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具身智能吗?具身智能的发展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具身智能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的不断拓展。为增进大家对具身智能的认识,本文将对具身智能以及具身智能的发展现状予以详细介绍。如果你对具身智能具有兴趣,不妨和小编一起来继续往下阅读哦。
一、什么是具身智能体?
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EI)是指通过物理世界的载体感知环境并实现交互的一体化全新智能范式,物理载体通过传感器等感知外部环境,形成自我认知,并进行自我决策从而进行行动。具身智能与传统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颠覆了“离身性”局限,它具备了物理载体,具身智能体就是这个物理载体,它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形态,它可以是机器人,可以是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是自动飞行无人机,也可以是其他物理形态。
机器人是目前最常见的具身智能体,包括固定基座、轮式、四足、人形等形态,可以通过视觉、力觉、触觉、嗅觉等传感器感知三维世界,在物理世界中基于环境变化随时自动做出行动调整,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物流、商业、教育、娱乐、安防等多领域。
自动驾驶汽车是具身智能的主要载体之一,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自我做出相应的驾驶决策判断,不仅能提升乘车人员的驾驶体验,还能显著增强驾驶的安全性。
自动飞行无人机主要通过感知环境实现自主飞行,实时躲避障碍物并执行多种任务,如物流、航拍、抢险救灾、气象探测、科学实验、旅游观光等。
二、具身智能的发展现状
(1)技术发展:大模型驱动,软硬件协同进步
大模型与GenAI的飞速发展,开启具身智能技术萌芽。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显著提升机器人智能水平,使其能执行复杂语义推理任务,推动人形机器人向量产迈进。但目前具身智能仍处于技术萌芽期,初创公司在技术和商业化路径上仍需探索,面临成本、技术等难题。
智能机器人性能提升依赖软硬件协同进步。从硬件基础材料到人机交互技术,从多模态感知大模型到高精度运动控制算法,各层面技术积累与进步,展现出具身智能的应用潜力。在多模态感知方面,融合视觉、听觉、温度、力度等多种模态信息,实现对环境的全面感知;自主决策与规划层面,基于环境感知做出最优决策,并向群体智能进化;机器肢体与运动控制上,通过材料科学发展提升核心零部件性能,利用强化学习等优化控制算法。
(2)应用场景多样化,工业制造率先落地
具身智能应用广泛,涵盖工业制造、服务、特种应用等领域,正从制造业向商业和家庭服务场景渗透,远期或用于航天航空等极限环境。工业制造因柔性生产需求、结构化环境和成本效益优势,成为具身智能率先落地场景,如微亿智造和配天机器人的产品能满足不同工业需求。服务场景需求多样开放,对机器人要求高,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各类服务机器人将进入市场满足智能化服务需求。
(3)软硬件深度融合,产业生态系统逐步完善
具身智能产业链涵盖软硬件多个环节,形成复杂且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软件层面包括开发工具、基础软件设施等;硬件涉及机器人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生产等;同时还包括软硬件集成环节。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协作,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落地。
在机器人控制模型选择上,分层模型和一体化端到端模型各有优劣。分层模型通过不同层次模型协作,利用底层硬件和中间小模型弥补大语言模型不足;端到端模型可直接实现从人类指令到机械臂执行,但受数据制约,目前数据规模、模型泛化性、响应速率等问题有待解决。随着数据积累,端到端模型未来有望成为主流。
以上便是此次带来的嵌入式软件相关内容,通过本文,希望大家对嵌入式软件已经具备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喜欢本文,不妨持续关注我们网站哦,将于后期带来更多精彩内容。最后,十分感谢大家的阅读,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