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tendo 过去9年都研发Tic Tac口香糖大小的微型投影芯片,能置入智能机、投射清晰且不需要戴眼镜就能看到的3D立体影像,若是只有单颗、则仅能在48寸平面上投射影像,但倘若将多颗芯片组组合,就能投射尺寸更大、更为复杂的影像。根据Ostendo的说法,这款投影机在附加镜头之后,体积还不到0.5立方公分、近似iPhone的相机镜头。另外,可投射3D影像的微型投影芯片则预计明年下半年投产,估计对消费者而言、每颗芯片将要价30美元。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6月2日, 人机界面解决方案的领先开发商Synaptics公司宣布将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展出其业界领先的人机界面解决方案。Synaptics将重点展示其最新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以及将推动下一代人机界面解决方案发展的前沿技术。2014年台北国际电脑展重点关注领域TouchPad?解决方案: 1 市场领先的TouchPad系列包括Microsoft精密触控板(PTP),这是一款高性能ClickPad,可在所有不同的OEM设计上提供稳定一致的体验2 屡获殊荣的ForcePad解决方案(即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压敏TouchPad),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操控体验。3 TypeGuard - 一流的防止手掌误触技术,可大幅减少错误的光标移动,从而改进用户体验。Natural ID?解决方案:此业界领先的指纹ID产品系列推动了生物识别感应技术在各种支持快速在线身份验证(FIDO)的设备上的运用。成立FIDO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制定一项开放式、可扩展的技术标准,增强在线身份认证,推动强大易用型认证机制的普及,减少用户认证中密码的使用。ClearPad?解决方案:高级触摸控制器系列通过应用于大型触摸屏和智能手机(包括内嵌式、外嵌式和单层外嵌式显示屏集成解决方案)提高了性能标准。触控笔:这是业界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触摸屏的首款Windows 8.1认证触控笔,可提供手写笔功能,无需使用多个分立系统元件。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当前,无论是在行业展会上,还是安防市场上,高清是炙手可热的话题,高清产品琳琅满目,层出不群,高清项目风生水起,遍地开花,而行业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高清监控已然成为安防监控行业的强势力量,成为未来安防监控的发展趋势。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过程及现状最初,“高清”概念与标准是广播电视业提出的。上世纪60年代,日本国家广播公司NHK开始研究高清,90年代初期,NHK和索尼完成了研究并开始试播模拟制式的高清电视。但由于多种原因,欧洲并不接受日本的研究成果,80年代中期,飞利浦等公司也联合完成一个高清研究计划。然而在1990年,美国一举推出数字高清电视HDTV,后来居上超越日本和欧洲,也是从那时起,大家承认了数字式电视是未来高清的发展方向。目前市场上的高清数字电视可以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是欧洲的数字电视广播联盟DVB和美国的先进电视系统联盟ATSC。我国的高清数字电视的研制始于1998年,其中经历了几个阶段。1999年10月1日,以高清转播国庆庆典取得了巨大成功。2006年,我国公布了地面数字电视传播标准DMB-TH。《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2008年开播数字高清电视,标志现代科技成果之一的数字高清电视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的不同时期,其视频清晰度也相应地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并且随着CCD的不断发展,模拟视频监控和数字视频监控的清晰度又在纵向提高,模拟摄像机的水平分辨率从380线发展到540线,数字摄像机像素从25万发展到1600万。在模拟时代,一般认为摄像机的水平分辨率只要高于480线,即可称为高清晰摄像机;在网络摄像机(IPCamera)方兴未艾时,则一般认为720P以上即可称为高清摄像机。而因CCD、DSP等技术的进步,目前网络数字摄像机在高清视频监控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清对于视频监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涉及到监控系统的颇多环节,从前端摄像机到传输,再到记录存贮和显示设备,为了到达“高清”指标都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只要一个环节满足不了要求,就达不到“高清”要求。在安防行业内,我们对高清摄像机的概念则分为两种,一种为模拟高清摄像机,一种为数字高清摄像机。模拟摄像机受其本身性能的限制,其分辨率达到D1或4CIF的产品(4CIF分辨率:PAL制704×576,NTSC制704×480;D1分辨率:PAL制720×576,NTSC制720×480)我们便可以称之为高清。比如我们常说的高清百万网络摄像机,就是指能按大于12FPS连续采集最大分辨率大于720P(1280*720),甚至超过FullHD(1080P,分辨率1920*1080)到更高的2048×1536画面的网络摄像机。满足上文高清定义中提及的高清指标扫描线数垂直和水平方向都达到720P数字信号要求,可被理解为高清产品中百万像素级别。高清百万像素网络摄像机是近年监控领域推出的专业视频监控,目前高清网络摄像机的市场规模之大,大家都有目共睹。高清的才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如今这个高清时代,网络摄像机的高清技术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几乎行业上的许多应用领域已经对1080p高清网络摄像机产生了需求并有着很高的要求,如需要看清人面部特征的银行、高速公路拍车牌、大型机场以及高端的住宅区等。各大厂家也想利用此次机会占领高端市场来满足用户的需求。高清监控发展三大核心问题高清百万像素网络摄像机是安防行业推出的应用于监控领域的专业视频监控摄像机。在如今这个高清时代,网络摄像机的高清技术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高清网络摄像机使图像清晰度有了质的飞跃,但也给高清监控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的问题。1、带宽问题由于目前网络带宽有限,高清视频带来的高码率成为其最大的推广瓶颈。如何用尽可能低的码率传输尽可能高质量的视频是高清监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由于网络的异构性,不同的网络具有不同的信道特性,不同的用户享受到的网络带宽也不相同,甚至同一用户的带宽也可能是随时变化的。随着监控领域的发展,各种用户终端都有连接监控视频的需要,如局域网监控网络带宽较为理想,用户希望浏览高质量的视频;而手机监控领域由于带宽有限,用户更看重的是低码率下的视频流畅性。如何适应这些不同的带宽环境也是高清监控设备需要解决的问题。2、显示问题相对于标清视频,高清视频的信息量大为丰富,相应的对解码显示性能要求也大大提高,如目前主流的PC机可以轻松实现8路D1标清视频的解码显示,但若前端是1080P高清视频,只能勉强解码显示1路。对于大型视频监控平台,若全部使用高清视频,服务器解码压力会很大。3、存储问题图像分辨率的提升,必然会消耗更大的存储空间。以1920×1080@30帧视频为例,利用H264的编码算法,为保证清晰度,码流需保持在6Mbps以上,约为标清视频的4-8倍。在标清视频条件下,一台16路DVR内置8快2T硬盘即可满足长时间视频存储需求,而在高清监控中,这一时间将被大大缩短,即会带来存储成本的增加。 12下一页
荔枝正在成熟的季节,智能硬件产业链最集中的鹏城深圳刚刚结束了一场产业盛会——"2014深圳(国际)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与应用展"(CICE)及同期的"中国智能硬件开发者大会",从芯片、零部件到方案、PCB到整机产品再到APP等,各环节具有亮眼厂商抢镜,更不用说近年激进杀入智能硬件领域的IT厂商如小米、360、百事通、乐视、腾讯等公司演讲嘉宾,更为本届盛会及未来的智能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注入了极大能量和活力。大会盛况很难一篇文章概括,笔者这里倒是想分享一下与几家从事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业务的展商深入交流的一些心得和发现。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炙手可热的应用领域市场到底实际情况如何?智能家居:2015年上半年将爆发智能家居管理平台软件和硬件产品制造商科道智能产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姚金安对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变迁深有感触。他指出:“在今年CES之前,行业一直在争论一个问题:智能家居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甚至在去年,我也不得不说:智能家居还没进入大众消费的时代。可是今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智能化时代到来’已成为美国领先厂商乃至全球的共识。无论行业也好,金融机构也好,包括一些投资公司,还有整个产业链里所有的参与者,都开始在进入智能家居,而互联网巨头、传统电器制造商、安防企业等的加入,更会加速产业化进程。”他甚至豪言, 2014年下半年、2015年上半年,智能家居就是一个爆发的趋势。“去年我们销售了几千套设备,今年要达到上万套设备,以指数的速度在上升,我们已感受到市场进入一种爆发状态啊!图1:科道智能的生活立方智能家居生活系统。可面对各厂商零零总总的产品和方案,到底什么才能算是智能家居?不同厂商有不同的解读。姚金安认为,智能家居首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在家里,要有一套通信网络;其次,基于这套通信网络,应该达成用户管理服务;第三,这套东西必须跟互联网连起来,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叫智能家居。科道成立十年以来,产品设计思想就是遵循打造正宗的智能家居。在本届展会上,科道展示了一整套最新的智能家居生活系统产品——“生活立方”,简单来说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灯光、电器、窗帘、安防、摄像机等前端设备,或者末端设备;第二,科道的智能家居管理核心主机,它的实质其实就是智能家居服务器;第三,客户端软件,安装于用户手机、平板、计算机上;第四,科道的云平台,这四位一体,共同构成了一个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的系统。该系统应用面非常宽,不仅能应用于家庭,而且能应用于办公室、楼宇节能、博物馆、图书馆,包括农业大棚、养殖业、种植业等所有需要智能管理的场所。在本届展会上,另一家知名的智能家居制造商如欧瑞博也引发广泛关注,从ViHomeZigbee别墅智能化系统、WiWo微智能产品用、Orvibo inside云服务解决方案等等面向家庭、个人还是企业的应用方案非常吸引眼球,引人驻足。可以看到,如今不少中国智能家居产品的ID设计都越发精美,看来nest的影响功不可没,呵呵~图2:欧瑞博推出的智能小电器示例。可穿戴开发热点努力向“必穿戴”上靠第一批以健康手环为代表的国产可穿戴设备总体来说在市场上是雷声大雨点小,同质化现象严重,用户体验却仍不如人意,用户新鲜感消退很快。在本届CICE上,笔者与多家方案和系统商沟通后发现,产业心态日趋冷静,产品开发会更注重用户体验和寻找更大的利润空间,努力推动“可穿戴”转变为必穿戴。以独辟蹊径、主打礼品渠道和电商市场的神州幻响为例,该公司展示的钛合金名表材质智能手环是其首款可穿戴设备产品,因酷炫外形和实用功能颇受市场欢迎。该公司采取利润驱动而不是价格驱动的独特商业模式,拥有优秀设计团队,其设计的产品已多次获得中国工业设计红星奖,并用7年时间打造了1500家礼品公司的代理体系,数十名专业礼品销售。图3:幻响智能手环外形酷炫,支持运动管理。据该公司产品总监苏国满透露,他们即将推出第二款可穿戴产品-智能手表,“材质会沿用不锈钢和真皮,前代产品他们总结比较优秀的地方会保留下来,缺陷的地方会做调整。比如肯定要增加提高用户使用方便和体验的显示屏;另外会新加一些功能,比如心律的检测、可能还有紫外线强度感应的传感器,建议用户涂多少的防晒霜,等等。当然,功能增加要与功耗做好平衡。”[!--empirenews.page--]图4:幻响智能手表imuwatch设计图曝光。苏国满强调,对国内终端使用者来说,可能更注重穿戴设备够不够酷、够不够炫,功能是不是他需要。“目前来说,消费者对穿戴设备还不太熟悉,因此首先他会看产品的外观漂不漂亮,喜不喜欢。所以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外观是按钟表级别来设计,纯手工的抛光打磨出来,不锈钢的胶也是用粘钟表用的无影胶来粘的,这样可以保证它外观漂亮,第二也能保证防水性能。包括按键,都是在一些加工钟表的工厂制作的。如果外观不够好看,那你的东西功能再全,可能用户也不会买。”自主知识产权传感器及传感信号处理芯片技术提供商及移动健康产品方案商深圳光聚通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本届CICE展会上发布了两款最新专门针对可穿戴及移动健康终端的芯片,并展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可穿戴移动健康产品方案如智能健康手表(心率监测、手机伴侣、通讯功能)方案。图5:光聚CICE发布首款移动健康&可穿戴芯片WT01。WT01芯片是全球首款支持MIT数据库48种心电样本解析芯片,单通道(最高支持8通道)高速500SPS,16位ADC采集,并具有200uW的超低功耗特性,非常适合便携和可穿戴应用开发。光聚CEO于东方博士认为,目前很多可穿戴产品对于用户来说还仅仅是“可以穿戴”非“想要穿戴”,功能和设计都缺乏“刚性需求”。而医疗健康领域对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是刚性的,市场规模前景可期。他进一步指出,可穿戴健康技术带来了三个明显有利的发展趋势,那就是信息连接、社区和游戏化。利用这三者,医疗保健领域就有新的方式来建立用户参与度和创建精确的个人健康及人口健康报告,“可穿戴健康技术以智能设备的形式出现,包括运动鞋、眼镜、手表、戒指等。不管它们的形式或佩戴方式,可穿戴设备在未来的医疗保健领域上将扮演关键角色。”的确,从巨头的动作中也可看到,医疗保健功能将是未来可穿戴设备的重要趋势之一。例如,市场传言称,苹果iWatch可能是带有医疗功能的智能手表产品,而苹果已经招聘了多名有医疗传感器技术背景的员工。谷歌去年也与FDA负责眼科和心血管设备的高官进行会晤。谷歌正在开发、测试一款隐形眼镜原型产品,该产品能通过监测眼泪中的葡萄糖水平,帮助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水平。对于巨头对可穿戴产业的推动作用,较早进入可穿戴业务领域的芯片分销商北高智的CEO林伟表示认同,“我个人是可穿戴设备委员会的主席,与国内大部分做可穿戴企业都有沟通,在过去一个季节可穿戴市场的热度其实是有下降的,而之前上升的很猛。如果苹果的iWatch在今年Q3的时候能够如期发布,这对我们整个产业会是一剂强心针。因为不管从上面做芯片IC的设计公司到封测厂,到方案代理商,到终端公司,包括背后各种VC、PE都会觉得这个市场的前景没问题,再投3年都没问题,这样就可以让生态链往同一个方向努力,这个市场可能就成了。很多市场处在黎明前黑暗的时候很多人就放弃了,可穿戴也是这样的问题。”他还认为,可穿戴这个市场今年不要指望有多大的量,还处于磨合的阶段,“因为是新增市场,它的市场交易成本是非常高,不光成本高难度也是非常大。今年手环量更大,未来长远看手表会更看好一些。不过大家对智能手表要求比手环高得多,应该说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从出货数量和体验来说还是和理想有差距。”图6. 北高智提供基于Silicon Labs芯片方案的系列物联网及可穿戴应用方案。目前国内智能手表的方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基于MCU,一类是用手机的base band方案去做。北高智专注于MCU方案,因为功耗会更低。据林伟介绍:“我们与Silicon Labs公司展开了全线的合作,继续开发基于被他们收购的Energy Micro MCU的物联网和可穿戴产品方案。Silicon Labs新上任的CEO对新市场其实非常关注,但最关注还不是可穿戴,最关注的其实是物联网,其实就是三个主要的东西,一个是MCU,一个是传感器,一个就是RF,这三个东西,独立的三个东西Silicon Labs其实都很强。”
印度商务部的反倾销调查报告,援引了欧盟和美国的调查证据,得出中国政府对“战略性产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属于国家干预行为。中国的十家太阳能制造商曾试图希望印度商务部将它们看作在自由市场环境下运作的公司,但被拒绝,后者援引了欧盟去年反补贴调查中发现的中国出口商最低价格承诺。欧盟研究人员指出,给予确定为“战略重要性”产业特殊税收地位就是政府干预扭曲市场的一个实例。美国调查人员也给出了中国制造商应属于在非市场经济环境下(NME)运行的结论。报告还显示,无锡尚德没有反驳其NME地位的推定,而保定天威也因为没有提供必需的材料而被认定为属于NME。晶澳太阳能下属的四家公司,阿特斯太阳能的两家公司,中电电气的两家企业及中电光伏都无法反驳对其NME地位的推定,随后撤回申诉,抱怨时间上的限定使他们不能按要求提供证据。来源:pv-magazine
据《新华网》报道,美国商务部宣布初裁结果,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矽光伏产品存在补贴行为。美商务部当天发表声明说,初步认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矽光伏产品获得超额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8.56%至35.21%。基於补贴幅度的初裁结果,美商务部将通知美国海关对中国出口的上述产品徵收相应的保证金。为回应德国光伏企业巨头太阳能世界公司美国分公司的申诉,美国商务部今年1月下旬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来源:阿思达克财经网
讯:曾经热闹的手机芯片业务正在迅速降温,继德州仪器宣布退出之后,博通公司也打起了退堂鼓。6月2日,美国上市的博通公司宣布将放弃其手机基带芯片业务,寻求出售或者关闭。由于放弃这部分业务可以为公司每年节省7亿美元支出,这种利好消息刺激博通股价一度上涨超过10%。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爆发性增长曾推动博通公司、德州仪器等芯片企业的移动芯片业务快速发展。但是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芯片市场开始出现集中化趋势。业内人士认为,在博通公司之后,可能还有会更多企业退出手机芯片市场。 博通步德仪后尘2012年10月,芯片企业德州仪器率先宣布退出竞争激烈的手机芯片市场,转而专注其他市场。彼时,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仍在大幅增长,但过低的毛利率还是让德州仪器选择了放弃。一年半之后,同样的理由也让博通公司选择退出。在宣布退出手机芯片市场的消息后,博通股价在周二的美股交易日中一度上涨超过10%。显然,每年节省7亿美元支出,还是打动了华尔街。“手机芯片的投资越来越大,在华尔街的业绩压力之下,博通公司做出这样的决定很正常。”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说,受制于多模制式、知识产权以及制造工艺等因素影响,手机芯片业务面临的也挑战越来越大,博通公司退出并不意外。在宣布退出手机芯片市场之前,博通公司实际上对于这部分业务有着很大的雄心。为了迎接4G时代的到来,该公司曾斥资1.64亿美元收购瑞萨电子公司的LTE资产,以研发4G手机芯片。但是随着LTE芯片的研发,由此带来的成本开始大幅增加。在2013年年报中,博通公司就表示,由于加大在4G手机芯片业务上投入,公司移动和无线业务的营业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年报显示,2012年博通公司移动和无线业务实现营收38.09亿美元,营业利润为5.61亿美元,而在2013年,该部分业务实现营收39.19亿美元,营业利润却骤降至3.65亿美元。成本的大幅增长,可能最终导致博通公司下定决心,退出手机芯片市场。 123下一页
苹果公司最近通过自己的决定再一次证明了该公司是一家无时无刻都在创新的科技巨头。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苹果已经开创了多个移动领域的新趋势,并且也让许多消费者因此收益。这其中不仅包括了iPhone及iPad等硬件产品的发布,同时也包括了许多制造工艺及标准上的变化,而最后直接变成了行业趋势,导致其它厂商争相效仿,趋之若鹜。比如,一体式铝合金曾经就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制造工艺,但是在苹果的影响力之下,现在采用一体式铝制材料的设备已经出现在不同品牌和不同平台的智能手机身上,成为了司空见惯的情形。同样,对于蓝宝石玻璃材质的运用,苹果首先在自己最新iPhone5s的镜头及TouchID指纹传感器上开始应用,未来也很有可能再一次引领整个行业的趋势。蓝宝石玻璃的好处蓝宝石玻璃本身并不含有玻璃,而是在对普通的宝石进行提纯处理,通过高温重塑蓝宝石的晶体结构而呈现的净化铝氧化物。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苹果公司之所以决定在未来iPhone上的整块屏幕都使用蓝宝石玻璃材质面板,主要是蓝宝石可以提供许多方面的好处。首先,它的硬度仅次于钻石,比普通玻璃高两级。这也就是说,如果被用作手机屏幕,蓝宝石的抗划伤和碎裂的程度要比传统化学强化玻璃高得多。另外,与玻璃相比,蓝宝石湿润角为85度,这就意味着它更不容易沾染指纹,很少出现有误判的情况发生。不过既然有优点,那么缺点也会相应存在。首先,蓝宝石玻璃的造价成本非常昂贵,大约是目前主流康宁公司大猩猩钢化玻璃成本的10倍左右。另外,蓝宝石每立方厘米的重量为3.98克,要比现在手机使用的康宁大猩猩玻璃的2.54克高了不少,同时折射的光线也要略多一些。这也就意味着,在相同的光线环境下,蓝宝石屏幕看上去会更暗一些。而目前苹果公司也已经和GTAdvancedTechnologies(GTAT)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而该公司也将专门为自己来生产蓝宝石玻璃屏幕。在这一点上,苹果已经和GTAT及上游供应商都已经制定好了策略来保证拥有足够的材料供应。据报道,苹果已经为2014年下半年做好准备,备足了超过1000万块蓝宝石材质屏幕满足市场的需求。三星、LG等也希望使用蓝宝石不仅仅是苹果,许多其它厂商也开始发现了这一趋势,打算更好的利用蓝宝石玻璃面板的特点。比如三星和LG等其它国际电子巨头,据说也会在未来的设备上应用蓝宝石材质元件。根据韩国媒体报道,两家公司目前都在寻求蓝宝石制品的生产商,并且在自己的手机上进行应用。其实这已经不是三星和LG第一次考虑使用蓝宝石材料。在2013年,就有媒体报道两家公司已经开始寻求样本合作,但是要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成本。而虽然苹果在自己未来的旗舰上使用蓝宝石暂时还是个案,但是这足以推动蓝宝石材质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大范围应用,从而导致供应商进一步降低价格来维持成本。据悉三星和LG一旦找到与大猩猩面板成本相当的蓝宝石技术,那么就会立刻在产品上应用这种新材料。另外,作为受影响最大的康宁公司,似乎表现的非常淡定。之前康宁公司高级副总裁JamesSteiner表示,蓝宝石玻璃这种特殊材料大面积应用到智能手机的触摸显示屏上目前仍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内部的强度测试中,蓝宝石玻璃与大猩猩玻璃获得的实验结果非常接近,但是要花费更高的生产成本及能量才容易获得,而这也就会直接导致生产成本上升。”Steiner表示。同时他还认为,生产蓝宝石玻璃对环境的冲击也是非常巨大的影响。苹果公司对生产和供应环节的严格控制能够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实力和技术应用到产品上,而像三星和LG这样的巨头加入也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蓝宝石材质面板无疑将会是整个智能手机屏幕技术领域中的下一个“大事件”。而究竟合适才会从iPhone扩大到其它Android手机上,还需要时间来验证。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1LED发展具体3个阶段提起LED显示屏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通常在车站、商场、广场、礼堂、机场、大厦随处可见,应该广泛。据统计,目前中国LED显示屏占国际最大的市场。LED显示屏凭借自身的优良特性与市场的推动,现在已经由传统笨重色彩单一型,顺利转变成现在轻便易安装,深得用户的喜爱。LED显示屏行业迅速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现在也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宠。LED发展具体3个阶段1、LED显示屏实用新型阶段:LED显示屏具有环保、亮度高、高清晰、高可靠性等特性逐渐凸显出来,而上一个阶段,LED显示屏市场只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在LED显示屏产品上却达不到要求,质量不过关。随着LED显示屏的发展,现在LED产品又有了一个新的突破。至少比上一阶段又提升进步。也开发了一系列完全有别于传统光源应用的产品会大行其道。LED显示屏会出现更大更广的一个发展空间。LED显示屏不仅仅是美化作用,它的多变使得更贴切人们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现在各厂商要拼的是在设计应用和技术研发优势。2、LED显示屏智能控制阶段:随着LED显示屏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LED作为半导体产业,也将搭上这趟高速列车,发挥出其高可控性特点。从家庭到办公楼,从道路到隧道,从汽车到步行,从室内到户外,都具备智能控制的LED显示屏系统将给人类带来更高等级的服务。LED显示屏行业也将由做产品,到设计产品,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历程。LED显示屏替代接受阶段:由于LED显示屏产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光效高(能耗小),寿命长的特点这一阶段是LED显示屏发展初期,因此在售价方面,在客户看来有一定的比对。当然客户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客户在使用习惯和外观上的一个过渡和接受。让客户了解LED显示屏产品的特点,挑选一款具有节电长寿等特点。这样客户容易接受它的相对高价,尤其是在商用场合,何况现在客户在价格上也是其次,主要是在质量上要过关。因此各厂商现在拼的是在质量价格优势。如何解决LED显示屏四大技术难题对于解决LED显示屏技术问题,这可是有学问了。很多人都认为比较简单化,其实真正的解决LED显示屏技术问题,以下四大方面是最有说服力、最有权威性的实践证明。首先是高光效:对于LED显示屏的光效可以说是节能效果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在光效效果上还有待加强,要真正要做到高光效,要从产业链各个环节上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那么如何实现高光效呢?1.提高内量子效率和外量子效率。2.提高封装出光效率及降低结温。3.提高灯具的取光效率。其次是从高显色性来看:LED显示屏光色质量很多,包括色温、显色性、光色保真度、光色自然度、色调识别度、视觉舒适度等。这里我们目前只讨论解决色温和显色性问题。制作高显色性LED显示屏光源,会损失较多的光效,所以在设计时要照顾这两方面因素。当然要提高高显色性还必须考虑RGB三基色组合来实现。2如何解决LED显示屏四大技术难题1.多基色荧光粉。2.RGB多芯片组合。3.荧光粉加芯片。再次是从高可靠上来说:主要包括失效率、寿命等指标上。但在应用中却存在不同的理解和阐述。高可靠性指的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LED失效类别主要有严重失效和参数失效。而寿命是产品可靠性的表征值。:一般指统计平均值,对大量元器件而言,LED器件的寿命就是采用这种描述的含义。但影响LED显示屏产品可靠性的因素有芯片制造、封装、热阻、散热等。既然说到这个,希望企业对LED显示屏产品在执行全面质量控制的基础上。1.减少失效率。2.延长耗损失效时间。最后是在降低产品成本上:目前很多消费者在购买LED显示屏时候都觉得价格太高,因此争对这个很多LED显示屏企业家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要降低成本除了大批量生产外,主要从技术上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的方法、途径。主要是在外延芯片、封装、驱动、散热等方面降低成本,从而从根本上解决LED显示屏产品的成本问题。1.外延芯片环节降低成本的方法。2.封装环节降低成本的方法。3.灯具环节降低成本的方法。4.其他配套成本的降低以上主要是从高光效、高显色性、高可靠和低成本四大技术方面来解决LED显示屏的主要技术和采取相应措施,总而总体而言,除了通过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等措施实现LED显示屏的高光效、高显色性、高可靠和低成本外,从深层次来看,应该将提高能效和光色质量作为LED显示屏的更高要求,从而真正为人们提供产品上的需求性![1][2][3]下一页来源:china-led
目前特变电工的多晶硅产能正在逐步释放,大全多晶硅日前表示计划扩产至25000吨产能,协鑫作为龙头多晶硅企业65000吨产能上半年基本满产,赛维日前获得20亿救命贷款,多晶硅项目复产有望,而昔日多晶硅企业洛阳中硅正在被市场赶超。多晶硅价格的坚挺反映了目前市场采购的热情依旧在持续,这也使得多晶硅产能释放得到一定基础,但是随着进口多晶硅价格的进一步走低,国产多晶硅市场份额的进一步缩减不得不让人担忧。根据PVNews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进口多晶硅总量为8402吨,环比上涨50%%,同比上涨30.6%。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量约2558吨,环比上涨86.3%,同比下降3.4%,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量约为4065吨,环比上涨40.4%,同比上涨91.3%。3月份来至德国的多晶硅进口量约3148吨,来至韩国的多晶硅进口量约2341吨,来至美国的多晶硅进口量约1895吨,来至挪威的多晶硅进口量约67吨,来至日本的多晶硅进口量约235吨,来至台湾的多晶硅进口量约697吨,来至香港的多晶硅进口量约17吨,来至马来西亚的多晶硅进口量为1.2吨。3月环比各国多晶硅进口数量除美国以外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来至美国的多晶硅进口数量下降8.3%,而来至德国的多晶硅数量大幅上涨124.7%,来至韩国的多晶硅进口数量上涨83.6%。4月份我国进口多晶硅数量约为7943吨,环比下降5.46%,同比上涨9.33%。其中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量约为1623吨,环比下降36.55%,同比下降39.55%,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量约为4781吨,环比上涨17.6%,同比上涨58.21%。4月份来至德国的多晶硅进口量为2703吨,来至美国的多晶硅进口量1280吨,来至韩国的多晶硅进口量为2466吨,来至日本的多晶硅进口量为448吨,来至台湾的多晶硅进口量为963吨,来至加拿大的多晶硅进口量为45吨,来至挪威的多晶硅进口量为34吨,来至新加坡的多晶硅进口量为4吨。来至德国和美国的多晶硅进口量有明显下降,而来至日本和台湾的多晶硅进口量有所上升。我国分布式光伏市场预期持续升温,地方补贴政策陆续出台并且普遍高于预期,4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仍属历史高位,市场价格的下滑并未影响多晶硅进口数量的大幅下滑,行业普遍认为多晶硅产能利用率目前以达到两年来顶峰。多晶硅价格的下探并未如逾期到达,而我国分布式市场的开启时间越来越近,短期来看,因市场的预期影响,多晶硅价格大幅下降的机率几乎为零,而价格小幅下滑的可能依然存在。因三四月份我国进口多晶硅的数量持续高位,且目前市场整体来看几乎全线下挫,预计五月份的我国多晶硅的进口量可能会有所下降。来源:太阳能新闻网
综合国内外媒体报道,德国欧司朗近日宣布,其位于江苏无锡的LED封装厂正式投产,该工厂的员工规模到2017年预计将达到2,100人。欧司朗称其向无锡新工厂投入了1亿多欧元,但该公司没有公布具体的投资金额。新工厂将采用欧司朗位于德国的雷根斯堡工厂以及马来西亚的槟城工厂生产的LED芯片。LED尾灯、刹车灯以及日间行车灯已经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豪华品牌也开始逐步采用这一类产品。欧司朗并未透露无锡新工厂将供应哪些客户,以及未来将投产哪些车灯产品。该公司旗下欧司朗光电半导体(OsramOptoSemiconductors)将负责新工厂的运营。来源:china-led
根据调研公司IHS的最新报告,预计中国将采取政策行动来确保其2014年8GW分布式发电配额中更多将被利用。该国为光伏安装项目设定一个支持上限,8GW的安装量分配给分布式发电,6GW分配给公共事业规模项目。任何超过该配额的部分将无资格享有上网电价补贴或国家主导的招标。该公司表示:“IHS此前预计该8GW是无法实现的,预计将安装约4-5GW。然而我们预计国家发改委(NDRC)将早在七月立即发布新政策,以有助于这一市场部分的迅速发展,并且最重要的是缓解融资瓶颈。”IHS表示,最近对于中国分布式太阳能的缓慢推出(点击查看PV-Tech此前相关报道)的担忧似乎具有某种实质,政府目前正准备采取行动。“假设该新政策将于第三季度公布,IHS预计,2014年中国光伏安装量将达13.1GW,其中超过70%发生在过去的六个月。”根据IHS数据,预计这一格局将在其他市场重演,今年第四季度有望成为该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IHS太阳能研究高级总监阿什·夏尔马(AshSharma)表示:“根据IHS最新的分析,2014年最后一个季度全球光伏安装量将达到15GW,击败2013年第四季度创下的纪录。2014年下半年将看到全球光伏需求的激增,由几个关键市场补贴政策变化以及创纪录的低系统价格引发的安装量提高推动。”来源:PV-Tech
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University)与美国能源部直属的阿冈国家实验室(ArgonneNationalLaboratory)1个团队的研究发现,中国制的太阳能板比欧制的太阳能板碳足迹更高,并且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能源也比较多。英国环保网站。clickgreen.org上周四(5月29日)引用西北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助理教授FengqiYou的发言,指出该团队发现在中国制造太阳能板再运到欧洲安装,其碳足迹将是在欧洲本地制造和安装的2倍。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对工厂的环保与效能标准要求较少,提炼和生产硅晶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能源是比欧洲的同行所用的较不清洁,也比较没效率,在发电时使用较多的燃煤和其他非再生能源。这个差距在中国强化环保法规后,将可能会拉近。为鼓励各国生产太阳能板时能更考虑永续性,研究者们建议采取1种损益平衡的碳关税(break-evencarbontariff)。该论文第1作者DajunYue指出,这种关税将奠基在不同区域生产的太阳能板之碳足迹与能源效率。来源:集邦新能源网
5月28日全球排名前十的意法半导体,与国内长安汽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设立汽车电子应用联合实验室,推动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5月27日,世界芯片巨头英特尔与中国的瑞芯微电子达成协议,授权中国公司在低端平板SoC芯片中,使用英特尔设计的x86CPU核心和3Gmodem。在高通遭遇反垄断调查、Win8操作系统受禁令和金融机构降低IBM服务器依赖的系列事件来看,出于信息安全推动的进口替代迹象愈加明显。为规避国产化给海外科技巨头带来的订单冲击,通过与国内企业合资拓展市场,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国内汽车电子等半导体行业有望获得海外先进技术进行升级换代。据了解,意法半导体与长安汽车的合作,目的在于服务中国汽车电子所涉及的车身电子、汽车娱乐影音系统和安全系统的研发,为长安汽车提供先进的汽车半导体解决方案、产品、以及人员培训。同时,意法半导体将和长安汽车,共同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意见咨询,根据中国国标要求定制设计芯片。业内预计,意法半导体作为全球汽车电子的龙头,此次合作有助于加快国内汽车电子技术升级,推动汽车智能化市场发展。而英特尔与瑞芯微电子达成协议,瑞芯的SoC由4个AtomCPU核心和英特尔modem构成,将使用64-bit“Silvermont”Atom架构,预计新的芯片将在2015年上市。与英特尔的芯片合作,有助于缩短国内芯片技术差距。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为2322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0%,首次超过原油进口额。国内近八成的芯片依赖于进口。机构预计,在进口替代浪潮倒逼下,国内汽车电子等半导体行业,有望借力海外巨头合资机遇,获得技术升级契机。公司方面,均胜电子已经成为我国汽车智能技术的创新者和领导者,通过并购整合德国普瑞成功实现产品升级。掌握了众多汽车电子核心技术,主要产品符合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两大趋势。公司主要产品人车交互电子产品将成为未来智能汽车入口,通过给宝马等一线企业供应电池电源管理系统,成功切入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公司的汽车空调控制系统,是全球主流整车厂商的重要供应商。宁波华翔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低成本开发,向轻量化和智能化转型。计划在五年内,其产品销售收入达到总收入的50%。公司2013年通过参股德国哈尔巴克公司(占股30%),成功涉足汽车电子类产品。亚太股份是国内少数能研发生产汽车制动系统总成、国内率先自主研发生产汽车液压ABS的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制动系统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公司通过电子驻车系统、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成功进入汽车电子领域,有望成为电子制动行业快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来源:人民网
OLED为自发光材料,不需用到LED背光板,同时视角广、画质均匀、响应速度快、较易彩色化、用简单驱动电路即可达到发光、工艺简单、可制作成挠曲式面板,符合轻薄短小的原则,应用范围属于中小尺寸面板,加上OLED生产的资金门槛比较低,不像TFT-LCD需要几十亿人民币般高昂,仅需数几亿元人民币即可建构具规模的生产线。初期以便携小尺寸应用为主,未来将与LCD竞争OLED的驱动方式是属于电流驱动,可分为无源矩阵(passive)与有源矩阵(active)两种方式,目前商品化产品仅只有无源矩阵方式。无源方式的构造较于简单,驱动视电流决定灰阶,应用在小尺寸产品上的分辨率及图像显示还算不错,但若要往大尺寸应用产品发展,恐怕会提高消耗电量、寿命降低的问题发生。最好是采用有源驱动方式,因为有源的电流整流性较无源方式佳,不易产生漏电现象,同时使用在低温多晶硅(Poly-si)TFT技术时,电流可以产生阻抗较低的小型TFT,符合大尺寸、大画面OLED显示器的需求。由于在1990年后,OLED的驱动技术渐由传统的无源驱动进展至使用LTPS驱动技术,因此目前台湾地区厂商皆朝以LTPS驱动技术来解决OLED驱动上的优越方案。部分厂商认为低温多晶硅(Low-tempPoly-Si,LTPS)LTPS技术具备更省电、反应速度快、以及高解析的优势,因此是最佳结合OLED的驱动方式,但LTPS却因成本过高,目前尚未建立成熟量产的生产机制,未来若要结合OLED技术到商品化,还需要的一段时间去完善。因此也有部分厂商认为运用目前既有成熟的非晶硅(Amorphous,A-Si)TFT技术,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驱动效果,由于一般以LTPS驱动只需1颗IC即可驱动LCD,2颗IC驱动有源矩阵OLED,其实在光罩中多增加1颗驱动IC,并不会影响工艺,使用多少LTPS驱动IC都是一样,皆可供应大流量的电流。由于物理特性的不同,高分子OLED未来可发展成各种尺寸产品,而小分子OLED只能以小尺寸(8英寸以下)的应用产品为主,不管如何,要达到有源矩阵全彩化的表现,未来一定要结合TFT驱动技术才有可能。过几年大尺寸OLED产品商品化时,全球HDTV产业也应该比较完善,那时大尺寸OLED显示器一定会风骚与HDTV市场。OLED目前主要用于手持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小型显示屏,但随着技术的成熟,未来将进入目前由大型LCD主导的市场,成为全方位显示技术。例如精工爱普生公司(SeikoEpson)公司曾在5月份宣布已开发出40英寸OLED显示器原型,并且计划在2007年推出采用OLED显示的产品,可能包括40英寸OLED电视。OLED产业链上三类厂商活跃,关键在上游从全球投入OLED的厂商中,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产品开发性的厂商,这些厂商并没有拥有在OLED或PLED[高分子]的技术及材料专利,但却投入了大笔资金购买生产设备或培养研发人才,只要材料供应无疑便可立即生产。如Pioneer、SDI及铼宝都是最佳的例子。第二类为上游材料供应厂商,在OLED及PLED的技术中,最重要的工艺即是发光材料效率及产品寿命的掌控,由于他们具备掌握原材料的优势,因此切入OLED、PLED显示器发展门槛就比较低,如Dupont、NESS和日本出光兴业等。第三类为掌握OLED/PLED材料专利权的厂商,这些厂商以CDT及KodakEastmank为首。CDT之前对PLED专利开放的态度就非常积极,如Uniax、Philips、翰立光电等皆是从CDT技转的技术。相较的下,Kodak态度则较为保守,但由于其几项重要材料专利到2005年将过期,因此从2000年第2季开始,KodakEastman开始积极开放其专利权,目前包括eMagin、TDK、三洋电机、铼宝、LiteArray等厂商技术皆由其专利授权。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共销售了1,730万个OLED,其中柯达提供技术许可的厂商占2003年OLED销售收入的98%以上,包括日本Pioneer、韩国的SamsungSDI和台湾地区的RiTdisplay等。iSuppli指出,Kodak的早期OLED平板显示器专利即将到期,可能导致新供应商蜂拥而至。专利垄断仍是障碍,标准缺乏有利中韩厂商业界对OLED市场前景观点不一,因为目前还未出台一套标准化的OLED制造设备,量产机制也尚未成熟,一般良品率在7成以下,尤其是在发光材料上,目前专利仍由KodakEastman掌握,虽然目前韩国和中国已有厂商投入,但目前前发展仍有困难,除非厂商能往更高阶产品开发并申请专利,OLED厂商才能领先一步。[1][2]下一页来源:国际电子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