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正非眼中的华为核心价值观

    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蕴涵着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战略是四个方面:1、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2、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底,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3、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4、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下面我围绕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讲讲我们公司是怎样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以及我们是如何围绕愿景、使命和战略对内对外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一、华为公司的愿景在车轮发明前,人们主要靠步行进行交流,靠声音进行转播,那时候谈不上什么经济。在车轮发明后,人们学会利用车和马进行交流,诞生了方圆五、六十公里的小区域经济,产生了小农经济的集市贸易,使封建成为可能。在火车、轮船发明后,产生了工业经济,由于金融的载体作用以及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使资本主义成为可能。在航空器发明后,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末达到了高峰。那时的经济是以核心制造为中心的工业经济,经济的附加值主要在产品的制造上,由于那时是供不应求的经济,谁能生产出来谁就能够卖出去。那时,日本、德国的经济达到了顶峰。后来由于处理器的发明,计算机开始普及,又由于光传输的发明与使用,形成了网络。由于网络及管理软件的应用,使制造可以剥离,并转移到低成本的国家,而且使制造不再有高的利润,发达国家正在从工业化走向去工业化,从而导致核心制造时代结束。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德国开始衰落,美国开始强盛。这时主要附加值的利润产生在销售网络的构造中,销售网络的核心就是产品的研发与IPR(专利)。因此,未来的企业之争、国家之争就是IPR之争,没有核心IPR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工业强国。由于制造可以被剥离出来,销售与服务可以贴近市场,它们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经济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华为的愿景就是不断通过自己的存在,来丰富人们的沟通、生活与经济发展,这也是华为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我们可以达到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也能够不断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华为不可能回避全球化,也不可能有寻求保护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态。因此,华为从一开始创建就呈全开放的心态。在与西方公司的竞争中,华为学会了竞争,学会了技术与管理的进步。因为,只有破除了狭隘的民族自尊心才是国际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华为自豪感才是职业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品牌意识才是成熟化。当然网络也会对国家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意识形态方面。这些破坏与影响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主要靠法律,以及人们的自律。例如,互联网促进了技术的交流与进步,但也可能摧毁一个国家的正确价值观。罗马俱乐部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能够颠覆这个世界秩序的,只有互联网。美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20年有可能摧毁美国价值观的可能只有互联网。以上是我们对愿景的理解。我们在愿景部分最主要是讲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其实这里面也是讲未来网络对这个世界的作用。网络的存在使得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不仅对于我们华为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是世界所有国家都不可避免的。因此,这个时候希望封闭起来不要走全球化的道路,实际上是错的。这个时候必须勇敢地面对全球化,发挥自己国家的优势,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什么?过去的核心是战争;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是工业制造,这个时代是什么呢?由于网络的发明,市场和制造相分离,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市场,而不是制造,这就是IPR之争。台湾工厂主要靠代工,主要靠大规模地生产、大规模的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他们获得的利润大概毛利只有百分之三~五左右;由于高科技IPR,使产品的毛利有可能达到百分之四五十或五六十。因此市场将来的竞争就是未来的企业之争,就是IPR之争,所以将来没有核心IPR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工业强国。我们国家提出要自主创新,要用法律保护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这口号是对的。但是我们太急功近利,也会丧失我们的竞争空间。现在我讲一讲专利。华为公司有五千多项专利,每一天我们产生三项专利,但是我们还没有一项基本专利,只有少量几项应用型的准基本专利,而不是理论型的基础专利。理论基础型的基本专利,是发明、是创造一项技术的基础,应用型的基本专利就是改进了这项发明的应用。即使应用型的基本专利的成长过程也至少7~8年。在没有一个人想到这项技术发明之前的时候,你想到了,然后开始研发,大概2-3年会出成果,然后申请专利,申请专利以后登报,又有较多的人看到了,受到了启发,他们又投入研究,然后用2-3年时间,扩大了你的专利可用的范围,这就形成了可使用的专利。再过2-3年,开始有人集合这些专利做产品,并向市场推广,2-3年后市场开始接受,专利才产生价值。因此,一项应用型基本专利从形成到产生价值大约需要7-10年。我们现在有两项到三项准基本专利,两年左右以后才开始生效,所以专利形成的时间是很漫长的。而理论型的技术专利需要的时间更长,一般需要二、三十年左右。开始人们并不能很快地完全理解这些真知灼见,从事这种发明的人常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有时反被人们认为他们疯疯颠颠的,以致发明者常常穷困潦倒。如基因理论的发明者孟德?摩尔根就是这样。基因理论提出后,沉睡了一百年,突然有人发现了这个理论,喧哗了一阵,又沉寂了数十年,然后才得到发展。50年代,我们中国科学院的吴仲华发明了叶轮三元流动理论,西方国家利用这个理论发明了喷气涡轮风扇发动机。小平同志七十年代到英国引进罗尔斯、罗亦斯发动机生产的时候,英国向我国转让了此项技术。小平同志站起来感谢英国对中国的支持,结果英国的科学家全都站起来向中国致敬,因为这项技术的发明者是中国人。小平回来找到这个人,才知道这个人在五七干校养猪。这个理论来自中国,但我们并没有重视申请专利。如果申请专利的话,我们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就有一席之地。还有,1958年,我们上海邮电一所就提出了蜂窝无线通讯,就是现在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基础的基础,也没有申请专利。因为那时连收音机都没有普及,谁会理解这项发明的巨大意义,想到这个东西今天会普及到全世界。所以,我们国家科技要走向繁荣,必须理解一下不被人理解的专家和科学家。今天,在大学里,专家、教授们做着别人看来没什么效益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给他们30万、50万支持一下,一百年以后说不定就是中国最大的福祉。我们主张国家拨款不要向企业倾斜,多给那些基础研究所和大学,我们搞应用科学的人要依靠自己赚钱来养活自己。基础研究是国家的财富,基础研究的成果是国家的,每一个企业都能享受理论的阳光普照。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勇敢地开放自己,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要积极与西方竞争,在竞争中学会管理。十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提过我们是民族的工业,因为我们是全球化的。如果我们把门关起来,靠自己生存,一旦开放,我们将一触即溃;同时我们努力用自己的产品支持全球化的实现。[!--empirenews.page--]二、华为的使命十年以前,华为就提出:华为的追求是实现客户的梦想。历史证明,这已成为华为人共同的使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保护客户的投资,降低客户的Capex和Opex,提高了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至今全球有超过1.5亿电话用户采用华为的设备。我们看到,正是由于华为的存在,丰富了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今天,华为形成了无线、固定网络、业务软件、传输、数据、终端等完善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给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及服务。全球有700多个运营商选择华为作为合作伙伴,华为和客户将共同面对未来的需求和挑战。三、华为的战略(一)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1、真正认识到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从企业活下去的根本来看,企业要有利润,但利润只能从客户那里来。华为的生存本身是靠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来支撑;员工是要给工资的,股东是要给回报的。天底下唯一给华为钱的,只有客户。我们不为客户服务,还能为谁服务?客户是我们生存的唯一理由!既然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是客户,提供企业生存价值的是客户,企业就必须为客户服务。现代企业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企业的供应链就是一条生态链,客户、合作者、供应商、制造商命运在一条船上。只有加强合作,关注客户、合作者的利益,追求多赢,企业才能活得长久。因为,只有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利益,华为才能在利益链条上找到华为的位置。只有真正了解客户需求,了解客户的压力与挑战,并为其提升竞争力提供满意的服务,客户才能与你企业长期共同成长与合作,你才能活得更久。所以需要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及服务。2、真正认识到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处在一个信息产品过剩的时代,这与物质社会的规律不一致。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与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而信息恰好反过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是有限的(人要睡觉,人口不能无限地增长……),而制造信息产品的资源是无限的。我们不能无限地拔高人们对物质的需要,因为资源满足不了。我们也没有能力无限地刺激信息的需求,因为人还要睡觉……技术创新到今天,很多人都已经伤痕累累了,为什么?由于互联网及芯片的巨大进步,使人大脑的等效当量成千倍的增长。美国只有两亿人口,但是美国却相当于有4千亿个大脑。这些大脑一起运作,产生新的技术、新的知识和新的文化,它会大大超越人类真实需求。因为人类的需求是随生理和心理进步而进步的,人的生理和心理进步是缓慢的。因此过去一味像崇拜宗教一样崇拜技术,导致了很多公司全面破产。技术在哪一个阶段是最有效,最有作用呢?我们就是要去看清客户的需求,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卖得出去的东西,或略略抢先一点点市场的产品,才是客户的真正技术需求。超前太多的技术,当然也是人类的瑰宝,但必须牺牲自己来完成。IT泡沫破灭的浪潮使世界损失了廿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术不先进而死掉的。这些破产的企业,不是因为技术不先进,而是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以至没有人来买。产品卖不出去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了竞争力。许多领导世界潮流的技术,虽然是万米赛跑的领跑者,却不一定是赢家,反而为“清洗盐碱地”和推广新技术而付出大量的成本。但是企业没有先进技术也不行。华为的观点是,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华为要保持技术领先,但只能是领先竞争对手半步,领先三步就会成为“先烈”。明确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成本、高增值的产品。盲目地在技术上引导创新世界新潮流,是要成为“先烈”的。为此,华为一再强调产品的发展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以客户的需求为目标,以新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客户的需求,技术只是一个工具。新技术一定是能促进质量好、服务好、成本低,非此是没有商业意义的。世界将来不会缺少高科技,缺少的是自然资源。这也许会成为真理。好几次在贝尔实验室交流的时候,他们问我华为为什么能成功。我说我们理解了中国的客户需求。我借用了中国古时候婆婆给媳妇说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来说明华为对技术与产品的看法。我们认为客户一般都是希望在已安装的设备上进一步改进功能,而不会因新技术的出现而抛弃现在的设备重建一个网。因此,当全球的主要通信设备制造厂家他们放弃了对现有的交换机的研究开发,而全面转入了未来的下一代NGN交换机研究时,我司仍然继续对传统交换机的研究投入不动摇。不幸的是全世界的营运商在IT泡沫破灭后,都是与中国电信的观点一致,不再盲目追求新技术,而更多地考虑网络的优化与建设成本,结果我司在传统交换机供应量上,成了世界第一。西方泡沫经济破灭后,西方公司又开始动摇了他们推崇的下一代NGN交换机,不知道世界下一步的潮流走向,产生了进行的迷茫。又由于财务状况不好开始大量裁员,以致精力顾不过来,我们却在NGN上也一直往前冲,下一代交换机我们又赶上他们,进入了世界前列。传统交换机我司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十六,但下一代有可能就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八。这就是我们真正理解的客户需求,把客户需求看作真理,然后在世界市场上得到很好的结果。当时我们认为,不发达国家一定会走这条道路的。今天,发达国家也在走这样的路。同时,我们提倡不盲目创新。我们公司以前也是盲目创新的公司,也是非常崇拜技术的公司,我们从来不管客户需求,研究出好东西就反复给客户介绍,客户说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所以在NGN交换机上,我们曾在中国市场上被赶出局。后来,我们认识到自己错了,及时调整追赶,现在已经追赶上了,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使用。盲目创新导致了很多西方大公司的快速死亡。高端的DWDM我们处在世界先进或领先位置。我们的光传输技术在四千六百多公里长的中间不需要电中继,世界最长的一个光环网是我们公司提供的,在俄罗斯一万八千公里,其实这个技术是我们从美国花了四百万美金买的。西方一些大公司破产之后,很多新技术舍不得丢掉,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发明烟消尘散,希望后人能够接着研究成功,我们参加拍卖,用投资者原投资不到1%的价格买到。我们想说明的是,技术并不象有些人那么认为是万能的,而是客户资源才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市场最重要,只要我们顺应了客户需求,就会成功。如果没有资源和市场,自己说得再好是没有用的。因此,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这要发自几万员工的内心,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一句口号。[!--empirenews.page--]3、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组织、流程、制度及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客户购买产品,一般都很关注以下五个方面:产品质量高、可靠稳定;技术领先,满足需求;及时有效和高质量的售后服务;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产品功能强大,能满足需要且价格有竞争力。其他公司有可能很容易做到其中的一条,但要同时做到五条不容易。我们华为紧紧围绕着客户关注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将这五条内容渗透到公司的各个方面。(1)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组织建设。为使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团队(EMT)能带领全公司实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目标,在经营管理团队专门设有战略与客户常务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承担务虚工作,通过务虚拨正公司的工作方向,再由行政部门去决策。该委员会为EMT履行其在战略与客户方面的职责提供决策支撑,并帮助EMT确保客户需求驱动公司的整体战略及其实施。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建立了战略与Marketing体系,专注于客户需求的理解、分析,并基于客户需求确定产品投资计划和开发计划,以确保客户需求来驱动华为公司战略的实施。在各产品线、各地区部建立Marketing组织,贴近客户倾听客户需求,确保客户需求能快速的反馈到公司并放入到产品的开发路标中。同时,明确贴近客户的组织是公司的“领导阶级”,是推动公司流程优化与组织改进的源动力。华为的设备用到哪里,就把服务机构建到那里,贴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在中国三十多个省市和三百多个地级市都建有我们的服务机构,我们可以了解到客户的需求,我们可以做出快速的反应,同时也可以听到客户对设备运用和使用等各个方面的一些具体的意见。现在,全球九十多个国家分别建有这种机构,整天与客户在一起,能够知道客户需要什么,以及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新的改进,都可以及时反馈到公司。我们有三万多员工分布在全世界,其中外籍员工有五千人,中国员工有两万五千人,分布在各个国家,就像游离的电子一样,我们怎样掌握他们呢?我们要求每人每天都要记工作日记,主管领导审批,之后拿到数据库,我们定期抽查,他们不敢作假,因为他们不知道三个月后市场是什么状况,他必须要和客户沟通,否则就毫无价值。财务每天要写自查报告,三个月后,每个主管经理都要向公司保证,公司报告的数据都是真实的,我们还会不定期地在网上查,所以每个海外员工都不敢散漫。(2)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产品投资决策和产品开发决策。华为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对客户多渠道收集的大量市场需求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理解基础上的,并以此来确定是否投资及投资的节奏。已立项的产品在开发过程的各阶段,要基于客户需求来决定是否继续开发或停止或加快或放缓。(3)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构筑客户关注的质量、成本、可服务性、可用性及可制造性。任何产品一立项就成立由市场、开发、服务、制造、财务、采购、质量人员组成的团队(PDT),对产品整个开发过程进行管理和决策,确保产品一推到市场就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服务、制造、财务、采购等流程后端部门的提前加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和体现了可安装、可维护、可制造的需求,以及成本和投资回报。并且产品一旦推出市场,全流程各环节都做好了准备,摆脱了开发部门开发产品,销售部门销售产品,制造部门生产产品,服务部门安装和维护产品的割裂状况,同时也摆脱了产品推出来后,全流程各环节不知道或没有准备好的状况。(4)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客户满意度是从总裁到各级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外部客户满意度是委托盖洛普公司帮助调查的。客户需求导向和为客户服务蕴含在干部、员工招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评价之中,强化对客户服务贡献的关注,固化干部、员工选拔培养的素质模型,固化到招聘面试的模板中。我们给每一位刚进公司的员工培训时都要讲《谁杀死了合同》这个案例,因为所有的细节都有可能造成公司的崩溃。我们注重人才选拔,但是名牌大学前几名的学生不考虑,因为我们不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他们很难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现在很多人强调技能,其实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意志力,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怀,胸怀有多大,天就有多大。要让客户找到自己需求得到重视的感觉。(5)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高绩效的、静水潜流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表现为企业一系列的基本价值判断或价值主张,企业文化不是宣传口号,它必须根植于企业的组织、流程、制度、政策、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之中。多年来华为一直强调: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精神是可以转化为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这里的文化,不仅包含了知识、技术、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华为文化承载了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使得华为的客户需求导向的战略能够层层分解并融入到所有员工的每项工作之中。不断强化“为客户服务是华为生存的唯一理由”,提升了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并深入人心。通过强化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和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得我们所有的目标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化的组织结构和规范化的操作规程来保证满足客户需求。由此形成了静水潜流的基于客户导向的高绩效企业文化。华为文化的特征就是服务文化,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文化。华为是一个功利组织,我们一切都是围绕商业利益的。因为只有服务才能换来商业利益。服务的涵义是很广的,不仅仅指售后服务,从产品的研究、生产到产品生命终结前的优化升级,员工的思想意识、家庭生活等。我们要以服务来定队伍建设的宗旨。我们只有用优良的服务去争取用户的信任,从而创造了资源,这种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源泉。因此,服务贯穿于我们公司及个人生命的始终。(二)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力和盈利能力。1、真正认识到“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是提升客户效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也是华为的生存办法。[!--empirenews.page--]华为所处于的通信行业属于投资类市场,客户购买通信网络设备往往要使用10-20年,而不象消费品一样使用年限较短。因此,客户购买设备时首先是选择伙伴,而不是设备,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双方合作,就需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因此,客户选择的合作伙伴不但要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高度稳定可靠的产品,能快速响应其发展需求,而且还要服务好,这个企业才有长远生存下去的可能。如果达不到前面几个条件,就是送给客户,客户也不要。客户的要求就是质量好、服务好、价格低,且要快速响应需求,这就是客户朴素的价值观,这也决定了华为的价值观。但是质量好、服务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往往意味着高成本,意味着高价格,客户又不能接受高价格,所以华为必须做到质量好、服务好、价格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才能达到和符合客户要求,才能生存下去。当然,价格低就意味着只有做到内部运作成本低一条路。另一方面,客户只有获得质量好、服务好、价格低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合作伙伴又能快速响应其需求,才能提升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2、华为如何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我们来看一下AlS案例。1998年,我们公司和AIS合作时,AIS还是泰国一个小的移动运营商。通过华为公司快速响应AIS的需求,并提供质量好、服务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使AIS一跃成为泰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并成为泰国股市市值最大的公司。1999年6月,AIS和DTAC同时推出了预付费业务。华为公司为AIS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先后8次对设备进行建设和扩容,帮助AIS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华为在6O天内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和测试,快速满足了AIS的需求,比起业界平均周期大大缩短,有利帮助了AIS领先对手快速抢占市场,构筑了竞争力。华为专门为AIS开发的高达8O项的业务特性(AIS在发展过程的新需求),有效的提升了ARPU值,提高了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半导体 任正非 华为 AI 华为公司

  • 华为中标俄罗斯5.4亿元海底光纤电缆项目

    据报道,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中标俄罗斯电信公司(Rostelecom)鄂霍次克海底光纤通讯电缆项目。铺设成功的电缆将连接俄罗斯勘察加州、马加丹州与萨哈林州。Rostelecom透露,算上附加税,该项目的建设以及服务费用将达到30亿卢布(约合人民币5.4亿元)。华为将负责提供全部设备、附件和材料,全权负责建设和后续服务,华为的服务涉及到水底和陆地的项目。据悉,此海底电缆项目将铺设四股光缆,跨度达1855公里,最大传输容量8Tbps。预计该项目2015年便可完工,2016年6月可投入使用,为当地居民提供高度稳定的通讯服务。而此前因当地多地震且气候恶劣,卫星通讯未能达到这一目标。

    半导体 光纤 通讯 电缆 华为

  • 英特尔结盟陆厂,冲击联发科?外资:还太早

    对于英特尔宣布结盟陆厂瑞芯微(Rockchip )推出平板市场,市场认为美商结合当地厂此举恐对联发科(2454)营运有压,外资摩根史丹利、野村证券认为,最快也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会对联发科有冲击。英特尔昨日宣布与大陆ARM应用处理器厂瑞芯微(Rockchip )策略合作,双方将共同营销英特尔架构(IA)处理器及3G通讯方案,强攻入门级Android平板计算机市场,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新品。摩根史丹利表示,如果只是合作平板芯片,那么对于联发科的冲击较小,主要因为英特尔与瑞芯微合作明年上半年推出的芯片只是3G而非4G,因为中国大陆低阶平板芯片市场早已被非联发科阵营(全志、瑞芯微)给夺走,对联发科影响不大,问题是,英特尔下一步若进军手机芯片市场,对于联发科来说威胁性就很大,但仍需观察,第一、英特尔需要4G芯片来推手机市场,第二、英特尔是否持续给予补贴(英特尔手机部门于2013年亏损扩大至31亿美元,若要扩大中国市场,手机部门的亏损势必扩大)。英特尔是否在手机方面是否能强大到成为联发科对手仍值得观察,但要论现在是否有冲击,还太早,预计明年下半年或更晚,不过倒是可以把英特尔视为市场破坏者(disruptor),因为他与一般芯片商不同,英特尔在其它领域的获利可以移来做为对手机的补贴,此外,英特尔在中国大陆的PC布局据点完整,有利于英特尔将拓展手机服务业务。而野村证券认为,此举反映出英特尔正面临一些结构上问题,包括英特尔对供应商在占物料清单(BOM)让利、在提供公版设计(turnkey)有技术上限制等,尤其双方合作的芯片仍将为英特尔为主导,认为瑞芯微在RD技术上的贡献不大,不过瑞芯微应能在英特尔在产品单价及公版设计(turnkey)的不足上,扮演互补角色。对于联发科来说,野村证券认为,英特尔与瑞芯微合作的芯片预计明年上半年才发表,对于联发科明年的冲击仍有限,野村认为,一个是美商、一个是陆商,文化的不同使双方合作的执行力还有待考验(Execution is worth monitoring.),若合作相当好,联发科的冲击可能明年下半年就开始,瑞昱则成为受惠者。

    半导体 联发科 英特尔 芯片市场 瑞芯微

  • 旺宏推新品 攻物联网

    旺宏(2337)昨(29)日宣布,旗下12寸厂开始生产第二代36纳米SLC储存型快闪存储器(NAND Flash)产品,挹注营运。旺宏先前在法说会上表示,因36纳米产能恐怕供不应求,所以今年将增加相关资本支出。旺宏指出,上述第二代SLC NAND Flash存储容量从1Gb至8Gb皆有,同时推出NAND-based MCP产品,以满足嵌入式及无线网络市场的应用需求。搭配第一代512Mb及1Gb产品,能提供客户更完整的产品组合及解决方案,巩固在嵌入式市场的地位。旺宏第二代2Gb与4Gb NAND芯片已量产,规划后续第二代8Gb与1Gb NAND芯片将分别于今年下半与明年上半推出,至于NAND MCP已于今年第2季陆续送样,预计将于今年下半量产。旺宏现阶段以唯读式存储器(ROM)与编码型快闪存储器(NOR Flash)为两大主力产品,NOR Flash业务首季营收占比接近七成。新切入的NAND Flash业务,以8Gb以下存储容量的产品为主,目前营收占比仍低,但成长速度快,有机会抢占物联网与穿戴式装置相关商机。旺宏先前透露,供应车用电子的75纳米1Gb NAND芯片已于第1季送样,4月也首度接到应用于通讯领域的36纳米4Gb SLC NAND芯片订单。旺宏预估,未来两、三年内,低容量SLC NAND Flash与高容量NOR Flash产品,将是其两大成长动能。

    半导体 物联网 Flash NAND GB

  • 半导体 年产值冲2兆

    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昨(29)日表示,欧美景气稳定复苏,行动装置等需求大增,预计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年增率将达5.3%,台湾半导体业发展情况优于全球,预估产值将突破2兆元,年增率达12%。MIC产业顾问洪春晖指出,去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年增4.8%,目前对今年半导体景气的看法比年初更乐观。除受惠于总体经济环境复苏,以及智能型手机等终端产品需求畅旺,今年PC市场规模衰退情况减缓,加上穿戴式装置与物联网等议题带动,对整体半导体市场发展有利。MIC指出,去年台湾半导体业年增17%,今年成长会优于全球,估计相关产值成长12%、达到2.02兆元。洪春晖分析台湾半导体业上下游情况,IC设计与中国大陆关联性高,有智能型手机等需求带动,下半年有新品陆续推出,对IC设计业下半年前景乐观。另外,4K2K高画质电视等产品持续发展,也有利于IC设计业成长。估计今年台湾IC设计业产值年增达10%。MIC预计,今年台湾IC制造相关产值年增率可达15%,市场价格没有太大波动。晶圆代工主要是由20/28纳米先进制程带动,预期第2、3季产值表现持续攀升。MIC估计,今年台湾IC封测产值年增达6.5%,除通讯IC、消费性IC与驱动IC等产品需求成长,高阶封装需求也会提升。

    半导体 半导体 半导体市场 IC设计业

  • 三星推智能手环平台 「健康」抢市

    三星电子推出一个可监测健康的数码手环平台,和与手环连接的云端服务,可让消费者与行动健身应用开发商分享他们的健康信息,将免费提供给开发商。三星电子28日在旧金山推出一个取名Simband的平台,并展示一款参考装置,可用来监控心跳与血压等健康指标。总部设在韩国水原的三星电子指出,这个联网信息平台的目的在于促进消费者健康,并可为数码健康研究者建立资料库。三星为搭配的云端软件平台,取名为三星多模块互动架构(SAMI)。三星总裁兼设备解决方案部门策略长孙英权指出:「这是一个旅程的开始,一个联网信息平台的诞生。我们需要与开发商与创新科技玩家社群携手合作。」面对日趋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三星亟欲拓展其穿戴式装置技术,并积极跨入像数码保健这类新消费科技领域。据市场研究机构IHS估计,全球智能手表、眼镜与医疗产品去年的销售高达100亿美元左右,到2018年可望成长为三倍。这个手环硬件平台将向其它制造商开放,方便发展自家的产品。三星表示,将拨款5,000万美元,资助第三方在这项装置上的研发。三星本身将不出售Simband或SAMI平台的产品,而将免费提供这些技术给开发商。三星宣布这项开放式保健平台的时机,正当苹果公司预料将在6月初的全球开发商大会(WWDC)宣布采用iOS系统的保健产品,同样也具备搜集和显示保健资料功能。传闻中正在开发的iWatch,将配备多样的个人健康与健身传感器,并能与既有iOS装置搭配使用。Canalys资深分析师琼斯说,三星的装置不可避免将与苹果在手腕部位展开激烈竞争,为了增加胜算,三星需要一个开放平台。

    半导体 三星 三星电子 智能手环 手环

  • IDC:黑莓市占率将下探0.3%

    国际数据信息公司(IDC)预估,黑莓手机今年全球出货量将减少近50%至970万支,全球市占率将从去年的1.9%,今年下滑至0.8%,到2018年可能只剩0.3%。尽管遭市场唱衰,黑莓执行长程守宗仍信心满满表示,公司起死回生的机率已升至八成,高于先前估计的五成。IDC在声明中指出:「黑莓能否生存的问题持续延烧。由于市占率今年预料降至1%以下,该公司可存活的唯一方法是利用黑莓手机的安全资产开发利基市场。」程守宗28日在一场会议中表示:「我们有许多麻烦,但还没阵亡。我乐观认为我们将能挽救这个病患(黑莓)。」程守宗去年11月上任后,一直推动让黑莓的重心从智能手机转移至行动资料与安全服务,同时使黑莓在「物联网」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黑莓本月初在印尼推出低价智能手机Z3,今年稍后计划开始销售结合触控屏幕与实体键盘的Classic智能手机。黑莓痛失市占率的原因之一,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以突飞猛进的速度成长。IDC的调查显示,全球智能手机销售今年将大增23%至逾12亿支,主要由新兴市场的低价智机成长带动。IDC预估直到2018年,智能手机销售每年成长率都将维持在12.3%。IDC表示,预期Android手机今年仍将以80.4%市占率维持龙头地位;苹果iOS今年市占率预估为14.8%,2018年降至13.7%;Windows手机则缓慢成长,预期今年市占率为3.5%,2018年升至6.4%。

    半导体 黑莓 智能手机 IDC CLASSIC

  • 外型阳刚 GALAXY S5 Active清晰图片曝光

    Samsung GALAXY S5 Active 清晰图片已经曝光,充满与 GALAXY S5 不一样的阳刚气息。虽然并不是第一次曝光,但稍早 @evleaks 释出了 Samsung GALAXY S5 Active 的清晰图片,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这款新机的真实样貌;从图片我们可以再次确认,这是美国电信业者 AT&T 的客制机,但是否会有其它版本则有待确认。Samsung GALAXY Active 规格配置与 GALAXY S5 大致相同,但除了原有的防水能力外,加上了更为坚固的外壳配置,应该具备防摔、防撞的功效,且屏幕下方的实体按键设计也有所不同,取消了原有的指纹辨识功能。另外,这款手机配备较大的 5.2 寸、1920 x 1080 分辨率屏幕,搭配 Samsung GALAXY S5 同样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01 MSM8974AC, 2.5GHz 四核心处理器、2GB RAM / 16GB ROM、1,600 万画素相机与 200 万画素前镜头,系统是 Android 4.4.2 KitKat。至于传闻规格更强悍的 Samsung GALAXY S5 Prime,目前仍未有清晰的图片及确切的规格曝光;若有相关讯息,VR-Zone 会为大家持续关注。Samsung Galaxy S5 Active, AT&T, full gallery - http://t.co/6TdxP2FM3K pic.twitter.com/AejueoPkSv— @evleaks (@evleaks) 2014 5月 29日

    半导体 EV GB SAMSUNG ACTIVE

  • TPK下半年量产6个穿戴式新品

    触控面板龙头F-TPK今日举行法说会,董事长江朝瑞表示,公司今年在穿戴式装置和车载市场都有斩获,穿戴式产品在上半年已经有两个客户量产,下半年还会有6个产品量产。至于车载方面,过去拿到Tesla订单,目前已接到法系、德系和日系车厂订单。公司也会强化薄膜触控技术的布局,未来玻璃式和薄膜式触控技术并重。

    半导体 薄膜 触控面板 穿戴式 TESLA

  • 宸鸿配息5元 增资3,800万股

    F-TPK宸鸿(3673)昨(29)日股东会通过发放5元现金股利,以及3,800万股的增资案,董事长江朝瑞表示,2013年的盈余配发率较低,是因为外在环境竞争激烈,公司多保留一些银弹在手上,才能对新品生产与设备扩充,保持弹性。有小股东发言,过去TPK盈余配发率约50%,2013年只有约24%,明显偏低。江朝瑞说,2014至2015年是触控产业整合期,TPK必须多保留一些资金,才能充分应用,公司若做得好,股价往上,会比多发股利更重要。也有股东询问江朝瑞,看股价是否受委屈?他表示,平常心看待。

    半导体

  • 宸鸿 下半年业绩爆发

    F-TPK宸鸿(3673)董事长江朝瑞昨(29)日表示,受到穿戴装置、笔电及车用等各种触控产品需求带动下,下半年业绩将节节上升,平潭5.5代厂新产能将如期开出,以迎接旺季到来。TPK昨天举行股东会,江朝瑞说,过去TPK专注发展玻璃触控,现在大举跨入薄膜触控领域,目前玻璃与薄膜占营收比重各为60%及40%,未来两种技术将势均力敌发展。随著公司开发的纳米银(SNW)薄膜触控量产,薄膜营收比重将持续上升。至于是否接到iWatch订单,他说,不能回答客户,不过,TPK上半年已经有二个穿戴装置客户量产,下半年还有六家客户量产,TPK在穿戴装置一直跑在前面。在SNW薄膜新技术方面,他指出,目前已经有三个案子量产,还有四个案子等待量产,薄膜触控目前以外购ITO薄膜,然后贴合为主,随著SNW已开发完成,自制SNW薄膜前段感应器的比重将持续上升。在车用触控方面,江朝瑞说,TPK打入特斯拉(Tesla)的17寸整合型触控屏幕,为该公司跨入车用触控的重要指标,并因此吸引法系、德系与日系车厂的订单,陆续量产中,车用触控已开始发酵。笔电方面,他认为,平潭5.5代厂新产能,可以生产7至23寸的笔电与一体机(AIO)触控,生产效率最佳,触控笔电的渗透率最近已经逐步上升了,下半年会开始热络起来,5.5代厂将如期量产。展望下半年景气,他说,上半年比较辛苦,但下半年会往上爬,第3季与第4季将节节上升。TPK财务长刘诗亮说,下半年旺季将会到来,客户新产品陆续量产,营收会显著提升。与欧菲光的专利诉讼方面,他指出,一审判欧菲光赢,二审逆转变TPK胜,三审在三个月左右会有结果。

    半导体 薄膜 特斯拉 感应器 WATCH

  • 台积电:大举进军物联网

    台积电共同执行长魏哲家昨(29)日表示,台积电冲刺先进制程,扩大领先优势,去年在全球晶圆代工产业创下九项第一,下一步将大举抢进快速成长的物联网、穿戴式装置及智能家庭市场。台积电看好物联网带动的商机可期,预估相关市场可达1.9兆美元(约新台币57兆元),是半导体业未来重要的成长动能之一,伴随物联网普及,相关行动上网流量、APP下载及个人云端等也会同步成长。台积电昨天举行年度技术论坛,魏哲家担任开幕主讲人,揭露台积电技术与策略布局蓝图;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因已卸任执行长,并未出席。魏哲家说,台积电去年在全球晶圆代工产业共创下九个第一,其中有三个第一让台积电在抢攻物联网及穿戴式装置站上绝佳的战略位置,包括领先全球率先完成55纳米嵌入式快闪存储器、率先完成全球首颗整合影像传感器和微机电元件单芯片。台积电明年也将推出可以整合多颗芯片的整合型扇形封装(InFO)等技术,以迎合物联网及穿戴式装置所需芯片须轻薄短小的趋势。台积电也在五项芯片代工市占取得世界第一,包括手机基频芯片市占率达55%,无线射频芯片市占达73%、游戏机应用处理器市占80、硬碟驱动芯片市占达90%、绘图处理器市占率更达到100%,这些都是台积电绝佳的优势。此外,台积电去年28纳米制程全球市占逾85%,居全球之冠,28纳米今年仍将是台积电营收成长主力。台积电去年也写下五项新高,包括合并营收5,970.24亿元,年增17.8%,税后纯益1,881.47亿元,每股纯益7.26元等。魏哲家强调,台积电的表现与成就,都是因客户肯定、信任及台积电经营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他强调,台积电28纳米营收逐年增加,2011年约1.5亿美元,2012年约21亿美元,2013年达60亿美元(约新台币1,800亿元),预估今年将占台积电整体营收三成比重。

    半导体 物联网 晶圆代工 台积电 穿戴式

  • 台积20纳米 将写历史惊奇

    台积电共同执行长魏哲家昨(29)日指出,台积电过去五年已斥资近兆元,投注于晶圆制程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充,缔造多项惊人成就。其中,20纳米即斥资约3,000亿元,获得高通等大厂青睐,并将创造五个月内产能即由零到逾4万片的世界纪录。魏哲家并强调,台积电创造惊人成就,主因是赢得客户信任,未来也会循此模式与客户共同成长,绝不是二位竞争对手(指三星和英特尔)可复制。台积电已于第2季开始以20纳米为苹果独家生产A8处理器,魏哲家昨天透露,手机芯片龙头高通也导入台积电20纳米制程,预估今年将有20个产品会完成设计方案(tape-out)。由于客户大力支持,台积电需在短短四到五个月内,将20纳米总产能由零拉升到每月4万至5万片,这么短的产能布建期,将创世界纪录,相关产品预定今年第3季及第4季大量产出。魏哲家表示,台积电过去五年约投资310亿美元,换算逼近新台币1兆元,提升制程技术及扩充产能,单在20纳米的投资金额,便高达100亿美元(约新台币3,000亿元),生产产品种类已达8,600种、440名客户、逾200种制程,去年产出1,600万片8寸约当晶圆片。至于备受关注的16纳米FinFET+(强化版鳍式场效晶体管)制程,因效能比20纳米SoC制程还高出40%,功耗低60%,预期将获更多业者快速导入,目前也有15个产品预定在今年内完成产品设计定案,规划2015年量产。10纳米制程方面,目前还在研发阶段,预定2015年进行试产,2016年量产。台积电是台湾企业研发及投资金额双冠王,魏哲家表示,台积电研发经费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6.57亿美元(约新台币197.1亿元),预估今年将成长至18亿美元(约新台币540亿元)。台积电今年资本支出约95亿至100亿美元(约新台币2,850亿至3,000亿元)。

    半导体 晶圆 台积电 制程技术

  • 台湾供应链:iWatch为圆形,广达代工、7/8月量产

    苹果(Apple Inc.)智慧手表「iWatch」在供应链消息的拼凑下,轮廓逐渐成形。从台湾供应链传出的消息显示,iWatch将具备圆形表面,类似摩托罗拉(Motorola)惊艳全球的「Moto 360 (见图)」。Business Insider、AppleInsider等多家外电报导,Rosenblatt Securities分析师Brian Blair 28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根据他从台湾供应链得到的消息,虽然许多人认为iWatch的表面应该是方的,但所有的消息却都显示iWatch表面应是圆形,就像一般正常的手表。消息并显示,iWatch会有不同造型,当中包括蓝宝石表面的样式,并很可能会针对男女性别做不同设计。Blair还说,iWatch的外观应该类似Moto 360、但较为轻薄,预计7月底、8月初就能开始量产,且苹果的订单量还高于一个月前的预期。Blair估计,苹果今(2014)年下半年预计会生产1,800-2,100万支iWatch,高于他原先预期的1,500-2,000万支。另外,Blair的消息并显示,iWatch的代工作业将会交给广达(2382),而非鸿海(2317)。Moto 360采用优美罕见的圆形设计,让许多人为之惊艳,但这种设计制造难度高,产能恐怕有限,iWatch是否也会有同样问题、仍需密切观察。Androidheadlines.com 3月19日报导,之前最先透露摩托罗拉正在开发一款智慧型手表的大陆网友透过微博表示,Moto 360 拥有一体成型的金属设计、还是圆形的,制造难度非常高,而圆形也给内部零件摆放带来巨大的挑战。该名网友指出,圆形切割非常浪费材料,这款装置产能恐怕相当有限。(贴文请参考http://weibo.com/1412758841/ABEUIfP7u)华尔街日报3月18日报导,摩托罗拉产品管理暨穿戴装置部门副总裁Lior Ron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圆形的表面深受大众喜爱,事实上当前有80%的手表都拥有这样的外观,但这也让设计团队面临挑战,因为所有的零组件都必须考虑到圆形的硬体设计,得使用非常特殊的材料与零件。

    半导体 供应链 手表 WATCH AIR

  • 硬要踩苹果!三星抢先发布开源健康监测平台别苗头

    苹果(Apple)下周一(6/2)的年度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预料将发布「Healthbook」健康平台;三星(Samsung)抢在对手之前,28日率先推出自家的开源健康系统,并宣布提供5,000万美元的创新基金。AppleInsider和MacRumors报导,三星在会场上揭露了穿戴装置的硬体参考设计「Simband」,和对应的云端软体「SAMI」(三星多模互动架构、Samsung Architecture for Multimodal Interactions)。这套软硬体将免费开放给开发商使用,三星并拨款5,000万美元,资助业者在这个平台上研发创新应用。Simband是模组硬体方案,搭载拆卸式电池,可夹在腕带上提供一整天电力,用户就寝时再拆下充电即可。Simband内部零件可以互换,方便硬体开发商研发搭配套件。SAMI软体则能储存硬体搜集的数据,三星将SAMI比喻为银行,能安全存放保管个人健康资料。三星卖力宣传,不过TechCrunch网站却认为,三星这场发布会纯属噱头,没甚么令人兴奋之处。Simband只是硬体概念机种,软体应用更和市面现有设计雷同,各方面都缺乏新意;最糟的是,加州旧金山大学的共同研发者还说不出消费者为什么需要此一科技。多家外电报导指出,苹果WWDC上将展示最新智慧家庭软体平台,可将iPhone变身为家电或保全遥控器,藉以迎战谷歌、三星并为打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市场铺路。英国金融时报报导,苹果打造的新平台方便iPhone用户整合各种智慧家电,比如iPhone用户回到家门口时,客厅电灯可透过无线讯号感应并自动开启,智慧家电互联所发挥的综效将更能吸引消费者购买iPhone、iPad或苹果TV等iOS家族系列产品。

    半导体 三星 苹果 开源 健康监测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