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测试测量 > 测试测量
[导读]一、引言 红外热像仪凭借其能非接触式测量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优势,在工业检测、安防监控、医疗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制造工艺、环境因素等影响,红外探测器各像素单元的响应特性存在差异,导致成像结果出现非均匀性,严重影响了图像质量和测温精度。非均匀性校正(NUC)技术应运而生,旨在消除这种差异,提高红外热像仪的性能。


一、引言

红外热像仪凭借其能非接触式测量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优势,在工业检测、安防监控、医疗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制造工艺、环境因素等影响,红外探测器各像素单元的响应特性存在差异,导致成像结果出现非均匀性,严重影响了图像质量和测温精度。非均匀性校正(NUC)技术应运而生,旨在消除这种差异,提高红外热像仪的性能。


二、传统NUC方法及局限性

传统的NUC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定标的方法和基于场景的方法。基于定标的方法利用黑体辐射源在不同温度下获取参考图像,计算校正系数,但该方法需要定期进行定标,且对环境变化敏感。基于场景的方法利用场景中的统计信息进行校正,但在场景变化较大时,校正效果会受到影响。


三、黑体辐射源与深度学习融合方案

(一)方案原理

本方案将黑体辐射源提供的精确温度信息与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首先,利用黑体辐射源在不同温度下获取一系列高质量的红外图像作为训练数据,这些图像包含了准确的温度分布信息。然后,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对这些图像进行学习,提取图像特征和温度分布规律。在实际应用中,将待校正的红外图像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模型输出校正后的图像。


(二)代码实现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Python代码示例,使用TensorFlow框架实现基于CNN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


python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keras import layers, models

import numpy as np


# 假设已经获取了训练数据,X_train为输入的红外图像,y_train为对应的校正后图像(这里用模拟数据)

X_train = np.random.rand(100, 64, 64, 1)  # 100张64x64的灰度图像

y_train = np.random.rand(100, 64, 64, 1)


# 构建CNN模型

model = models.Sequential()

model.add(layers.Conv2D(32, (3, 3),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64, 64, 1)))

model.add(layers.MaxPooling2D((2, 2)))

model.add(layers.Conv2D(64, (3, 3), activation='relu'))

model.add(layers.MaxPooling2D((2, 2)))

model.add(layers.Conv2D(64, (3, 3), activation='relu'))

model.add(layers.Flatten())

model.add(layers.Dense(64 * 16 * 16, activation='relu'))

model.add(layers.Reshape((16, 16, 64)))

model.add(layers.Conv2DTranspose(64, (3, 3), activation='relu', strides=(2, 2),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Conv2DTranspose(32, (3, 3), activation='relu', strides=(2, 2),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Conv2D(1, (3, 3), activation='sigmoid', padding='same'))


# 编译模型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mean_squared_error')


# 训练模型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10, batch_size=10)


# 测试模型

X_test = np.random.rand(10, 64, 64, 1)

y_pred = model.predict(X_test)

四、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对比传统NUC方法和本融合方案的校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融合方案在保持较高校正精度的同时,对环境变化和场景变化的适应性更强。校正后的红外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温度分布更加准确。


五、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黑体辐射源与深度学习融合的红外热像仪非均匀性校正方案,充分利用了黑体辐射源的精确温度信息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强大特征提取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NUC方法的局限性。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方案有望在红外热像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立体深度估计在机器人技术、AR/VR和工业检测中至关重要,它为诸如箱体拾取、自动导航和质量控制等任务提供了精确的3D感知。Teledyne IIS的Bumblebee X立体相机既具备高精度,又能够提供实时性能,能够在1...

关键字: 深度学习 AR 机器人

在工业废气排放监测与污染控制,多光谱气体传感器凭借其非接触、多组分同步检测的优势,已成为实时感知气体成分的核心设备。然而,工业废气中存在的复杂气体混合物(如SO₂与NO₂的吸收光谱重叠、VOCs(挥发性有机物)与水蒸气的...

关键字: 多光谱气体传感器 深度学习

在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低剂量CT(LDCT)因其能有效降低患者辐射暴露风险,成为临床诊断中备受关注的成像方式。然而,降低辐射剂量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噪声和伪影,影响图像质量,进而对微小结节(尤其是3mm及以下)的检测...

关键字: 低剂量CT 深度学习

随着数字集成电路(IC)设计复杂度的指数级增长,传统布局工具在处理超大规模设计时面临计算效率瓶颈。DREAMPlace作为基于深度学习的VLSI布局开源项目,通过引入GPU加速技术,实现了全局布局与详细布局阶段超过30倍...

关键字: 深度学习 IC布局

英国伦敦时间4月9日,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刊载了曦智科技的光电混合计算成果:《超低延迟大规模集成光子加速器》(An integrated large-scale photonic accelerato...

关键字: 光电混合计算 光子加速器 深度学习

鉴于过去几十年技术变革的速度,预测趋势似乎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任务。但我们认为拥有前瞻性的视角很重要,以下是我们对未来几年可能持续塑造和重塑行业的因素的预测。

关键字: 半导体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摄像头行为识别系统逐渐成为公共安全、商业运营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重要工具。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摄像头捕捉的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分析,能够自动识别并分析人类的各种行为,如打斗、跌倒、抽烟等,...

关键字: 深度学习 智能摄像头 行为识别

飞行目标往往呈现为十几个像素点的小目标 ,对其准确检测是黑飞反制、管控等应用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3的方法提高飞行目标的检测能力。首先为避免梯度消失 ,增强特征的复用 ,在特征检测层...

关键字: 飞行目标检测 YOLO v3 深度学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体动作识别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分支,正逐渐展现出其在人机交互、智能监控、虚拟现实、健身娱乐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动作识别系统,通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方法,实现...

关键字: 深度学习 动作识别 人工智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