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学院 > 技术前线
[导读]严格来说,电磁波是以波动形式传播的电磁场。相同方向且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传播的震荡粒子波,就是电磁波。

关于频率与穿透、绕射能力的关系,本文将为您揭示其科学原理。首先,电磁波并非简单的正弦图形,而是以波动形式传播的电场和磁场。电磁波的传播并不依赖介质,且频率决定了其特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电场的波动性越显著,这使得在遇到障碍物时,衍射现象更易发生,即电磁波可以绕过障碍物。

然而,穿透能力并非仅与频率相关。对于理想导体,如金属,高频电磁波无法穿透,因为电场在导体内无法形成,会全部反射。在非理想导体如玻璃或绝缘体中,高频电磁波衰减更快,因为其波长较短,能量损失更大。在不均匀介质中,如墙面,由于路径复杂,高频率信号衰减更显著。

高能射线如X射线频率虽高,但其穿透能力强,原因在于能量强大,部分能穿透原子间的缝隙。而重金属如铅的高密度和紧密原子结构使得它能有效阻挡X射线。

关于电磁波频率(波长)和信号覆盖能力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存在疑问。

有人说,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穿透力越弱,所以覆盖能力差。那么就有人问,X射线和γ射线频率高,不是用于医学摄片和金属设备探伤吗?

也有人问,频率越高,穿透能力越弱,为什么可见光的频率那么高,却可以穿透玻璃呢?

总而言之,众说纷纭,谁也说不清楚,到底频率和穿透能力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些基本概念。

什么是电磁波?大家可能觉得,电磁波不就是光波和电波么,扭来扭去的那种正弦图形,就是电磁波。

严格来说,电磁波是以波动形式传播的电磁场。相同方向且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传播的震荡粒子波,就是电磁波。

电磁波的传播,不依赖于介质,就算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

太阳光,就是电磁波的一种可见的辐射形态。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主要区别,就是频率不同。

大家切记,水波、声波不是电磁波,而是机械波。它们是需要实体介质的,一个点上下运动,带动下一个点运动,形成了波。

所以,请不要把电磁波想象成真的有那么一个正弦曲线在空间中扭动!

电磁波的类别和用处很多,为了避免发散,我们先仅限于讨论移动通信中的电磁波传播。

也就是说,我们重点讨论:电磁波信号由天线发出之后,究竟如何才能传播更远的距离?

电磁波的传播,有以下几种机制:直射、反射和衍射(绕射)。

A点到B点,如果没有障碍物,那么就是直射。它们之间只有空气。

实中的环境不会那么简单,周围总会有一些障碍物,于是,会有一些反射。它们之间,还是空气为主。如果有障碍物,那么问题出现了,信号该怎么过去呢?

除了借助环境物体进行反射之外,就只剩两个选择,一个是衍射(绕射),一个是直接穿透过去!

关于衍射,如果你的物理知识还没还给老师的话,应该记得“小孔成像”吧?

衍射,指的是波(如光波)遇到障碍物时偏离原来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也就是说,电磁波具备“绕开”障碍物的能力。波长越长(大于障碍物尺寸),波动性越明显,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再来看穿透。穿透这个比较麻烦。它包括了3个过程。

第一步,是障碍物表面。电磁波从空气到障碍物(也就是导体),需要用外面的电场和磁场感应出介质里面的电场和磁场。

基于经典电磁波理论,电磁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障碍物)的介电特性和介磁特性。如果介质是理想导体,导电性能特别好,那么,电场在该理想导体内部永远为0,就不能产生电场。

所以,如果障碍物是理想导体,所有的电磁波都会反射回去。

对于非理想导体(大部分介质),电磁波在表面上分成折射和反射的两部分。两部分的比例跟波速、入射角有关,而波速又跟频率有关。所以,经过介质表面时,电磁波信号就已经衰减掉一部分了。

好了,接下来是第二步,电磁波折射的一部分终于进入介质内部。

介质分为均匀介质和不均匀介质。我们先说均匀介质。

大部分介质不是理想导体或良导体,而是绝缘体或者有不同电阻率值的导体。

电磁波在绝缘体中的传播较为顺畅。像玻璃,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绝缘体。光线在玻璃中传播时,吸收率很低,所以玻璃看着就很透明。

很多晶体,例如食盐晶体、冰糖晶体,还有纯净的水结成的冰,都和玻璃类似。

最典型的就是光纤。光在光纤中,可以传输几十公里。

电磁波在有不同电阻率的导体中传播,可以使用麦克斯韦方程式进行计算。具体怎么算,我就不解释了。

我们可以简单来理解:

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的传播,波峰和波谷是电场的两个极值。当电磁波频率越高,则波长越短,波峰和波谷离得越近,介质某一点附近电场的差异就越大,相应电流就越大,所以损耗在介质里的能量就越多。

所以,相同前提条件下,在有电阻率的导体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衰减得就越快。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深海中的潜艇。潜艇都是使用长波或超长波与岸上基地进行通信的。因为无线信号的频率很低,在水中的衰减会更小。

对于不均匀介质,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

电磁波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等于是在不同介质之间反复地发生折射、反射、衍射。传播的路径更加复杂,最终射出的方向也非常复杂。过长的路径,也会带来更大的衰减(损耗)。典型的例子是墙面,不管是钢筋混凝土墙面,还是砖砌墙面,都是不均匀介质,电磁波传播过程中,就有不同程度的衰减。第三步,从介质到空气,又是一波折射和反射。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穿透障碍物的能力越弱了吧?

我们家里使用的Wi-Fi,现在都有2.4GHz频段和5GHz频段。大家用过的话,应该都知道,5GHz信号的穿墙能力明显弱于2.4GHz信号。

还有我们昨天文章所说的毫米波,也是一样的道理。相同条件下,毫米波信号穿透障碍物的衰减,明显会大于Sub-6GHz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不均匀介质的信号衰减程度,和介质颗粒度也有关系。如果这个颗粒打得很碎,颗粒很小,那么,对于低频电磁波来说,由于波长远大于颗粒尺寸,整体上电磁波的衰减会更小一些。

那么很多人会问,为什么高能射线例如X射线频率那么高,穿透力却很强呢?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简单来说,对于这些频率极高的电磁波,经典的电动力学不能完全成立。

这么说吧,X射线除了频率高之外,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能量极强。

X射线照在介质上时,仅一小部分被介质的原子“挡住”,大部分经由原子之间的缝隙“穿过”,从而表现出很强的穿透能力。

那么,为什么像铅块这样的重金属可以有效阻挡X射线呢?因为铅块的原子序数较高,密度大,原子结构更紧密,不容易“穿透”。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天线的核心原理是将电信号与电磁波相互转换,并通过特定结构设计实现高效辐射和接收。‌ 其工作过程主要分为发射和接收两大模式,本质上是基于电磁场与导行波的相互作用。

关键字: 天线 电磁波

常州 2025年5月19日 /美通社/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预计保有量突破4280万辆,但充电基础设施的升级速度却受各种因素影响,升级滞后。数据显示[1],全国60%的充电场站仍依赖早期投入的直流一体桩,即...

关键字: 充电站 电场 充电设备 大功率

电磁场是电场与磁场的统一体,描述电荷周围的空间作用;电磁波是电磁场的能量传播形式,以波动方式在空间传递。‌

关键字: 电磁场 电磁波

收音机将是下述内容的主要介绍对象,通过这篇文章,小编希望大家可以对它的相关情况以及信息有所认识和了解,详细内容如下。

关键字: 收音机 调谐 电磁波

雷达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发射机负责产生高频电磁波并将其通过天线辐射出去;接收机则负责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可处理的电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则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提取出目标的距离、速度等信息...

关键字: 雷达 超声波 电磁波

这个电磁悬浮装置是一个很酷的反重力项目,令人兴奋和有趣的观看。该装置可以使物体在没有任何可见支撑的情况下漂浮,就像一个物体在自由空间或空气中游泳一样。为了使这个装置工作,你需要用电磁铁吸引一个物体,但是当它非常接近电磁铁...

关键字: 电磁悬浮装置 电磁波 继电器

“波束赋形”这个概念可以拆分成“波束”和“赋形”这两个词来理解。“波束”里的波字可以认为是电磁波,束字的本意是“捆绑”,因此波束的含义是捆绑在一起集中传播的电磁波;而赋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赋予一定的形状”。合起来,波束赋...

关键字: 5G 电磁波

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是指电磁波对电子设备、电气设备、通信系统等电子系统的异常干扰现象。而电磁屏蔽膜则是用于抑制或阻隔电磁波干扰的一种材料。

关键字: EMI 电场

利用光作为信号传输的载体的话,对于周围的电磁波辐射就会大大的降低。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无线设备, 比如无线耳机和无限收音机等等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由于光的辐射性小,所以对于周围的无线设备的影响也就大大的降低了。

关键字: FSO 电磁波

业余无线电通信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方式,它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项热门活动。本文将详细介绍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基本知识、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关键字: 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波 电磁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