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主动安全: ADI重点放在ESC及ADAS方面

    【导读】在汽车电子主动安全方面,ADI的研发重点主要放在侧翻和稳定性控制(ESC)和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 雷达/视觉)方面。 摘要:  在汽车电子主动安全方面,ADI的研发重点主要放在侧翻和稳定性控制(ESC)和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 雷达/视觉)方面。关键字:  ADAS,ESC,汽车电子主动安全,传感器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用户已从最初对汽车的基本代步功能需求,逐渐转向对安全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第三方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安全类汽车半导体部件的增长速度在汽车电子里位居前列,目前已广泛采用的汽车电子主动安全技术主要有自动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电子刹车辅助系统(EBA)、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BD)、驱动防滑系统(ASR)、电子稳定控制(ESC)、防翻滚以及翻滚检测(Rollover / Roll Stability)、自适应巡航控制装置(ACC)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 ADI亚德诺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汽车电子行业中国区市场经理许智斌 其中,量产数量增长较快的是电子稳定系统,我们认为电子稳定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在传统的ESP基础上,增加防侧翻功能和坡道驻车功能,这也带来了陀螺仪芯片和低量程加速度计芯片的机会。另一个比较热门的应用是基于视觉和雷达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据IHS isuppli公司的汽车研究专题报告,2012年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车道偏离警告(LDW)和侧面物体探测(SOD)等三大ADAS技术的营业收入合计将达到26.9亿美元,增长高达63%,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主动安全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政府相应汽车安全法规政策的陆续出台,当前已经发生的趋势是,TPMS和ESC系统的装车率在快速上升,标配ESC系统的车型也在不断增多。由此带来的电子系统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充,尤其需要更多的MEMS传感器来感测碰撞的不同部位以及车身姿态。同时,还需要多种传感器的融合,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系统成本,这也是另一个趋势。 另一方面,在辅助驾驶领域,ENCAP标准已经引入了相应系统的加分项,国内标准也在快速跟上。这个领域将带来雷达、视觉信号处理芯片的又一增长驱动。而着眼于未来,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将会是未来两三年汽车电子市场的开发热点。随着平台和解决方案成本的下降,ADAS系统的配备已经从高端车型向中端甚至入门级车型中快速渗透。 在汽车电子主动安全方面,ADI的研发重点主要放在侧翻和稳定性控制(ESC)和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 雷达/视觉)方面。在侧翻与稳定性控制(ESC)领域,需要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来感测车身姿态。同时,由于这样的传感器往往安装在振动比较恶劣的位置,所以需要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振动冲击抵御性。这是对MEMS传感器的一个挑战。ADI至今已经交付了超过5亿个MEMS传感器,拥有近20年的碰撞传感器设计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积累和技术。我们新一代的用于气囊加速度传感器ADXL185/ADXL189/ADXL188/ADXL288,用于 ESC和Rollover/Roll stability的角速度传感器 ADXRS800在内部集成了众多的系统功能,如自测、信号带宽设定、门限触发、对振动的优良抵御性等。同时,数字化的接口,以及极高的集成度,能帮助客户降低系统成本。 对于ADAS系统,ADI是业内领先的基于视觉和雷达的ADAS芯片供应商,相应的技术已经在很多知名车厂量产,且ADI的ADAS技术主要是着重行车安全,当然也考虑了行车泊车的舒适功能。ADAS核心是通过视觉或者雷达技术检测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经DSP处理,然后采取相应的预警或干预措施。由于主动安全的核心是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所以这对半导体厂商在模拟技术、高频技术以及数字处理方面有很高的要求。 ADI可以提供基于视觉的智能辅助驾驶方案,这一方案采用了ADI的DSP、视频转换器、视频放大器等芯片。而ADI于2012年发布的新一代双核、 1GHz处理能力的Blackfin BF60x系列DSP,可同时运行5个前视视觉功能,如车道偏离报警、自动大灯、交通标识识别、行人检测、前方碰撞预警。同时,ADI为车载雷达系统提供丰富的信号链产品,包括PLL信号调制器、接收通道的放大器、MUX、以及集成接收芯片。我们的Sharc浮点型DSP,适用于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这些产品都是ADAS系统应用的理想之选。

    半导体 ADI 汽车 ADAS 汽车电子

  • 今日起我国将调整集成电路设备等装备的进口税

    【导读】4月1日,从财政部获悉,从今年4月1日起,我国将对集成电路设备等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进口税收政策予以调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四部门日前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将调整今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 摘要:  4月1日,从财政部获悉,从今年4月1日起,我国将对集成电路设备等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进口税收政策予以调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四部门日前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将调整今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关键字:  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免税政策 4月1日,从财政部获悉,从今年4月1日起,我国将对集成电路设备等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进口税收政策予以调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四部门日前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将调整今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 根据通知,自4月1日起,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直流场设备、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生活垃圾精分选成套系统装备、举高消防车、染色机、新型农业机械、太阳能电池设备、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锂离子动力电池设备、电子元器件生产设备等装备而确有必要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自4月1日起,取消液压支架等装备进口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税政策;调整直流输变电设备、交流输变电设备等装备的技术规格要求;调整六氟化硫断路器、串联补偿装置、PTA工艺空气压缩机组、大型空分设备等装备的进口零部件清单。 国内企业可到相关部委网站查询调整后的具体目录,如有企业在2013年4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进口规定范围内的零部件、原材料申请享受本进口税收政策,应在2013年4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按规定程序提交申请文件。

    半导体 集成电路 电子元器件 零部件 BSP

  • 坚强智能电网为美丽中国“增色”

    【导读】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调整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全力推动节能减排。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电网企业大有作为。 摘要:  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调整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全力推动节能减排。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电网企业大有作为。关键字:  智能电网,能源战略,电力行业 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调整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全力推动节能减排。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电网企业大有作为。 坚强智能电网为美丽中国“增色”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样重要的工作。电网是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与支持。 放眼世界,能源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课题,新能源、环保产业正成为各国纷纷抢占的战略新兴产业制高点。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可再生资源储量和可开发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也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十八大报告因此提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对能源行业、特别是电力行业的新的明确要求,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有着重大意义。 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为主的能源输送格局,构筑“输煤输电并举”的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和能源的需求是逆向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能源消费重心在东部和中南地区。产煤中心与负荷中心的距离较远,一次能源的分布与能源需求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这就要求把能源资源就地转变为电力,通过特高压远距离输送,实现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 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能源输送的效率和效益,着力降低损耗,提供“节能”这一石油、煤炭、水能、核能四种主要能源以外的“第五种能源”。能源的节约要从生产、运输、转换和使用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煤炭的远距离运输涉及多次公路—铁路、铁路—水路、公路—水路联运,中转节点较多,能耗比率较高。与之相比,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的特点。国家电网公司第一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和特高压直流工程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投运,已分别安全运行近四年时间和两年半的时间。从国家电监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发布的数据看,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可靠性是较高的,经受住了雷雨、雨雪、冰冻、雷击等恶劣自然条件和各种运行方式的考验。与常规输电相比,特高压输电损耗更小;与交通线路相比,特高压输电的土地利用率更高。输电“高速路”,节能“绿走廊”,特高压输电工程不仅输送了高效的电能,更输送了“节能”这一“第五种能源”。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就是要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有效输送和消纳清洁能源,建设更加经济、高效、可靠、环保的坚强智能电网。我国是世界上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风电资源几乎取之不尽;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指出,到2015年,我国风电装机将突破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以上。风电和太阳能资源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而这些地方往往经济欠发达,自身无法消纳如此大规模的能源。这就需要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有效地将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到几千公里之外,并实现智能、高效利用。 [#page#] 协调推进,才不顾此失彼;统筹兼顾,方能攻坚克难。要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提高能源供给系统整体可靠性,就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描绘的新蓝图和提出的新要求,坚持走增进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逐步构建生态电网科学发展的新格局;坚持统筹协调、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运煤输电互补,实现各种运输体系效用最大化,构建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实现能源、电力事业的科学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电网企业大有作为 截至去年9月底,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并网风电达5299万千瓦,成为全球风电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并网光伏发电271万千瓦,同比增长4.2倍,我国成为光伏发电装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在甘肃,新能源装机已突破600万千瓦,风电月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党的十八大代表、甘肃省电力公司总经理黄强在甘肃省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说:“国家电网公司始终持续推动能源和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积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大力助推新能源发展,千方百计消纳风电,全额收购分布式光伏发电,努力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比例,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生态文明。” 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并不限于在上游发电环节推动清洁能源消纳,还包括在输变配电环节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节约国土资源,减少资源消耗;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推动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帮助企业客户节能降耗,引导广大居民低碳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不可避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具体要求,为能源企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empirenews.page--] 根据规划,到2015年,国家电网将初步建成覆盖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特高压交流电网和14条连接各类大型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特高压电网输电能力将达1.5亿千瓦,能够满足发展1亿千瓦风电装机的需要。 在能源消费环节,构建绿色能源消费模式的理念,包括实施以终端节能为重点的节能优先战略、以提高电气化水平为主要目标的终端能源替代战略、以发展电动汽车为核心举措的绿色交通战略。随着一系列战略措施的落实、推进,距离我国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的目标将不再遥远。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号角已经吹响,国家电网公司今后更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将其融入电网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构建智能电网,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单业才、国家电网公司发言人张正陵做客人民网时表示,要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中尽责尽力,为“美丽中国”建设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单业才表示,作为电网企业,要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一方面,实现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提高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并减轻进一步发展的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提升对集中与分散并存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加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能源供应。 同时,单业才强调,要通过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大力推进发、供、用电环节的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着力提升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积极服务节能减排。在发电方面,优化机组运行方式,推进发电权交易深入开展,有效促进“以热定电”和“以资源定电”,配合政府完善能源消耗和脱硫脱硝实时监控系统。加大自身的资源节约力度。服务人居环境优化。

    半导体 智能电网 国家电网 清洁能源 终端

  • 2012年半导体厂商营收排行榜 联发科上榜

    【导读】据IC Insights最新报告,2012年营业收入最高的25家半导体(包括IC及OSD,即光电、分立器件与传感器)供应商中,10家总部在美国,7家在日本,3家在台湾地区,3家在欧洲,两家在韩国,所涵盖的地区相对广泛。 摘要:  据IC Insights最新报告,2012年营业收入最高的25家半导体(包括IC及OSD,即光电、分立器件与传感器)供应商中,10家总部在美国,7家在日本,3家在台湾地区,3家在欧洲,两家在韩国,所涵盖的地区相对广泛。关键字:  半导体供应商,英特尔,IC,台积电 据IC Insights最新报告,2012年营业收入最高的25家半导体(包括IC及OSD,即光电、分立器件与传感器)供应商中,10家总部在美国,7家在日本,3家在台湾地区,3家在欧洲,两家在韩国,所涵盖的地区相对广泛。其中还包括3家纯晶圆代工厂(台积电,GlobalFoundries与联电),以及6家无晶圆厂。 值得指出的是,榜单中前五名半导体供应商的商业模式各不相同。英特尔实际上是纯IDM,三星是垂直整合型IC供应商,台积电是纯晶圆代工厂,高通是无晶圆厂,而德州仪器是轻晶圆厂(fab-lite)半导体供应商。2012年,纯晶圆代工厂与无晶圆厂的表现都极为突出。 由于IC Insights一贯认为Top25半导体供应商排行榜应是主要半导体供应商排名,而不是揪着市场占有率的排名,而且IC Insights意识到半导体销售额有重复计算现象,因此IC代工厂也被纳入此份榜单。IC Insights指出,他们所覆盖的许多厂商都是半导体产业的供应商(提供设备、化学材料、气体等等),如果把晶圆代工厂等IC制造商排除在名单之外,将会造成很大的“空白”。不过,IC Insights在榜单中明确注明晶圆代工厂与无晶圆厂。 IC Insights指出,在统计市场份额数据的时候,不是所有代工营业收入都应该剔除。例如,尽管三星有大量的代工营业收入,但其中多数器件卖给了苹果。因为苹果不再转卖这些器件,所以把这些代工销售算做三星的半导体营业收入不会产生重复计算。 这25家最大半导体供应商2012年合计营业收入下降1%,降幅比全球半导体整体市场小两个百分点,后者下降3%。2012年,Top 25榜单的准入点是营业收入达到30亿美元,这个金额刚够兴建一座月产能是10K的300毫米晶圆厂。 英特尔仍稳占2012年半导体供应商第一名。实际上,英特尔通过收购英飞凌的无线IC部门,扩大了与排名第二的三星的领先优势。英特尔2012年半导体营业收入比三星高出52%,在2010年时,英特尔的半导体营收仅比三星高出24%。在去年排名前五厂商中,无晶圆厂高通的营业收入大增34%,排名上升三位至第四,把2011年占第4位的德州仪器挤下至第5名。台积电则维持第3名不动。 尔必达2012年营业收入下降21%,是Top 25里降幅最大的,这也导致排名下降五位,从2011年的第19掉到第24。美光将于2013年上半年收购尔必达。如果把2012年美光与尔必达的营业收入合并计算,则“新”公司的营业收入会达到110.77亿美元,能够排第7,只比排名第6的东芝少1.4亿美元。 2012年最大25家半导体供应商中的新人包括台湾地区无晶圆厂通讯芯片专业厂商联发科技和日本夏普。联发科技是台湾地区最大的非代工类半导体供应商,营收同比增长13%,排名从2011年的第26上升到第21。夏普的2012年总体半导体营业收入增长14%,其中O-S-D营业收入劲增20%,排名上升5位至第22。 [#page#] 从营业收入增长率来看,去年最大的25家半导体供应商相差较大。值得指出的是,尽管GlobalFoundries由AMD分拆而来,AMD是GlobalFoundries的最大客户,然而AMD去年营收下跌17%时GlobalFoundries的营收却大增31%,很显然是因为GlobalFoundries吸引到了新的IC代工客户(如意法半导体、飞思卡尔和高通,等等)。 观察按增长率排名的25家最大半导体供应商名单,可以明显看出无晶圆厂/代工模式继续保持成功。如图所示,增长最快的7家厂商包括4家无晶圆厂(高通,联发科技,博通和Nvidia),以及两家代工厂商(GlobalFoundries与台积电);其中,4家总部在美国,包括高通、GlobalFoundries、博通和Nvidia。 从图中可发现去年25家最大半导体供应商中的多数厂商处境非常困难,其中17家营业收入减少,这里面有8家是排名前10的厂商(排名第1的英特尔,第2的三星,第5的德州仪器,第6的东芝,第7的瑞萨,第8的SK Hynix,第9的意法半导体,第10的美光)。

    半导体 半导体厂商 联发科 半导体供应商 晶圆厂

  • 2014年底可望看到FinFET架构芯片?

    【导读】在新思科技(Synopsys)于美国硅谷举行年度使用者大会上,参与一场座谈会的产业专家表示,鳍式电晶体(FinFET)虽有发展潜力,但也有风险,而且该技术的最佳时机尚未达到。 摘要:  在新思科技(Synopsys)于美国硅谷举行年度使用者大会上,参与一场座谈会的产业专家表示,鳍式电晶体(FinFET)虽有发展潜力,但也有风险,而且该技术的最佳时机尚未达到。关键字:  处理器,电晶体,芯片 在新思科技(Synopsys)于美国硅谷举行年度使用者大会上,参与一场座谈会的产业专家表示,鳍式电晶体(FinFET)虽有发展潜力,但也有风险,而且该技术的最佳时机尚未达到。 来自晶圆代工业者Globalfoundries 的技术主管指出,该种3D电晶体架构将在14纳米制程节点带来性能的提升,功耗也会比目前28纳米制程降低60%;不过也有其他与会专家指出,该种电晶体架构因为电容增加,使得一些设计上的老问题更加严重,同时带来新挑战。 处理器设计业者Cavium Networks的IC工程副总裁Anil Jain表示,与目前的28纳米制程相较,FinFET每微米(micron)闸极电容(gate capacitance)增加了66%的电容,回到与过去130纳米节点平面电晶体架构的水准;他补充指出,电容会让高阶芯片的性能提升与动态功率微缩 (dynamic power scaling)受限。 “我们拥有这些美丽的(3D)电晶体,但我们无法让它们跑太远,”Jain指出,“动态功率会失控。”此外,他也表示,“我们这些设计高性能元件的人,还没看到核心电压(core voltage)微缩方面有太多改善。” Jain呼吁EDA供应商提供在控制交换功率与隔离电磁缺陷(isolating electromagnetic faults)方面表现更好的设计工具,“FinFET并非容易转换的技术,直到成功的那天我们都得为此付出代价,所以拜托不要让我们倾家荡产。” 高通(Qualcomm)芯片设计部门工程副总裁Michael Campbell则表示,不同晶圆代工厂的FinFET架构,“很类似,但并非完全一样。你只能在特定的方向蚀刻,而且蚀刻工具是共用的──这些是它们有相似性的原因──但各家晶圆代工厂其实在空间壁(spatial walls)与扩散(diffusion)方面用的技巧不同。” Campbell指出,从英特尔(Intell)的22纳米FinFET 图片可以看到不规则的锥状壁(tapered wall),那可能会冲击平面电晶体的缺陷模型,这需要新的测试技术以及非常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完成适当的可测试设计。 而Campbell表示,在EDA领域,新思的Yield Explorer是很不错的工具,但仍是锁定平面电晶体架构──该公司需要推出针对3D电晶体架构的工具。他指出,无论是新思或其他EDA供应商的设计工具,都严重缺乏将简易的ATE图形压缩的方案,以供向后查找缺陷。 [#page#] 2014年底可望看到FinFET架构芯片? 如果以上的问题能获得解决,Jain与Campbell都预期会在2014年底看到一些首批14纳米FinFET芯片问世。 “我会说该制程技术已经接近准备就绪,但设计流程还在开发阶段。”Campbell表示,“目前我们已经打造出2,000万闸的(14纳米FinFET)测试芯片,但未来商用产品将会达到20亿闸。”他的说法为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些评量参考。 新思IP核心业务总经理Joachim Kunkel则从另一种角度提供了FinFET技术迄今进展的概要,他的部门在2012年4月完成20纳米测试芯片投片,采用双重图形(double patterning),展现可运作的MIPI、PCI Express与USB等介面功能;接下来的14纳米芯片会是功能比较简单的元件,主要锁定记忆体功能,不过还未出厂。 “FinFET的设计参数跟平面电晶体大不相同。”Kunkel指出,“目前各家晶圆代工厂FinFET制程之间的差异性很明显,让我们每次(进行IP开发)时都得重头开始;而且大多数FinFET制程与设计工具仍在开发阶段,也让该工作加重。” 高通的Campell补充,FinFET会让你需要彻底重新评估元件架构──包括区分元件以及最佳化的方法──这是一大改变。无论如何,如 Globalfoundries设计解决方案副总裁Subramani Kengeri所言“整个产业界正在尝试达成第一代FinFET元件的及时量产(time to volume)。” Kengeri 指出,为了赶上已经量产22纳米FinFET制程的英特尔,晶圆代工业者已经同意采取两个步骤:一是因应20纳米节点采用193纳米微影、双重图形技术的需求,二是在仍采用20纳米制作“后段(back end)”互连导线的制程节点,将14纳米FinFET加入“前段(front end)”制程运用的元件。 三星(Samsung)逻辑元件基础架构设计中心资深副总裁Kyu-Myung Choi重申,该公司已经承诺在2013年底将让“风险量产(risk production)”用的14纳米FinFET制程准备就绪;而Choi与Kengeri都表示,目前14纳米节点的良率以及性能表现都合乎预期。

    半导体 元件 芯片 电晶体 FINFET

  • LED产业人才短缺是瓶颈

    【导读】随着LED专利战硝烟四起,国内企业更加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可是,与高速发展的LED产业所不相适应的是,目前国内大专院校相应对口的专业设置才刚刚起步,LED人才暂时还无法由相关院校批量输送。人才紧缺难题如不能破解,LED产业的发展无疑将受到约束。 摘要:  随着LED专利战硝烟四起,国内企业更加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可是,与高速发展的LED产业所不相适应的是,目前国内大专院校相应对口的专业设置才刚刚起步,LED人才暂时还无法由相关院校批量输送。人才紧缺难题如不能破解,LED产业的发展无疑将受到约束。 关键字:  LED照明,外延芯片, 首先,LED照明行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企业来不及培养新人才。随着政策扶持和政府补贴力度不断加大,LED行业呈爆发式增长,虽然人多了,但能称得上“人才”的却寥寥无几。来不及培养人才的新企业,只能靠高薪从其他企业“挖墙脚”。归根结底,人才还是原有的那部分人才,只是更换了企业和位置而已。 其次,对于LED的基础教育缺乏。与高速发展的LED行业所不相适应的是,目前国内大专院校相应的对口专业设置才刚刚起步,LED人才暂时还无法由院校批量培养。行业人才教育没有基础,后期人才建设又没有得到完善。这就导致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而到了后期又出现了畸形发展。人才紧缺难题如不能被破解,LED产业发展无疑将受到制约。 还有,传统企业盲目转型,缺乏LED人才的培养制度。LED照明行业属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市场前景良好,很多企业都转型或涉足到LED行业,但是这些企业既不懂LED,又不知道LED的客户在哪里,所以他们只好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寻找客户资源,看到哪里有钱赚就涉足哪里。这样的企业往往不注重人才的培养,也没想过要在技术层面取得什么突破,这些做法很难从根本上促进行业的发展。 缺LED行业高端人才。国内LED照明行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表现之一就是高端人才的欠缺。如今LED专利战已经拉响,核心技术人员的缺乏便成为各企业发展的瓶颈。 同时,中国高光效、高可靠的LED原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高档外延芯片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特别是上游芯片专利技术大部分被国外大厂商掌握。随着LED专利战硝烟四起,国内企业更加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LED企业要想健康长久的发展,必须破解人才紧缺这一难题。 从同行那里“挖人”,这是获取人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这样的做法对整个行业的长久发展是不利的,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LED行业中有实力的人才并不多,各企业互相挖人形成恶性循环,还有企业虽然暂时得到了人才,但是对于技术方面的突破性研究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2013年,由于LED上游众多技术(包括MOCVD、蓝宝石机器设备等)的国产化,将会加速整个LED产业的进程,人才将会更加紧缺,国内LED行业将继续面临缺乏人才的阵痛,应把近期和远期目标相结合,把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在不远的将来缓解企业的人才饥渴。

    半导体 LED行业 LED照明行业 LED产业 BSP

  • 戴保家:锐迪科仍在等待出价更高的买主

    【导读】产业界对中国无晶圆厂IC设计业者锐迪科微电子(RDA Microelectroics)与展讯通信(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考虑合并的传言已久,这可能有一定程度上的现实基础,但锐迪科看来是在等待出价更高的买主。 摘要:  产业界对中国无晶圆厂IC设计业者锐迪科微电子(RDA Microelectroics)与展讯通信(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考虑合并的传言已久,这可能有一定程度上的现实基础,但锐迪科看来是在等待出价更高的买主。关键字:  IC设计,锐迪科,展讯,基带芯片 产业界对中国无晶圆厂IC设计业者锐迪科微电子(RDA Microelectroics)与展讯通信(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考虑合并的传言已久,这可能有一定程度上的现实基础,但锐迪科看来是在等待出价更高的买主。 几个月来,市场传言展讯有意收购专长手机与网络应用RF/混合信号无线SoC的锐迪科;产业观察家都认为,这两家总部都位于上海的无晶圆厂IC设计业者的合并是理想交易,因为锐迪科能为展讯的基带芯片提供低成本RF解决方案。 展讯是全球最大移动通讯业者(用户数达7亿)中国移动(China Mobile)的TD-SCDMA基带芯片主要供应商;锐迪科则是中国市场的功率放大器、蓝牙与FM芯片领导供应商。 在被问到有关收购的问题时,锐迪科CEO戴保家(Vincent Tai)断然否认该公司与展讯之间将有任何交易在短期内发生,他表示两家公司从未正式讨论过这个议题,只能算曾经交换过一些有关未来发展的想法。 锐迪科CEO戴保家 但在同样的问题上,展讯CEO李力游的说法却不同,他坦承:“我们考虑过(收购锐迪科)。”不过李力游视锐迪科为一家“零组件公司(component company)”,能为展讯带来的价值有限。“如果我们要花钱,会想买一家软件工程师多一点的公司。”李力游轻描淡写地将展讯与锐迪科合并传言形容为不会发生的“去年的故事。” 无论那是否只是故事,戴保家在最近接受《电子工程专辑》美国版编辑访问时仍透露,对投资了2,000美元资金在2004年共同创立锐迪科的Warburg Pincus来说,看到投资报酬的:“时机快到了。”锐迪科在2010年11月于美国那斯达克(NASDAQ)股市首次公开上市。 而戴保家也认为锐迪科没有理由被展讯甚至是高通(Qualcomm)──另一家传闻中的锐迪科潜在买主──收购;他指出,企业发动并购通常有三个动机:一是消灭对手,二是收购IP,三是两家公司能组合成更强大的一家公司,但以上三者都不适用于目前的锐迪科。 戴保家指出,因为锐迪科:“已经是中国市场第一名的功率放大器、蓝牙、FM与DVB-S调谐器芯片供应商。”而且针对有人指锐迪科缺乏基带技术,该公司已经证明那些说法是错的。 去年锐迪科推出诉求高性能、低成本的RDA8851系统单芯片,采用55纳米制程,整合了GSM基带、四频RF收发器、电源管理单元、蓝牙/FM收发器;戴保家表示,从那时候起:“我们已经成为GSM基带芯片的第二大供应商。” 锐迪科是少数能在CMOS单芯片上整合RF收发器与基带的供应商,该公司表示,相较于竞争对手提供的系统级封装方案,RDA8851可免除搭配32k石英晶体与SAW滤波器的需求,因此降低成本、功耗,同时节省电路板空间。 戴保家透露,锐迪科将在接下来几周推出针对EDGE智能手机应用的40纳米制程基带/RF收发器单芯片样品,而WCDMA版本芯片则将在今年第四季推出。锐迪科是在去年收购一家中国芯片业者互芯(Coolsand Holding)的IP,取得了基带技术能力。 [#page#] 以戴保家的观点,锐迪科已经有Wi-Fi、有蓝牙,基带技术策略也准备就绪,所以为何要卖给别人?“当然,话千万别说死;如果有合理的出价,我们也会考虑。”他紧接着补充:“但是,我很贪心的。” 在全球手机市场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此刻,涉足已经逐渐萎缩的GSM、EDGE与WCDMA市场似乎违反常理;但锐迪科挟无人能敌的低成本解决方案,深入一个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不被关注的市场,却让该公司获致成功。 “在印度乡下以及非洲,还有大量来自初次购买手机的需求,这类消费者正在寻找低价、以语音功能为主的手机。”戴保家表示,锐迪科的GSM基带业务毛利率超过35%,利润很高。 而且戴保家并不认为锐迪科的GSM芯片只能应用在手机,着眼于其低成本以及较低资料传输速率:“我在想是否能将GSM技术打入物联网(IoT)市场。”他进一步说明,中国的物联网市场尚未起步,但:“我们会为该应用做准备。” 戴保家也提及了该公司仍在开发阶段的CMOS功率放大器技术,以及考虑进军电视芯片市场的计划。虽然以上市场都已经有主要供应商,但他表示,客户都会希望有更多选择,也会寻找替代解决方案,那就会是该公司的切入点。 通过已经准备好的产品,以及未来进军新市场(Edge/WCDMA基带、电视、物联网)的积极计划,戴保家希望能展示他已经在短时间之内显著提升了锐迪科的身价。

    半导体 蓝牙 基带芯片 CE IC设计业

  • 瑞萨将用提前退休优待制度裁员3000多人

    【导读】瑞萨电子在2013年3月28日的董事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即以该公司及其日本合并结算子公司的40岁以上员工为对象,实施提前退休优待制度。 摘要:  瑞萨电子在2013年3月28日的董事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即以该公司及其日本合并结算子公司的40岁以上员工为对象,实施提前退休优待制度。 关键字:  瑞萨电子,提前退休优待制度 此次决议通过的提前退休优待制度的内容与2013年1月17日公布的内容一样,没有变化,设想征集3千多人。预定2013年8月征集自愿提前退休人员,于2013年9月30日正式退休。截至2013年3月,瑞萨电子及其在日本和海外的合并结算子公司共有员工约3.5万人。 就下调工资和取消夏季奖金达成协议 另外,瑞萨电子还在2013年3月27日与工会达成协议,决定取消2013年6月的奖金,并将2013年4月~2014年3月的工资下调7.5%。(记者:赤坂 麻实,Tech-On!)

    半导体 瑞萨电子 TE BSP

  • 因无市场需求 联发科暂没八核手机芯片计划

    【导读】智能手机经历过单核、双核、四核之后,目前个别厂商开始研发和推出八核智能手机。MTK(联发科)中国区总经理吕向正表示,由于没有市场需求,目前该公司并无八核计划。 摘要:  智能手机经历过单核、双核、四核之后,目前个别厂商开始研发和推出八核智能手机。MTK(联发科)中国区总经理吕向正表示,由于没有市场需求,目前该公司并无八核计划。关键字:  处理器,智能手机,芯片 智能手机经历过单核、双核、四核之后,目前个别厂商开始研发和推出八核智能手机。MTK(联发科)中国区总经理吕向正表示,由于没有市场需求,目前该公司并无八核计划。 正开发平板处理器 尽管智能手机似乎正进入八核处理器的时代,但近日MTK中国区总经理吕向正对记者表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芯片厂商之一,MTK暂时没有规划八核产品,因为MTK认为市场目前没有明显八核需求及相关应用,目前只会密切关注产业的发展。 “2013年,智能手机呈继续上涨趋势,MTK今年芯片出货量可达2亿套,主要出货给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吕向正向记者表示,目前除了智能手机,MTK还在开发智能平板的芯片。据吕向正介绍,MTK目前已经有了智能平板的相关芯片产品,并已经获得了联想、华硕、宏基等国际品牌平板产品的采用,后续还会开发一系列的专门针对平板电脑的应用处理器。此外吕向正向记者表示,MTK目前不但是全球第三、中国最大的手机平台厂商,而且还是全球第二的电视机平台厂商,会紧密跟踪全球智能电视市场。 积极开发TD-LTE芯片 今年开始,中国移动将对TD-LTE制式4G标准以及既有的3G网络大规模投入,MTK对国产4G有怎样的发展规划?据吕向正介绍,中国移动的TD-SCDMA标准,MTK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和精力,目前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在2012年Q4的移动集采招标中,MTK平台斩获了4.5寸双核和四核产品所有款型。吕向正表示,2013年MTK也会继续增强在TD智能手机的产品:“目前采用我们最新的4核TD智能芯片6589的手机正在陆续大量上市,后续还会不断有新的TD智能芯片的推出。” 而在TDD-LTE方面,据吕向正介绍,在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MTK已采用多套方案配合早期TD-LTE的终端研发需求,2013年下半年则会以28纳米高集成度的方案,面对LTE大规模商用化的市场。

    半导体 联发科 智能手机 手机芯片 双核

  • “赢 全新绽放”莹辉照明LED’s PRO新品发布

    【导读】近日,以“赢全新绽放”为主题的莹辉照明LED’sPRO新品发布会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举行,全新推出其新一代LED照明产品,包含近20款,涵盖了筒灯、户外投射灯、间接照明等多方位照明。来自上海市照明学会的俞安琪会长、学会嘉宾以及100多名设计师出席了今天的新品发布会。 摘要:  近日,以“赢全新绽放”为主题的莹辉照明LED’sPRO新品发布会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举行,全新推出其新一代LED照明产品,包含近20款,涵盖了筒灯、户外投射灯、间接照明等多方位照明。来自上海市照明学会的俞安琪会长、学会嘉宾以及100多名设计师出席了今天的新品发布会。 关键字:  莹辉照明,LED照明, 位于上海科学会堂九楼的发布会现场,全新亮相的产品依次陈列在展架上,焕发出夺目的光彩,配以详细的解释说明,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并驻足仔细详看。 在新品发布会上,莹辉照明杨斌总监首先向在场嘉宾和设计师们介绍了莹辉集团的概况、研发中心、设计团队以及莹辉照明的360°全方位照明解决方案,并重点阐述了莹辉照明在照明设计、照明规划、照明服务方面的实力与优势,力求提供客户最优最佳的照明环境与照明产品。LED’sPRO就秉承并呈现了莹辉照明的这一照明理念,代表了莹辉集团在LED照明领域精益求精的一种态度,以及产品品质的专业和优良。LED’sPRO的所有LED产品从芯片到灯身,到散热,无不蕴含着最新的技术,特别是在散热方面,由莹辉照明自主研发的散热结构用于专利技术,大大提高散热率,提升了产品的寿命。同时,每一件LED产品都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测试,包括压力、静电、抗震抗压、盐雾等测试。因此LED’sPRO问世以来,频频获得好评,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在全国多个知名案例中已经见到LED’sPRO的身影。 今天发布的2013年新产品,是莹辉照明在LED领域最新研发的产品,其中有多项突破性的技术,大大提升了LED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使用上更贴近用户的需求。LED’sPRO的最新明星产品凯莉(KELLY)系列,独创性的两种配光方式:4米*7米以及7米*4米,宽光和窄光两种方式可满足户外多种方式的投射并节约灯具,从而实现节能的效用。而詹姆斯(JAMES)系列最大投射距离可达26米,光斑依旧均匀,非常适用作为酒店户外洗墙灯。 最后,莹辉照明和与会嘉宾分享了LED’sPRO最新的使用案例分享,为知名百货连锁店提供全部的LED照明灯具替换,为企业节约了相当可观的电能费用。 “LED真正可发挥的地方是室内,包括酒店、室内等。”上海市照明学会俞安琪会长在发布会现场说到,“照明本质上是以人为本,家里,办公,酒店,每一个地方使用的光都不一样。莹辉照明的这些LED’sPRO新产品在色温、显色指数、光效,以及在整体配光上都具有优势性。LED照明首先要满足人的需求,同时也一定要满足节能减排,这才是未来LED的发展方向。” 上海市照明学会俞安琪会长出席莹辉照明新品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设计师们饶有兴趣的体验LED’sPRO新品的特点和性能 依据中国商业市场特点,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而研发的LED’sPRO产品外观时尚简约,内在绿色节能,一如既往地满足业主高标准的功能需求,同时高效节能;此外,还可以凭借稳定性与长寿命的优势,带来更低的维护成本。加上多系列的组合使用,完全能够满足照明空间解决方案,可以预见,随着LED’sPRO新产品的问世,在市场的大力推广,将开启LED商业照明普及化的新时代,为用户赢得舒适的照明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绽放的LED’sPRO新品还充分了考虑设计师的需求,能让设计师充分施展想象而减少对细节的顾虑,时尚的外观吻合室内设计师对灯具“不显”的需求;多种透镜的选择和色温调节,能将灯具与环境融合,实现设计师的整体空间构想。LED’sPRO为设计师赢来光线变化的灵感。 随着LED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绿色高效的LED照明系统必将成为LED的主流,LED’sPRO带来的商业照明解决方案,能够激发设计师的灵感,照亮每一件商品的动人之处,为消费者带来愉悦身心的光体验,因此莹辉照明将携LED’sPRO创造未来商业照明的新时代。

    半导体 LED 照明 射灯 BSP

  • 赛灵思走出具体应用第一步:面向FPGA的优势领域

    【导读】“未来赛灵思将不仅仅是一家FPGA的芯片厂商,而是向成为Smarter System All Programmable方案提供商转型,我们将为客户提供交钥匙的解决方案。”提到赛灵思的未来,其亚太区销售与市场副总裁杨飞如是说。 摘要:  “未来赛灵思将不仅仅是一家FPGA的芯片厂商,而是向成为Smarter System All Programmable方案提供商转型,我们将为客户提供交钥匙的解决方案。”提到赛灵思的未来,其亚太区销售与市场副总裁杨飞如是说。关键字:  赛灵思,FPGA产品,通信系统设备 “未来赛灵思将不仅仅是一家FPGA的芯片厂商,而是向成为Smarter System All Programmable方案提供商转型,我们将为客户提供交钥匙的解决方案。”提到赛灵思的未来,其亚太区销售与市场副总裁杨飞如是说。 赛灵思的这一蓝图在去年已经初露端倪,而就在最近他们走出了面向具体应用的第一步,即面向FPGA的优势领域--通信网络应用推出了一系列的基于7系列FPGA以及SoC FPGA产品的解决方案。 追根溯源 笔者在这里想带大家一起回溯一下赛灵思的这种转变的脉络。我想早在开发基于45nm工艺的统一架构的6系列FPGA时,赛灵思应该就开始考虑FPGA的未来了。形成统一架构后将让赛灵思FPGA产品的应用扩展进入一个新的爆发点,同时随着工艺尺寸的降低,FPGA的门级数量成倍增长,FPGA产品可实现的功能也出现量级的变化,在一些高端如通信、工业应用中的优势越发明显,但同时其开发的复杂度也在提升,这是FPGA厂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进入到28nm工艺节点,以及随着SoC FPGA和3D IC的出现,这种应用需求和产品开发间的矛盾会更加明显。 这里也不得不提系统厂商产品开发的一个趋势,那就是在一些保持稳定高速增长的应用领域即上面提到的通信、工业等,产业的加速发展使这些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保证市场空间和利润,让相关产品开发周期不断缩短,要求更短的产品上市时间、更低的成本,据杨飞介绍,目前典型的业界产品开发周期为6~9个月,就会对芯片供应商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简化系统厂商的开发难度、降低开发成本。 这是目标应用市场的需求,也让赛灵思看到他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为服务好用户,必须为自己的FPGA产品的应用设计做减法,即提供IP,简化用户的产品设计,帮助他们节省开发时间。于是赛灵思便开始了布局,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最大的一块市场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在过去的三年里,赛灵思投资10亿美金,先后收购了Omiino、Modelware、Sarance和Modesat几家提供IP和设计服务的公司,来丰富自己在通信系统设备方面的IP库。 [#page#] 但我们也知道,赛灵思有自己原有的IP库,现在加入了收购来的IP库,同时现有很多通信设备厂商也有自己的IP库,在产品设计时往往会综合考虑和运用这些IP,怎样将这些IP都整合起来,让用户可以充分运用IP的定制化和FPGA的灵活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没关系,赛灵思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有了Vivado设计平台的问世。杨飞介绍,“赛灵思的IP、收购的第三方IP以及用户自有IP基本采用业界公共标准,在Vivado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实现这些IP的调用、整合、自定义和整体布局布线。” 于是水到渠成,赛灵思最新SmartCORE IP产品组合正式进入应用。赛灵思推出的面向通信基础架构的SmartCORE IP库,涵盖了从无限异构网络、回程、核心到边缘到数据中心应用的众多IP产品组合,包括数字前段,回程调制解调器、L1 PHY+l2/3、流量管理、包处理、CPRI、JESD、PCIe、以太网、多路选择器、SAR等等,可满足有线、无线、数据中心的广泛应用。“这些IP都是经过验证的,赛灵思还可为客户提供针对集成和定制的服务,包括硬软件分区、系统级架构定义、IP集成和定制以及ISO认证、UVM和System Verilog”杨飞表示,“同时网络应用还只是赛灵思的第一步,很快我们会在4月份推出面向工业的Smarter Vision系统解决方案,为机器视觉应用提供各种IP支持。” 剑指ASSP/ASIC 赛灵思最新的系统方案提供商的发展战略是要填补ASSP/ASIC的市场空白。“以通信设备为例,系统设备商正在整合,客户逐渐集中,导致半导体厂商的竞争日益激烈,对ASSP和ASIC厂商而言,对客户的依赖度会更高,如果市场需求不足,其前期产品开发的研发投入将难以保证,只有毛利保证在60~70%左右才能让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所以我们看到近几年来,全球前16大ASSP厂商有一半以上都陷入亏损,这一方面和产业背景的不景气有关,也折射出ASSP这种商业模式的一些弱点;ASSP和ASIC的另一个劣势是缺少差异化,不够灵活,如果为了满足多样化需求而过度设计,则会导致成本负担过重;同时系统设备的发展趋势是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而这些都是赛灵思FPGA产品的优势所在。”杨飞在分析和ASSP/ASIC厂商的竞争时如是说。 赛灵思推出的面向小蜂窝DFE和1层/2层基带卸载应用的Smarter解决方案,相比ASSP的解决方案,其性能提高2倍,成本降低25%,总功耗降低35%;面向OTN-400G转发器的Smarter解决方案,较之现有ASSP的方案,性能提高4倍,成本降低30%,总功耗降低40%;面向80G QoS高端NIC的Smarter解决方案,相比ASSP 的方案,性能提高2倍,成本降低40%,总功耗降低50%。所有这些方案的另一大特点是原有多芯片的解决方案现在都可以只用一颗赛灵思的FPGA产品来实现,简化产品开发流程和设计。 杨飞也自信的提到,在过去的12个月里,已有多个通信领域的客户正在采用赛灵思提供的Smarter 解决方案替代原有ASSP或ASIC的解决方案。通过集成或替换ASIC或ASSP,赛灵思预计SmartCORE IP 在通信领域设计中的采用率可达到40%。

    半导体 FPGA 赛灵思 IP ASSP

  • 推进高效节能电机 驱动技术方案促行业发展

    【导读】电机是重要的工业耗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泵、风机、压缩机、传动机械等领域,其耗电量约占中国整个工业电耗的60%以上。电机系统节能国内工程被列为我国“十二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节能电机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领域。 摘要:  电机是重要的工业耗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泵、风机、压缩机、传动机械等领域,其耗电量约占中国整个工业电耗的60%以上。电机系统节能国内工程被列为我国“十二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节能电机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领域。 关键字:  电机,节能, 讯:电机是重要的工业耗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泵、风机、压缩机、传动机械等领域,其耗电量约占中国整个工业电耗的60%以上。电机系统节能国内工程被列为我国“十二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节能电机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领域。 工信部表示今年将继续推进高耗能设备淘汰改造。积极推进财政对落后电机、水泵、变压器淘汰给予补助支持,推进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改造。 为了给业界各企业提供一个专门探讨电机技术的平台,资讯、半导体器件应用网将于5月28日在杭州举行第二届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届时,富士通半导体公司的产品经理将彭涛将会进行主题为《富士通变频控制方案及产品》的带来精彩的技术演讲;详细请点击:meeting/dj2013/Invitation.html。 目前,国内微分和中小型电机的生产及配套厂家在2,000家以上,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产品。由于电动机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对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家纷纷制定了电机能效标识,并颁布法令强制执行。我国从2011年7月1日起,执行高效电机(二级效率)能效标准,禁止普通效率电机(三级效率及以下)的生产;在欧盟,为执行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EuP指令,2011年6月16日开始,电动机不应低于IE2级能效水平;在美国,2010年强制执行NEMA设计标准(即NEMA12-11标准)超高效率电机(PremiumEfficiency)指标。 在倡导低碳、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下,节能机电设备推广应用将出现实质性的进展。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积极推行及高效节能电机补贴政策的逐步落实,高效节能电机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专业听众报名正在进行中,即刻上网点击:meeting/dj2013/tzbm.html 。更可赢取现场精美礼品和三个奖项机会! 更多活动详情请登录:http://www.ic.big-bit.com/。 第一届电机研讨会

    半导体 驱动技术 电机 高效节能 BSP

  • 工信部力推电机高效节能项目

    【导读】工信部近日印发的《2013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知提出,其中今年将重点推进实施电机能效提升专项计划。专项行动实施的目标为:实现全国工业用电节约1%(300亿度左右),探索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模式和实现途径,实现以点带面,带动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整体工作取得进展。 摘要:  工信部近日印发的《2013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知提出,其中今年将重点推进实施电机能效提升专项计划。专项行动实施的目标为:实现全国工业用电节约1%(300亿度左右),探索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模式和实现途径,实现以点带面,带动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整体工作取得进展。关键字:  电机,工信部, 据了解,目前我国电机消耗工业用电总量的75%.电机能效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年节约用电260亿度左右。初步估算,全国电机系统年节电潜力1300亿-2300亿度,相当于2-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提升电机系统能效成为当前工业节能的主要抓手。 根据实施方案,今年工信部将从推广高效电机、淘汰低效电机以及既有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等6个方面入手,推广、淘汰和节能改造电机及电机系统1亿千瓦,扩大高效电机市场份额,促进电机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升级。 分析指出,电机系统节能一直被认为是十二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中最具市场潜力的细分领域,此番工信部再发文予以推进,则意味着其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加速释放。据测算,十二五期间电机系统节能每年创造的市场效益可达近500亿元。

    半导体 工信部 电机 高效节能 电机系统

  • NeoPhotonics公司收购LAPIS半导体光器件事业部

    【导读】NeoPhotonics3月29天宣布完成对日本LAPIS半导体光器件业务的并购。LAPIS半导体的光器件业务主要开发生产高速激光器,激光器驱动芯片,PD和高速放大器芯片,此前是OKI的一部分,2008年被ROHM半导体收购。 摘要:  NeoPhotonics3月29天宣布完成对日本LAPIS半导体光器件业务的并购。LAPIS半导体的光器件业务主要开发生产高速激光器,激光器驱动芯片,PD和高速放大器芯片,此前是OKI的一部分,2008年被ROHM半导体收购。 关键字:  LAPIS半导体,放大器芯片, 4月1日消息,NeoPhotonics3月29天宣布完成对日本LAPIS半导体光器件业务的并购。LAPIS半导体的光器件业务主要开发生产高速激光器,激光器驱动芯片,PD和高速放大器芯片,此前是OKI的一部分,2008年被ROHM半导体收购。NeoPhotonics完成收购后将成为NeoPhotonics日本子公司NeoPhotonics半导体的一部分。 NeoPhotonics公司CEO Tim Jenks表示对提前完成并购感到欣慰,并期待这次并购能进一步拓展他们的100G产品线,帮助NeoPhotonics更好进入日本市场,发掘新的客户和新的市场机会。 NeoPhotonics此次并购的最终收购价格大约3520万美元。2013年3月29日,NeoPhotonics支付大约1020万美元现金。在此之前还分四次,每次支付大约370万美元用于收购相关物业。此外NeoPhotonics还要支付650万美元退休金等费用。 NeoPhotonics指出,LAPIS半导体的光器件业务此前并非独立公司,没有独立的财务报表。基于未经审计的形式财务意义数据,2012年前9个月的销售额4500万美元左右。与此次并购相关的300万到400万美元的费用将在一季度的财报中体现。

    半导体 半导体 光器件 PHOTON LAPIS

  • 晶丰明源:机会与挑战并存

    【导读】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有限公司(Bright Power Semiconductor)是一家从事电源管理芯片设计和销售的公司,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是LED照明驱动芯片,为从事节能环保的LED绿色照明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性价比的LED驱动芯片和系统解决方案。 摘要: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有限公司(Bright Power Semiconductor)是一家从事电源管理芯片设计和销售的公司,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是LED照明驱动芯片,为从事节能环保的LED绿色照明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性价比的LED驱动芯片和系统解决方案。关键字:  LED照明,晶丰明源,电源芯片 就现今而言,由于LED产业封装、灯具等门槛低,各行各业人士开始进军LED产业,这样蜂拥而入的局面已持续数年之久,就此晶丰明源总经理胡黎强,他说这样现象的原因就在于LED产业今后必定取代传统照明,它的多元化性能决定了他的市场前景。而好的LED照明产品的需要稳定可靠的LED驱动,LED照明驱动芯片可以说是整个LED照明灯具的心脏和动力源,LED光源一定需要恒流源才能正常工作、发挥效能,保证LED灯具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性。 晶丰明源正是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LED照明专用芯片的设计公司,技术创新的LED照明驱动芯片技术行业领先。产品覆盖LED室内照明所有应用,并向最终用户提供最优性价比的LED照明电源解决方案。核心专利技术实现高性能和低成本,原边反馈技术,省去副边电流采样和反馈电路,源极驱动技术,降低芯片工作电流,增加多重保护,自供电技术,省去芯片供电电路,创新算法对电感和变压器参数不敏感。 胡黎强提到,晶丰明源成立之初充分调研了即将到来的LED照明市场,分析了借用通用电源芯片来驱动LED光源之不足,按照LED照明市场对LED驱动电源芯片的特定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定义创新一代LED驱动电源的技术参数,与国外集成电路厂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创新设计LED驱动芯片,也是我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能做好、做精、做强的历史机遇。因此晶丰明源目前定位在只做LED照明驱动电源芯片的领域,使之更加专一。 正是在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年,晶丰明源合作的企业已经覆盖PHILIPS、雷士、欧普、阳光、三雄、明凯、亚明、勤上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如与三雄极光的合作已经从2010年的一个月几千颗发展到2012年的每月几十万颗,短短两年时间发展速度惊人。胡黎强强调,今年的企业的重心仍然是研发团队的打造,只有研发团队注入强有力的新鲜血液,企业才能不断出新出彩,在LED照明竞争力十足的产业里,人才是根本、创新是关键。

    半导体 芯片设计 LED产业 BSP LED照明驱动芯片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