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放大电路详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基本放大电路是电子工程中用于信号放大的核心组件,其通过电子器件(如晶体管)将微弱输入信号转换为幅度更大的输出信号。这类电路在音频设备、通信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性能直接影响信号处理的质量。以下从核心类型、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三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核心类型与结构特点
根据输入/输出端与晶体管电极的共用关系,基本放大电路可分为三种典型拓扑结构:
共射放大电路
输入信号作用于基极,输出取自集电极,发射极作为公共端。其特点是电压和电流均能放大,输入电阻适中(约1-10kΩ),输出电阻较大(约几十kΩ),但相位反转且带宽较窄,适用于中低频信号放大。
共基放大电路
输入信号通过发射极输入,基极作为公共端。该结构输入电阻极低(约几十Ω),输出电阻高(约几百kΩ),电压放大倍数大且频率响应优异,常用于高频调谐电路或需要阻抗匹配的射频前端。
共集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
输入信号接入基极,输出从发射极取出。其输入电阻极高(可达数百kΩ),输出电阻极低(约几十Ω),电压放大倍数接近1,但电流放大能力强,适用于缓冲级或功率驱动场景。
二、放大机制与偏置原理
放大电路的核心原理在于利用晶体管非线性特性实现能量控制:
静态工作点设置:通过基极偏置电阻(Rb)和集电极电阻(Rc)建立合适的直流工作点(Q点),使晶体管处于放大区。典型参数如Ic=1-10mA,Vce≈1/2 Vcc,可避免截止或饱和失真。
动态信号放大:输入交流信号引起基极电流变化(ΔIb),通过电流放大系数β转化为集电极电流变化(ΔIc=βΔIb),最终在负载电阻上形成放大的电压信号。例如共射电路电压增益可达100-300倍。
三、关键性能参数与优化
放大倍数
电压增益Av=ΔVo/ΔVi,电流增益Ai=ΔIo/ΔIi,功率增益Ap=Av×Ai。实际设计中需权衡增益与稳定性,引入负反馈可扩展带宽但会降低增益。
输入/输出阻抗
输入阻抗Ri影响信号源能量传输效率,输出阻抗Ro决定带负载能力。例如音频功放常要求Ro<8Ω以匹配扬声器阻抗。
频率响应特性
受耦合电容(影响下限频率fL)和晶体管结电容(影响上限频率fH)制约。宽带放大器需采用共射-共基组合结构,典型带宽可达10MHz以上。
设计实例:在话筒前置放大电路中,多采用共射结构配合分压式偏置,设置Re电阻提升温度稳定性,并联旁路电容Ce消除交流负反馈。通过调整Rc与Re比值控制增益,同时采用屏蔽布线降低50Hz工频干扰。
补充说明:现代集成电路中,基本放大电路常作为运放内部的核心单元,例如差分输入级多采用共射-共基组合结构,中间级使用共射高增益放大,输出级则采用互补对称射极跟随器实现低阻输出。
放大概念
小功率信号变成一个大功率信号,需要一个核心器件(三极管)做这件事,核心器件的能量由电源提供,通过核心器件用小功率的信号去控制大电源,来实现能量的转换和控制,前提是不能失真,可以用一系列正弦波进行观测
电子电路放大的基本特征:功率放大 (即不单是电流或是电压)
放大电路的本质:能量的控制和转换
放大电路中必要条件:有源元件(能够控制能量)
放大的前提条件:不失真(只有在不失真的情况下的放大才有意义)
放大电路核心元件: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和场效应管(工作在恒流区)
测试信号:正弦波(任何稳态信号都可以分解为若干频率正弦信号)
放大电路得到的信号就是Ri与Rs对Us的分压
放大倍数 A 通常研究电压放大倍数Au
输入电阻 Ri
输出电阻Ro
通频带
非线性失真系数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最大输出功率与效率(功率放大电路)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有效放大的条件
静态:静态工作点要设置合适(直流电源、合适的电阻),使晶体管始终工作在放大区,静态工作点位置直接影响放大信号是否失真,是否能得到最大幅度的放大
动态:要保证实现信号的耦合(交流信号必须能够输入、传递到放大电路中,且放大后的交流信号能够对外输出、传递给负载或后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