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智能复用器对车用上桥臂驱动器进行升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汽车电子系统不断发展的当下,采用智能手段控制车内外照明愈发关键。同时,紧凑的车身控制模块集成的功能持续增多,这一趋势也带来了诸多技术挑战。其中,汽车照明系统对电子元器件的要求日益严苛,而智能复用器在解决 PWM 通道、诊断功能和系统可靠性问题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本文将详细阐述如何利用智能复用器对车用上桥臂驱动器进行升级。
车用上桥臂驱动器的现状与挑战
车身控制模块(BCM)作为汽车电子系统的关键部分,承担着控制、诊断、车内外照明失效管理以及子模块电源分配等多种功能,还具备网关功能,连接车内不同通信网络。为降低成本与重量,并强化诊断功能,固态开关即上桥臂驱动器逐步取代机电式继电器,成为执行器的发展方向。
上桥臂驱动器的 PWM 控制需求
为应对汽车电瓶电压变化引发的瞬变,维持 LED 灯和普通白炽灯亮度稳定,系统需借助脉宽调制(PWM)信号对这些驱动器加以控制。当汽车电瓶电压过高时,该控制功能可防止白炽灯丝快速熔断或 LED 灯过热。
上桥臂驱动器的诊断功能要求
上桥臂驱动器会提供与负载电流成正比的数字状态或电流检测信号。基于这些信息,系统必须能够可靠识别并报告多种失效情况,如超载、对地短路、对电瓶短路、过热、通态开路、断态开路等。
平台解决方案的通用性难题
车身控制模块不仅要控制特定车型的多种设备,还需满足不同市场的特殊需求,且多款车型常共用同一车身控制模块。在传统汽车中,通常配备三个车身控制模块,而现代汽车已将这些模块的功能整合到两个甚至一个模块内。例如,客车车身控制模块的上桥臂驱动器一般有 40 多条通道,货车则通常有 80 多条通道。在 PWM 通道间实现移相控制,有助于防止灯泡浪涌电流同时发生而导致的巨大电压降,提升系统电磁兼容性。此外,还需定期监测和 PWM 控制每个已激活负载的输出电流,避免因冷白炽灯丝高浪涌电流引发的错误超载检测等,同时诊断功能要能滤除由 ISO 脉冲等引起的乱真失效条件。但具有移相功能的 PWM 信号发生器与大量通道的同步诊断功能相结合,往往会加重微控制器的负荷。
为符合 ISO26262 (ASIL B) 的功能性安全要求,上桥臂驱动器的电源电压一般分为 2 - 4 个电压轨。有时,一个多通道上桥臂驱动器无法控制多个安全负载(如近光灯、刹车灯、示宽灯等)。并且,根据负载特性对功率级大小的优化以及汽车平台内的变化,可能形成由单通道和双通道上桥臂驱动器组成的驱动区。所以,我们急需一种内部集成度低、可灵活伸缩的上桥臂驱动器解决方案,以实现同步诊断和 PWM 控制功能。
按照汽车工业的零缺陷原则,电子元器件和系统的安全性、容错性以及抗特殊负载条件的稳健性愈发重要。特别是上桥臂驱动器输出对地短路时,不能导致失效输出烧毁。虽然标准上桥臂驱动器内置保护机制,但在热机械应力和电子迁移现象引发的短路情况下,仍可能被烧毁。滤波时间越长,被击穿的风险越高。当前,若诊断功能由微控制器直接负责,对上桥臂驱动器电流检测或数字状态的采样时间在 10ms 到 100ms 之间。而且,必须设置滤波功能,防止在验证失效条件前,因瞬变骚扰产生错误的失效报告。
智能复用器的选择 —— 以 L99PD08 为例
L99PD08,也被称为 AMICO(先进复用器和集成化协处理器),是一款出色的智能型多路复用器,能够对 8 条上桥臂驱动器通道进行控制和诊断。它可与意法半导体 VIPOWER M0 - 5、M0 - 5E 和 M0 - 5T 系列中的任意一款上桥臂驱动器产品协同工作,不受器件导通电阻 Rdson 数值、诊断类型及通道数量的限制,是连接微控制器与上桥臂驱动器的理想接口。
该复用器通过 SPI 总线接口与微控制器通信,以 16 通道上桥臂驱动器为例,可将所需微控制器的引脚数量从 32 支大幅减少至 11 支。其 8 位分辨率 PWM 信号的时钟源自两个外部时钟源。为防止灯泡浪涌电流同时出现造成巨大电压降,提升系统电磁兼容性,L99PD08 在每条 PWM 通道中引入移相控制功能。同时,它能同时监测上桥臂驱动器的 8 个通道,每隔 32µs 对每个诊断信号进行一次采样。在通态或断态过程中,实时诊断功能会始终考量采样是否完成。当施加 PWM 信号时,最终的同步过程可有效避免错误诊断的发生。
当上桥臂驱动器发生短路时,L99PD08 的反应时间在 64 到 100µs 之间,能够滤除快速 ISO 瞬变事件带来的潜在危险。其关断锁保护功能可极大地增强上桥臂驱动器在短路时的稳健性,且无需微控制器干预。在 AECQ100 - 012 标准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对 L99PD08 进行性能评估发现,在 - 40°C 下的长脉冲测试(关断前反应时间 300ms)中,L99PD08 的稳健性改进因子是微控制器直接诊断上桥臂驱动器架构的 300 倍。
使用智能复用器升级车用上桥臂驱动器的步骤
升级前的准备工作
硬件检查与准备:仔细检查车辆的电气系统,确保电池电量充足且无漏电等问题。准备好适配的 L99PD08 智能复用器、所需的上桥臂驱动器(如 VIPOWER M0 - 5 等系列产品)、SPI 总线连接线缆、焊接工具、螺丝刀等必要工具。同时,根据车辆电气布局,规划好智能复用器和相关器件的安装位置,确保安装空间充足且通风良好,远离热源和干扰源。
软件准备:获取与 L99PD08 智能复用器和车辆微控制器相匹配的驱动程序和控制软件。对软件进行备份,并确保软件版本为最新,以保证兼容性和功能完整性。此外,准备好用于烧录软件的设备,如编程器等。
具体升级操作流程
拆卸原有部分:在确保车辆电源关闭且处于安全状态下,小心拆卸原车上桥臂驱动器周边的相关部件,如保护罩等,露出上桥臂驱动器的安装位置。使用合适工具拆除原上桥臂驱动器与电路的连接线缆和固定螺丝,妥善保管拆下的部件。
安装智能复用器与新驱动器:将 L99PD08 智能复用器安装在预先规划好的位置,使用螺丝或固定夹牢固固定。按照 SPI 总线接口规范,使用连接线缆将 L99PD08 与车辆微控制器正确连接,确保连接稳固且线缆无扭曲、破损。接着,安装新的上桥臂驱动器,将其与 L99PD08 的对应通道连接,注意连接极性和接口匹配,确保连接可靠。
电气连接与布线:仔细检查所有连接线缆,确保无松动、短路或断路情况。根据车辆电气布线要求,对连接线缆进行合理布线,使用线束固定夹将线缆固定在车辆框架上,避免线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晃动或与其他部件摩擦。同时,确保电源线缆连接正确,为智能复用器和上桥臂驱动器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软件烧录与配置:将编程器与车辆微控制器和电脑连接,打开烧录软件。按照软件操作指南,将 L99PD08 的驱动程序和相关控制软件烧录到微控制器中。烧录完成后,根据车辆的具体照明需求和功能设定,在软件中对 L99PD08 进行参数配置,如 PWM 通道的移相设置、诊断功能的灵敏度设置等。
升级后的调试与测试
初步通电检查:在完成所有硬件安装和软件烧录配置后,进行初步通电检查。缓慢接通车辆电源,观察 L99PD08 智能复用器和上桥臂驱动器的指示灯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启动,无异常闪烁或熄灭情况。同时,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测量关键节点的电压和电流,检查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功能测试:对车辆的照明系统等相关功能进行全面测试。依次打开和关闭不同的车灯,观察灯光的亮度调节是否正常,是否能够通过 PWM 控制实现平稳调光。检查诊断功能是否正常工作,人为模拟一些常见的失效情况,如灯泡短路、开路等,观察 L99PD08 是否能及时准确地检测到并通过诊断信号反馈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是否能做出相应的报警或保护动作。
稳定性测试:进行一段时间的车辆行驶测试,模拟实际使用场景。在行驶过程中,持续监测上桥臂驱动器和智能复用器的工作状态,观察是否有过热、异常噪音或功能不稳定等问题。同时,检查车辆在不同工况下(如加速、减速、颠簸路面行驶等),照明系统和相关功能是否能稳定运行。
总结
通过使用如 L99PD08 这样的智能复用器对车用上桥臂驱动器进行升级,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汽车照明系统及车身控制模块面临的诸多问题。不仅可以减轻微控制器的负荷,提高系统的稳健性和可靠性,还能满足日益严格的汽车电子系统功能需求和安全性标准。在升级过程中,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做好升级前的准备、精准实施升级操作以及全面细致地进行升级后的调试测试,是确保升级成功,提升车辆电子系统性能的关键。这一升级方案对于汽车电子系统的优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望在未来的汽车制造和改装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