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兴通讯乐观等待TD市场

    【导读】中兴通讯乐观等待TD市场     随着TD芯片商凯明的关闭,开始有人对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项目发出悲观的评论。          在试商用仅仅一个多月之时,被誉为“TD之父”的大唐电信原总工程师李世鹤声称“TD快死了”。          然而与终端厂商论调不同的是,处于等待之中的中兴通讯对TD未来的态度仍表示乐观。          集体等待          “一是等待国家对于TD的明朗政策;二是等待验收结果,具体需要问运营商,中兴还不是很清楚何时结束 。”5月13日,中兴通讯市场部人士表示。          “中国移动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地推动TD,因为目前中移动的2.5G、2.75G不仅可以用,且与TD业务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广东电信规划设计院分析师张敏说。 2007年4月,中移动对全国网络进行升级的2007年度中国移动首次GSM集采招标额达到350亿元,而TD试验招标额仅为267亿元,后者不足前者一次招标额的80%。 因此,有终端厂商抱怨TD进程的缓慢,原因在于中移动的不积极。          中兴通讯有关人士并不同意上述观点。中兴通讯市场部人士认为,“现在TD产业链上的各个部门都要等待国家几部委对TD第一轮商用的测试结果,在结果出来之前,运营商对如何发展TD的政策也不明朗,要等到验收结果出来后,才是大规模推动阶段。在第一轮商用测试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任何一方都只能等待政策。”上述中兴通讯人士对记者说,“要等到明确的结论出来,对网络各方面的评价定下来,怎么推如何推,才有明确的方向。”          中兴通讯是国内推出全球第一款商用TD-SCDMA手机的手机制造商,也是全线压宝TD的通讯设备商。在TD方面,中兴通讯投入不遗余力,从2005年就建设了开放实验室,目前已经投入研发队伍3200人,接近中兴整体研发团队的五分之一。中兴通讯不仅是TD联盟的发起者,也是TD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公司。          1996年,中兴通讯制定了无线产品战略为产品战略转型最重的方向之一,经过十几年发展,此时,中兴试图 在 GSM、WCDMA、TD-SCDMA、CDMA2000、WiMAX等全球主流无线标准方面掌握国际标准的话语权,成为参与国际标准的重要力量。而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被中兴看作最好的机会,中兴对自己的总结是:在技术层面,已经从技术追随者,到局部领先者,再到规则制定者,完成了技术创新的“三级跳”。          中兴通讯方面如此解释 “2G落后,3G追上,4G同步的发展路径”:2G时代中国企业是完全落后的,3G时代则通过自主创新极力追赶,实现了部分赶超,而在接下来的4G时代,已经与全球主要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2007年4月结束的中移动8城市TD试验网招标中,中兴通讯在7个城市有TD试验网,总体市场份额超过50%。此时,中兴正在争取中移动第二次TD招标。          然而,作为中兴芯片合作商大唐遇到的难题,以及凯明的关闭,使中兴内部员工对投以重金至今仍不见产出的TD,何时可以看到盈利前景,充满担忧。而中兴官方则对此信心十足。  信心何来           中兴通讯官方对TD的缓慢推进速度并不担忧,那么信心何来?          “中兴的信心来自于对TD产业链的全线布局。”在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张敏看来,“凯明只做芯片终端这一块,是彻彻底底的终端,如果用户规模上不去,成本就下不来,就看不到效益,外国投资者,投资了这么多年看不到明确的方向,只有退出。”          时间成本决定了早期投资者是否继续投资。          张敏介绍,芯片企业出于时间成本撤资的情况,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就类似于早期的CDMA,很多风险投资商前期投入也很多,多年看不到成果,多家芯片商或者手机商就纷纷关闭了。比如日本京瓷等企业全线撤离CDMA领域,就是例子。”          “用户不到一定的规模,产业链无法很完善。”张敏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终端部门利润较低,且有着一个恶性循环的规律:如果不能大规模推广运用,生产成本无法降低,直接导致用户进入成本较高,用户规模很难提高。”          他认为,中兴在终端设备上不仅有手机还有数据卡,由于3G不会与2.5G拼话音业务,要发挥高宽带优势,3G的主要卖点在数据业务上。此外,从主设备、交换机到终端,中兴在TD上都有投入,这种设备投入只要入围,此后的设备更新、招标等都能取得不错的利润。即使在终端上的投入,中兴也是侧重于发展高端手机,这样进入门槛就比较高。而且终端部分占中兴通讯总体中标中移动采购的比例较小。          中兴通讯也明确表示,中兴在TD方面产品线最全,提供端到端TD解决方案,可以提供一站式采购,利于灵活建网、系统兼容和TD持续演进。          从4月1日TD试商用放号至今,市场上没有见到中移动大规模的推广活动、广告宣传,有终端厂商对此十分焦虑。宇龙酷派已经率先开始尝试,在社会渠道推广TD手机。而更多的TD终端厂商完全依赖中移动的渠道营销。          一位中兴市场部人士表示,“对于TD终端销售推动速度的质疑,只是一个伪问题,以联通推广‘世界风’的速度来看,营销强度大于联通的移动,拥有强大的营销能力,如果它认为时机成熟,推动这样一款手机,速度会非常快。”对TD的推动还没有开始,这不是用户规模问题,只要中移动开始推动,用户规模上来会很快,此时,中移动是在等待国家部委对于推动TD的明确政策方向。  [!--empirenews.page--]        他认为,“外界对于TD发展的盼望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站在生产者角度来说,整个TD网络从无到有,对于一个全新的通讯网络的组建来说,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半导体 BSP 芯片

  • 中芯国际:国际化芯片巨头辛苦布局

    【导读】中芯国际:国际化芯片巨头辛苦布局     张江园区的中芯国际大楼外飘扬着众多的旗帜,似乎在宣扬其国际化公司的声誉。作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的中芯国际(00981.HK),最近的日子却有些起伏。          3月底的一份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告曾一度让中芯国际股价暴涨,达到上市以来最大的涨幅。但是4月底出台的年度报告与第一季度财报的继续亏损数目,却并未达到市场分析师的预期。          中芯国际一直都吸引着媒体的关注。2004年4月它在香港股市的首次公开募股颇显弱势,被解释为股市繁荣的终结;当它在北京增加一个12英寸芯片厂时、在天津建造另一个8英寸车间(以补充它在上海的三家)并且在成都建造一个测试和组装厂时,该公司被认为过度扩张。虽然如此,其收入仅仅在4年内就上升到10亿美元,使它成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称得上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          压力下的扩张策略          而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在国际上同样知名。在于美国德州仪器结缘芯片的他,抱着将世界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技术引进中国、发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理念,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了中国第一家8英寸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不过当时,内地芯片技术与国际水平几乎相差了5个世代,当内地才开始做0.5微米的芯片,国际上已经在做0.13微米了。中芯的介入无疑改变了这一局面,不仅使自己成功领先于群雄,还极大地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半导体水平的差距。          短短7年的时间里,中芯国际在上海和天津建造了四座8寸芯片厂,在北京建造了目前内地第一座12寸芯片厂,在成都还建有一座封装测试厂,仅在上海的投资总额就已超过40亿美元。不过,光从财报看,其实中芯国际的账面资金并不富裕,这也不得不使人对它的四处扩张产生质疑。          “半导体行业很有意思的,规模太小,一流的客户就不愿意上门。”张汝京解释说。          张汝京给出的一个例子是,当年世界前十的某公司第一次来中芯国际上海厂考察时,当年产量是5万片,对方看了觉得水准不错,但回复“我们一年后再来看看吧”;到了第二年产量达到8万片时,对方觉得可以考虑考虑了,而在第三年超过12万片时,对方就开始下单了。“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他要等我们产能上去后才下单,他就是要在我们的产能达到他需求的10倍时,才觉得风险相对较小。          目前,中芯国际完成了上海、深圳、北京、天津、武汉、成都的布局,恰似一个菱形。而如此的结构设计张汝京解释为,是为了更靠近市场。据他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有120多家优秀芯片设计公司,北京、天津一带有100多家,深圳、东莞也有80来家,武汉有着近30家,加上西安、成都和重庆的40家设计公司,靠近这些资源就能更靠近市场。          “按照这个区域分布来布置能让中芯国际有更多的市场优势,要服务当地客户,就需要当地有较强的研发服务生产的设施。”张汝京进一步指出,也正因为中芯国际在国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的特殊地位,在战略决策上不仅要符合企业当前利益,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更长远的发展和使命。“因此加速产业扩张和技术提升是必然的选择。另外,若仅仅从市场规则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要扩建。”他说。          亏损压力          “重点是我们在过去的7年多时间里,从2000年4月进来成立公司到8月开始打桩,到现在满7年的时间中,中国的半导体是发展最快、最健全的市场。”张汝京指出。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大陆2006年全年芯片需求量达623亿美元。事实上,在2005年中国就已经超过美国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2007年,大陆市场销售额高达5410亿元。据IC Insights公司预测,至2010年,中国市场的芯片需求量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其中仍有高达89%的产品需采用进口。          从相关资料与现状分析不难看出,中国芯片制造具有相当强劲的成长空间,这空间显然也为中芯国际所乐道。野村控股分析师瑞克·舒近日也分析指出,中芯国际产能突出,已经成为跨国半导体巨头抢攻中国半导体市场、分散运营风险的首选代工服务商。          “当年刚来祖国的时候,发现这里手机产量最大,但是没有一颗中国芯!” 张汝京动情地表示,现在终端市场大得不得了,每一颗芯片中国都能生产了。          虽然脸上一直挂着一丝浅笑,但在自称非常辛苦的张汝京看来,在高速扩张与高成长平衡中,前期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一定要作出一种选择,“要高成长可能就要舍弃高利润,因为你手上的钱就要赶快投资,增加产能。”他说。          从新近公布的2007年财报看,或受业绩亏损及与台积电诉讼未了的利淡消息拖累,中芯国际上年度亏损仍达1950万美元,期内营业额虽升6%至15.5亿美元,且经营业务现金流入亦达6.7亿美元,但因折旧及摊销金额逾7亿美元,最终未能扭亏。而今年一季度的亏损也由去年第四季度的2120万美元增加到了1.191亿美元。          对于年报,张汝京解释称,虽然总体来说情况不太理想,但总收入增加了5.6%。利润出现负值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全球动态存储器价格崩盘,价格较之前年缩水83%,因此财报呈现小亏。但比较2006年亏损的4410万美元,已是大有改观。          “从现金流来看,我们去年现金流赚了7亿多美元,但折旧也有7亿多,由于折旧比现金流多了4000万美元,所以最后我们在账面上小亏2120万美元。若扣除折旧,实际上我们去年现金赚了7亿多美元。”张汝京解释说,高科技的东西折旧很快,5年到7年就折下去了,但投资里的90%又都是设备,“所以这是高科技领域的特点,在折旧结束之前是很难看到我们赚钱的。”  [!--empirenews.page--]        在去年年底获得IBM45纳米生产工艺授权后,今年4月24日,中芯国际又携手美国晶晨半导体有限公司联合生产DPF芯片。张汝京说,中芯国际与一些国际巨头的合作不仅突破了技术瓶颈,也推进了公司的长期获利能力。他预计,到今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的产能将会达到20多万片。          中芯国际对于IBM45纳米的技术许可协议的发展非常满意。目前有近10家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与IDM客户表示了与中芯国际合作的意愿。这一协议,奠定了客户对于中芯未来技术发展蓝图的信心,也因而为中芯国际增加了在65纳米与90纳米的客户。除此之外,中芯国际也获得中国客户对于45纳米的合作兴趣,计划将于2009进入认证的阶段。          业内有人士指出,半导体行业在前五六年内能赚钱的几乎没有,台机电是在第7年开始赚钱的,联电在第9年才开始赚的,而在折旧结束后,不赚钱的又几乎很少。          资本市场的冲动          在推进实业发展的同时,中芯国际在资本市场上的脚步也不落人后,公司成立没多久便在香港主板市场和纽约交易所上市。在全球资金流向中国的大趋势里,中芯国际成为崛起最快的半导体明星。          或许正因为中芯国际的盈利前景,使得它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公开资料显示,除了两地上市融资外,2005年,中芯国际获得中国银团6亿美元为期5年的贷款,为中芯国际在北京12英寸芯片生产线产能扩充提供资金支持;当年12月,上海公司又得到荷兰两家银行8500万欧元的长期贷款合约,用于中芯国际购置光刻设备;2006年5月,中芯国际天津公司与10家中外资银行组成的银团签订了为期5年、金额为3亿美元的贷款协议,以扩充天津8英寸芯片厂产能;6月,中芯国际上海公司又获得来自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8家银行组成的银团6亿美元贷款。而中芯国际在上海的第一期贷款4.8亿美元也已于2006年全部还清。          眼下,中芯国际正努力调整自己的业务结构,为尽量减少半导体行业受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市场的创伤,将于这个季度起全面退出DRAM市场,并主力生产逻辑(Logic)产品。          而最近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消息更是把中芯国际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据公告称,这次中芯国际将以出售股份或可换股工具的方式,可能会让投资者买入大量股权,也可能成为董事会成员。但中芯国际并未透露战略投资者的身份。          其实这也是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关于它第四次战略引资的传闻。          随后在去年4月,又传出三家私募基金计划投资约6亿美元,入股中芯20%至25%股权;7月份,亦有传闻指中国电子集团(CEC)欲通过现金收购中芯国际部分股权或采取“互相入股”的方式;9月份,又有消息称,中芯国际与上海华虹NEC展开初期合并谈判。但各类消息随后都没有下文。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减缓,投资者对新股的需求也趋于疲软,私人资本运营公司纷纷在亚洲寻找机会,这其中最大的挑战就在于管理层对公司价值预期的调整,这也使得中芯国际与私人资本运营公司或战略合作伙伴达成交易的假设具备了重大意义。          对于市场上关于战略投资者的各项猜想,张汝京本人笑称都有可能,“版本多的原因是很多好的投资方都有兴趣来进行接触,但是我们还在研究阶段,还没有做最终的决定。”不过据透露,政府方面希望中芯国际优先考虑国内好的战略伙伴。          目前中芯国际的大股东为上海实业(集团),持股比例不到10%。若按中芯国际原先设想,将20%左右的股份转让外资,将意味着重新定位其企业归属。          “其实我们也一直在考虑A股上市的问题。因为政府有个新的条例,财务顾问们告诉我外资企业在A股上市已经有先例了,现在的考虑是分开上市还是整体上市,财务顾问们有不同的意见。”张汝京表示,按照连续3年盈利的条件,上海这一块已经实现了。

    半导体 中芯国际 英寸芯 BSP 芯片

  • 2000元龙芯7寸NB国内首度曝光

    【导读】2000元龙芯7寸NB国内首度曝光     中科院计算所向贵州捐赠1000台基于“龙芯”处理器的梦珑7寸笔记本电脑。其中,200台电脑将定向捐给贵州省科技特派员使用,另外800台笔记本电脑则将在贵州多所学校捐赠建立20所青少年“龙芯”计算机教室,每个教授将获赠40台。此前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梦珑7寸笔记本电脑,其真容也得以首次正式在国内亮相。       梦珑7寸笔记本电脑      据了解,捐赠的1000台梦珑7寸笔记本电脑,是中科龙梦公司专门为“振兴老区服务三农 科技列车贵州行”活动研发设计。外观高亮典雅、小巧精致、功能强大。随机安装有红旗2000公司自主研发的Red Office办公软件。内置高性能Loongson 2F通用处理器,可处理学校项目、家庭管理或个人爱好等多个任务。配置有独立显卡、低电压设计、4芯电池组配置、7” TTL 高亮LCD显示屏。另外,梦珑7寸笔记本电脑随机安装、存储了大量的学习资料、教学视频、课件等。          中科龙梦公司副总经理吴权林此前曾向搜狐IT透露,公司将与国内某PC厂商合作推出7英寸迷你笔记本,龙芯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产业化之路已进入了攻坚阶段。据悉,龙芯笔记本量产上市需要等到今年第三季度,其价格也将低于华硕易PC 2999元的售价,因此非常具有竞争力。      华硕易PC在去年年底推出时曾创造了每6秒卖出一台的销售奇迹,带动了低价笔记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其在今年第一季度接到了100万台的订单,宏基、神舟等厂商纷纷计划跟进。      华硕易PC带来低价笔记本电脑市场的火爆,也令支持龙芯的厂商醒悟并跟进欲分一杯羹,龙芯产业化进程也得以再次迈开脚步。吴权林表示,龙芯处理器在低价和低功耗方面有优势,性能方面不比华硕易PC差,而且也具有相当的价格优势。搜狐IT曾从北京一家龙芯渠道代理商处获悉,市场售价约为2000元,龙芯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在低价笔记本电脑领域前景光明。

    半导体 华硕 笔记本电脑 PC BSP

  • 英特尔成都工厂因地震停产

    【导读】英特尔成都工厂因地震停产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发言人周二表示,在四川省周一发生强烈地震之后,目前还无法确定其设在成都的芯片测试和封装厂何时能恢复生产。           英特尔发言人尼克·雅各布(Nick Jacobs)称,成都工厂雇员已被通知至少周三前不用上班。他还表示,英特尔在成都的1600名雇员无人受伤。出于安全考虑,该厂水电供应曾被切断,该公司正在努力恢复水电设施的正常运转。          雅各布透露,成都厂的生产可能被转移到英特尔设在上海、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芯片测试和封装厂。          2003年,英特尔宣布在成都投资建立半导体封装和测试工厂。一期工程于2005年下半年按期建成并投入生产。二期工程于2007年初建成投产。该厂封装测试的先进微处理器选用英特尔65纳米技术制造的芯片进行加工,投资总额达5.25亿美元。

    半导体 英特尔 微处理器 芯片测试 BSP

  • 搭08奥运快车 厂家押宝高清DV

    【导读】搭08奥运快车 厂家押宝高清DV     继三个月前一口气推出13款高清DV新品后,今天,国内DV市场龙头老大索尼又推出一款重量仅为240克的高清数码摄像机HDR-TG1E。          据了解,从今年2月底开始,索尼、佳能、松下等摄像机巨头相继在华推出的数十款08数码摄像机,均采用高清格式(1920*1080i)。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所有的DV厂家均看好今年中国的奥运因素,认为在首届高清奥运会的强势拉动下,中国高清DV必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          目前,日本高清数码DV普及率已达到50%。中国市场的高清DV比例仅为13%。          国内高清DV的售价在万元左右。但按照DV产品每年下滑2000元的规律来看,到2008年下半年高清DV将突破6000元的关卡。业内人士认为,再加上厂商对渠道进行四六级市场的横向拓展,可以预计今年下半年高清DV将迎来井喷时代。

    半导体 索尼 佳能 数码摄像机 BSP

  • 台积电董事会批准1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导读】台积电董事会批准1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全球第一大合同芯片制造商中国台湾台积电周二宣布,公司董事会已经批准了新的股票回购计划,台积电将回购价值十亿美元它自己发行的上市股票,或不超过五亿股普通股票。       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拥有台积电的股票,为了帮助飞利浦逐步退出在台积电公司的股权,去年三月份台积电与飞利浦签署了一项分期出售股票计划的协议。       台积电发言人、首席财务官Lora Ho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台积电新的股票回购计划是飞利浦电子分阶段退出台积电股权计划第四阶段的一部分。       台积电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计划回购股票的价格在每股新台币48.25元至新台币100.50元之间,时间从5月14日至7月13日,回购的股票将被取消。       台积电表示,目前飞利浦电子拥有台积电大约5%的普通股票,市场价值大约为28亿美元。       台积电董事会同时批准了公司9.9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这一投资将用于扩展台积电二个12英寸晶圆工厂中的一个工厂,投资后将增加台积电先进制造技术芯片产品的产量。       回购股票的消息传出后,台积电的股票上涨了1.9%报收,台湾股票基准指数上涨了1.8%

    半导体 飞利浦 电子 台积电 BSP

  • 杜邦再捐百万元物资协助震区应对卫生防病需要

    【导读】杜邦再捐百万元物资协助震区应对卫生防病需要     288万片医用抗菌擦手湿巾即将由美直运四川     5·12四川汶川地震灾情发生后,杜邦公司迅速做出响应。继14日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紧急捐赠2万副专业防切割手套和3500套应急救援特种防护服后,今日又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14433箱杜邦™RelyOn™医用抗菌擦手湿巾,总量超过288万片,价值25.8万美元(约合180.6万元人民币)。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青表示:“改善灾区的卫生条件、防病控病是取得抗震救灾工作胜利的关键工作之一。我们进行第二次捐赠,就是针对这一需要,希望能够有效协助抢险救援队伍以及灾区同胞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控制胃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此次捐赠的杜邦 RelyOn™ 抗菌擦手湿巾可供医院和医疗专业人士使用,符合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的标准,以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原则。体外杀菌试验证实,该产品有助于减少手部致病菌,能够杀灭99.9%的甲、乙、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粪球菌、简单疱疹病毒2型、大肠杆菌O157型、牛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性链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道合苞病毒、轮状病毒、流感病毒A-2型、须癣毛癣菌、巨细胞病毒和腺病毒2型。     这批数量较大的捐赠物资的及时调配得到了杜邦公司美国总部的极大支持,可望于下周初由美国发往灾区。     此外,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也正在为地震灾区募捐。杜邦中国公司管理团队也已将支持灾后重建提上议事日程。     秉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杜邦公司一直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内积极参与支持抢险救灾等重大社会公共事件,曾先后为抗击“非典”、水灾、雪灾直到目前的抗震救灾贡献力量。     杜邦公司是一家科学企业,提供以科学为基础的产品及服务。成立于1802年的杜邦公司致力于利用科学创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让全球各地的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和更健康。杜邦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广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涉及农业与食品、楼宇与建筑、通讯和交通等众多领域。

    半导体 通讯 楼宇 控制 BSP

  • 增你强Q2面板与LED爆发性成长,营收季增率10%至15%

    【导读】增你强Q2面板与LED爆发性成长,营收季增率10%至15%         增你强昨日举行第一季法人说明会,总经理陈信义表示,在笔记型计算机、消费性电子(LCD TV)与数字相机为主、行动电话等三大市场需求带动,加上面板与LED两大新市场开发,今年第二季营收将较上一季51.87亿元成长10%至15%,毛利率与第一季持平,整年度营收可望较去年233.1亿元成长两成。         陈信义表示,增你强深耕LCD TV已有5年之久,今年LCD TV将开花结果,以前一个月订单有5000台就很不错了,不过随了市场接受度提高等因素,目前嗅到市场即将起飞,单月订单都有10万台的优异成绩,预计第三、第四季会有很大的成长动能,订单能见度可望持续至年底,整年度有100万台订单不成问题。增你强也计划将LCD TV的成功模式推广至大陆市场,抢攻大陆白牌LCD TV市场。         数字相机部份,由于以Zoran(卓然)芯片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在台湾市场开花结果,增你强日前也取得Zoran的大陆市场代理权,未来将循解决方案模式,推广至大陆白牌数字相机市场。陈信义表示,增你强的解决方案销售策略奏效,将以LCD TV与数字相机解决方案为领头羊抢滩大陆白牌市场,以母鸡带小鸡方式,带动产品出货量,并持续耕耘各领域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在新市场布局部份,面板与LED是开发重点。增你强将以凌巨与瀚宇彩晶两条新代理线主攻中小尺寸面板市场,包括Portable DVD、数字相框、手机、数字相机、GPS等消费性电子产品。此外,新兴的触控面板应用也持续耕耘,主推Cypress的触控IC解决方案,预期下半年将有成果展现。         LED部份,将结合低、中、高阶LED与驱动IC产品线,搭配解决方案,进军背光与照明市场。陈信义进一步指出,除了以LCD TV与数字相机解决方案进军大陆白牌市场外,面板与LED两大新市场的布局将有助大陆市场的营收成长,加上既有市场的耕耘,如PC周边、电源应用 (如电动脚踏车、汽车头灯、镇流器等等)、消费性电子市场、行动电话、与微处理器市场等,今年中国大陆市场的年成长率有机会上看五成。

    半导体 LCD LED TV BSP

  • TD技术论坛王静:TD不能中国自定义

    【导读】TD技术论坛王静:TD不能中国自定义     目前TD标准正在经历一次比较严重的坎坷,但这只是TD十年发展历程中经历的又一次挫折,“TD远没有到可以说失败的地步。”在5月17日电信日前夕,TD论坛代理秘书长王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其实任何技术都必须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对TD来说,更重要的是帮它打开市场、使它吸引用户,这才是TD能否最终成功的最重要的一关。”王静并不否认,这是TD的一个坎,需要政府和运营商协同渡过,“否则十年心血就会毁于一旦。”          跨国公司在等待          笔者:前一段时间,外界担忧TD-SCDMA的言论比较多。尤其是关于“TD安乐死”的说法,使很多人担忧TD在中国将面临失败的威胁,对此你怎么看?          王静:从1998年中国向ITU提交TD-SCDMA标准至今已经十周年,10年的时间,TD一直不顺利。“安乐死”实际上是外界对“TD之父”李世鹤观点的曲解,他的意思还是说如果我们再不采取一些切实有力的措施,“TD安乐死”可能会成为现实,他希望政府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具体的对TD-SCDMA乃至中国3G策略的计划。          笔者:对于一些跨国公司来说,是什么影响他们进一步进行TD市场的战略布局,这当中比较迫切的,就你了解包括哪些问题?          王静:很多公司都已经确信TD会往下走、TD在中国会有市场。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还不知道市场有多大,不知道能走多久,是三年、四年还是七年、八年,这对他们很有关系。所有问题的症结都在这里头,不是技术,完全是一个战略决策和市场运营的问题。          现在很多国际一流公司都不是很确定什么时候把那只脚踏进来是合适的,他们很难向总部说明什么时间应该进入。因为市场前景没有明晰,大公司的决策就下不来。比如国际著名的企业英飞凌,因为无法向德国总部说清什么时候中国会发3G牌照,什么时候TD正式商用,直到现在仍在等待。          笔者:除了一些较早进入的企业,还有哪些企业正在等待市场被激活?          王静:我觉得所有产业链里的公司都在等。         不光是那些已经在做TD或者想做 TD 的 公 司 ,WCDMA 和 CD-MA2000的公司也关心,因为整个的TD往下怎么走实际上也将解决WCDMA和CDMA2000的一些发展问题。所以实际上所有的通信企业都关注这个事情。          笔者: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有没有可能催生出一些比较新的产业方面的布局,使一些跨国公司对TD的发展更有信心?          王静:如果中国的3G市场起来了,对于整个世界3G领域不是特别乐观的情景是一针强心剂,他们希望中国能够把这个世界市场带起来,这对所有的通信企业都是有好处的。TD不起来谁都没机会,就是这么简单,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希望中国的TD产业赶紧起来。          笔者:如何理解现在跨国公司对TD布局的犹豫态度?据我们了解,TD论坛的主要成员是一些跨国公司,他们如何表达对政府制定策略的迫切性?          王静:现在有一些所谓“唱衰”之声,其实本质是产业链用这种方式,在表达一种失望情绪,希望政府能做出一些改善的推动。大家都视TD为自己的孩子,为TD一直在投入和观察,事实上,他们比谁都更希望TD能够成功。          其实技术型的工作都好解决,关键是商业运营的工作,尤其是大公司,TD能否走向市场他们当然很敏感,因为错过这个机会就意味着他们会丧失几十亿、上百亿的利润。像爱立信这样的公司甚至很早就在做一些研发性的工作准备,一旦决策了,这些公司的动作会非常快。我们有技术、有市场,再需要点耐性。          笔者:难道等待了那么久,耐性还不够?          王静:TD真正开始做是2003年,从头到尾6年,整个产业链花的钱可能还不如一个欧美厂家做WCDMA花的钱。一般一个欧美企业花在WCDMA上的研发都在20到30亿美元之间,TD花的钱没有这么多,现在已经预商用了,我觉得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所谓的慢只不过是说,因为牌照一直都没发,所以大家一直在等待觉得慢,但是从国家的长远利益来讲花点时间还是值得的。          笔者:为什么说等待是值得的呢?          王静:3、4年前,TD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但多数国外运营商对此漠视,而且很多人甚至不知TD为何物。但TD-SCDMA确实已经让我们从跟随者的角色,到现在在国际标准组织里有了发言权这样一个参与者的角色。到2005-2006年,TD有了产品之后,国外企业的态度从漠视变为关注,但主要是负面的,看TD有什么缺点和问题。直到2006-2007年,TD开始在3个城市试点,国外企业这才开始客观地评价TD,并由此开始进行准备和布局。          TD-SCDMA使中国明白了把一个标准做成产品、做成产业、推向市场是一个多么复杂、漫长的过程。再往4G走,中国绝对不会比国外差,这里边有代价更有收获,更何况现在TD还没有到声称失败的田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人,也提升了国内一些通信公司的竞争力。从长远看,花点时间是值得的,中国的电信产业必将要汇入世界电信业的潮流。  凯明是警钟           笔者:你如何看待不久前凯明发生的变故?这会给TD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王静:凯明出现的问题的确属于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我觉得凯明事件对产业链来讲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凯明是比较早进入产业链,为中国TD做了贡献的。这个事件实际上是为尽快明晰规划和计划的迫切性敲响了警钟。  [!--empirenews.page--]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凯明也算是给大家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训,就是说这个产业链如何去推动。不幸的是这是以它的消亡作为代价的。          笔者:据你判断或推测,如果多长时间内没有特别明晰的重组方案或者具体规划出台,还会有哪些产业当中的小型企业或者关键型企业会面临困境?          王静:困境的表现方式不一样,像凯明这种是极端的表现方式。有的公司比如说现在的手机厂商,看不到明年能拿多少单子,就不可能去备货、备料,就会把注意力放到其它地方去,对于TD来讲这当然是一个困境。          因为第一期招标是在去年年底,下一期招标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种时间周期就让专门做TD的那些厂家有点承受不住,时间一长就会出现问题。由于产业前景不明晰、市场不明晰,产业链上比较专注于TD的公司就会面临一个资金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局面。          当然凯明的问题不完全因为这个,但这绝对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那些比较专注的小公司,风险也更大一点。我们现在也在呼吁,相关规划出台的时间不能太长。          笔者:为什么时间如此紧迫?对于那些国内相关的企业来说,二期建网和招标的确定就能使他们产业上的投入得到回报,然后继续生存下去吗?          王静:这确实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先生存才能谈发展。而且这也符合国家的长期发展策略,毕竟产业链上的TD企业绝大部分是国内企业,这些企业做TD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投入了很多资源,国家应该在方方面面对这些企业有所照顾。          有一个很主要的系统设备厂商曾告诉我,他们的TD-SCDMA设备生产线一年就生产三个月,还有九个月空着。这对厂商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产业策略规划比较明晰以后,小公司就可以根据它的资金情况制定一个比较符合规划的自己的产业计划。          笔者:凯明投了这么多资源开发的TD-SCDMA芯片技术,在资金链断裂后,据你知道这些技术成果该怎么办呢?          王静:会有人感兴趣的。他的核心团队可能还没解散,最好的可能是有关的知识产权能被对它感兴趣的公司买断。我估计国外企业更感兴趣。最坏的可能就是把它解散清算。因为凯明的问题涉及到众多股东之间复杂的协调,并不是估价多少钱,谁就可以把它接下来这样简单。这个我们还要继续关注。          笔者:那所谓的诺西退出鼎桥事件呢?          王静:鼎桥的事跟凯明完全不同,诺西和华为在股权上没有多少变化。只不过是双方基于第一期招标的结果和对TD未来市场的预测做了一些调整。把鼎桥从研发到产品到市场的销售、服务,整个一条龙的一个小而全的企业变成了一个研发的实体,而将市场功能和销售功都分散到两个母公司去了。          TD对市场、销售和服务的要求是很高的,不是一般的公司能够承担的,鼎桥要做全部的事情很难,如果让他们专心做技术、做产品,把销售和市场等等放到两个母公司强有力的平台上去,这绝对是一个正面的举措。          笔者:对于那些产业链上的小公司,他们把TD当成一个机会或一个赌注。你这些希望在未来得到先机的厂商有什么建议?          王静:我认为TD-SCDMA是往上走的,政府的支持也没有松动。我相信未来技术不是问题,下一步完全是市场运营的问题。我们注意到最近中移动对TD的表态变得更加积极,王建宙(中移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最近表示,推动TD中国移动公司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对此,产业链上的企业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同时可能要一点耐心。就像李世鹤所比喻的,TD正在等待政府的 “发令枪”,枪响了以后,怎么跑就是企业的事情了。

    半导体 WCDMA TD-SCDMA 3G BSP

  • 英特尔首颗移动四核处理器功耗降至35W

    【导读】英特尔首颗移动四核处理器功耗降至35W     Intel已经将首批移动4核心处理器的功耗从之前报道的45W降至35W,和目前普遍使用的Merom处理器类似,因此未来搭载四核迅驰平台的笔记本将不需要为散热大费周章。      据称,Intel将在下月22日发布Centrino 2(迅驰2)平台,首批处理器产品包括X9100(3.06GHz,6MB L2,851美元)、T9600(2.80GHz,6MB L2,530美元)、P9500(2.53GHz,6MB L2,348美元)、T9400(2.53GHz,6MB L2,316美元)、P8600(2.40GHz,3MB L2,241美元)和P8400(2.26GHz,3MB L2,209美元。这些处理器将全部支持1066MHz FSB,替代目前的800MHz Santa Rosa Refresh平台。      第三季度,首颗移动四核才会正式推出,即Core 2 Extreme QX9300,拥有2.53GHz频率,12MB二级缓存,1066MHz FSB以及35W功耗。当然,它的售价也要达到1038美元。

    半导体 移动 英特尔 处理器 四核

  • 我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前景广阔

    【导读】我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前景广阔     LED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的简称,不同种类LED能够发出从红外线到蓝光之间不同波长的光线,近年来LED最吸引人的发展是在蓝光LED上涂上萤光粉,将蓝光转化成白光的白光LED产品。它不但能够高效率地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而且拥有最长达数万小时至10 万小时的使用寿命,同时具备省电、环保无汞、体积小响应快速、高耐震、可应用在低温环境、光源具方向性、造成光害少、并且色彩饱和度高与色域丰富等优点,因此LED被称为世纪新光源。      作为继明火和白炽灯之后的第三次照明革命,半导体照明(LED)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科技部国家半导体照明办主任吴玲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半导体LED作为节能、环保的主要技术,已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与“十一五”国家“863”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并给予大力支持。          启动“照明工程”          我国LED产业初具规模          半导体照明正在引发世界范围内照明光源的一场革命。作为新型高效固体光源,半导体照明具有长寿命、节能环保、色彩丰富、微型化等优点,将成为人类照明史上的又一次飞跃。近年日本“21世纪光计划”、美国“下一代照明计划”、欧盟“彩虹计划”、韩国“GaN半导体发光计划”等政府计划纷纷出台。          面对半导体照明的巨大商机和发展前景,世界各国纷纷加紧立法,鼓励使用节能型光源。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分别将从2009、2010和2020年开始禁用白炽灯泡。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LED的应用市场将从2004年的125亿美元提高到500亿美元。          我国是世界照明光源和灯具生产第一大国,2006年行业销售1600亿元,但主要是中低端产品,仅占世界市场18%,大而不强。发展半导体照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为此,我国于2003年10月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成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管理办公室,通过政策指导及鼓励措施,推动国内LED产业和照明工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LED产品技术创新与应用开发能力逐渐提高,器件可靠性研究位置愈发突出,测试方法与标准也渐行渐近,所有这一切均标志着中国LED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外延片的生产、芯片的制备和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吴玲进一步介绍说,“根据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国家在新材料技术领域“半导体照明工程”项目总投入经费3.5亿元。从总体情况看,项目开局良好,整体进展顺利,部分课题提前完成阶段性目标。100流明/瓦LED制造技术提前完成阶段性指标,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已经具备可持续技术创新的能力。截至2007年11月,项目承担单位已申请专利241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52项,申请国外专利17项,带动产业投资近20亿元。”          据统计,2007年,全国LED显示屏的市场规模达到了72亿元,较2006年的50亿元增长了44%。2007年我国LED芯片产值达到15亿元,较2006年的10.5亿元增长43%;2007年我国LED封装产值达到168亿元,较2006年的148亿元增长15%。LED产量则由2006年的660亿只增加24%,达到820亿只,其中高亮度LED产值达到120亿元,占LED总销售额的71%。2007年我国应用产品产值已经超过300亿元,已成为LED全彩显示屏、太阳能LED景观照明灯应用产品世界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新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正在形成。  争夺LED产业的制高点           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就是标准的竞争。由于LED相关的专利权极多,对于拥有专利权的厂商,容易在市场上造成垄断局面,并让其他厂商必须回避与其相关的关键技术,而因而丧失市场先机,故对于研发能力不足的厂商,较难进入本产业。          由于我国在LED领域里的高速发展,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启动针对包括我国LED企业在内的“337”专利调查, 并申请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一场抢占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制高点和话语权的争夺战已经打响。吴玲表示,日前在国家半导体产业联盟牵头下,我国企业已迅速应诉,已经取得阶段性的积极成果。          在谈及“337”调查对于国内企业的警示,吴玲指出,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内企业在加大自主创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同时,要研究专利战略,主动出击。          为应对国际竞争的新局面,吴玲表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组已于2007年8月正式成立,目的是加快标准协调推进工作,建立标准体系,使我国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走上了一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明之路。近期,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0余项有关普通照明用LED标准制定获得批准立项,预计全部项目2008年年底之前完成。          据介绍,为了促进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上下游、产学研合作,加快我国半导体照明专利战略的建立,国家半导体照明研发及产业联盟专利池工作组将于今年6月底完成收集入池专利收集工作。根据“谁参与谁受益,不参与难受益”的原则,由国家资助项目中申请的专利自愿提供,以及适当考虑对外购买等形式;其次是绘制专利地图,建立我国的半导体照明专利战略,工作组联合技术专家、专利律师,先从支持“337调查”等类似专利纠纷应诉开始;最后是专利池的建设有助于搭建标准和产业无缝衔接的平台,为国内企业带来国际竞争优势。          吴玲表示,要突破跨国企业的技术垄断,我国LED产业不但要逐步向外延片和芯片生产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技术突破难度较大的领域取得突破,也应该关注向专利纠纷少的上游领域延伸。目前,奥运会“鸟巢”、“水立方”等场馆用的高亮度60lm/w 的LED芯片已经由国内厂家提供,也彻底扭转了国外高端LED芯片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这表明,我国LED产业在经历了买器件、买芯片、买外延片之路后,目前已经真正具备了自主生产外延片和芯片的能力。  [!--empirenews.page--]        节能形势紧迫          走合作发展之路          吴玲认为,目前在半导体照明的应用方面,正逐渐开始功能性照明方面应用。市场不断扩大,从显示向照明,从特殊照明向普通照明延伸。道路照明、隧道照明等室外照明市场将随着LED光效的提高与价格的下降而大面积应用,农业、军事、航空等新的应用领域也将逐步开发出来。随着能源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LED的重要性和市场空间更加显著。          据2006年国家路灯行业统计,我国城市道路照明共有1500万盏以上的路灯,近几年的增长率在20%以上。照此估算,全国每年照明路灯的市场规模不低于50亿元,如使用LED路灯,每年可节电20亿度以上。国家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办公室的专项调查显示,我国照明用电每年在3000亿度以上,如用LED取代,可节省1/3的照明用电,相当于总投资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三峡工程的全年发电量。          鉴于我国LED产业的现状,不论技术还是产能短期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都有相当大的难度。要在国内发展高亮LED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研发和生产力量,走合作发展的道路。这也和目前全球LED产业购并联合的整体趋势是相吻合的。          吴玲称,国际大公司通过纵连,即通过并购来快速实现全球统一市场营销策略的上中下游整合。台湾企业借强大的规模制造、产业集聚和代工优势,通过横合,即通过互利互惠的股份重组,合并同类企业,快速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合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和无法回避的。国内企业通过规范股权架构、加大研发,采取并购和合作的方式将海外先进技术引入国内,可争取与国际大厂基本在同一技术水平进行产业竞争。          继上海、厦门、大连、南昌和深圳成为首批五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国内封装和应用企业形成快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价格优势,我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LED封装生产基地。封装及应用,尤其是国际应用产品加工有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吴玲表示,在封装和应用领域中国已经完全有可能、有能力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必须加大产品的创新、加强品牌的培育。          半导体照明是全球性的产业。目前全世界都在寻求解决经济发展和能源短缺的矛盾,给整个绿色照明生产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新的机遇。

    半导体 国家半导体 半导体照明 LED产业 BSP

  • 押宝3G 大唐电信重返手机市场

    【导读】押宝3G 大唐电信重返手机市场     虽然国产手机厂商屡次“巨亏”,但同样在亏损边缘游走的大唐电信科技股份公司仍然决定“扎”进这个市场。           虽然国产手机厂商屡次“巨亏”,但同样在亏损边缘游走的大唐电信科技股份公司(下称“大唐电信”),即*ST大唐(600198.SH)仍然决定“扎”进这个市场。          5月17日,大唐电信宣布,进入手机终端市场,并发布了包括两款TD-SCDMA手机在内的15款新品。准确来说,这应该是大唐电信“重返”手机市场。早在2003和2004年,大唐电信曾以借牌方式推出过一两款手机,但最终没有形成规模,并逐渐淡出。大唐电信副总裁刘欣表示,虽然手机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但大唐在TD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大唐电信希望能借助3G起步的契机,带动其他手机终端的销售,目标是“做到国产手机的前列,TD手机的龙头”。          希望抓住3G契机          2005年和2006年大唐电信已连续2年巨亏,亏损额分别为6.96亿元和7.19亿元,2007年虽然实现盈利3158万元,但大唐电信仍需要找到公司的新收入增长点。目前,*ST大唐的股价已经从最高时的31元/股跌到8.62元/股。          前不久,大唐移动明确表示,要单独上市,这让*ST大唐注入大唐移动的愿望彻底落空。大唐电信董事长兼总裁曹斌因此对大唐电信2008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定位:围绕3G,强化软件和微电子产业的核心地位,拓展终端产业、通信接入产业以及增值业务和通信服务产业。          刘欣透露,大唐电信的手机业务今年并没有明确的销量或者市场份额计划,主要目标是“站稳脚跟”,因此短时间内不会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除了两款TD-SCDMA手机之外,大唐电信的产品覆盖了所有的手机类别,包括GSM手机、GSM/PHS双模手机、双GSM手机以及GSM/CDMA双模手机。          曹斌表示,希望通过一到两年时间,使手机成为大唐电信五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但“收入规模将远远超过1/5”。          市场化能力面临考验          目前,大唐集团旗下的公司定位和分工相对清晰,大唐移动负责TD技术的研发,大唐电信负责TD以及其他手机终端的市场化运作,上海大唐与大唐电信旗下的大唐微电子整合之后的联芯科技负责手机芯片以及终端解决方案的生产和销售。          不过,对于在手机终端方面积累不多大唐电信来说,在手机终端上的生产能力以及市场销售渠道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记者了解到,大唐电信通过控股30%的方式,在2006年成立了深圳市大唐捷讯电信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大唐电信手机业务的运作公司,同时大唐电信内部也有相应的移动事业部。          但是,让外界感到担忧的是,大唐电信的手机产能仍是其软肋。曹斌透露说,大唐电信的手机主要采用代工方式。深圳大唐移动事业部总经理李亮则表示,其中还包括了“整机购买”。在渠道上,大唐电信主要采取“省包”的模式:每个省有一个总的经销商,同时计划采用网络销售、电视购物等营销模式。由于TD以及双模产品是大唐电信的主要产品,李亮表示,与运营商加强合作将成为市场渠道的一个重要方式。

    半导体 手机市场 大唐电信 3G BSP

  • 日产和NEC合产环保型锂离子电池

    【导读】日产和NEC合产环保型锂离子电池     据美联社报道,日产汽车公司和电子产品制造商NEC公司将投资120亿日元(约合1.15亿美元),合作批量生产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将被应用于下一代“绿色”汽车上。          日产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卡洛斯·塔瓦雷斯表示,日产希望做“零排放汽车”的全球领军企业。他说:“日产坚信,零排放汽车是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最终解决方案。”          日产公司和NEC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致力于研制和生产先进的锂离子电池、混合动力等环保技术。          据报道,这家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工厂将于2009年开始运营投产,设计年产量为6.5万块,预计初期产量可以达到1.3万块。日产叉车将于2009年首批使用锂离子电池。运用该技术的电动汽车将于2010年投向美国和日本市场。

    半导体 锂离子电池 可持续发展 NEC BSP

  • 派睿电子采购平台捐出每笔订单金额的1%,为四川地震灾区建立希望小学筹款

    【导读】派睿电子采购平台捐出每笔订单金额的1%,为四川地震灾区建立希望小学筹款     国内领先的小批量、高品质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派睿电子(Premier Electronics)将从5月20日开始为四川地震灾区捐出在接下来一个月中其电子采购平台每笔订单金额的1%,帮助灾区人民共度难关,重建家园。与此同时,派睿电子还将通过相关慈善机构,积极为灾区重建,并帮助灾区儿童重返校园,早日迎来新的生活。     不仅如此,派睿电子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和香港的各个分公司,以及亚太区和海内外4千多名员工都自发募集善款,投入爱心队伍。随着在Premier Farnell集团全球内部网站即将开通的募款信息通道,捐款的总额将会逐步递增。     派睿电子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王嘉慧女士深情地表示:“灾情发生这些天以来,派睿电子和Premier Farnell集团一直牵挂着灾区的每一个受灾民众,特别是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儿童。作为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派睿电子有义务为灾区的人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以回报我们在中国业务启动一年多来对中国社会的感恩。作为全球的第六大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我们Premier Farnell集团及派睿电子会尽自身的绵薄之力,让灾区的受难群众早日重建家园,让孩子们重返校园,坚强面对新的生活。”

    半导体 派睿电子 电子元器件 PREMIER BSP

  • 四川长虹逐步恢复生产

    【导读】四川长虹逐步恢复生产     四川长虹绵阳总部的各生产基地已恢复供电,尚未全面恢复生产,等离子屏(PDP)项目仍在设备调试阶段。       四川长虹绵阳总部的各生产基地已恢复供电,尚未全面恢复生产,等离子屏(PDP)项目仍在设备调试阶段。16日,长虹已全面正常上班。目前长虹在绵阳的彩电、空调、冰箱、手机以及PDP生产基地已全面恢复供电,在广东中山、安徽合肥等地的生产基地也会增加产量,满足市场供应。

    半导体 供电 长虹 PDP BSP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