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低端PDA“芯”向何方

    电子辞典:芯片供应商众多 价格最关键     电子辞典属于PDA(个人数字助理)中的低端产品,但它在PDA产品中的销量最大。赛迪顾问的统计显示,去年电子辞典在国内一共销售了300万~400万台。名人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虽然许多PDA的功能已经融合到手机中去,但英语学习等功能仍然融合不到手机中,这使得电子辞典仍占据PDA产品的主体市场。     电子辞典是按键式的,它的功能包括查单词、电话/名片、计算等,价格便宜的一般为100~200元,贵的要700~800元,价格高的产品一般有更大的显示屏和存储器。     电子辞典的方案一般由厂商自己设计,其内部有CPU、存储器、电源控制、LCD驱动、发音等芯片。据快译通、联想等整机厂商介绍,电子辞典用CPU一般是8位或16位的,主要有显示、按键等简单控制功能,日本东芝、夏普、爱普生,我国台湾省矽创等厂商的产品用得较多。此外,电子辞典用存储器在全球有100多家供应商,电源控制芯片全球有上千家供应商,各家产品的性能都差不多,采购时最重要的是产品的价格。     据整机厂商反映,国内厂商可以提供电子辞典用芯片,但芯片价格较高,缺乏竞争力。     据介绍,电子辞典因面向学生市场,价位不能太高,因此,其功能很难再有创新和突破。也有厂商表示,电子辞典将更加实用化,更符合考试和学习的要求,它要向具有复读、下载等功能的产品发展,这要求CPU等芯片要有更强的功能。     中端PDA:MP3/摄像头芯片需求增大     据赛迪顾问统计,中端PDA去年在国内销售了125万台。中端PDA是笔触式产品,具有个人事务助理、英语学习、计算、资料、游戏等功能,价位从500元到1000多元。有厂商表示,中端PDA属于礼品市场,不像电子辞典那样属于学生必需品,所以这块市场受到来自掌上电脑、手机和电子辞典等产品的挤压。     对此,几家整机厂商采取以下举措试图突破这一现状:     一是推出带MP3功能的娱乐型PDA,如联想去年推出的天玑E316。这类PDA在技术上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通过软解码,这要求PDA的CPU要足够快,至少是32位的;另一种做法是硬解码,在16位机中加入一个MP3解码芯片。目前MP3解码芯片有几十种,其中用的比较多的有TI、Sigmatel、飞利浦等厂商的产品。有厂商认为,这类PDA会向更小、更轻、更薄的方向发展。联想今年下半年就要推出一款新产品,只有扑克牌大小的三分之二。     二是加强学习功能的PDA,例如恒基伟业推出的记易宝。这类产品可以到指定的网站下载考试题,具有复读功能,可以练习口语,可以辅助背单词,有互动学习的功能。但这种PDA一般是通过软件来实现功能上的突破,不需外加芯片。     三是通过外加CMOS摄像头,使PDA具有数码相机功能,但这类产品的摄像头不具备太高的像素。恒基伟业和快译通都推出了这类产品。     中端PDA中的CPU一般是16位或32位的,它一般占整体成本的十分之一,东芝、摩托罗拉等的产品比较流行。东芝在这方面属于后来居上,据介绍,它的产品性价比较好,功耗较低。在存储器方面,中端PDA一般采用1M到4M的Flash,大的可达8M。如果具有MP3功能,Flash一般要64M,而128M正逐渐成为主流。在显示屏方面,分辨率为160*160的黑白屏约占整体成本的三分之一,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厂商的产品居多。     在新需求方面,MP3芯片(如果该PDA是32M内存)会占整体成本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对于CMOS数码摄像头芯片,10万像素的产品成本很低,而30万像素的CMOS摄像头要占整体成本的六分之一。     被采访的国产PDA整机厂商都表示,在中端PDA中,除了一些电阻、电容等无源元件采用国内厂家的产品外,主要的芯片都采用日本、美国等地的产品。整机厂商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他们不知道有国产的主芯片;二是中国加入WTO后,进口这些芯片一般是零关税,这使得芯片的价格比国内产品更低;三是信息家电产品要经过3C认证,整机厂商还不敢轻易采用国产芯片。

    半导体 PDA BSP 电子 CPU

  • 中芯国际代工价上涨 最高升幅达200美元

    【eNews消息】据中芯国际(SMIC)的一些台湾订货商日前称,随着其产能的供不应求,大陆中芯国际上周悄悄地提高了其0.20微米制程的SDRAM和SRAM的代工价格,每晶片从先前500美元价格提高到600-700美元。   据说中芯国际还打算在第三季度早些时候提高0.18微米和0.20微米的逻辑晶片价格。   据日前台湾媒体报道称,主要同台湾本地生产商合作的台湾IC设计商将会因中芯国际的提价而变得轻松一些,因为选择中芯国际进行芯片代工生产的竞争者的成本将会提高。   尽管中芯国际的晶片价格仍然比台积电和UMC低,但已经相当接近并且在有的制程已经超过世界先进积体电路公司(VIS)和Chartered公司。

    半导体 中芯国际 晶片 微米 IC设计

  • 现代和安森美签署了一份长达几年的协议

    2003年5月20日, 现代Hynix宣布与安森美(ONSemi)公司签署了一份长达几年的可续期的协议, 旨在将Hynix建成批量CMOS生产和服务的提供商。在这份协议的框架内,Hynix有义务为安森美(ONSemi) 的电源管理产品提供产品支持。     就象Hynix 的副总裁兼集成电源装置分部的总经理Ramesh Ramchandani 说的那样:“Hynix的精明的商务模式和高超的制造技术保证了半导体制造商在电源管理领域扩展其领导地位。”     副总裁兼晶圆公司(Foundary)总经理Channy Lee称:“该协议的签署对发展我们公司的晶圆服务以及在今后一直为客户提供顶尖的产品的战略来说无疑是一项里程碑。作为集成电源装置市场上半导体制造方面的领先者,我们的半导体制造专家可以保证我们继续在消费电子、PC机及工业市场上保持领先的地位,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即低廉又设计灵活的产品。”

    半导体 安森美 半导体制造 NI BSP

  • 小灵通设备供应商设置门槛 日企猛收专利费

    6月下旬,小灵通主要元器件供应商日本冲电器(OKI)先后接到二十多个中国企业的“绣球”,希望购买他们的技术或以其它方式合作。但冲电器没有答应。   冲电器公司前田常务董事最近接受日经社采访时表示,随着小灵通在华的讯速普及, 冲电器相关元器件的销量一直在飙升。但他同时表示,进化论市场有多么庞大,冲电器面向中国小灵通的业务将不再继续扩大。   冲电器的谨慎颇具代表性,日本主要的小灵通技术供应商们目前在爆开的中国小灵通市场面前,都显得踌躇。   看淡中国市场   据悉,目前日本主要小灵通设备(包括基站、终端和零部件)供应商并没有因为中国市场的“繁华”而增开生产线,大多是维持在原有生产水平。而这种生产规模大概就维持在1997年左右的水平。   自1995年7月在NTT和DDI的催生下面世,小灵通在日本经历了1995-1997年的“黄金时代”,一度达到700万户,占日本整个移 动电话用户的18%。   但是随着移 动通信技术的日益完善,1997年底小灵通开始走下坡路。根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工业协会(JEITA)的统计资料,截至2003年4月底,日本PHS用户已减少到540万户,仅占日本移 动用户总数的6.6%。   其间,日本主要的小灵通设备供应商纷纷“瘦身”,下马生产线,相关的研发投入也基本停止。   目前,仅有ABIT株式会社和本田电子株式会社等寥寥可数的几家公司仍然在芯片开发方面有所投入,但终因公司规模太小,成不了气候。   这种状况没有因中国小灵通崛起而改变。   据记者了解,现在市场上供应小灵通芯片的厂商就剩下东芝、OKI以及三菱等几家。他们也早就停止了芯片的研发,生产出来的芯片仍然是“1999年版本”。   冲电器前田常务董事担心,一旦中国政府的政策变化,小灵通市场就可能随之消失。   不过,掌握小灵通技术的日企也有个别对中国市场感兴趣的。ABIT株式会社是日本一家名不见传的小公司,但却是日本目前唯一继续研发PHS芯片的公司。但因为公司规模较小,没有生产芯片的能力,在日渐萧务的日本小灵通市场上,ABIT举步维艰。   ABIT把希望投向了方兴未艾的中国市场。该公司桧山社长计划在华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分公司,进行小灵通核心技术及芯片的研发和手机的设计、生产。   该公司为此还聘请了一位在日本工作多年的中国人胡力游担任中国地区“联络员”。   坐收技术转让费   面对中国迅速成长的小灵通市场,日本公司并不是不动心。但他们的算盘打得很精明:如果直接介入中国市场,上马新的生产线,就需要重新组织开发队伍、重新开模具并召集零部件厂家等等,成本高昂。于是他们选择了另外一种做法,把他们的“先进技术”卖给中国公司。   松下(中国)副总线理宫泽庆和称,松下通信也不愿意重新布置生产线,再次杀回战场。他们早已将小灵通技术悉数卖给了UT斯达康,从中收取技术转让费。   卖技术有两种方式:   一是卖技术,即向UT斯达康等国内公司提供产品设计资料(比如小灵通手机模板等)。后者在此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操作系统上的汉化处理和相关改进工作,根据技术规格生产复制产品,推向本土市场;同时向日方合作企业提供相应的交易回报----或者提成,或者一次性支付约定数目资金。   二是卖零件,如芯片、天线模块、显示屏等。目前,中国国内暂时无能力生产这些部件,日本公司也把这些部件的生产技术作为战略保护项目,对国外公司进行严格封锁。中国厂商只能从日本进口小灵通手机芯片和相关零部件(其余大部分可以在国内采购),然后自己组装。   依靠这些手段,日本厂商在中国的小灵通浪潮中打捞“黄金”。   据日本有关协会统计,2002年三菱电机、京瓷、三洋电机三公司靠小灵通基站设备将近90亿元收入囊中。2003年第一季度,三洋电机的小灵通销售额超过30亿元,京瓷的收入也达25亿元。   不过,精明的日本人将小灵通的核心技术牢牢抓在手中,中国企业仍旧处于相对被动地位。   比如,UT斯达康目前掌握的技术仅仅是利用语音信道进行数据通信,而日本小灵通已经采用了分组技术----也就是说,用户在通话的同时,可以进行数据通信;UT斯达康的手机技术则暂时无法实现这一种功能。   此外,由于中国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只能依赖日本制造芯片,而日本相关零部件供应商又对中国市场信心不足,不敢大量供应元器件,导致元器件缺货,小灵通手机在国内供不应求。现在手机缺货已经开始牵绊中国小灵通的发展。   UT斯达康和中兴通讯表示,除了芯片等少数零部件无法自给外,他们已经基本可以自主研发的产品。   易观咨询电信分析师朱敏也认为,除了核心部件不得不依靠进口外,由于小灵通是开放标准,诸如中兴通讯这样的公司在产品开发,特别是在基站产品开发上,不会存在任何问题。而他们在这些产品开发上“舍已而求人”,无非是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   设置高门槛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开通小灵通,用户已超过1400万人,年底预计将达2500万计划发展新用户1500万。小灵通蓬勃势头还是吸引了公司蜂拥而上。   信息产业部将小灵通定义为“固定电话的补充”,任何企业的小灵通产品,只要通过信产部频率检测,就可以上市,而无需移 动电话牌照,这给觊觎者大开了方便之门。   但NTT(中国)某人士称,小灵通市场对新进入者而言,可能并没有想象般的乐观。   小灵通最大的利润来源于网络基站设备,而手机价格已经被UT斯达康等先进入者压得很低。据记者了解,UT斯达康们都是靠网络设备盈利,手机的利润其实不高。   据悉,与中国厂商合作的日本技术供应商每支手机大约只能赚几美元。业内一些人士透露,一般50万台手机是底线,低于这个数目的单子,合作双方都要赔钱。而为了防范可能的风险,掌握小灵通技术的日本公司也不会轻易更换合作对象。   不仅如此,要想上马小灵通手机生产线,前期资金投入上的门槛也不低,日本ABIT株式会社在寻找中方合作伙伴时,提出的投资底线是1000万美金。

    半导体 电器 零部件 ABI

  • 安捷伦中国区易人 霍丰任中国区总经理

      41岁的北京人霍丰,一天前出任安捷伦科技中国区总经理,对于这家财富500强公司来说,这是第一位“本地出产”的总经理。   安捷伦科技是全球第一测试设备商。1999年,惠普一分为二,变成了今天的惠普和安捷伦科技。    工程师当家的安捷伦科技,工作氛围像一个实验室,在这家满是戴着深度眼镜的工程师公司里,霍丰是一个活跃的人,他是做市场的,擅长和人打交道。1985年,霍丰就效力于惠普了。   霍丰的本事是做进去了中国庞大的电信市场,这将是今后安捷伦科技在中国最大的生意。当然,他还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这是当老板的第一要素。   三年前,霍丰已坐上安捷伦科技通信事业部经理的交椅。这一年,中国的电信业开始了一个爆发式的发展。   据悉,霍丰的位置是安捷伦科技在全球竞争中产生的。本地人出任这样的位置,尚不多见。目前,摩托罗拉、惠普、思科、爱立信、诺基亚等欧美大公司的中国区领导都不是从本地产生的

    半导体 工程师 安捷伦 惠普 安捷伦科技

  • FLUKE仪表在电力行业应用成功案例

    在现代市场模式下,电能质量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除了从技术角度来理解电能质量概念外,对发、功、用三方更应该站在管理的角度来建立一个客观的、多种指标体现的、综合的电能质量管理体系,对电能质量管理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以作为全面考核的依据。因此一个全面的电能质量的管理工作应该从电能质量的监督制度制定;电能质量分析测试和电能质量治理工作。其核心是如何进行电能质量的综合测试分析。   随着计算机、电力电子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普及,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投资商对投资的大型项目主要是考核的一个标准就是电能质量问题,过去的电力企业不甚关注的电能质量某些指标,例如在电网中电压暂降和短时断电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电能质量的矛盾渐显突出,在许多情况下,制约了投资商对地区工业的投资力度。   Intel公司日前考察在四川投资的可能性时,电能质量投资地的电能质量问题成为决定投资的重要考察指标,美国著名测试仪器生产厂商福禄克(Fluke)公司提供的FLUKE RPM1900 系列、FLUKE RPM1650系列实时监测仪表在这个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中试所电网谐波检测站叶茂清工程师对记者说,这种电能质量分析仪将谐波分析仪、电量分析仪、功率分析仪和电力闪变仪等10多种分析仪融为一体,可同时测量电压波动、闪变、功率和谐波。适合在现场电能质量普查及实验室使用,为这个项目的电能质量分析测试工作提供较高技术上的支持和有效数据。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输配电及节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工于坤山先生在回答记者提问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快速推动,越来越多的非线形负载设备接入电网(PC机、打印机、调速马达等),电能质量受到电力用户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原因是这些设备从电路中获取所需的电流后改变了电流平滑的正弦波。影响电能质量的主要技术原因有:谐波、电压波动与闪变、频率波动、三相不平衡和过电压。其中不受控制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是最主要原因。    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配电系统日益复杂,当某些的电力质量问题变得明显之前,工业设施配电系统就可能接近崩溃了。如何从技术上解决电能质量的管理问题,福禄克公司工业测试徐义先生提出,除了加强电能质量的科学研究外,还要成立各级电力质量检测机构,广泛使用先进的电能质量检测仪和配备高质量检测校准仪。只有使用高标准的电能质量检测仪器,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电网中存在的电能质量隐患,为做出有效的技术控制提供保障。

    半导体 控制 仪表 电力行业 FLUKE

  • Actel开通中文网站

    Actel公司宣布进一步拓展其网站服务内容,针对以中文为母语的设计工程师推出网页的中文版本。据Actel中国区经理夏明威称,此举旨在协助客户以其最熟练的语言,更快捷地存取所需的信息。他解释道:“新的导航网站可让全中国的电子设计工程师更迅速、全面地掌握Actel的技术和工艺,以及技术支持服务,助其业务运作取得最大的得益。”     夏明威说:“随着愈来愈多设计工作已转向中国,并由当地的员工负责处理,为中国工程师以母语提供全面精确的信息日益重要。以本土语言提供信息,正好可以协助客户实现目标。因此,Actel将继续通过其网页内容,进一步扩展本地语言的服务支持。”     Actel的简体中文导航网页现已启动,用户可从Actel网站主页  (www.actel.com) 右边的字符中点击进入,又或直接登入www.actel.com/china 。

    半导体 工程师 ACTEL COM BSP

  • 科汇裕利被<<国际电子商情>>评为十大分销商

    《国际电子商情》一年一度的中国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调查活动又一次掀开了分销渠道的面纱,把电子元器件采购商的目光从元器件制造商转向了他们长期合作的分销商伙伴。从简单电子产品组装生产的作坊时代,到现在成为世界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这些分销商陪同中国电子制造商们共同成长,用自己的服务满足了制造商不同时期的各类需求。     本次投票活动借助前期调查,根据2002年销售额和中国办事处数量这两项指标从接受调查的254家分销商中选出了50家最活跃的分销商作为备选名额,然后通过环球资源网站邀请《国际电子商情》读者中的采购专家对其进行记名评分。而为了让采购商的选票更具目的性和参考性,我们还根据采购商的意见列出了选择分销商的8项主要考虑,即产品质量、公司信誉、供货能力、技术支持、产品价格、样片服务、物流服务和付款方式,并请采购商据此对自己熟悉的分销商进行逐项评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843张选票所代表的公司在2002年一共从分销商手中采购了价值844亿元的元器件,平均每家公司采购额过亿元。而这些买家在对选择分销商的8个要素的重要性进行评分时,更揭示出不同领域采购商对分销商的不同需求。   详细资料可访问网站: http://www.ebnchina.com/ART_8800050137_617671.HTM

    半导体 中国电子 电子元器件 BSP 电子

  • 香港科技园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于24日正式启用

    中新社香港六月二十四日电(记者陶社兰)由香港科技园和多家具有领导地位的专业供应商合作发展的香港科技园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今天正式启用,两家公司已率先使用该中心及设施。   香港科技园行政总裁谭宗定在启用仪式上说,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位于设备先进的香港科技园内,旨在提升香港集成电路业的设计及开发能力。在合作伙伴中,电讯盈科负责系统 设计和整合工作,以及数据中心的管理和保安服务。美国太阳电脑公司供应主要的计算机平台及赞助集成电路设计培训中心的设备。Cadence、Mentor Graphics和Synopsys提供电子设计软件工具,让用户以最低的成本共享最尖端的科技。   据悉,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还提供优质基建和共享支援设施,包括数据中心、透过多重使用者软件牌照提供电子设计软件共享服务的电子设计软件中心、多间工程设计办公室,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培训中心。作为集成电路设计/开发支援中心的一部分,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将为香港科技园租户、培育公司,以及其他在香港从事研发活动的集成电路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全面配合集成电路产品发展周期中的各种需要。谭宗定表示,在香港转型为高科技产品设计创新中心之时,集成电路正是需要发展的核心电子科技之一。

    半导体 集成电路设计 软件 数据中心 电子设计

  • 深圳投入1.5亿无偿扶持中小IC设计企业

    深圳构筑IC设计重镇   日前召开的国家IC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建设协调会对外宣布,深圳市今年将斥资2000万元人民币,开始建设包括设计、制造、测试等诸多环节的IC测试平台。据悉,这只是深圳发力构筑中国IC产业重镇的步骤之一,到2004年将合计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IC设计产业。    发放1·5亿元“种子基金”   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IC设计业正在取代“.COM”成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深圳市一项鼓励中小公司创业IC设计政策的出台,正使这个成本低、回报高的行业获得更有利的生长基土。   来自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集成电路的80%从深圳进口,其中四分之三在深圳消耗掉,深圳芯片消费市场之大由此可见一斑。“1元集成电路的产值将带动10元左右电子产品产值和100元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严晓浪说。   据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基地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周生明介绍,1·5亿元资金包括“种子基金”、平台建设费用以及拨给中小IC设计公司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等。深圳市科技局副局长、基地主任张克科表示,不论IC设计公司的规模大小,都会得到基地扶持。如果创业团队实在很小,或是嫌注册公司手续麻烦,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同样可以享受优惠政策。据介绍,深圳市注册的企业或至少有一家是深圳市注册单位的联合企业,只要与深圳基地签一个协议就可以享受到各种优惠政策。张克科还表示,有市场潜力的企业可以申请“种子基金”,“种子基金”的投放方式是无息贷款,额度是维持企业一年基本运转所需。   测试平台焊接产业链断层   完整的IC产业链,包括设计、制造、测试等诸多环节。其中,测试环节一直是深圳IC产业链的一个“断层”。深圳市的IC设计产品出来后,只能拿到上海、广州甚至国外去测试,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到今年底,这种局面将逐步得到解决。日前召开的国家IC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建设协调会对外宣布,深圳市今年将斥资2000万元人民币,开始建设包括设计、制造、测试等诸多环节的IC测试平台。该测试平台建成后,将以50%的优惠价格租用给基地的IC设计企业,为他们解决各类芯片的研发和小批量的测试问题,提供测试工程服务、电路失效分析及验证服务等。   图谋深圳独特IC产业地位   就在上海、北京纷纷将自己打造成IC制造基地的时候,深圳正在寻求它自己独特的地位。“上海已确定了IC制造基地的角色,深圳将利用自己的市场、地缘和人文创业环境优势争取在IC设计上有所作为。”张克科表示。   据了解,深圳本身就是全国最大的IC产品消费市场之一。据统计,珠三角对IC产品的需求量目前约占全国的70%,而深圳IC产品的使用量又占这一地区的80%左右。深圳现有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彩电等电子整机厂家达1500多家。   由于毗邻香港,深圳发展IC业还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区域优势。此外,一旦台湾、新加坡等地的IC业出现转移,深圳无疑是它们进入内地市场首先选择的桥头堡。   张克科表示,围绕通讯、计算机、信息家电、消费类电子的四大市场优势领域,深圳基地将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开发,以推动深圳及周边地区的芯片设计公司创新和发展。 本报记者陈峡霖深圳报道   -背景   深圳IC设计产值超10亿,占全国1/3   根据深圳科技局统计资料,深圳可统计IC设计产值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占全中国IC设计产值的1/3,这10亿元不包括华为和中兴,若加上这两家企业,则深圳IC设计产值将达30亿元人民币。   目前,深圳IC设计厂商约150家,占全国的1/2,其中可分为国有、海归、民营和外资四种企业类型:   国有企业:约有10多家,如国微、赛格高技术等;   海归企业:20家以上,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并与国外各大芯片中心有着密切关系;   民营企业:约60多家,为深圳土生土长的企业,市场关系深厚;   外资企业:约20多家,为台湾、香港等外商投资企业,具有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势。

    半导体 测试平台 IC设计 IC制造 IC产业

  • SARS对Nokia, TI, Motorola三巨头的影响

    由于受到SARS的影响,造成亚洲地区市场的低迷,TI、摩托罗拉、诺基亚 三大公司第二季度的销售情况都受到了影响,销售额低于预期。     据市场分析专家介绍,虽然SARS给各个企业都来了不利影响,但是TI、摩托罗拉、诺基亚这三家公司的影响比较的严重。摩托罗拉目前是亚洲包括中国市场上主要的手机供应商之一、诺基亚更是全球最大的手机供应商,而TI是为摩托罗拉、诺基亚提供手机通讯芯片的芯片制造商。     在这次SARS危机中,由于亚洲市场的萎缩,这三大企业都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其中,摩托罗拉预计第二季度的销售额比原先预计降低了4亿美元,预计在60亿美元左右。诺基亚手机销售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二季度销售与以往持平,略微有所增长。TI公司的无线半导体部门第二季度销售额下降10%,由于受到SARS的影响,TI将今年的销售额增长从原来的7%调整到5%,半导体部门由原来的4%调整到2%。

    半导体 SAR MOTOROLA NOKIA

  • 台积电寻法律保护避免美国Syndia控告侵权

    ChinaByte 6月24日消息 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商台积电周一(6月23日)表示,该公司要求美国法院宣布由Syndia公司所拥有的两项专利权无效,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专利权侵权诉讼。   台积电在一份声明中指出,Syndia已通知台积电欲对其提出侵犯专利权的诉讼,并表示Syndia亦与客户接洽,要求支付授权费用。    台积电的声明中引述其法律总顾问Dick Thurston的话表示,“我们确信台积电没有侵犯专利权,Syndia专利是无效且是不能执行的。”   台积电指出,该公司正在寻求获得加州圣荷西地区法院的确认判决,判定Syndia的两项专利无效且不具可执行性。   Syndia公司人士未对此做出立即评论。然而该公司的网站声称,公司的使命是在人造金刚石,薄膜电晶体和其他应用科技材料领域发展专利技术。(完)

    半导体 薄膜 台积电 CHINA BSP

  • 中关村救市 中发等电子市场免商户租金

    信报讯(记者张薇)昨天,记者从中关村管委会了解到,中关村七大电子市场的上千家商户将获得免除租金的优惠政策,免租期最长的达到了一个月。据悉,这是中关村在非典暴发后出台的又一项救市的重大举措。   获得免除资金优惠政策的这七家电子市场分别是海龙、硅谷、中发、知春、中海、国投科海和海兴起点等。据统计,这七家电子市场此次被免除掉的租金总额约为1600万元,这 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建成以来,在电子产品贸易行业中从未有过的事情。   非典在北京暴发后,从4月中旬开始,中关村海龙、太平洋、硅谷等各大电子市场的客流量明显减少,4月24日一天的客流量只有平时的20%,而4月底的客流量则降低到平时的5%左右。为了帮助中关村的中小电子企业克服由于非典带来的经营困难,中关村电子产品贸易商会筹备组进行紧急协商,决定共同减免商户的租金,与商户们一起共渡难关。

    半导体 电子市场

  • 部分地区泡沫已经出现:中国“造芯运动”预警

    2003年,中国开始了规模空前的造芯运动。   以上海为例,2000-2003年芯片的累计投资已达84.78亿美元,这几乎是前10年的总和。一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成都都雄心勃勃地宣称要打造中国硅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城市当初的豪言壮语已渐渐远去,北京、上海相继爆出芯片项目停滞甚至下马的新闻。   尽管有许多城市在对芯片的追逐中失落而去,但却始终不乏后继者,如今这个名单上又多了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的名字,尽管即便是上海,也还没有把芯片打造成一座金山。   一个城市能否建成芯片基地,所需的条件是多方面的,简而言之,人才、资金、自然环境构成了产业形成的三要素。   相比之下,北京的人才优势得天独厚,而深圳为了吸引更多设计人才,开辟了芯片设计公司的孵化器,通过共用设备和平台降低芯片设计的资金门槛。最近,上海也获得了芯片技术核心企业ARM的知识产权“代理资格”,这使芯片设计的技术门槛也大幅降低。   资金更不殆言,一条生产线动辄以几亿美元计。   最后,由于芯片生产要消耗大量水和能源,且对环境有负面影响,一个城市如果本身的环境负担就很沉重,能否负担芯片厂就很成问题。   从芯片生产的整个链条上看,制造代工基地必然牵动着上游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设计以及下游的委托客户,而且规模效应明显。越大的生产线效益越好,技术服务公司和订单也越多。   从国内来看,在这场竞争中逐渐真正成型的目前来看只有三个地带:一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带;二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带;三是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带。从这三个产业带来看:目前的产业链都要相对完善,客户相对充足,设计人才资源、产业环境也比较好。比较来看,上海在芯片产业拥有整体优势,芯片制造厂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内发展最快的地区;北京依靠的是人才优势,其芯片设计方面优势,从设计出中国自己的CUP就可见一斑;而深圳的贸易优势则相对更加明显。   但即便是在这三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芯片制造带间,也不乏激烈的竞争存在,这就是著名的“S+1”和“B+1”政策。   由此可见,中国可以发展芯片制造的地区都是那些经济最发达地区。于是,如果有另外的城市可以吸引到芯片项目,那么它们对于投资的优惠政策肯定比上述三个城市更为优厚。   当业界对于某些毫无技术和群聚效应的城市上马芯片项目表示忧虑的时候,如果把高技术高投入的芯片项目与政府业绩联系起来,一切也很容易理解。如记者了解,中国大多数芯片项目都是政府主导型的,没有政府在土地、贷款和税收上的优惠,中国的芯片投资很可能是另外一幅景象。   那么,如果中国造芯运动已经出现泡沫的话,这种政府主导型也应该得到反思。

    半导体 芯片制造 芯片设计 芯片技术 芯片生产

  • 美公司研发出容量高达10GB的碳纳米管存储器

    新浪科技讯 美国东部时间6月17日(北京时间6月18日)消息,目前,基于碳纳米管的计算机存储器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由美国马萨诸塞州Nantero公司新研制的计算机存储器可以用100多亿个碳纳米管进行信息的存储,并从理论上可以进行10GB数据的处理。使计算机运算速度更快,表现得更加出色。   Nantero公司的执行总裁格雷格-施梅尔德(Greg Schmergel)称,碳纳米管随机存取存储器(NRAM)能更好地控制数据,使数据运算变得安全稳定。即使计算机电源被切断,NRAM存储器的数据也不会丢失。同时,该存储器可以很快地导入数据并进行运算。从纳米管技术目前的开发和应用可以看出,NRAM存储器要比当前非永久性存储器(RAM)要快得多。我们确信由碳碳纳米管制造工艺生产的计算机存储器会有很大的优势。这个创造性的突破也可以使纳米管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   碳纳米管制造技术的出现,的确是存储器制造技术的一个新里程碑。但是,这种技术目前潜在一个问题:在制造过程中很难区分纳米管的类型。制造过程中必须要区分导性和半导性纳米管。如果实现不了这种技术分类,那么,碳纳米管还不如其它芯片制造工艺。有关分析家预测,Nantero公司开始使用纳米管生产集成芯片,这只是碳电子技术应用的开端。纳米管随机存取存储器(NRAM)的记忆存储能力在18个月内会以0.4GB的速度发展。在未来三年中,纳米管制造工艺将日益完善并在存储器市场将占有一席之地。(明月编译)

    半导体 存储器 碳纳米管 RAM GB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