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规仍然是推动汽车 MEMS 产业增长的关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汽车产业持续变革的当下,汽车 MEMS(微机电系统)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于这一产业的发展,而其中安全法规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始终是推动汽车 MEMS 产业增长的关键要素。
自汽车 MEMS 传感器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启第一轮商业化浪潮,在汽车领域初步应用以来,其发展便与安全法规紧密相连。2003 年,随着各类安全功能逐步融入车辆,汽车成为 MEMS 传感器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像是安全气囊中所运用的加速计、ESP 系统的陀螺仪,以及早期用于轮胎压力监测的压力传感器等,均为 MEMS 的首批应用实例。随着汽车行业安全规定日益严格,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浪潮的袭来,MEMS 传感器在汽车领域得以迅猛发展。如今,普通汽车平均配备 10 - 30 个 MEMS 传感器,而高档汽车采用的传感器数量更是多达几十甚至上百个。
众多安全法规对汽车 MEMS 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以电子稳定控制(ESC)系统相关法规为例,美国早在多年前就已强制要求所有汽车采用该系统,欧洲、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立法,要求在特定年份的车型中安装。在 ESC 系统里,基于 MEMS 的惯性传感器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这些法规的逐步推行,市场对 MEMS 惯性传感器的需求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法规实施后的几年内,全球 MEMS 惯性传感器在 ESC 系统方面的出货量实现了显著提升,增长率颇为可观。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法规同样影响深远。美国自 2007 年起要求所有汽车安装 TPMS,随后欧洲、韩国等地区也相继立法,规定在 2012 年车型中必须配备该系统。我国也在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强制要求所有新认证乘用车安装胎压监测系统。TPMS 高度依赖 MEMS 压力传感器,这一系列法规的实施,使得 MEMS 压力传感器在 TPMS 领域的市场需求急剧攀升。有研究机构预测,在 TPMS 法规全面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全球 MEMS 压力传感器用于 TPMS 的出货量将从最初的每年数千万个,增长至数亿个规模。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针对汽车尾气排放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规。为满足这些法规要求,汽车制造商需要优化发动机运行,减少柴油发动机的颗粒排放。在此过程中,用于动力系统的 MEMS 压力传感器需求应运而生,它们能够精准监测和调控发动机相关参数,助力汽车满足环保法规标准,这无疑为 MEMS 压力传感器在动力系统领域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安全法规不仅在当前有力地推动着汽车 MEMS 产业的增长,从长远来看,其影响力还将持续显现。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未来的安全法规必然会对汽车提出更高的安全和智能要求。例如,在自动驾驶逐渐普及的背景下,法规可能会要求汽车具备更精准、可靠的环境感知和车辆状态监测能力,而 MEMS 传感器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提供诸如加速度、角速度、压力等多种关键数据,从而为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这意味着未来将催生更多与自动驾驶安全相关的 MEMS 传感器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汽车 MEMS 产业的市场规模。
尽管安全法规为汽车 MEMS 产业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但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从技术层面来看,为满足法规对汽车安全性和智能化的更高要求,MEMS 传感器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性能,如提高精度、稳定性、可靠性,降低功耗等。然而,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还需兼顾成本控制,因为汽车市场对成本较为敏感。尤其是当市场需求因法规推动而大幅增长时,如何在大规模生产中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也是一大难题。从市场竞争角度而言,随着安全法规刺激市场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涌入该领域,竞争将愈发激烈。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同时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安全法规从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始终是推动汽车 MEMS 产业增长的关键力量。其通过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为汽车 MEMS 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市场需求,指引着产业的发展方向。尽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但只要企业能够积极应对,抓住安全法规带来的机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升级,汽车 MEMS 产业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安全化变革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