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灌封胶施工工艺全解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聚氨酯灌封胶是一种由聚氨酯预聚体和硬化剂等原料混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各类设备提供高防水性、抗老化性和抗震性等防护性能,保障设备能在复杂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聚氨酯灌封胶的施工工艺较为特殊,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以确保防护性能的发挥。
施奈仕,作为深耕十多年电子胶粘剂领域的创新性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灌封胶产品及用胶技术解决方案,在行业内拥有着良好口碑。施奈仕以多年对灌封胶的研究与认识,带大家一起深入认识聚氨酯灌封胶的施工工艺,帮助大家更方便应用聚氨酯灌封胶。

一、施工前的准备
1、基材表面处理
基材处理是聚氨酯灌封胶施工的准备工作之一,我们需要清洁基材表面,可以使用高压清洗设备或其他清洁工具,彻底清除基底表面的灰尘、油污、松散物和其他杂质。有必要可以砂纸打磨等粗糙化处理,增加表面接触面积,但要避免过度粗糙导致气泡残留;最后将基材预热至 70 - 80℃并保持 1 - 2 小时,彻底干燥除湿,防止固化时水分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气泡。
2、材料与环境控制
胶料选择: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单组分(湿气固化)或双组分(反应固化)类型,双组分需严格按比例混合,可以参考相应灌封胶厂商的混合标准(如A:B =10:1)
温度调节:施工环境建议控制在23±3℃,湿度低于70%。如果环境处于低温情况下,会延缓材料固化时间,这能为操作保留更多操作时间,高温则相反加速反应。而湿度过低过高都会影响灌封效果,例如影响附着力等。
二、灌封胶混合与浇注
1、精准配比与混合
手工混合:按比例称量A/B组分,同方向搅拌2-3分钟,确保底部和边缘无未混合胶体,混合量不超过容器1/2以便脱泡。
真空脱泡:对表面光洁度要求高的场景,需在真空度≤-0.1MPa下抽除气泡,避免固化后内部空洞。
机械混合:使用点胶机或静态混合管,每日需校准吐胶比例,确保混合均匀。
2、分层浇注与消泡
分次操作:复杂或大型器件需分次灌胶,每次浇注后吹扫表面浮泡(如热风枪处理),防止气泡积聚。
注胶技巧:出胶管需深入缝隙底部,匀速挤压胶料,确保填充密实。对水平缝隙采用自流平胶,垂直面选用非下垂型胶体。

三、固化与后处理
1、固化条件优化
常温固化:双组分胶可以采用常温固化,聚氨酯灌封胶传统需要3-4小时的时间完成初固化,48-72小时完全固化,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可能会影响固化时间。
加热加速:对于灌封金属类的基材可通过夹具加热提升传热效率,缩短固化周期,但需避免局部过热导致胶体开裂。
2、质量检验与修整
在聚氨酯灌封胶固化后,还需要质量检验与修整。先进行完整性检查,通过直接观察胶体外观,查看是否均匀分布且无气泡存在。对于一些对内部质量要求严格的应用场景,可以借助X射线或超声波检测技术,排查胶体内部是否存在缺陷,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有必要可以对其绝缘性及抗震性能进行全面测试,以此保障电子元件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使其能够满足各类应用场景的严格要求。

四、施工工艺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在聚氨酯灌封胶施工过程中,有不少要点值得注意。在施工方面,要避免水分接触,如果混合工具或容器沾水很可能导致胶体固化时出现异常;在胶料混合时还需要严格把控比例,如果称量误差超过5%,可能会影响灌封效果和防护性能。
如果是在夏季施工,由于温度较高可能出现热膨胀现象,所以建议预留2-3mm的伸缩缝,以此防止胶体因热膨胀而开裂;如果是冬季施工则需采取不同策略,可将胶料预热至 25 - 45℃,以此降低胶料粘度。在操作过程中,为保障人身安全,务必佩戴手套和护目镜,防止皮肤接触未固化的胶体,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总结
以上为大家详细了解到聚氨酯灌封胶的施工工艺的步骤,包括施工前的准备、混合与灌封的关键操作和施工前后的注意事项。而随着自动化设备的普及,以后还可以采用高精度点胶工艺与快速固化配方来优化灌封工艺,将灌封质量进一步,并能延长器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