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不景气,让每个人都开始正视自己的逆境生存能力。美国历史学家斯蒂夫·弗瑞就评价说:“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目标定位为“经济适用型”的时代正在开启。这一切反映在婚恋上,就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务实,“经济适用男”日益吃香,“简单方便女”也越来越成为男人择偶的新宠。纵观2014年的平板电脑市场,整个规模预估将接近2.5亿台,其中苹果iPad预计销量将达到1亿台,三星、亚马逊、华硕等国际品牌预计将销售超过5000万台平板电脑,这也就意味着山(深)寨(圳)平板(经济适用型平板)将吃下剩余的1亿台。整个市场呈现出“经济适用”的“微笑曲线”,高性价比的产品才会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会心微笑;高不成低不就的中间态产品,将被市场渐渐冷落,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再转回我们的主题“经济适用芯”,排除苹果、三星全部采用自家处理器,剩余超过1亿颗的平板处理器将被Intel、全志、瑞芯微、MTK、炬力、晶晨等众多厂商瓜分。根据“微笑曲线”,最终胜利的将是高性价比的经济适用芯。众多处理器谁的“经济适用性”最强呢?我们下面继续八。经过多年的技术演进,和用户体验要求的不断提升,单、双核处理器在未来1年将逐渐淡出主流平板处理器的行列;而高端八核和64位处理器动辄超10美金的售价显然不能被列入“经济适用芯”的行列;四核处理器,配上合适够用的外围资源(10英寸以下LCD,分辨率1024x600-1280x800,wifi+BT)才是未来1年最具性价比,销量最大的平板产品!从2012年底全志第1个四核平板处理器A31面世,到现在近一年半中的时间中,分别有全志A31/A31s、瑞芯微RK3188/3188T、炬力ATM7039、晶晨M802等至少7个选手悉数登场,最终RK3188T、A31s凭借着高性价比分别坐到了头两把交椅。但竞争远未结束,Intel Z3735、全志A33、瑞芯微RK3288、MTK8127等新一代四核选手在2014年纷纷上场,为真正的四核战争做好准备。这4颗四核处理器,谁是“经济适用芯”?谁就是未来的霸主!总体说来,在外形上,“经济适用型平板”不求俊男靓女,但求大方耐用;在体验上,不求分高华丽,但求好用省电;在功能上,不求多而不实,但求稳定不修;在价格上,只求便宜!从上表可以看出,MTK8127、全志A33不管是芯片售价还是整机售价都非常具有侵略性,虽然娱乐兔跑分比较低,但在1280x800分辨率以下的平板产品上已经完全够用。而Intel Z3735依然采取割肉策略,处理器性能、功能(可预装Android+Win8双系统)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售价非常“山寨”,但无奈芯片周边配套资源要求过高,导致整机售价居高不下,性价比受到影响。瑞芯微RK3288,性能优势(娱乐兔跑分最高)明显,但当前的售价却和其它几款四核产品有着明显的差距,$15,这个芯片定价似乎有些“耍流氓”,而中端产品的售价也达到了$200,甚至超过了MTK八核平板的售价,如此看来RK3288不幸地定位在了“微笑曲线”的下端,高不成低不就,离“经济适用芯”渐行渐远。主流四核市场,最终的赢家,愚以为将在MTK8127、全志A33当中产生,IntelZ3735将有自己的Win8份额,而瑞芯微RK3288,“八卦男”只能“呵呵”了。谁是平板处理器的“钻石芯”?请听下回分解。
全景网6月18日讯太极实业(4.61,-0.03,-0.65%)(600667)周三盘后公告称,近日,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太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根据其与无锡市政府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的《模组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收到新区管委会财政局拨付的“产业升级基金”补助444.27万元。 目前,该项资金已经拨付到海太银行账户。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上述补贴将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对公司经营和现金流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全景网/李洁)
威锋网讯6月18日消息,通过供应链人士提供的信息,台湾《经济日报》日前对即将到来的iWatch和iPhone6发表了一篇预测新闻稿。《经济日报》表示,iPhone6将拥有4.7以及5.5英寸两种型号,其发布时间为今年第三季度末。至于iWatch,该报社表示目前这款设备仍然在面临着一些续航上的问题。iWatch:-2014年第三季度末发布-组件及生产来自大立光电、富士康、和硕、广达、英业达、以及F-TPK-配备OLED屏幕,目前的原型机仍有续航问题需要解决-1.3至1.6英寸屏幕-售价349美元,首批出货量为1000万台 iPhone6:-4.7英寸型号将仍然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4.7英寸型号的屏幕生产来自LGDisplay和JapanDisplay,目前没有产能上的问题-4.7英寸型号的最初产量为6000万台-5.5英寸型号将独家采用蓝宝石水晶屏幕,不过2015年之前都将面临产能上的问题
周二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近1%,再创12年多来新高。美国闪存存储卡制造商闪迪(NASDAQ:SNDK)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刷新历史高点。截至收盘,费城半导体指数收涨0.72%,报收于635.50点。盘中最高触及636.59点,创2002年3月11日以来新高。今年以来费城半导体指数累计上扬18.78%,大幅跑赢美国三大股指。个股方面,费城半导体指数30只成份股中共有27只个股收涨。爱特梅尔(NASDAQ:ATML)收涨5.25%,涨幅位列指数成份股之首。爱特梅尔盘中最高触及9.76美元,创2012年4月3日以来新高。闪迪股价收涨1.22%,报收于103.24美元,盘中最高触及103.95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其周一同意以每股11.25美元的价格全额现金收购固态硬盘生产商Fusion-Io(NYSE:FIO),交易总金额达到11亿美元。这笔收购交易预计将在第三财季完成。消息面上,周二美国投行Cowen重申闪迪股票的“跑赢大盘”评级,并将其目标价由此前的80美元上调至90美元;美国投行杰富瑞(Jefferies)重申闪迪股票的“买入”评级,并将其目标股价由此前的95美元调高至118美元,调升幅度约为25%;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将闪迪股票的评级由此前的“跑输大盘”上调至“跑赢大盘”。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一心进军平板电脑芯片市场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事实,而此前英特尔同10.1寸屏的三星GalaxyTab3平板电脑的“联姻”被看作是英特尔踏足平板电脑市场的“处子作”。不过,英特尔在随后的市场推广中却不断“犯晕”,将一部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了高通公司。三星GalaxyTab4使用的是高通低端芯片产品,而GalaxyTabPro以及最近刚刚推出的GalaxyTabS则使用了高通的高端芯片,其中GalaxyTabS可搭载高通骁龙处理器芯片或者是三星自主打造的Exynos处理器芯片。在笔者看来,单从三星投靠高通芯片的动作来看显然是英特尔的产品无法满足三星的需要,然而与此同时反观英特尔却仍然将GalaxyTab3搭载英特尔芯片作为市场营销的重点,这一系列情形不免让市场人士感到困惑。笔者在网络搜索中搜索“IntelTablet”,排在搜索结果第一行的就是英特尔自己的平板电脑欢迎页面,如果在此页面上点击“WhyIntel”标签,那么就会出现以下画面。上图中所出现的产品正是10.1寸屏的三星GalaxyTab3平板电脑,其内部搭载的则是英特尔凌动Z2560处理器芯片。事实上,该款产品在市场上的口碑并不理想,其各方面性能都不如其他与之价格接近的产品。著名的IT网站Engadget就列举过10.1寸屏的三星GalaxyTab3平板电脑几大短板:1、显示屏性能与售价不相匹配2、制造结构廉价,设计缺乏吸引力3、各方面性能表现不平衡4、较前代产品相比电池性能下降明显最终Engadget对于10.1寸屏的三星GalaxyTab3平板电脑所给出的评测结论为:“该产品各方面性能和表现仍停留在上一代产品中,缺乏亮点,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介意消费者入手。”10.1寸屏的三星GalaxyTab3平板电脑被专业人士数落一番之后已经成为同行间中的笑柄,而英特尔与这样一款产品联系在一起还要归咎于英特尔“自作孽”。笔者不禁要问,英特尔为何不选择口碑更好的戴尔或者是华硕作为硬件合作商,而偏偏要选择“树大招风”的三星呢?笔者在此为有相同困惑的市场人士提供一些参考,三星经历短短数年的成长之后迅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平板电脑研发和销售商,而与此同时三星也早已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的智能手机研发和销售商。对于英特尔来说,GalaxyTab3能够为其搭建起一座证明自身平板电脑芯片研发实力的“舞台”。不可否认的是在GalaxyTab3上市之初英特尔确实凭借着三星GalaxyTab的金字招牌收获了不少赞誉,但时间一长英特尔平板电脑芯片在实力上的短板就逐渐暴露在市场和消费者面前。事实上,三星在当下仍然是帮助英特尔实现平板电脑芯片发展目标的“助推剂”之一。然而更应该引起英特尔重视的是三星与高通正越走越近,而三星研发自主处理器芯片芯片的想法也越来越公开化。对于这样一个“阳奉阴违”的合作伙伴,笔者认为英特尔应该尽快重新寻找一家或者多家忠诚程度更高的合作伙伴。英特尔当先最应该重视的就是对自身产品和品牌形象的重点打造,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三星牵着鼻子走。 本文作者阿什拉夫-伊萨(AshrafEassa)系美国知名财经网站TheMotleyFool科技专栏自由撰稿人。来源:cnbeta网站
6月18日,据科技博客网站phoneArena报道,韩国网站DDaily报料,三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款配置英特尔凌动芯片的Android智能手机。据悉,三星已经开始开发一款配置英特尔凌动Z3500(Moorefield)芯片的手机。英特尔在今年2月份的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公布了Moorefield。Moorefield是一款时钟频率最高为2.3GHz的四核芯片,支持64位计算架构。但DDaily称,三星不会允许Moorefield的时钟频率超过1.7GHz——目的是限制能耗、预防过热问题出现。据悉配置Moorefield的三星智能手机不是高端产品,但显然运行Android。DDaily指出,为了说服三星采购其芯片,英特尔将Moorefield单价下调至7美元(约合人民币43元,已接近生产成本)。通常情况下,“高端”应用处理器价格超过20美元(约合人民币123元)。三星基本上向高通或自家芯片业务部门采购手机芯片。尽管英特尔芯片价格已相当低,三星推配置英特尔芯片的手机的消息还是让人感到意外。 http://it.sohu.com/20140618/n401005368.shtmlit.sohu.comtrue搜狐IT竹子http://it.sohu.com/20140618/n401005368.shtmlreport9346月18日,据科技博客网站phoneArena报道,韩国网站DDaily报料,三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款配置英特尔凌动芯片的Android智能手机。来源:搜狐IT
面板尺寸往大尺寸发展,NPDDisplaySearch指出,面板厂缩减32寸面板供货量,转而增加40寸、42寸、43寸面板出货,预估今年32寸面板将减少17%。随着40寸级面板出货增加,预期40寸~43寸面板出货在2015年第1季将会超过32寸面板,成为市场主流尺寸。32寸在近几年来一直是市场销售主流尺寸,根据统计,在2012年,32寸面板在整体电视面板市场占有率大约是41%,而2013年市场占有率则是39%。但是因为供货量缩减,以及市场往大尺寸发展,预期2014年32寸面板将滑落到32%。NPD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指出,部分面板厂视40寸、42寸为主力产品,因此调拨更多的7.5代、8.5代厂产能来生产。群创选择在6代厂生产39.5寸面板,另一方面,三星、华星则是生产43寸面板。由于面板厂增加40寸、42寸、43寸面板出货,预期40寸~43寸面板出货在2015年第1季将会超过32寸面板,跃升为主流尺寸。谢勤益分析,面板厂的生产策略的考量就是如何提升产值、增加利润,由此来看,现在32寸面板半成品每寸平均价格约3美元,相比之下,40寸、42寸面板的每寸平均价格则是约3.3美元,40寸级的面板利润优于32寸面板。 至于新规格面板,例如4K2K面板和曲面电视,大多用于40寸以上较大的尺寸,而非32寸面板等大宗商品。三星和LGD选择把8.5代线产能从32寸转进48寸、49寸、55寸等大尺寸面板,以及42寸或是42.5寸(43寸)面板。随着面板厂产能调整,32寸面板供货量减少,预估32寸面板出货量将从2013年的9,230万片减少到7,660万片。在过去几年,32寸面板半成品的出货和价格都被视为是观察电视面板市场供需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40~43寸面板出货量超过32寸后,40寸级面板将成为观察市况的主要指标。来源:工商时报
今年6月初,苹果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首次推出智能家居管理应用HomeKit,并发布首批合作伙伴名单,中国家电巨头海尔榜上有名。海尔U-home本部部长李莉昨天露,海尔与苹果的合作会先从空调等空气净化类产品开始。当苹果与海尔U-home联手,国内另一智能家居联盟“闪联”会否与谷歌结盟,引人遐想。闪联信息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斌昨天告诉本报记者,闪联不排除与安卓系统合作。随着智能家居、智能家电行业再度升温,竞争与融合加速,新的战局隐现。苹果的“加减法”苹果向来特立独行,硬件、软件“通吃”,但在智能家居这个新蓝海,却采取了开放合作的模式。在苹果HomeKit的合作伙伴名单中,除了海尔,还有照明厂商飞利浦、科锐(CREE),以及Marvell(美满电子)、Honeywell(霍尼韦尔(94.3,0.50,0.53%))等全球顶级制造商。苹果希望通过智能语音Siri,就可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比如到家就会打开车库、房门和亮灯。华南家电研究院院长孙颖楷认为,苹果在做“减法”,不再自己大包大揽,通过有限、有序的开放,“组建一个顶级的智能家居俱乐部”。不是每个厂商都能随便进入,门槛较高。飞利浦推出的智能LED装饰灯系统Hue,可以通过iPhone或iPad控制色彩和亮度。三个小LED球灯泡和一个小控制器,售价约1700元。飞利浦照明中国消费渠道高级照明应用专员金晓晖说,Hue智能照明系统在美国的苹果专卖店已经有销售。科锐中国市场高级推广部总监陈海珊估计,科锐与苹果合作的可能也是智能照明产品。王斌认为,从产品线的角度看,苹果其实在做“加法”。苹果自身的产品线不长,在智能家居大潮中,通过合作,来扩张产品线。与苹果iOS系统相对封闭不同,安卓系统自由度较大,在中国的生态圈“玩大了”,苹果开放智能家居平台是“不得已而为之”。与海尔相互借力在陈海珊看来,智能家居是行业格局改写的契机,除了苹果、谷歌,三星、LG、海尔、长虹等韩国和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搭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三星的赢面较大,它有彩电、手机、白色家电,产品线长,还有整套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照明展上还推出蓝牙灯泡。”也许因为这样,苹果没有选择三星、LG,不想培养竞争对手,海尔是更可靠的合作者。当然,海尔也刚好可以向苹果借力。今年3月,海尔推出智慧生活操作系统U+,联合了国内数十、上百家合作伙伴,其中包括百度、乐视、百视通、PPTV、爱奇艺、华数等。珠海三益堂科技有限公司CEO刘宝剑也是海尔U+的合作伙伴之一,主要做健身类APP。他认为,海尔与苹果合作,肯定会给U+的合作方带来好处。“如果苹果开放采集到的用户健康监测数据,我们将会受益。”“海尔的智能家居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但在生态链的建设上还要下功夫。”刘宝剑说,如何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到U+平台,“与苹果联手,无疑将增加海尔的筹码”。不过,海尔与苹果的合作,将首先从海尔自身的产品开始。李莉说,海尔把自己定位成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海尔现阶段与苹果HomeKit的合作还主要体现在终端产品和软件方面,即海尔的终端产品可以通过HomeKit呈现到用户面前,海尔的智慧生活服务软件(如APP)可以在苹果的智能家居应用中体现。”她透露,苹果与海尔合作的产品,会首先从空调或健康空气类的产品切入。“我国北方的雾霾(PM2.5)比较严重,而作为普通用户,不清楚自己家里的雾霾情况如何,也不知道该如何除掉雾霾。我们推出的新产品将会帮助用户解决这些问题。”谷歌将与闪联合作?孙颖楷预计,苹果介入,会引发智能家居的新一轮热潮。但是,苹果不可能“通吃”,它只是瞄准智能家居的高端市场。“苹果以外,智能家居肯定还会有几大阵营。当苹果与海尔U+合作,谷歌会不会与闪联联手呢?”王斌也分析说,苹果HomeKit控制智能家居产品,用的是蓝牙技术。在蓝牙之外,ZigBee、WiFi等连接技术也不错。海尔U-home有很多合作方,但是国内其他主要的家电企业并没有加入。 “闪联是国际化组织,成员来自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地。除了与美的、海信、长虹、TCL、康佳、创维等传统家电企业合作,我们还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今后,闪联不排除与安卓合作。”王斌说。[1][2]下一页来源:中华液晶网
全球市场上的液晶电视(LCDTV)出货量上升明显。从1月份的4%,至今年3月,出货量已达4736万台。全球等离子电视(PDPTV)的出货量则下降到16%。1700万台左右的总出货量,让三星和LG继续成为平板电视的顶级品牌和制造商。总体而言,韩国彩电品牌维持了以往的好销量成绩。相比韩国和日本的强劲表现,国产电视品牌和制造商的出货量相较2013年而言,没多少增幅。自2013年5月,政府结束了节能补贴后,中国彩电市场逐渐冷却,一直无法恢复其以前的活跃水平。国产平板电视要恢复生机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在成本和技术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寻求新的技术支持。来源:中华液晶网
2013年,小米、乐视、阿里等互联网企业高调进军智能电视市场,积极抢夺客厅。面对竞争,2014年彩电市场,因互联网企业的蜂拥而至产生不少变数,最终谁能胜出,从而引领整个彩电产业的发展潮流和方向?2014年1月15日,由海信牵头起草的中国智能电视行业标准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从而终结了能电视发展多年来“无标准可依”的祼奔式状态,为智能电视市场的良性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价格厮杀日前,乐视再度推出了一款70寸的超低价格智能电视,延续自去年以“低价格杀入电视机行业”风格。此前,小米电视、百度爱奇艺电视、阿里电视等均是以“低价格”冲击彩电市场格局。隐藏在这些企业“低价格”背后的商业模式则是基于单一线上的“软件体验+内容付费+娱乐游戏+广告点播”的盈利体系。“就乐视等企业的智能电视商业模式来说,在中国家庭整体缺乏内容付费消费习惯,并对电视广告逆反情绪的背景下,其商业体系没有形成闭环。更重要的是,其商业主要依托线上,而缺乏来自线下的大服务体验,比如配送、安装调试及产品维修,最终会造成用户全程消费体验的断裂。”资深产经评论员洪仕斌如是说。当乐视、小米等新进军频频以“低价格”为突破口发起智能电视变局战时,在“低价格“背后的创新商业模式并未形成闭环。相反,作为连续十年称霸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并高居中国智能电视市场第一的海信,则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创新整合,创造了全新的产业门槛和商业体系。早在2008年,海信在国内率先搭建互联网电视运营平台;2010年,海信首家推出自主开发的HITV-OS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和海信APP应用商城;2012年,海信在芯片、软件领域收购控股了加拿大、美国的研发团队,搭建起智能电视软件平台和云平台,具备了安卓深层开发能力。2013年4月,被誉为“全球最快互联网电视”VIDAATV在海信问世,该产品以“四键直达”的颠覆性操控设计,在引发“智能就是简单”的互联网电视设计风潮同时,也让众多用户体验到海信在互联网时代整合用户思维的系统创新能力。“2013年,小米、乐视、阿里等互联网企业高调进军智能电视市场,积极抢夺客厅,他们突然发现,早在这一年年初,海信已经以很强的互联网思维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并借助线上线下、硬件软件内容、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率先发起了对客厅的争夺。”资深互联网人士指出,所谓互联网用户思维并不是互联网企业独有的,像海信这样与用户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企业同样了引入了这一基因。颠覆者VS被颠覆者在刚刚过去一年,海信通过“硬件+软件+内容”与“研发+制造+营销+服务”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全面贯通,并引入“大服务”思维,VIDAATV定期在线升级、全品类家电30天包退包换,开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商业体系。与乐视的内容收费相比,海信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与内容提供方CNTV、华数、优酷、奇艺、乐视、PPTV等国内主流牌照方和内容运营商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提供的网络视频资源累计已超过125万集,均不向用户收费。即便是在最爱年轻消费者欢迎的电视游戏上,2013年,海信共上线游戏4225款,海信游戏专题累计下载量达325万次、累计运行量达8479万次、累计运行时长达1125万小时,在中国智能电视产品的游戏类应用中全面领先。似乎“姜还是老的辣”。2013年海信VIDAATV上市半年多的时间,销量就突破了100万台的规模,来自海信运营中心的数据显示,这一颠覆式智能电视的用户网络激活率为92.2%,高出行业平均水平40%,并带动了海信智能电视的整体激活率超过80%。 海信通过对传统电视体验模式的颠覆,将简单和智能融合,将显示技术与软件内容融合,将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融合,从而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家电企业和传统互联网企业的新路径,也拉开了2014年中国彩电产业变局的大幕。来源:中华液晶网
语音识别软件厂商NuanceCommunication正在与潜在收购方进行谈判,计划出售公司。一些消息人士透露,Nuance已经与三星和私募股权公司进行了谈判。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谈判的具体细节,以及最终是否会达成交易。Nuance开发语音识别技术,这一技术被广泛用于手机、电视机和GPS导航仪。去年9月,Nuance表示,已被使用在三星手机、电视机和平板电脑中的语音和语言技术也将被应用至三星的可穿戴计算设备。此外,Nuance也为苹果公司的Siri语音助手提供了技术。在《华尔街日报》报道这条消息之前,Nuance市值约为55亿美元。而在这条报道发布之后,Nuance股价大幅上涨。目前,活跃投资者卡尔·伊坎(CarlIcahn)是Nuance最大的股东。文件显示,截至3月31日,伊坎的公司持有Nuance的约19%股份,并向Nuance董事会派出了两名代表。活跃投资者的存在增加了Nuance被部分或全部出售,以及股票回购的可能性。例如,在伊坎成为最大股东之后,LawsonSoftware最终被出售给了GoldenGateCapital的附属公司和Infor。 除三星和苹果公司之外,Nuance的客户还包括戴姆勒、任天堂和松下。该公司最近一个财年营收为18.6亿美元。其最大的业务是医疗部门,该部门开发的软件用于对患者病历数字化。移动业务是该公司第二大部门,该部门专注于手机、汽车和其他设备。来源:中华液晶网
前不久,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公布的设备型号核准名单中,出现了小米公司的一款新机,型号为2014215。这与小米4月新品发布会过后,被网友曝光的系统截图中MIUI版本相一致,两相对比不免让人猜测,这很有可能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小米3S。此外,从图中还可看出,这款新机并不支持4G网络,与之前消息人士透露的小米3S信息相一致。而根据新机上市流程,型号获核准后,只要在通过3C认证和入网许可证,便可在国内上市发售,这预示着小米3S可能会在近期发布。如果上述信息属实,“米粉们”期盼已久的小米3S将会在不久以后和我们见面,至于何时上市,还得看雷军安排,所以“米粉们”不必着急,该来的终会来,敬请期待。
相比智能手机来说,可穿戴设备有着自身的优势。以常见的智能腕表(或手环)为例,它能够更好地替代掉手机的部分功能。它更便于携带,适应更多使用场景,而且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日常行为。不过,在价格高、价值小的情况下,这种设备只能是一种小众的需求,吸引的人群是技术爱好者和运动爱好者。这种情况或许会很快发生改变。苹果的 iWatch 将于今年发布,微软的智能手表正在开发,而 Google 已经发布 Android Wear 平台,试图在可穿戴领域重复 Android 手机系统的辉煌。在三家科技公司的推动下,应该会有更多的第三方开发者参与进来。通过他们的创新,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更有价值的产品。可穿戴设备要普及起来,必须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我们已经知道,它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处理信息,形成更好的健康习惯。除此之外,它还有那些价值等待发现呢?旧金山的设计工作室 Artefact 的设计师们认为,可穿戴设备在移动支付上也能够提供更好的体验。为此,他们提出了一个智能手环的概念。通过简单的触控操作,用户可以管理金钱和完成支付。“我们有许多基于卡片的系统和应用,也有许多方式与它们进行交互。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把所有不协调的东西融合起来,” Artefact 设计总监 Craig Erickson 对 Wired 网站说,“如果我们把感应器和可穿戴结合,创造一种更有效管理金钱的方式,会怎样呢?”他们设想了名为 Token 的手环。与电子智能卡 Coin 的类似,它能够管理多张信用卡。通过 Token,用户可以完成四个任务:支付(从商家购买物品)、给予(把钱转给其它用户)、要求(向其它用户要钱)和查看(看银行结单)。“当你在外的时候,它会告诉你花钱的速度如何,” Erikson 说,“你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更为了解,‘我能否承担那双鞋的花费,还是再等一个星期?’”Token 的设计上考虑到了安全问题。由于它戴在手腕上,因此更不容易丢掉。它有内置的感应器,感应到脉动才开机,另外,要激活它,还需要通过指纹识别器。所有这些,都使得它更为安全。“今天,如果你丢了信用卡或者手机,其他人很容易去使用它。”Erickson 说。当然,Token 的概念要得以实现的话,必须依赖于移动支付体系的完善。这意味着商家要使用支持蓝牙支付的技术,或者能够扫描 Token 产生的 QR 代码。移动支付市场并不容易突破。Jack Dorsey 试图通过 Square 颠覆移动支付,却在最近遭遇重大挫折,不得不重新转向。Token 这个想法,或许也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不过,可穿戴设备兴起后,开发者应该会考虑其在移动支付上的潜力,并且有许多创新的做法吧。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瑞昱半导体今天宣布瑞昱新加坡子公司正式开幕,瑞昱将在新加坡成立75人的团队,以研发为主,扩大在海外业务。网通晶片厂瑞昱半导体今天在新加坡举行新加坡公司开幕仪式,扩大瑞昱在海外的业务,瑞昱新加坡是瑞昱斥资3000万美元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助理局长林国强、中华民国驻星代表谢发达和联电荣誉董事长曹兴诚都受邀参与开幕仪式。林国强致词时表示,瑞昱新加坡未来5年将会在新加坡投资新币1亿8000万元(约新台币43亿2000万元),建立一个25人的营运总部和50人的研发团队。林国强表示,过去20年,新加坡的半导体产业营收成长了10倍,在2012年达到新币430亿元,瑞昱在新加坡的投资将有助于新加坡半导体业的转型。他同时指出,未来半导体产业将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无晶圆厂IC设计模式,二是物联网的发展。瑞昱总经理黄依玮受访时表示,由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协助,以及新加坡吸引人才的策略,瑞昱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东南亚第一个子公司,做为进军东南亚市场的基地。 黄依玮说,新加坡公司会有一个自己的研发团队,以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和无线通讯技术为主。瑞昱将招募新加坡和东南亚的软体、硬体和数位晶片设计人才,提供创新的系统应用设计和技术服务。来源:经济日报
IC封测大厂日月光(2311)自结5月IC封测及材料营收134.35亿元,月增5.7%、年增8.2%,创历年单月封测营收新高。另外,集团合并营收则重登2百亿元大关,达201.11亿元,为历年单月第5高。日月光今年5月集团合并营收201.11亿元,比去年同期174.39亿元,成长15.3%,其中,IC封装测试及材料营收134.35亿元,比去年同期124.14亿元,成长8.2%。累计前5月集团合并营收938.27亿元,较去年同期823.45亿元,年增13.94%。法人指出,受惠于智慧手机、平板电脑等行动通讯新款产品在全球的热销,目前高阶封测追单情况依旧热络,预计将可延续至年底,配合PC需求有撑,推升今年5月营收向上登峰。观察本季营运,日月光先前法说会上表示,第2季IC封装测试材料营收季增逾1成,法人指出,若按目前4~5月业绩表现来看,季增1成的目标可轻松达阵。 展望后市,法人认为,考量日月光高雄K7厂复工在即,加上逐渐步入营运旺季,下半年系统级封装业务挹注,在苹果指纹辨识等SiP产能需求带动下,营运将持续向上攀升,维持逐季攀升格局。来源: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