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电子 > 汽车电子
[导读]自动驾驶技术多模态感知融合已成为突破安全瓶颈的核心战场。当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路线时,小米等中国车企通过激光雷达与视觉的深度融合,在复杂城市场景中实现了更可靠的感知能力。其中,时空对齐技术作为多模态融合的基石,直接决定了系统能否在暴雨、逆光等极端条件下保持厘米级定位精度。

自动驾驶技术多模态感知融合已成为突破安全瓶颈的核心战场。当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路线时,小米等中国车企通过激光雷达与视觉的深度融合,在复杂城市场景中实现了更可靠的感知能力。其中,时空对齐技术作为多模态融合的基石,直接决定了系统能否在暴雨、逆光等极端条件下保持厘米级定位精度。

自动驾驶系统需同时处理来自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异构数据。以小米SU7为例,其搭载的禾赛AT128激光雷达每秒发射153万束激光,生成百万级点云;而11颗高清摄像头则以60Hz频率捕获2K分辨率图像。两种传感器的数据频率相差3倍,空间安装位置相差0.5米以上,若未经过精准对齐,将导致目标位置偏移、速度测量误差等问题。

时空对齐的核心在于建立统一时空基准:

时间同步:通过GNSS授时模块为所有传感器打上纳秒级时间戳,结合软件插值算法将摄像头帧率从60Hz降采样至与激光雷达同步的20Hz,确保点云与图像的时间差小于1ms。

空间标定:利用张氏标定法获取摄像头内参(焦距、畸变系数),通过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联合标定板,计算两者间的旋转矩阵与平移向量。小米采用自研的“多维像素”技术,将标定误差控制在0.1像素以内,相当于在200米距离上定位误差小于2cm。

传统后融合方案中,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独立检测目标后进行结果投票,信息损失率高达30%。小米SU7采用的BEVFusion架构通过数据级融合,在原始数据层面实现深度耦合:

点云投影:将激光雷达点云通过球坐标变换转换为深度图像,每个像素值代表目标距离,分辨率达0.1°×0.1°。

语义增强:利用PointPainting算法将摄像头检测的语义标签(如行人、车辆、交通标志)映射到深度图像对应像素,使点云具备颜色与纹理信息。

特征提取:通过3D卷积神经网络同时处理增强后的深度图像与原始RGB图像,提取包含空间与语义信息的融合特征图。

实测数据显示,该方案在夜间场景中将行人检测距离从纯视觉的80米提升至150米,误检率降低62%。在2025年懂车帝实测中,小米SU7的AEB制动成功率在50km/h时速下达到98%,超越行业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为解决雨雪天气中激光雷达点云稀疏的问题,小米引入基于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融合模块:

跨模态交互:将视觉特征图与激光雷达特征图拼接后输入Transformer编码器,通过自注意力机制计算不同模态特征的关联度。例如,当激光雷达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但点云密度不足时,系统会自动提升摄像头特征的权重,利用纹理信息辅助分类。

动态权重调整:根据环境光照、天气条件实时调整融合比例。在强光场景下,视觉特征权重降低至30%,激光雷达权重提升至70%;而在雾霾天气中,毫米波雷达的速度信息占比增加至40%。

该技术使系统在暴雨中的障碍物识别率保持在95%以上,较纯视觉方案提升25个百分点。在2025年4月小米OTA升级中,新增的“积水路面检测”功能即基于此架构,通过融合激光雷达的反射强度与摄像头的颜色信息,准确识别深度5cm以上的积水区域。

时空对齐技术的落地面临三大工程难题:

传感器热漂移: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工作温度差异可能导致标定参数失效。小米采用温度补偿算法,实时监测传感器温度并动态调整旋转矩阵,使标定参数在-40℃至85℃范围内保持稳定。

振动干扰:车辆行驶中的颠簸可能破坏时空对齐。通过在IMU数据中嵌入卡尔曼滤波器,系统可过滤掉高频振动噪声,确保对齐精度不受路面影响。

计算效率:数据级融合带来计算量激增。小米采用自研的“澎湃智驾芯片”,通过硬件加速将融合处理延迟控制在5ms以内,满足L3级自动驾驶的实时性要求。

小米的实践揭示了多模态感知的三大趋势:

硬件预融合:将激光雷达与摄像头集成于同一模块,通过光学设计实现物理级对齐,如广州星程智能的“胤驹系统”已将时空标定误差缩小至0.05°。

算法轻量化:通过知识蒸馏技术将大模型压缩为边缘设备可运行的轻量模型,小米计划在2026年将融合算法参数量从1.2亿压缩至3000万,同时保持95%以上的精度。

全场景自适应:构建覆盖城市、高速、泊车等全场景的融合策略库,通过强化学习实现动态切换。在2025年7月的小米YU7实测中,系统可自动识别施工路段、无保护左转等120种复杂场景,并调用最优融合参数。

当行业还在争论纯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的路线优劣时,小米已通过时空对齐技术的突破证明:真正的智能驾驶安全,不在于传感器数量的堆砌,而在于如何让不同模态的数据在时空维度上完美共振。这种技术哲学,或许正是中国自动驾驶超越特斯拉的关键密码。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