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消息,据报道,台积电研发负责人、技术研究副总经理黄汉森表示,毋庸置疑的,摩尔定律依然有效且状况良好,它没有死掉、没有减缓、也没有带病,并透露晶体管将能做到0.1纳米。 1965年提出的摩
“毋庸置疑,摩尔定律依然有效且状况良好,它没有死掉、没有减缓、也没有带病。”台积电研发负责人、技术研究副总经理黄汉森(Philip Wong)在本周开幕的第31届HotChips大会专题演讲中如是说。
日前,赛灵思宣布推出世界最大的FPGA芯片“Virtex UltraScale+ VU19P”。这一芯片专门用于最顶级ASIC、SoC芯片的仿真和原型设计以及测试、测量、计算、网络、航空、国防等专业应
但过去几年,因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5G, 汽车 , 视觉,和 超大规模 ASIC及SoC需求的增加,待验证芯片的增长速度,遥遥领先于用于验证的FPGA容量的提升。
将晶体管植入体内,或许已经不再是不可触及的梦想了。美国塔夫茨大学官网近日宣布,发现一款可佩戴在皮肤表面的晶体管,并且依据这款晶体管的相关特性推断,可在未来将其植入体内。试想,晶体管在体内,能发挥出怎样意想不到的作用?
8月26日讯,可穿戴设备研究又有新的进展,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亚麻纤维制成的晶体管,可用于编织成织物。
美国塔夫茨大学官网近日发布公告称,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由亚麻纤维制成的晶体管,利用这些晶体管制成的全柔性电子器件可编织成织物佩戴在皮肤上,甚至(理论上)可通过外科手术植入体内进行诊断监测。相关成果发表
新型Virtex UltraScale+器件将用以支持创建未来最复杂的技术
8月22日,赛灵思(Xilinx)宣布推出世界最大的FPGA芯片“Virtex UltraScale+ VU19P”,拥有多达350亿个晶体管,密度在同类产品中也是最大的,相比上代Virtex UltraScale VU440增大了1.6倍,而功耗降低了60%。
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周鹏、张卫、曾晓洋团队及计算机学院姜育刚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小尺寸晶体管架构在可光控逻辑和原位存储器中的应用》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该团队发明了让单晶体管“一
赛灵思(Xilinx)宣布推出世界最大的FPGA芯片“Virtex UltraScale+ VU19P”,拥有多达350亿个晶体管,密度在同类产品中也是最大的,相比上代Virtex UltraScale VU440增大了1.6倍,而功耗降低了60%。虽
格罗方德半导体今日发布了全新的12nm FD-SOI半导体工艺平台12FDXTM,实现了业内首个多节点FD-SOI路线图,从而延续了其领先地位。新一代12FDXTM平台建立在其22FDXTM平台的成功基础之上,专为未来的移动计算、5G连接、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等各类应用智能系统而设计。
关于摩尔定律的有效性讨论了很多年了。在半导体行业,摩尔定律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Intel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在1865年提出的一个规律,最初指的是半导体芯片每年晶体管密度翻倍,性能翻倍,后来修为每
FPGA 是一堆晶体管,你可以把它们连接(wire up)起来做出任何你想要的电路。它就像一个纳米级面包板。使用 FPGA 就像芯片流片,但是你只需要买这一张芯片就可以搭建不一样的设计,作为交换,你需要付出一些效率上的代价。
在目前我们生活当中,充满着数量不断增长的微型电池供电设备及系统。这些嵌入式系统必须长期使用相同的电源供电,才能降低反复出现的维护成本或避免最终用户频繁更换电源。
从华为海思芯片官宣转正,到国产芯片巨头——中芯国际从纽约退市,中国“芯”一词无疑成为近期的网红热词。
2017年9月,Intel发布了全新的神经拟态芯片“Loihi”,之后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还成立了Intel神经拟态研究社区(INRC),推动神经拟态计算的发展。
MOS管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10^7~10^12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
日前三星在韩国又举行了新一轮晶圆代工制造论坛会议,参与的人数比之前多了40%,超过500多名无晶圆厂芯片客户与会,副总晶圆代工业务的三星副总裁Jung Eun-seung公布了三星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上的进展。
振荡电流是一种大小和方向都随周期发生变化的电流,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就叫做振荡电路。其中最简单的振荡电路叫LC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