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什么是晶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晶振是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一种谐振器件,主要用于为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
晶振的基本构成是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并在其两个对应面上涂覆银层作为电极,每个电极上各焊一根引线接到管脚上,再加上封装外壳就构成了石英晶体谐振器。当在石英晶体的两个电极上加一电场时,晶片会产生机械变形;反之,若在晶片的两侧施加机械压力,则在晶片相应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场,这种物理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在特定的频率下,由于外加交变电压的作用,晶片的机械振动振幅会明显增大,产生压电谐振现象,从而输出稳定的振荡频率。
类型与应用:
按频率分类:低频晶振主要用于时钟信号、计时器、传感器等领域;高频晶振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射频、蓝牙、Wi-Fi等领域;微波晶振适用于卫星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高端领域。
按封装形式分类:插件晶振多用于旧款设备或需要经常更换的场合;贴片晶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震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中。
按工作方式分类:无源晶振需要借助于外部的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有源晶振则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自身就能产生稳定且精确的振荡信号。
晶振在电子设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在选择晶振时,需要根据应用需求进行仔细考虑。
01-晶振是什么?
晶振,全称晶体振荡器,是指从石英晶体上切下的薄片,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后,与振荡电路相结合,形成一种能够产生稳定振荡频率的电子元件。其产品通常被金属外壳所封装,以增强其物理稳定性和电磁屏蔽效果。同时,也有部分产品采用玻璃壳、陶瓷或塑料进行封装,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02-晶振的工作原理
石英晶体振荡器,一种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构建的谐振器件,其核心构造包括: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照特定方位角切下的薄片,其两面涂敷银层作为电极,并通过引线与管脚相连,再配以封装外壳,便构成了石英晶体谐振器。当在石英晶体的电极上施加电场时,晶片会产生机械变形;反之,若在晶片两侧施加机械压力,则会在相应方向上产生电场。这种物理现象正是我们所说的压电效应。
若在晶片的两极间施加交变电压,晶片会因此产生机械振动,而这一机械振动又会反过来在晶片内引发交变电场。在常规条件下,晶片的机械振动幅度和交变电场的强度都相当微小。然而,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达到某一特定值时,这些振幅会显著增大,远超其他频率下的振幅,这一现象被称为压电谐振。这种谐振现象与LC回路的谐振颇为相似,其谐振频率与晶片的切割方式、几何形状以及尺寸大小紧密相关。
当晶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可以被视作一个平板电容器,被称为静电电容C。这个电容的大小受到晶片几何尺寸和电极面积的影响,通常其值介于几个皮法到几十皮法之间。然而,一旦晶体开始振动,其机械振动的惯性便可以用电感L来近似表示。通常,L的值位于几十毫亨到几百毫亨的范围内。同时,晶片的弹性则可以通过电容C来等效,但值得注意的是,C的值非常小,通常在0.0002至0.1皮法之间。此外,晶片在振动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损耗可以用电阻R来表示,其数值大约为100欧。
由于晶片的等效电感值很大,而电容C却非常小,加上电阻R的值也相对较小,这使得由晶片构成的回路的品质因数Q变得非常高,通常可达1000至10000的范围。此外,晶片本身的谐振频率仅与晶片的切割方式、几何形状以及尺寸密切相关,且这些参数可以制造得相当精确。因此,利用石英谐振器组建的振荡电路能够获得极高的频率稳定度。
接下来,我们探讨晶振如何产生时钟信号。晶体谐振器,即石英晶体片或陶瓷晶体片,经过特定加工并镀上电极后制成。这些晶体片具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压电效应。当晶体上施加电压时,其内部的晶格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这种形变会产生机械振动。一旦电场消失,晶体的变形也随之消失。
当稳定的交变信号施加到晶振上时,晶振会产生持续且稳定的机械振动。这种振动可以被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形成时钟信号。
当在晶振两端施加频率等于其谐振频率的交变信号时,晶振将呈现电阻特性,其电抗值为0。值得注意的是,谐振频率也与晶振等效电路中的C1、L1、R1串联支路相一致,因此也被称为串联谐振频率。
另一方面,晶振的反谐振频率,即整个等效电路的谐振频率,也被称为并联谐振频率。当输入信号的频率接近此反谐振频率时,晶振的电抗将趋于无穷大。
通常,晶振在Fa到Fs的频率范围内正常工作,这个区域被称为“并联谐振区”。在此区域内,晶振展现出电感特性,并带来约180°的相移。
那么,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由谁来提供这种稳定的交变信号呢?答案通常是单片机(或称芯片)。以皮尔斯振荡电路为例,其晶振振荡电路主要由单片机内部的反相器和反馈电阻,以及外部的两个电容组成。通过芯片提供的突变信号,晶振便能产生出频率稳定的振荡信号。
晶振是怎么制成的?--如何从石英毛坯变成晶振?
石英毛坯在振荡电路中用作谐振元件,当受到电压电位的影响时,它将开始以其“基本频率”振动和振荡,这是一种相互关系:电路支持机械共振,反之亦然。晶体用于振荡器的反馈回路中,以限制振荡器的频率。
下图为从原始石英晶体材料到封装为最终晶振图。
晶振内部是怎么样的?
整个晶体被金属外壳覆盖。
拆下这个金属外壳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像毯子一样的网,以保护晶体免受机械损坏。
在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外部金属外壳内的网状外壳和晶振放置在其中。
去除金属覆盖物后,我们可以看到石英晶体板及其与外部电极的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
晶振的工作原理
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一种谐振器件,它的基本构成大致是: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在它的两个对应面上涂敷银层作为电极,在每个电极上各焊一根引线接到管脚上,再加上封装外壳就构成了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其产品一般用金属外壳封装,也有用玻璃壳、陶瓷或塑料封装的。
压电效应:若在石英晶体的两个电极上加上一电场,晶片就会产生机械变形。反之,若在晶片的两侧施加机械压力,则在晶片相应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场,这种物理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如果在晶片的两极上加交变电压,晶片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晶片的机械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
在一般情况下,晶片机械振动的振幅和交变电场的振幅非常微小,但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为某一特定值时,振幅明显加大,比其他频率下的振幅大得多,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它与LC回路的谐振现象十分相似。它的谐振频率与晶片的切割方式、几何形状、尺寸等有关。
当晶体不振动时,可把它看成一个平板电容称为静电电容C,它的大小与晶片的几何尺寸、电极面积有关,一般约几个皮法到几十皮法。当晶体振荡时,机械振动的惯性可用电感L来等效。
晶振在PCB板的设计布局
由于晶振内部存在石英晶体,受到外部撞击等情况造成晶体断裂,很容易造成晶振不起振,所以通常在电路设计时,要考虑晶振的可靠安装,其位置尽量不要靠近板边、设备外壳等地方。PCB对晶振布局时通常注意以下几点:
①晶振不能距离板边太近、晶振的外壳必须接地,否则易导致晶振辐射杂讯。
如果一定要布置在PCB边缘,可以在晶振印制线边上再布一根GND线,同时在包地线上间隔一段距离就打过孔,将晶振包围起来。
③若滤波器件放在晶振下方,且滤波电容与匹配电阻未按照信号流向排布,会使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变差。耦合电容应尽量靠近晶振的电源引脚,按电源流入方向,依容值从大到小顺序摆放。
④时钟信号的走线应尽量简短,线宽大一些,在布线长度和远离发热源上寻找平衡。
晶振是电子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无论是在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还是在生成各种频率的信号,或是在控制设备的运行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