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芯闻号 > 新闻速递
[导读]为了响应来自科学界的建议和呼吁,2022年起“科学探索奖”共设10个领域: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

新年钟声敲响,第四届“科学探索奖”申报工作正式启动。为了响应来自科学界的建议和呼吁,奖项从2022年开始增设医学科学领域,鼓励医学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决医学科学领域的基础性问题。2022年起,“科学探索奖”共设10个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每年50人的奖励名额不变。

“科学探索奖”是由腾讯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性奖项,奖项设立的出发点是鼓励青年科学家心无旁骛地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科学探索奖”目前已经资助了15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

据介绍,今年“科学探索奖”的申报时间为2022年1月1日至4月15日。1976年1月1日(含)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全职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都可以按照相关指引,通过“科学探索奖”官方网站。申报结束后评审委员会将独立开展评审,获奖名单预计将在2022年9月揭晓。

助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深度融合——奖项支持“医师科学家”的培育和成长

“科学探索奖”执行委员会介绍说,自“科学探索奖”设立以来,一直有评委和资深科学家呼吁奖项应该增设医学科学领域。新冠疫情的肆虐更让所有人认识到,人类抗击疾病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医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在广泛调研并获得监督委员会同意的基础上,我们作出了从2022年起‘科学探索奖’增设医学科学领域的决定。”

“科学探索奖”新增设的“医学科学”领域将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生物医学工程等细分领域,重点支持以下研究方向:鼓励青年学者针对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开展探索性研究,支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鼓励“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s)开展创新性研究,开发临床诊疗的新技术新方法;鼓励解决医药研发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科学问题等。

培养真正具备研究能力,能解决临床迫切需求的医学领军人才,是医学界的普遍呼吁。截至2021年7月,中国已建立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0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也专门提出要“开展医师科学家培养改革试点”。

“中国传统医学一直领先世界,但对现代医学发展的贡献却乏善可陈,与泱泱大国的地位实不相称。要鼓励我们年轻一代医学工作者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勇于攀登医学科研高峰,努力把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实践中去,让更多优秀‘医师科学家’脱颖而出。”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

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往届获奖人成果斐然

从“九章”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到新一代单分子芯片,从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仪到亨廷顿病治疗药物研发,从东亚人演化奥秘到解密衰老……在2021年10月下旬举行的“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多项“科学探索奖”获奖人的研究,作为中国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和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集中亮相。

2021年11月,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北京大学教授朴世龙,两位“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成为本次增选中,最年轻的两位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代表着中国青年科学家们的科研实力。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探索奖”发起人谢克昌表示:“从获奖人的工作来看,他们在注重科学性和探索性的同时,能够紧密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勇于探索,成果丰硕。”

“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代表着中国基础研究的巨大潜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潘建伟坦言:“最让我骄傲的是,看中国基础研究的人才库,未来几年奖项的评选还大有空间,选择获奖者反而会是很痛苦的过程。”

“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也证明奖项“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得以贯彻。在往届获奖人提交的科研进展报告中,“对开展探索性研究更加充满信心”、“开展了更多的探索性研究”、“有更多时间投入科研工作”成为获奖人谈及获得资助的影响时最为集中的选项。

“科学探索奖”执行委员会表示,“科学探索奖”将持续资助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在2022年的“科学探索奖”评审中,将依然保留“新星机制”:同等条件下,年轻者胜出;10个领域每个领域将有5个获奖名额,其中1个获奖名额在同等条件下将向35岁及以下的申报人倾斜。到目前为止,“科学探索奖”共产生了22位35岁及以下的获奖人,充分体现出奖项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初衷。

声明:该篇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授权不予转载,侵权必究。
换一批
延伸阅读

最新消息,昨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

关键字: 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医疗领域,为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医疗领域引入3D打印技术的优势。

关键字: 3D打印 医学 医疗

6月21日消息,最近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阿勒福赞奖颁奖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获得阿勒福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奖(简称"阿勒福赞奖")。

关键字: 科学 技术 工程

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为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

关键字: 人工智能 计算机 科学

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通过智能系统模拟人类智能,达到机器展示人类智能的目的,如图像分析、语音识别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应用场景也愈加广泛,相对于制造业、通信传媒、零售、教育等...

关键字: 医学 医疗 人工智能

寻找太阳系外的新行星,也称为系外行星,是近年来天体物理学研究面临的最引人入胜和最有趣的挑战之一。传统的探测技术,基于间接观测和强大的太空望远镜,如开普勒和苔丝,已经证实在不同的行星系统中存在数千颗系外行星。

关键字: 人工智能(AI) 科学

大国博弈,于芯片见真章!中美芯片博弈逐步白热化,美国人封锁、拉拢、产业补贴等手段轮番上演。

关键字: 芯片 科学 华科技

电磁兼容性 (EMC)在医学应用工程中不可或缺是有其原因的。如果在医疗应用时, 无线通信出现干扰并中断, 这可能会为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有鉴于此, 电磁兼容性专家SCHURTER (硕特)与医疗行业的工程人员合作研发符合最...

关键字: SCHURTER EMC 医学

今年初,省道安办发文要求各地学习借鉴莆田推行的货车安装右侧盲区影像系统做法,从源头上消除大型货车右侧盲区带来的风险隐患。“大型货车驾驶室距地面较高,驾驶人很难看到右侧电动车、摩托车等车身较低的车辆,存在严重的右侧盲区缺陷...

关键字: 科学 交通 大数据

当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科技企业欧瑞博大力发展智能家居行业。

关键字: 智能家居 科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