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技术 > 通信技术
[导读]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浪潮下,车辆内部的电子系统变得愈发复杂,这对车载网络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CAN 总线,作为目前车载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标准协议,长期以来在车身控制、动力系统管理、底盘控制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局限性逐渐显现,车载以太网 10BASE-T1S 技术应运而生,引发了关于其是否能够取代 CAN 总线的广泛讨论。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浪潮下,车辆内部的电子系统变得愈发复杂,这对车载网络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CAN 总线,作为目前车载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标准协议,长期以来在车身控制、动力系统管理、底盘控制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局限性逐渐显现,车载以太网 10BASE-T1S 技术应运而生,引发了关于其是否能够取代 CAN 总线的广泛讨论。

CAN 总线凭借低成本、可靠性高以及易于实施等显著优势,在过去几十年间成为车载网络的中流砥柱 。它能够以 1Mb/s 的速度在双绞线或光缆上运行,支持多主控制器,采用面向内容的编址方案,使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新节点接入时无需对硬件或软件进行大幅改动 。其报文结构简单,通过 11 位标识符定义优先级,保障了数据传输的有序性与准确性,在复杂的汽车电子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检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确保了车辆各系统间的实时信息共享 。

但如今,汽车电子产品数量激增,功能不断升级,CAN 总线的弊端逐渐暴露。其半双工通信模式和有限的传输速率,已难以满足现代汽车网络对高速、实时、双向数据传输的迫切需求 。特别是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这些系统需要处理大量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CAN 总线最高 1Mb/s 的传输速率显得捉襟见肘 。同时,传统总线复杂的拓扑结构和冗余的协议层,使得车辆线束日益庞大,增加了成本与车辆重量,不利于汽车向轻量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

为应对这些挑战,车载以太网技术崭露头角,其中 10BASE-T1S 作为 IEEE 旗下最新的汽车规范之一,自 2019 年获得批准后,备受行业关注 。10BASE-T1S 中的 “10” 代表其最大传输速度可达 10Mb/s,“BASE” 指基带信令,“T1” 表示采用单双绞线布线,“S” 表示短长度或短范围 。该技术专为汽车和工业环境设计,能够在存在大量噪声和电磁干扰的条件下稳定工作 。

从传输速率来看,10BASE-T1S 相较于 CAN 总线优势明显,其 10Mb/s 的速率是 CAN 总线 1Mb/s 速率的 10 倍,甚至比 CAN FD 的 5Mb/s 还要快 。这使得它在处理 ADAS 等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极高的应用时,能够更加从容,确保系统及时响应,提升驾驶安全性 。例如,在 ADAS 的车道保持辅助、自动紧急制动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等功能中,大量传感器数据需要快速传输与处理,10BASE-T1S 的高速率可有效保障系统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

在拓扑结构方面,10BASE-T1S 的多点拓扑结构是一大创新 。它允许至少 8 个节点通过单对铜绞线连接,实现通信 。这种结构显著减少了线缆和连接器的使用,降低了布线复杂性与车辆重量 。相比之下,传统以太网在 8 节点局域网中需要 16 个物理层设备(PHY),而 10BASE-T1S 仅需 8 个,大大简化了网络架构 。以汽车座椅舒适控制到 ADAS 盲点检测等设备连接为例,每个节点只需一个 PHY 即可,无需网关将 CAN 或 CAN-FD 转换为以太网,既减轻了重量,又降低了材料成本 。

为确保在多点拓扑中数据传输无冲突,10BASE-T1S 引入了物理层冲突避免机制(PLCA) 。PLCA 通过协调器节点(节点 0)控制所有其他节点的通信,保证网络中不会发生冲突,且能有效利用网络带宽 。这种机制具有确定性,无论网络中节点数量多少、数据包大小如何,系统都能按确定顺序通信,避免了传统 CSMA/CD 机制中的随机冲突,极大提高了网络效率,减少了通信延时,为 ADAS 等高带宽应用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

10BASE-T1S 的功耗也非常低 。与 CAN 协议通常需要 5V 电源不同,它使用的传输电压为 1VPP,可在 3.3V 电源下工作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降低功耗有助于提升续航里程,因此 10BASE-T1S 的低功耗特性使其在电动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应用中极具竞争力 。

网络安全也是 10BASE-T1S 的一大亮点 。传统车载网络协议如 CAN 和 FlexRay 缺乏内置安全机制,而 10BASE-T1S 依赖成熟的以太网技术,可直接利用以太网的安全特性 。在自动驾驶和联网汽车时代,网络安全至关重要,10BASE-T1S 为汽车网络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从实际应用案例来看,宝马集团将率先在未来的智能座舱氛围照明系统中采用 ADI 的 10BASE-T1S E²B 技术,展示了该技术在汽车内部网络应用的潜力 。安森美利用 10BASE-T1S 实现了对汽车前灯的精确控制,通过 ECU-Light 架构实现区域控制,每个灯光功能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控制,为汽车制造商设计个性化、多样化前灯系统提供了支持 。这些应用表明,10BASE-T1S 能够有效满足汽车不同系统的通信需求,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

尽管 10BASE-T1S 优势众多,但要完全取代 CAN 总线并非一蹴而就 。CAN 总线在汽车行业经过长期应用,已形成了成熟的生态系统,从设计、生产到维护,整个产业链对 CAN 总线非常熟悉 。替换为 10BASE-T1S 意味着需要对现有设计流程、生产设备以及售后维修体系进行全面升级,这将带来巨大的成本与时间投入 。而且在一些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不高、成本敏感的简单应用场景中,CAN 总线的低成本优势依然明显,例如车门、天窗、座椅控制等使用 LIN 总线辅助 CAN 总线的场景,短期内全面替换为 10BASE-T1S 并不经济 。

车载以太网 10BASE-T1S 在传输速率、拓扑结构、功耗、网络安全等方面展现出超越 CAN 总线的优势,为汽车网络通信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在许多场景下具备取代 CAN 总线的潜力 。但由于 CAN 总线深厚的应用基础和特定场景下的成本优势,10BASE-T1S 全面取代 CAN 总线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两者可能会共存互补,随着技术发展与成本降低,10BASE-T1S 有望在车载网络中占据更重要地位 。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