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电子 > 医疗电子
[导读]0 引言热电堆红外探测器是最早发展的一种热红外探测器,其工作原理基于Seebeck 效应。这类探测器通常不需要致冷,可以常温工作,并对较大范围内的红外光响应均匀,由于成本较低,可以大批量生产,因此在安全监视、医

0 引言

热电堆红外探测器是最早发展的一种热红外探测器,其工作原理基于Seebeck 效应。这类探测器通常不需要致冷,可以常温工作,并对较大范围内的红外光响应均匀,由于成本较低,可以大批量生产,因此在安全监视、医学治疗、生命探测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早期的热电堆红外探测器是利用真空镀膜的方法器件尺寸较大,不易批量生产。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技术的发展,1982 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K. D. Wise等人[1]率先采用微机械手段制作了两种封闭膜结构的硅基热电堆红外探测器。此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拓展构成热电堆的材料和研究释放热电堆的工艺方面。构成热偶的材料除了Bi、Sb以及它们的合金以外,Poly/Au、Poly/Al、N-Poly/P-Poly 等[2-5]组合逐渐成为微机械热电堆探测器的主要材料。各向异性的湿法腐蚀液EDP、KOH 和TMAH等[4-8]被用来正面腐蚀硅衬底从而释放热电堆结构。以往制作的红外热电堆探测器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虽然金属热电偶具有较大优值,但其制作过程与标准CMOS工艺不兼容;第二,传统的背向腐蚀需要正反对准,工艺复杂,并且限制了器件尺寸进而影响了性能;第三,现有的正向腐蚀技术多是采用TMAH 湿法腐蚀,这就限制了腐蚀开口的形状和取向,还需特别注意保护某些材料不被腐蚀。这些问题影响了探测器本身性能的提高,更阻碍了与信号处理电路的集成。

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实现了一种正面开口的热电堆结构,采用XeF2作为工作气体干法刻蚀工艺释放器件。相对于刻蚀硅,XeF2气体对铝等材料的刻蚀速率极小,这样就可以采用标准CMOS工艺中最常用的材料,如Poly/Al 构成热电偶,从而大大提高兼容性。

1 设计和制作

本文提出的热电堆探测器包括硅基体、框架、热电堆、支撑臂、红外吸收层、刻蚀开口六部分,如图1 所示,其中,基体和悬浮于框架中间的红外吸收层分别构成热电堆的冷结区和热结区,支撑臂起到连接框架和红外吸收区以及承载热电堆的目的。支撑臂和红外吸收层是由在单晶硅上淀积的氧化硅和氮化硅复合膜构成。该结构的具体特征是制作了中间悬浮的红外吸收层,并设计了用于干法刻蚀基体的腐蚀开口。由于干法刻蚀的各向同性,腐蚀开口的形状可以多种多样,不同于湿法腐蚀开口必须严格沿着特定晶向排布,从而大大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

热电堆红外探测器是基于MEMS 技术加工的,工艺步骤如图2,图2 (a)复合介质膜的生长。在抛光的Si 片上,首先热生长氧化硅0.5~0.6μm,再用LPCVD 沉积SiN 0.1~0.2μm,形成氧化硅-氮化硅复合介质膜结构。(b)形成多晶硅条。在复合介质膜上用LPCVD沉积多晶硅(0.8~1.0μm),B离子注入掺杂,退火调整其方块电阻为30~40Ω。第一次光刻,BOE 腐蚀或离子束刻蚀形成多晶硅条,作为热偶的一种组分。(c)光刻引线孔。在(b)中形成的多晶硅上面,淀积一层氧化硅(0.5~0.6μm)作为绝缘层,第二次光刻,形成引线孔。(d)形成铝条和热电偶。溅射Al,第三次光刻,湿法腐蚀形成铝条,进而形成热电偶。(e)光刻刻蚀开口。第四次光刻,形成干法刻蚀的气体通道。(f)干法刻蚀释放结构。工作气体经由(e)中形成的刻蚀开口刻蚀硅衬底,形成悬浮的吸收层,释放热电堆结构。图3 是制作完成的热电堆器件。

制作完成的热电堆器件采用XeF2气体从正面腐蚀单晶硅衬底,从而形成悬浮膜结构的红外吸收层进而实现器件的释放。影响XeF2气体释放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负载,即需要释放的器件结构、器件表面与气体接触情况、器件数目及其在XeF2刻蚀反应腔内的分布状况等和控制刻蚀的各项参数,即刻蚀循环数目、每个循环刻蚀时间及XeF2压力。考虑到实验可行性,本文固定负载,重点研究控制刻蚀的各项参数的作用。为提高实验效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释放条件。实验表明,对于本文所提出的器件,特定负载下的优化控制参数为:20个刻蚀循环,每个循环的刻蚀时间为60s,XeF2压力为532 Pa。图4 为成功释放后的热电堆探测器。

2 测试

本文所使用的测试系统主要包括黑体作为红外辐射源,光阑用于减弱背景辐射,斩波器用来调制热电堆探测器产生的直流信号、信号处理电路、示波器。图4 中释放后的热电堆探测器通过标有“+ ”和“- ”号的引脚将直流电压信号接入处理电路的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的作用是对微弱的传感器信号进行初步放大,方便后续的滤波处理,放大倍数如果太大会在滤波处理之前引入很大的噪声。

表征探测器性能的三个主要指标为响应率、探测率和时间常数。测试结果:响应率13~15 V/W,探测率(1.85~2.15) × 107cmHz1/2/W,时间常数20~25 ms,其中,响应率和探测率通过输出电压来计算,放大1 000 倍后的电压信号如图5 (a)所示。通过调节斩波器的转动频率,使输出电压的幅值达到幅值的1 × 10 - 1倍,此时的上升时间即时间常数,如图5 (b)所示。其他器件参数:几何尺寸2 mm × 2 mm (释放前),热偶对数20,串联电阻16~18 kΩ。通过调整离子注入剂量和能量,可以进一步减小串联电阻,进而提高探测率和响应率。

3 结语

介绍了一种采用MEMS工艺制作的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并采用XeF2气体干法刻蚀工艺成功释放了器件。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使用干法刻蚀降低了工艺难度,避免了湿法腐蚀的诸多问题,例如,湿法腐蚀溶液不可避免的冲击可能会损坏器件结构,这就限制了器件尺寸,不能制作较大的吸收层,还容易导致结构变形甚至破裂或粘附等问题。另一方面使得腐蚀开口设计更加多样化,进而可以优化探测器的几何构型。正面刻蚀降低了正反对准对光刻机的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所介绍的探测器所有结构都是由标准CMOS工艺中最常见的材料构成,便于将模拟放大器等后端信号处理电路整合到传感器中,真正实现集信号产生和处理于一体的MEMS系统。

更多医疗电子信息请关注:21ic医疗电子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1秒极速对焦,全温段不虚焦!艾睿高性能红外热成像机芯FTⅡ S发布!

关键字: 红外热成像机芯 红外探测器

2023年7月11日,矽典微发布新一代智能毫米波传感器SoC ICL1112、ICL1122两款芯片。提升了超低功耗检测和极远探测能力,精准检测的同时易于安装。兼顾室内场景的人体生命存在感应,及室外场景的远距离测速测距场...

关键字: 毫米波传感器 智能硬件 CMOS工艺

红外探测器(Infrared Detector)是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察觉不到。要察觉这种辐射的存在并测量其强弱,必须把它转变成可以察觉和测量的其他...

关键字: 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应用

红外线报警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安防设备,它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周围环境的变化,当有人或物体进入感应范围时,就会触发报警器发出警报。红外线报警器的电路原理和设计是其正常工作的关键,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红外线报警器的电路主要由...

关键字: 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报警电路

OLED不需要背光源,而背光源在LCD中是比较耗能的一部分,所以OLED是比较节能的。例如,24inAMOLED模块功耗仅仅为440mw,而24in的多晶硅LCD模块达到了605mw。

关键字: OLED技术 背光源 多晶硅

近年来,光互连技术突飞猛进,在数据通信、数据中心、5G无线承载网、核心光网络乃至车载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成为技术产业化蓬勃发展的增长核心,各大厂商,投资方纷纷涌入。如火如荼的风云变幻,使整个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关键字: 收发芯片 数据中心 CMOS工艺

(全球TMT2022年4月22日讯)安酷智芯,作为一家高性能传感器模拟芯片供应商,本次正式发布的两款中高端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就是为满足专业的行业用户需求而精心打造的高性能AK系列产品:AK640/AK384。该系列目前...

关键字: 红外探测器 低功耗 ACAM 封装

在今日头条小伙一本正经用石头打造CPU,号称99秒“解决”芯片危机[1]中介绍了一位加拿大的小伙罗伯特·爱德(RobertElder)的一篇博文中 HowToMakeACPU-ASimplePictureBasedExp...

关键字: BSP 单晶硅 硅片 多晶硅

12月7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股份”)关于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公告。图片来源:通威股份公告公告称,2021年12月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

关键字: 光伏 多晶硅 太阳能 LAN

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方省份也是积极跟进,培养优势产业。江西省抓住机遇,凭借粉石英(硅材料主要原料)储量全国第一的资源优势,出台多方面措施保障光伏产业发展。短短3、4年间,使得一大批光伏产业上下游项目...

关键字: 多晶硅 新能源 芯片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