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esas(瑞萨)公司昨天说,他将和两个日本芯片公司共同投资17亿美元,在日本建立一个生产工厂。新的工厂将生产90nm和300mm的晶圆片,在四年内总投资将达到17忆美元。这笔投资的合同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签定,但是Renesas没有透露合作伙伴的名字。 Renesas公司总裁说,在国内(日本)有四个晶圆厂是比较理想的,新的工厂预计在明年可以投产。 Renesas(瑞萨)公司是由三菱和日立的半导体部合并而成的,2003年4月1日开始正式以这个名字营业,去年总的销售额为70亿美元,为世界第三大半导体商。
安森美半导体近日宣布,已委任张帆博士为中国区总裁,负责领导拓展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中国是安森美半导体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张帆博士将直接向安森美半导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ith Jackson汇报,他将领导开拓和增强安森美半导体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张帆博士在高科技领域拥有14年的丰富经验。加盟安森美半导体之前,他为上海贝岭公司的副总裁兼其中一个业务单位的总经理,上海贝岭是中国政府支持的一家先进半导体合资企业。加入上海贝岭之前,他在Fujitsu、Honeywell和Rodel等公司担任责任不断增加的重要职位。 安森美半导体在中国的业务网络包括四川乐山的成功合资制造工厂,在4个主要城市设有代表处,以及在上海设有设计中心和贸易公司。
“软件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软件制造业。”在陆家嘴的办公室里,上海新致软件有限公司总裁郭玮说。他解释道,在外界看起来具有比较高技术含量的软件公司,在他眼里,却是和纺织品一样,需要进行低成本竞争的制造工厂。 正是这种打造软件工厂的想法,使得郭玮从1999年开始的软件外包业务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新致营业收入每年超过100%的增幅,也使得上海贝岭、华虹旗下的新鑫投资公司注资新致。 聚焦软件外包 1994年,郭玮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成立了新致软件公司。最开始的创业历程是艰难的,“当时我们三个人写程序,两个人跑市场”。郭玮回忆道,当初年仅25岁的郭玮,在创业最初的日子里,一直在写各种程序,为公司争取项目。“当时的项目都非常的小,一般也就几万块钱。”郭玮说,“一个月公司,有一两万块收入就已经很不错了。” 从小的财务软件,到企业办公系统,郭玮几乎什么软件都做过了。就在1996年的一天,NEC上海办事处,突然通知郭玮,到NEC办事处去一趟,日本方面的相关人士希望和郭玮见面。而就是这次会面,从此改变了郭玮的事业。 在这次见面会上,NEC方面希望在中国寻找比较有规模的软件公司,为日本公司进行软件外包的服务。“但当时,软件公司都很小。”郭玮说,“全国都没有什么有三五十人的软件公司。”而新致这个时候的规模也依然比较小。 “但是我们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增长潜力,我们敢于投入。”郭玮说。新致软件开始招聘相关的软件设计人员。而此时郭玮对软件外包的认识已经超出了科技领域,“如果要看一个工厂的生产能力,别人会看车间里的机器设备,但是看软件公司,就看程序员。”郭玮说,他解释,如果没有一个有一定生产能力的生产线,那么客户是不敢下订单的,“这样的原因也同样存在于软件外包行业里。”但是,投入是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因为建立了具有一定产能的“生产线”并不会一定带来订单。 然而,郭玮的这种冒险取得了成功。当时很多软件公司仍然抱着旧的想法,寄希望于能够得到一份订单,然后再去进行人员招聘,培训,进行生产的流程。与此相反,新致软件则先招聘人员,建立生产线,“当我们领客户来看我们公司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他,需要多少时间,就可以给他们需要的软件产品。”郭玮的这一做法,很快得到了相当数量的日本客户的认同。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从1999年开始,新致软件的外包业务开始迅速增加。从NEC开始,日立、丰田也开始加入了新致的客户行列。 巧用外部投资 随着软件外包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致软件项目的不断扩张,“像制造工厂一样,随着规模的扩大,需要不断地增加设备和人员。此时对于流动资金就需求很大。”郭玮说。作为中国最早的IC制造企业之一,上海贝岭在这个时候开始作为战略投资者,介入了新致。 “当时,贝岭也在寻找IC设计相关的公司,在看了很多公司以后,感觉到新致还是挺有自己特色的。”相关人士回忆道。贝岭以500万投资换得了25%的股权。“当初投资的溢价比例可能有几百倍。”郭玮说,“但是现在看起来,贝岭的投资已经增值了不少了。”而最重要的,贝岭投资以后,新致软件开始用了非常严格的财务和管理规范。这样,就使得新致在未来的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 新致软件,随后利用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的担保,向银行融资。但是软件外包业务的迅速发展,新致软件也开始寻找新的投资伙伴。“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最后,我们投资了新致。”上海信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章国富副总经理说。这家由华虹集团、上国投、上海信投一起成立的专业投资公司,IT领域是他们的主要投资方向。 信虹对新致软件作出了1200万的投资,而此时新致软件公司的评估价值已经超过了8000万元。原先股东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增值。“当时,我们和新致软件进行谈判的时候,他们是非常维护老股东的权益的。”章国强博士说,“不过,这个也使得我们认为他们的团队是会维护股东利益的。” “现在做软件外包的企业,上规模的不多,”章博士说,“像他们这样,有350人左右的队伍在做软件开发的挺少的。”他进一步解释说,随着整个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进入的门槛也随之提高,“我们对这个行业跟踪了两三年,现在要进入软件外包领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章说,“所以我们这次投资新致,对新致的期望挺高的。” 章国强的期望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新致在软件制造工厂化方面已经处于领先水平。 打造软件工厂 虽然目前的软件外包业务,内业公认有超过30%的利润率。但郭玮却说:“现在软件外包的业务,已经进入了一个低成本竞争的时代。”而新致则早在一开始,就准备把自己做成一个生产软件的工厂,而不仅仅是高科技的研究室。 新致现在的客户基本上都来自日本。郭玮解释说,由于日本经济一直不是非常景气,所以日本公司会不断地寻求降低成本的机会,那么也就有非常大的空间,留给中国的软件公司来发展。“我们认为这个市场就像一个蓄水池,才刚刚开始拧开龙头,后面的机会还有很多。”章博士说。 目前,软件外包业务做得最好的是印度。但是印度的软件外包业务大部分来自美国,而日本的软件外包业务却没有跟随美国到印度去发展。“日本公司不是没有到印度去进行过软件外包,曾经日本公司也到印度去进行过试验,但是结果不好。”章博士说,“原因是印度和日本的文化差异比较大,而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差异不是非常大,所以现在日本公司更多的选择在中国。” “我们先建立软件生产线的做法,使得相当多的日本客户慕名前来。”郭玮说,“我们很多客户都是自己找上门来的。”而能让这些日本客户信任的,则是新致的规模。新致的程序员就如同制造工厂的流水线,产能使得客户有了可以相信的理由。 “我们觉得,郭玮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以前经历过很多成败的事情,这样他现在成功的可能就很大。”章博士认为投资最有价值的就是郭玮。而现在郭玮所面临的就是如何更好地把迅速扩大的,而且与众不同的生产线——程序员进行有效的管理运作,成为一个庞大的软件生产工厂。 与此同时,新致也开始在国内开拓自己的软件市场,“我们希望能把国内的软件市场也做起来。”郭玮说,由于有了国外软件外包的经验,国内市场的拓展也显得比较容易。 虽然郭玮不愿意透露新致的销售收入,但据相关资料,新致销售额已经上千万。但是郭玮的眼光远不止这些:“我们的目标是在2005年,海外的软件外包销售收入达到一亿,国内的软件销售也达到一亿。”
本报讯 (记者 蒋心和)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跻身世界大国行列。记者从前天在沪举行的华人IC设计产业高峰论坛获悉: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仅次于美国、日本,居全球第三位,电子信息硬件制造业列世界第二。 我国程控交换机、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放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收录放机、电话机、扬声器、磁头等都占全球产量的4成以上,出口量也都为世界第一。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累计吸收合同外资700亿美元,设立外资企业1万多家,这些企业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意法半导体(STMicro)目前有12个策略联盟伙伴,最近,他们计划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更多的策略联盟。在ST公司,通信,外设和自动化部拥有了公司一般以上的收入,该部总经理阿杜.罗曼诺认为,公司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按联盟伙伴提出的规格来设计芯片,今后庶更加激进,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客户开发IP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目前,ST公司的策略联盟包括阿尔卡特,博世,惠普,诺基亚,先锋,希捷,汤姆孙,西电,Magneti Marelli,另外还有两个未透露名字的客户,这12个策略联盟每年占ST公司销售额35%以上。对于策略联盟伙伴,ST公司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生产能力,例如,该公司有300多工程师专门为诺基亚这一个客户服务,策略联盟客户还可以使用ST的设计中心,并获得生产能力方面的保证。 一般而言,产品成本是每个公司的绝对机密,但是对于策略联盟伙伴,有时候ST会告诉策略联盟客户产品的成本,亲眼目睹成本控制的方法和趋势等。
与一贯坚持传统的荷兰人不同,飞利浦总裁兼CEO柯慈雷决定对公司进行一次大手术。 8月29号,柯慈雷在柏林做了IFA(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展会的第一场演讲,在他的演讲中,柯慈雷阐述了飞利浦必须变革的利益,由于新公司的不断出现,价格战的愈演愈烈和市场的低迷,飞利浦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做生意”,他领导下的飞利浦“必须进行商业模式的根本变革”。 而此时,飞利浦正处在“在近期内关闭全球50家工厂”的传言中,8月23号,荷兰一家地方报纸《NRC商报》报道说,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飞利浦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1/3的工厂,但是柯慈雷在此后否认了这种说法,称自己在接受该报两位编辑Mark Houben和Erik Van Der Walle的采访时并没有说过这句话,只是表示公司在寻求降低成本的办法。 “而降低成本的办法之一,飞利浦会把更多的生产转移到中国。”8月26日,柯慈雷在飞利浦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总部大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游戏规则改变 在业界人士看来,柯慈雷决定对飞利浦的商业模式进行大规模的变革有点迫不得已的味道。 2000年9月1日,柯慈雷正式担任飞利浦执行总裁,此前,他已经在飞利浦工作了26年。2000年,飞利浦公司的业绩之佳创下了历史纪录,实现销售额407亿美元,净利润34亿美元。 但是好景不长,从2001年开始,受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飞利浦的业绩有如过山车一样从高峰跌入低谷,2001年,公司净亏损9.76亿美元,而销售额则几乎下降20%。 2002年,飞利浦的亏损局面进一步加剧?年亏损32.06亿欧元,年营业额为318.2亿欧元,减少2%,仅仅2002年第四季度就亏损15亿欧元。 在柯慈雷看来,市场竞争的步伐改变了:“真正的革新者在研发方面投入越来越多,但能够享用其研发成果的时间却越来越短,因为一些靠模仿别人的厂商追赶的速度越来越快。” 游戏规则已经改变,柯慈雷能做的就是大幅度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在过去的5年内,飞利浦一共出售了120家工厂,同时员工数目也从22万减少到近17万。飞利浦甚至关闭了它的电子元器件部,而在1999年1月1日到2000年9月1日期间,柯慈雷还曾担任该部总裁。 “飞利浦要做的是注重财务方面的管理,希望可以降低成本。”柯慈雷不得不痛下杀手。 这种降低成本的举措显然也起到了效果,2003年第二季度公司盈利达到4730万美元,也结束了连续7个季度的亏损局面,“消费电子部门的成本已经开始降低,医疗产品部门也可以在今年达到目的”,柯慈雷面有喜色。 但是在柯慈雷看来,单纯依靠降低成本的举措还是很难让飞利浦达到自己的赢利目的。飞利浦的问题还在于飞利浦长久以来的运作机制。 在成立以后的100多年时间内,飞利浦一直是一家以技术研发为先导的公司,它也一直是一个卓越的发明者,从60年代的盒式录音带,80年代初的磁盘,到今天的CD、DVD,并且依靠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从创新技术转换到产品的循环速度越来越快,向整个行业发起了挑战”,柯慈雷认为,“我们享受我们创新果实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而要摆脱这些困扰,就必须把飞利浦公司转变成为以市场为先导的公司。这也正是飞利浦的一些竞争对手比如索尼、三星的成功之道。 2003年1月1日,安德里亚·拉格内第(Ander Ragnetti)从意大利电信空降到飞利浦,成为飞利浦公司第一位首席营销官。 安德里亚·拉格内第上任后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在飞利浦内部成立客户服务中心,并培训了3000名员工,在它的带来下,飞利浦管理层的人员必须定期去拜访客户。“我希望在2004年到2007年这三年内达到自己的目标”安德里亚。拉格内第雄心勃勃。 下注中国市场 但是在柯慈雷眼里,就算是飞利浦成功地转变成为一家以市场为先导的公司,飞利浦还是要寻找新的市场空间,“亚洲市场非常重要”。曾经于1996年到1999年在台北担任台湾飞利浦总裁,在这里,他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但是现在他看到“整个亚洲市场在复苏,销售量上升很快”,而中国市场显然是“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 也正是这种对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柯慈雷甚至能清楚地说出大多数飞利浦在华工厂的一些具体情况。 但是在此前的相当长时间内,飞利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相当有限,这才有当年在欧洲发起彩电反倾销的事件,以至于事后有媒体评价说,飞利浦得到了欧洲彩电市场,但是差一点毁了在中国市场的形象。 但是在今年美国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诉讼中,飞利浦一点插手的想法都没有。 “是中国市场的飞速发展改变了飞利浦原来的想法。”飞利浦家庭小电器部CEO方思瀚如此表示,“亚太区会得到我全部的注意力。”在他看来,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将为飞利浦的未来提供增长的空间。而现在,亚太地区在飞利浦小家电部门的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还只有14%。 而飞利浦照明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hen Van Deursen也对记者表示,近期将在上海建立一个照明研发实验室。而安德里亚·拉格内第也透露说飞利浦公司将把公司的一些商业决策中心转移到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 也正是出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10月24日,柯慈雷将带飞利浦公司的集团管理委员会的其他16位成员到上海召开董事会,在飞利浦公司,董事会每个季度举行一次这样的会议。 “在三到四年内飞利浦在中国的销售额将翻一番。”柯慈雷告诉记者。如果这个目标得以实现,中国市场就将在飞利浦内部成为与欧美市场同样重要的一大支柱。
【eNews消息】由于费用提高,再加上来自英特尔及其它竞争对手的竞争对其市场份额的蚕蚀,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芯片集制造商威盛电子公司出现了连续第三个季度的亏损。 威盛在一个声明中说,在结束于6月30日的这三个月,该公司净亏损额为11亿新台币( 3200万美元),而一年前同期是盈利4640万新台币。据早些时候报道称,该公司的销售下降了大约四分之一,从53亿新台币下降至40亿新台币。 威盛的费用在它同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之间的许可权争议于4月份解决之后提高了。位于台北的该公司非营业性的费用在第二季度增长了几乎一半达到10亿新台币,而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只有6.15亿新台币。台北CLSA亚太市场分析师郑明凯说:“非营业性费用比第一季度高,原因是许可权费用提高了。”郑称,许可权方面的支付对于威盛来说将不是一次性的。 英特尔4月4日同威盛电子在五个国家解决了11个诉讼争议。这两个公司没有透露该争议解决协议中有关具体的涉及经济支付问题的内容,但签署的协议规定两个公司彼此向对方许可产品权期限是10年。 此外,分析师早些时候称,威盛电子第二季度的销售市场有一部分被英特尔和台湾的竞争对手夺去,因为它们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一些新产品。 【eNews消息】由于费用提高,再加上来自英特尔及其它竞争对手的竞争对其市场份额的蚕蚀,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芯片集制造商威盛电子公司出现了连续第三个季度的亏损。 威盛在一个声明中说,在结束于6月30日的这三个月,该公司净亏损额为11亿新台币( 3200万美元),而一年前同期是盈利4640万新台币。据早些时候报道称,该公司的销售下降了大约四分之一,从53亿新台币下降至40亿新台币。 威盛的费用在它同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之间的许可权争议于4月份解决之后提高了。位于台北的该公司非营业性的费用在第二季度增长了几乎一半达到10亿新台币,而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只有6.15亿新台币。台北CLSA亚太市场分析师郑明凯说:“非营业性费用比第一季度高,原因是许可权费用提高了。”郑称,许可权方面的支付对于威盛来说将不是一次性的。 英特尔4月4日同威盛电子在五个国家解决了11个诉讼争议。这两个公司没有透露该争议解决协议中有关具体的涉及经济支付问题的内容,但签署的协议规定两个公司彼此向对方许可产品权期限是10年。 此外,分析师早些时候称,威盛电子第二季度的销售市场有一部分被英特尔和台湾的竞争对手夺去,因为它们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一些新产品。 【eNews消息】由于费用提高,再加上来自英特尔及其它竞争对手的竞争对其市场份额的蚕蚀,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芯片集制造商威盛电子公司出现了连续第三个季度的亏损。 威盛在一个声明中说,在结束于6月30日的这三个月,该公司净亏损额为11亿新台币( 3200万美元),而一年前同期是盈利4640万新台币。据早些时候报道称,该公司的销售下降了大约四分之一,从53亿新台币下降至40亿新台币。 威盛的费用在它同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之间的许可权争议于4月份解决之后提高了。位于台北的该公司非营业性的费用在第二季度增长了几乎一半达到10亿新台币,而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只有6.15亿新台币。台北CLSA亚太市场分析师郑明凯说:“非营业性费用比第一季度高,原因是许可权费用提高了。”郑称,许可权方面的支付对于威盛来说将不是一次性的。 英特尔4月4日同威盛电子在五个国家解决了11个诉讼争议。这两个公司没有透露该争议解决协议中有关具体的涉及经济支付问题的内容,但签署的协议规定两个公司彼此向对方许可产品权期限是10年。 此外,分析师早些时候称,威盛电子第二季度的销售市场有一部分被英特尔和台湾的竞争对手夺去,因为它们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一些新产品。
ChinaByte 8月28日消息,据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sgroupsLLP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预计为其北京新厂,订购总值达10亿美元的晶圆制造设备,意味着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设备市场持续加温。 Susquehanna分析师Kevin Vassily上周在拜会了中国芯片制造商后表示,现阶段,半导体制造业与制造设备购买支出在短暂的低潮后,正全速迈向高峰期。 Vassily认为,因2003年间中国半导体设备购买支出受限,因此预计2004年的支出展望将较乐观,但也强调目前大部分的半导体制造业者依然是处于未获利的情况。 此外,Vassily表示,中芯国际将为其位于北京的4厂(Fab 4)订购超过10亿美元的制造设备,而中芯国际今年3月表示,最快在今年底前,就能完成北京新厂12寸晶圆试产线的配置。 Vassily还指出,中芯国际获得东芝的SRAM业务订单,预计每月将生产1-1.5万片的晶圆,且可能会因此而为上海厂的制造设备追加订购。现阶段,中芯国际在上海拥有2座8吋晶圆制造厂,并且已从东芝方面取得次微米技术的授权。
【eNews消息】据台湾DRAM制造商引用三星高层一位官员所说的话称,三星电子2004年对其半导体企业的资本支出将达到70亿美元,而今年只有35亿美元。该公司还打算明年把其闪存片产能在今年基础上提高三至四倍。 据说这个消息是三星内存业务分部总裁Hwang Chang-Gyu,在本周初访问台湾时接见台湾一些公司时所透露的。三星的台湾官员称三星2003年在其内存企业投入的资金为30亿美元,但对其它的一些数字却拒绝加以证实。 台湾当地的一些电脑内存片制造商预计,闪存片价格在明年第一季度生产提高后同比将会下降40%,所以三星的收入在下一年将不会随着其闪存生产的提高而增加。
【eNews消息】据消息来源称,台积电预计明年初将完成其在上海的松江工业园区的晶圆片工厂的设备安装任务。 台积电配备在其大陆晶圆片工厂的一些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目前正在该公司12英寸晶圆片工厂中培训。这些人员将于10月份领先到大陆进行设备安装。 据消息来源称,台积电设在大陆的该晶圆片工厂最初每月的产能预计是12000片晶圆片,所采用的是0.25-0.35微米制造工艺。 但台积电发言人Tzeng Jinn-Haw对该报道却予以了否认。他说,预计这一新的晶圆片工厂明年底才开始小批量发货,这也是和公司先前预计的一样。
法国两家报纸周一报导,全球第四大芯片厂商意法半导体(STM)今年稍晚将关闭在法国雷恩的工厂,并削减近500名编制内员工。 该公司7月表示,根据重组计划将会把至少一半以上,采用六英寸晶圆技术的欧洲和美国旧生产线,转为效率更高的八英寸晶圆技术的生产线,或考虑移至新加坡。 《法国回声报》报道,雷恩的工厂所使用的即是六英寸晶圆技术。 该报称,工厂关闭将削减465个全职职位以及110个临时职位。而另一家报纸La Tribune所报导的数字则略有出入。然而,两份报纸都称引述自上周意法半导体雇员收到的内部电子邮件。 目前还无法从该公司任何人员取得相关评论。
新浪科技讯 美国东部时间8月25日(北京时间8月26日)消息,日本佳能公司计划在半导体生产设备上投资1000亿日元(8.5亿美元)。佳能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成为全球行业中的领头羊。 佳能公司这一次的投资,是未来三年的预算。目前在这个行业中,ASML和尼康是市场的领军公司,这两家公司正在投诉对方,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佳能想利用这一时机,发展自己的市场。 在日本,佳能公司是少数几家高科技赢利公司之一,今年佳能收入增长依然强劲。今年上半年,佳能公司纯利润为1270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4.5%。佳能公司预计今年将成为第四个丰收年。佳能公司目前在数码相机、复印机和打印机上,做得很火。 佳能公司这一次投资将主要用于研发。公司目前已经有了一家研发中心。佳能公司这一次投资将会在日本的东北部,再建造一家研发中心。这个中心与以前的研发中心毗邻。 Lehman Brothers公司的分析家Scott Foster称,尼康与ASML之间的矛盾,让佳能公司渔翁得利。佳能公司趁机发展自己。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年内,佳能公司在研发中心就投入了1000亿日元的资金。 Foster称,佳能有机会成为行业的老大,但是这主要取决于它最近生产的产品。佳能公司研发了一种高级集成电路扫描仪。这款扫描仪将成为ASML产品的最有力的竞争者。这款产品将成为佳能公司未来产品的中流砥柱。佳能公司在2001年,曾经是这个市场的老大。但是2003年,公司失去了这个位置。 佳能公司的光学设备部,包括半导体设备,2002年的收入为3678亿日元。预计今年,佳能公司的收入将达到4154亿日元。今年第一季度,佳能公司光学部赢利达到18亿日元,而去年同期公司亏损44亿日元。(明月编译)
飞利浦电子集团宣布将采用索尼记忆棒(Memory Stick)技术,用于其针对多媒体应用的Nexperia可编程片上芯片(SoC)和系统解决方案。 在具有先进图像处理能力的Nexperia系统解决方案中加入记忆棒技术,使消费者在处理存储在记忆棒中的内容时享受到超强的性能和附加技巧。对飞利浦的亚洲客户来说,Nexperia系统解决方案的软件可编程性使亚洲消费电子制造商能够在保证成本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新性能或增强型性能,生产出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 通过Nexperia系统解决方案将该存储技术引入其他消费产品如数字电视和液晶显示(LCD)电视中,消费者将能够通过家庭里不同的应用产品,轻松享受他们各自的多媒体内容。例如,通过基于Nexperia系统解决方案的电视,消费者将能够直接通过他们的电视打开不同的文件格式。他们能够观看静态图像(JPEG)和动态图像(MPEG),同时收听MP3等音频文件。 此外,Nexperia强大的处理能力将使消费者能够从电视屏幕上的动态视频中捕捉静态图象,并将它们压缩和以JPEG格式存储在记忆棒中,以备在其他设备中使用,如数码相机和PDA等。 通过在下一代Nexperia设备中集成记忆棒控制器逻辑,飞利浦使Nexperia设备和记忆棒设备直接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整体系统性能。用户依仗Nexperia系统解决方案卓越、灵活的软件编程性,能够增加性能,改变图像用户界面的外观和感觉,从而使自己的最终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产品。 使用便捷、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记忆棒技术,致力于刻录不同格式的数字内容,并在众多产品中互相分享和交换。记忆棒已推出有多款产品,其中包括Memory Stick Duo记忆棒、MagicGate Memory Stick记忆棒、Memory Stick PRO记忆棒等。 MagicGate Memory Stick记忆棒存储量达到128MB,在设备和媒体之间能够提供鉴别功能,并具有内容加密功能,因此可同时用于保护版权的内容和个人数据。Memory Stick PRO记忆棒是新一代记忆棒格式,可以满足未来宽带时代的需求,具有高达32GB的理论存储量(256MB、512MB和IGB存储量的Memory Stick PRO记忆棒已在全球范围内有售),它达到了高性能的一个新层次,如对高清晰度动态图像的实时刻录功能。集成了记忆棒技术的Nexperia系统解决方案将在2004年第二季度推出。
ChinaByte 8月25日消息 据统计,美日品牌电脑厂商释出代工产能,上半年我国台湾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增长23%,共达到1070万台;然而代工价格却反向滑落10%,降到666美元。景气欠佳、物价下跌,代工产业进入微利时代其实不让人意外,然而近期代工价格跌势却明显加速,台湾厂商生存空间备受挤压,最新一期英文《商业周刊》也特别对此情况加以报导。 代工利润快速变薄,其中一项原因在于全球电脑产业的整合。去年惠普完成康柏合并,与戴尔合计可拿下逾半美国PC市场,Gateway、Fujitsu Siemens(富士通西门子)、NEC等二线品牌市占率不断下滑。尽管PC需求已有复苏,但厂商仍无法拉高售价,惠普及戴尔只好回头向代工协力厂施压。 广达(2382)就深受其害。全球卖出的NB有1/4出自广达工厂,客户名单包括惠普、戴尔两强,今年第2季其营收增加近一倍。照理说,有此成绩,广达应该相当满意才是,可是NB逐渐变成低成本一般商品,广达毛利率两年间由15%降到5%。 中华信评估计2003年全年其营收将增长70%,但实际利润顶多比去年增加10%。董事长林百里因此考虑拿掉公司名称中的电脑两字。“我们必须走出PC框框,……否则毛利率会继续下滑。” 多元发展正是台湾代工厂商想到的第一条出路。《商业周刊》指出,目前品牌电视机主要仍在自家工厂组装,且许多关键零组件与PC互通,因此成了代工厂商跨出PC领域的第一志愿:既可为传统消费电器公司做电视机代工,也可以替想转进新市场的PC厂商代劳。 神达电脑董事长苗丰强表示,“数字电视各种零组件我们没有不熟的。”更重要的是,数字电视这块市场仍有相当高的毛利率。 广达董事长林百里也说道,IT人多半都想进入家庭娱乐市场,由于这些人已习惯PC产业割喉本质,相信在这块市场也能适应得很好。该公司下半年就要开始为某大品牌生产23、26寸LCD电视机,零售价格最高将标在1500美元。林百里预估,4年后笔记本电脑占广达营收比重将由2002年的95%降到50%。 然而《商业周刊》指出,台厂在高阶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上少有经验,而低阶市场则须面临大陆产品低价竞争,亦是隐忧。 除了转移阵地,也有台湾代工厂商选择发展自有品牌。华硕推出MyPal,英业达也有OKWAP系列,而技嘉则开发出自家的笔记本电脑,期能藉此摆脱看美国大厂脸色的宿命。 可是这条路的风险犹大于转进新市场。发展自有品牌曾让神达、宏基吃足苦头,前者于1990年代初期退出,后者也在美国踼到了铁板。 宏基董事长施振荣表示,为人代工和发展自有品牌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转型的难度极高。宏基壮志未酬,其他台湾厂商是否有机会成功?施振荣的回答是:“No Way!(不可能)” 美林亚洲科技产业研究部门主管Tien Yu Sieh显然也持保留态度,理由是台湾电子厂商似乎无法靠自己增长到足以与国际大厂抗衡的地步。“制造业可以全心削减成本、再降成本、继续压低成本。不过若是要卖产品,如何才能撙节开支又不影响到品牌,实在不容易把握。” 既然如此,台厂为何还是勇于尝试?理由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机会。 首先,目前尚无单一供应商能够主宰smartphone或无线PDA市场。神达6月开始贩售Mio智能手机,勇闯移 动电话市场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戴尔不在手机市场,惠普也不在手机市场。” 再者,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是中国大陆,而两岸只有一水之隔。明基既卖MP3播放机,也做数码相机、背投电视,但有宏基北美经验为鉴,该公司北美营收只占全体销售额的10%,中国大陆则占4成。(完)
凌阳科技公司总经理陈阳成近日谈及加速台湾IC产业发展的关键,可由几个层面来思考。凌阳进入IC设计行业已经有13年,产业不断地在变化,如在玩具中加入语音功能等,但是台湾一直缺乏科技产业的串联。 一般百姓喜欢买日本产品,例如新力的东西,因为日本的工业设计能力相当强,台湾产业过去过于"重硬轻软",父母认为孩子玩电动玩具会变坏,这样的观念要花很大工夫才能转变过来。 大陆是未来能与美国进行规模比较的市场,台湾和大陆的语言和文化都很相近,比其它国家的产品有竞争优势。 所有的品牌在大陆都能平起平坐,再加上大陆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人民求新求变的心态,对于台湾来说,是相当大的机会,台湾可望在大陆主导流行潮流。不过陈阳成也谈到,台湾IC产业的优势,也是自己的劣势,台湾产业分工洗,效率高,但是相对整合也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