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单片机 > 单片机
[导读] 最近在访问论坛时看到好多人在讨论51单片机,有人说51单片机应该学习,它是基础;也有人说51单片机是过时的产品,现在产品应用已经不再选用了,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必要性。从最初的51单片机学起,工作多年后现在基本应

 最近在访问论坛时看到好多人在讨论51单片机,有人说51单片机应该学习,它是基础;也有人说51单片机是过时的产品,现在产品应用已经不再选用了,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必要性。从最初的51单片机学起,工作多年后现在基本应用32位MCU做项目,笔者觉得是时候向51单片机说再见了。

51单片机的辉煌过去

51单片机指MCS-51系列单片机,CICS指令集。由Intel公司开发,其结构增加了如乘(MUL)、除(DIV)、减(SUBB)、比较(CMP)、16位数据指针、布尔代数运算等指令,以及串行通信能力和5个中断源,内有128个RAM单元及4K的ROM。其代表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系统之中。目前国内的51单片机市场主要为国产宏晶的产品STC系列其号称低功耗,稳定与廉价的特点。

学习51单片机的误区

误区1:51单片机是学习的基础

“51单片机是学习的基础”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在我读本科的时候,当时它无疑是学习的基础——毕竟那时没有更高级的单片机可以供使用,国内更没有更高级的教材供参考,老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而51单片机正符合这样的需求,不仅有大量的成型的教材,广泛的示例,当时工作的实际项目也是51单片机为主,于是51单片机理所当然的成为当时的学习基础。要知道笔者读本科的时候是2004年,即10年前的东西。按照莫尔定律,电子行业每18个月更新换代,10年前的技术现在已经更新了6代了——事实也确实如此。

目前32位Crtex-M系列单片机的各种教程已经普及,其学习的难度不断降低。以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F系列单片机来说,意法半导体在推广产品初期大量赠送了核心板。免费赠送的核心板不仅有流行的32位Cortex-M系列微处理器,更在板上集成在线调试器。随机附赠的光盘或者链接更是提供了大量的示例源代码。我们只需要安装开发环境即可直接编译与下载调试。这时,如果再说51单片机是学习嵌入式的基础肯定是不合时宜了。

误区2:51单片机可以学习寄存器的操作

51单片机可以学习寄存器的操作,这一点儿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分析一下其更深层的原因。在MSC-51单片机的编程环境中,最初是以汇编语言为主要编程语言。要知道汇编语言就是直接操作寄存器的,汇编语言是无法做到C语言的函数调用与封装的。如果说51单片机是以操作寄存器为优点,我觉得更应该说51单片机操作寄存器是一种无奈,是只有一个选项的选择题。

我们现在的Cortex-M系列单片机就无法学习寄存器了吗?显然不是。在硬件设计中,硬件的操作方式就是寄存器的操作,但是其实现却是可以不同。各微处理器提供的C语言库函数包其实质就是将操作寄存器的指令进行了C语言环境下的封装。我们这里用ST官方库函数举一个示例:

void USART_Init (USART1, *USART_InitStruct);//实现串口1的初始化,简单明了,无需注释

笔者在这里也想举一个示例来说明寄存器操作的步骤,但是操作寄存器实在是太复杂了,笔者不想去浪费时间去整理了。

通俗易懂的C语言,方便移植的C语言与硬件平台相对应的编译器联合,就能完成硬件的操作。有了简单、方便的方式,我们为什么还要考虑繁琐,复杂的汇编语言与寄存器操作呢?

误区3:51单片机的成本低

成本都是左右应用的主要因素。项目的立项主要考虑成本,销售的定价主要成本。低成本的方案才会在市场里占有优势。可是,51单片机真就是最低成本了吗?非也。现在按照功能划分,部分Cortex-m0系列的32位单片机的成本也能做3元人民币。其性能已经是51单片机的好几倍了,而且更容易开发与维护。

还有另外一个成本:开发难度成本。51单片机不支持在线调试,有一些问题在编程初期没有发现,只有与硬件连接后才会显现出现来,例如控制操作中经常用到的延时。这时在线调试的巨大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可以极其方便的查看微处理器当时的状态,使得问题的分析变得简单而透明。从而,有效降低开发的难度,缩短开发周期,节约开发资金。

误区4:51单片机入门简单

51单片机入门简单?我对于这个观点持保留意见。想要入门51单片机,我不仅熟悉该款单片机外设,而且还要充分了解寄存器的某位的意义。对于时钟,定时器的配置必须了如指掌。这样无疑会增大我的学习难度与熟悉的周期。如果我们使用32位单片机的库函数模式,我们只需要具备C语言的知识,了解API函数,直接看已经注释过的寄存器意思即可,不需要了解其底层的硬件实现,更不需要了解某个寄存器某个指定位的意义了。这样,减少了我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了开发难度。你说是51单片机入门简单,还是32位Cortex内核微处理器简单?

嵌入式系统的学习是非常枯燥而又有挑战性的事情。由于与实际的硬件直接连接,不仅要考虑编写的正确性,而且还要考虑硬件的可靠性。这时,简单、高效的软件编写就变向的降低我们开发难度与风险。51单片机已经是明日黄花,向前看才是发展。是时候向51单片机说再见了!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链表作为一种基础的数据结构,在程序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掌握链表的高效操作技巧,特别是逆序、合并和循环检测,对于提升算法性能和解决复杂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操作的C语言实现,并分析其时间复杂度。

关键字: 链表 C语言

在C/C++多文件编程中,静态变量(static)与全局变量的作用域规则看似简单,实则暗藏诸多陷阱。开发者若未能准确理解其链接属性与生命周期,极易引发难以调试的内存错误、竞态条件以及维护灾难。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两类变量的作...

关键字: 静态变量 全局变量 C语言

在嵌入式系统和服务器开发中,日志系统是故障排查和运行监控的核心组件。本文基于Linux环境实现一个轻量级C语言日志库,支持DEBUG/INFO/WARN/ERROR四级日志分级,并实现按大小滚动的文件轮转机制。该设计在某...

关键字: C语言 嵌入式系统

在嵌入式系统和底层驱动开发中,C语言因其高效性和可控性成为主流选择,但缺乏原生单元测试支持成为开发痛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宏定义和测试用例管理的轻量级单元测试框架方案,通过自定义断言宏和测试注册机制,实现无需外部依赖的嵌入...

关键字: C语言 嵌入式系统 驱动开发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任务调度算法直接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率。时间片轮转(Round-Robin, RR)作为一种经典的公平调度算法,通过为每个任务分配固定时间片实现多任务并发执行。本文将...

关键字: 实时操作系统 RTOS C语言

在Linux设备驱动开发中,等待队列(Wait Queue)是实现进程睡眠与唤醒的核心机制,它允许进程在资源不可用时主动放弃CPU,进入可中断睡眠状态,待资源就绪后再被唤醒。本文通过C语言模型解析等待队列的实现原理,结合...

关键字: 驱动开发 C语言 Linux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C语言与汇编的混合编程是优化性能、访问特殊指令或硬件寄存器的关键技术。然而,内联汇编的语法差异和寄存器使用规则常导致难以调试的问题。本文以ARM Cortex-M和x86架构为例,系统梳理内联汇编的核...

关键字: C语言 汇编混合编程

在计算机安全领域,缓冲区溢出攻击长期占据漏洞利用榜首。这种攻击通过向程序缓冲区写入超出其容量的数据,覆盖相邻内存区域(如返回地址),进而实现任意代码执行。本文将深入探讨栈保护机制与安全函数(如snprintf)的集成防御...

关键字: 栈保护 安全函数 C语言

在嵌入式系统和大规模数值计算等性能敏感场景中,程序优化是提升效率的关键环节。gprof作为GNU工具链中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精准定位CPU时间消耗热点。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演示gprof的三个核心使用步骤,帮助开发者快速识别...

关键字: C语言 gprof 热点函数

哈希表作为高效数据检索的核心结构,其性能高度依赖冲突解决策略。本文通过C语言实现对比链地址法与开放寻址法,揭示两种方法在内存占用、查询效率及实现复杂度上的差异,为工程实践提供量化参考。

关键字: 哈希表 链地址法 开放寻址法 C语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