就是期望让非AVS单位也能做出产品,以此进一步推广AVS应用。 

    半导体 IP TV AVS BSP

  • 夏普拟购LG飞利浦股份 飞利浦欲抽身而退

        据台湾媒体报道,上周夏普公司派遣高层赴韩国对LG飞利浦的液晶面板生产厂进行了考察,此前已有消息称,夏普有意从飞利浦手中收购LG飞利浦股份。    LG飞利浦是全球最大的电视及PC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商,为LG与飞利浦合资所建。飞利浦持股32.9%,总值达40亿美元,LG持股37.9%。   飞利浦此前曾多次明确表示,LG飞利浦股权并非公司核心金融资产,最终将被出售。不过飞利浦与LG在合资前达成过协议,即在LG飞利浦上市后的三年内,飞利浦至少将保留合资公司30%的股份。这也就意味着在明年7月中旬前,LG飞利浦的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飞利浦公司发言人拒绝就夏普考察LG飞利浦工厂的报道发表评论,仅表示,“我们从未公布会以何种方式出售LG飞利浦股份,但无论如何操作,都必须符合股东的最大利益。”夏普称,有关考察公司高层考察LG飞利浦的报道毫无依据。LG飞利浦的回应则是,未获得飞利浦有意出售股份的通知。   Yasuda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Masaki Iso对夏普有意参股LG飞利浦的传言并未感到意外,他认为,夏普目前正觊觎扩大液晶市场份额,而LG飞利浦的销售渠道有助于夏普的扩张。尽管夏普一直主攻高端液晶显示器市场,但一直未占据龙头地位。   近几个月,由于液晶面板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LG飞利浦第二季度亏损额创下记录,有分析师认为,亏损局面到年底也不会出现转机。与LG飞利浦相比,夏普的日子要好过得多,第二季度平板电视销售额猛增了50%,利润增长了14%。为了解决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夏普上周宣布,将位于日本龟山的一家液晶面板厂提前数月投入生产。 

    半导体 飞利浦 夏普 LG BSP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