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控制 > 工业控制
[导读] 该设计采用多重滤波措施和双绞线输出方式,有效降低输出电压纹波,提高电源输出质量;具备完善的自保护功能和监控检测功能,提高了电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以DC-DC变换器为核心,实现220V市电至+60V/20A的电源转

 

该设计采用多重滤波措施和双绞线输出方式,有效降低输出电压纹波,提高电源输出质量;具备完善的自保护功能和监控检测功能,提高了电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以DC-DC变换器为核心,实现220V市电至+60V/20A的电源转换。电源设计中采用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提高了有功功率;特别是电源设计了微机控制接口,与随动系统同步工作,并实现了上电时序控制,确保+60V电压相对低压输出滞后上电。

电源设计

系统结构

  220V交流电压经整流和滤波后得到320V左右的直流电压,加至电源模块输入端。单DC-DC模块的最高输出电压一般为+48V,要得到+60V的直流输出电压,必须采用模块串联的方法得到。设计采用两块PH600S280-28 DC-DC模块(调至+30V输出),通过串联得到+60V的输出电压,如图1所示。


图1 模块串联方式

  快恢复二极管D1、D2为串联方式中的保护器件,要求D1、D2反向耐压大于两倍的电源额定输出电压,电流大于两倍的电源额定输出电流,正向导通压降应尽量小。由于是采用两个电源模块串联构成电源系统,在一个有限制的封装内完成设计有一定困难,有的模块串联方案采用两个封装完成设计,即设计两个30V 的独立电源,再进行外部串联构成+60V电源系统。本设计通过合理配置空间,在电源上下盒盖中各安装一个DC-DC模块,以金属壳体作为散热手段,采用紧凑的设计和安装技术将整个电源系统封装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使整个电源体积、重量大大减小,截面积仅为6×9英寸2,实现了小体积大功率的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

功率因数校正措施

  开关电源的桥式整流、大电容滤波电路令整体负载表现为容性,使220V交流输入的电流电压相位产生差异,造成功率因数低下,有功功率下降并产生高次谐波污染电网,因此必须采取功率因数校正(PFC)措施。基于成本控制、电路体积及应用方便等因素考虑,我们采用被动式功率因数校正措施。被动式PFC结构简单,针对电源的整体负载特性表现,在滤波大电容之前串接一个参数适宜的功率电感,这里采用10mH/8A的环形磁心电感。强制平衡电源的整体负载特性,保证功率因数不低于0.8。被动式PFC采用电感等无源元件,工作可靠成本低廉,且无需对原电气设计进行修改,是目前常用的PFC方法。

设计特点与关键技术

微机控制和检测接口

  微机控制(图2)功能可以确保+60V/20A电源只在计算机送出使能信号、伺服系统工作的状态下启动输出,平时电源无输出。这种电源与随动系统同步工作的方式,具有省电、低发热、控制灵活等一系列优点。在某装备电源系统的一系列电源中,+60V/20A电源功耗最大,但发热量最小,温升最低,充分证明了电源设计中采用计算机控制接口的优越性。

图2 微机控制接口

  电源内部还提供针对+60V的微机检测接口,进行开关量方式的实时检测,如图3所示。+60V电压作为检测光耦的输入驱动,光耦输出作为检测口与微机数字I/O口连接。正常情况下检测口为低电平,一旦+60V输出消失或大幅降低,光耦的输出电平将由低到高发生跳变,提供给微机I/O口。

图3 微机检测接口

上电时序控制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存在上电时序问题,一般情况下驱动电压上电速度快,而控制电路电压上电后控制电平的建立需要一定时间。这样如果不进行上电时序控制,在系统上电的瞬间,高压比低压上电速度快,控制电平的建立相对滞后,导致在上电瞬间随动系统失控,电机出现短时间的失控转动,尤其是在双极性控制方式中。传统的解决方法通过设立高、低压开关手动控制上电时序,或是在控制系统中设计上电时序控制电路,这样必然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造成电路成本增加同时可靠性降低。而在电机驱动电源上解决这一问题,措施简单有效,工作原理为:CNT端为模块使能控制端,可以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作为输出电压的控制开关。通常采用光耦来控制CNT端的状态。只需增加一只光耦,即可解决上电时序问题。如图2所示,光耦输入端由电机控制电路的工作电压+5V控制,这样+60V电源输出必然滞后于低压+5V,实现了上电时序控制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前述问题。

电源保护功能与电磁兼容措施

  模块内有过流、过压、过热保护功能,使用外接电位器可在额定输出电压±10%的范围内调节。在电源系统设计中,我们在220V整流后的高压输入端、+60V输出端等关键部位采用TVS浪涌吸收器对电压瞬变和浪涌冲击进行防护抑制措施,以旁路吸收的方式保护了电源系统,同时降低了电磁干扰,提高了电源系统可靠性与寿命。

  我们实验测得的+60V输出电压纹波在800mV~1000 mV,明显偏大。通过在电源系统调整端和输出端采用聚脂电容滤波,电源内部采用双绞线走线方式等滤波措施,最终使得+60V电源系统的输出纹波控制在200mV~400 mV,满足了+60V/20A电源纹波电压≤600mV的使用要求。

结语

  本设计的电源相对传统的通用型大功率电源有着明显的的技术优势,其多功能的技术特点,符合电机驱动电源系统的发展方向。本专用电源已正式交付使用,成功应用在某型号天文导航装备上,功能实用、控制方便,工作稳定可靠。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2025年9月8日 – 提供超丰富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的业界知名新品引入 (NPI) 代理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是电源系统与物联网 (IoT) 领域知名半导体供应商英飞凌的全球授权代理商,...

关键字: 电源系统 物联网 半导体

大多数 ADC、DAC 和其他混合信号器件数据手册是针对单个 PCB 讨论接地,通常是制造商自己的评估板。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多卡或多 ADC/DAC 系统时,就会让人感觉困惑茫然。通常建议将 PCB 接地层分为模拟层和数字...

关键字: 混合信号 电源设计

器件失效的元凶主要包括电气过应力(EOS)、静电放电(ESD)、温度异常、机械应力、环境腐蚀及设计缺陷等。 ‌

关键字: 元器件 电源设计

电子元器件都有其使用寿命,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自然老化现象。电容器电解液干涸、电阻值漂移、半导体器件性能退化等都是典型的老化表现。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元器件老化速度会显著加快。据统计,温度每升高10℃,电子元器件的寿命就会...

关键字: 元器件 电源设计

在电子系统中,电源如同人体的心脏,为各个元器件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而电源系统电流的合理分配,更是决定了整个系统能否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电流分配,可能导致某些元器件供电不足,无法正常工作;也可能使部分器件电流...

关键字: 电源系统 器件 电流

在电源设计与研发过程中,精确测量电源从轻载到满载的效率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电源的性能评估,还直接影响产品的能耗标准和市场竞争力。搭建一套自动化测试系统,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这一测量任务,成为电源行业的重要需求。

关键字: 电源效率 电源设计

在电源设计领域,环路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电源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若环路不稳定,电源可能出现振荡、过冲等问题,影响负载设备的正常运行。波特图分析与补偿网络调优是解决电源环路稳定性问题的关键技术手段,以下将详细介绍其实战步骤。

关键字: 电源环路 波特图 电源设计

在高频DC-DC转换器设计中,电感作为核心储能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转换效率、功率密度和热稳定性。据行业数据显示,磁芯损耗占电感总损耗的60%-80%,而磁芯材料的选择是决定损耗特性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磁芯损耗机制、频率响应...

关键字: DC-DC 铁氧体 电感

在高频DC-DC功率转换领域,推挽升压电路凭借其高效率(>95%)和大功率密度优势,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机、工业电源等场景。然而,实测数据显示,约35%的启动失败案例源于磁芯饱和与占空比失衡的耦合效应。本文通过解剖某4...

关键字: 推挽升压电路 磁芯饱和 DC-DC

能源转型与工业智能化双重驱动,电源系统的功能安全设计已成为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核心课题。FMEDA(失效模式、影响及诊断分析)作为量化评估硬件安全性的关键工具,通过系统化分析故障模式、失效率及诊断覆盖率,为电源系统SIL(...

关键字: 电源系统 工业智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