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电子 > 汽车电子技术文库
[导读] 受政策、法规、市场、技术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态势。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了60.7万辆和6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4

受政策、法规、市场、技术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态势。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了60.7万辆和6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4%和88%,增长强劲。相关专家预测,随着各种利好的持续发力,预计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首次突破百万辆,达到110万辆,并将在未来持续走高。

故可以看到,当前不论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国际巨头,还是广汽、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等中国车企,都在纷纷加快步伐布局新能源汽车,抢占产业制高点。那么,多方势力混战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究竟会如何发展?未来还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这个话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接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面临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第一个是2020年双积分“大考”和政府补贴终止。届时造车新势力大举进入,外资车企和合资企业齐齐发力,消费者买车时会排除政府补贴因素的影响,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同台较量,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高压之下,企业之间的差距将不断拉大,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会被边缘化,并购、重组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而对于消费者,产品品质、品位、品牌和价格等将成为决定他们取舍的主要因素。

第二个节点预计最迟是2025年,到那个时候电动车的性价比将达到甚至超过燃油车,市场的力量将推动汽车消费向电动化转型,燃油车与电动车呈现此消彼涨的态势,其中传统车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陈清泰建议车企可根据各自对这两个时间节点的形势变化进行研判,及时制定和调整下一阶段的战略。其中他提到一点,未来汽车市场竞争的焦点将是电动汽车的网联化和智能化,而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从整车到电池零部件、从硬件到软件、从生产到研发的一片热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换道先行,率先开展汽车动力技术的电动化,在全球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产生了某些先发效应。

第二,中国不仅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且还有全球最大的燃油车市场,足以容纳国内外车企在这里放手施展。

第三,中国政府和社会对电动车有较高的认知度,电动汽车改变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出行,助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等,都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比其他任何国家对此都有更高的期待。

第四,中国领先的互联网、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产业及企业的大举进入,热情参与,为电动车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五,中国汽车市场日益开放,吸引了大批全球主要零部件公司和车企的积极参与,纷纷在国内布局,寻求中国合作伙伴,同样有助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则认为,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在波动中前行,具体时间段是2021—2025年。其中2020年之前,除了持续增长可能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因为政府的补贴政策还在,到2020年整体销量或能达到180万辆,乘用车125万辆——主要用于五大场景,分时租赁、出租网约、公务拥车、限购城市私人买车、非限购城市私人买车;商用车55万辆——主要有三个使用场景,公交、物流和专用车。“当然,如果‘双积分’政策严格实施的话,这个总量有可能达到230万辆。”

2021—2025年,可能先出现短期的波动,然后再平稳发展。这与几个政策有关,第一,牌照路权优惠政策的持续,包括在特定领域直接配置资源的力度不断加大,如地方新能源出租车、公交车的推广,会提供增长动力;第二,补贴退出,“双积分”实施,进一步提升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第三,部分消费者不满意的点,如续航里程、电池成本高、充电设施不方便等问题,在接下来几年将逐渐好转,这对于新能源产业也是利好。

“所以总的来讲,我们预测未来一两年之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有一个小的波动,但之后会继续好转,长期我觉得会有相对优势的出现。主要有三个原因:新电池体积突破,汽车功能向智能化方向变化和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

而在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安健看来,低碳环保、全球电动化浪潮是不可抑制和逆转的,即使2020年补贴政策退出之后,依旧会增长。不过他指出,在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由补贴引导转向法规强制、配套体系支撑,具体来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专项牵引,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科技部或者其他部委的一些专项,对技术及产品进行前期探索。第二个阶段,政策+补贴,也就是走入一些示范运行,通过示范来积累运行经验,优化产品。第三个阶段,补贴牵引,这个影响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第四个阶段,政策强制与法规强制,主要是2020年之后,以乘用车CAFC和NEV “双积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将代替成为新能源长期发展的一个基础。

长远来看,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智能制造、共享化等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创造巨大的产业想象空间。届时在新能源汽车这个产品上,企业间的竞争将转变为平台的竞争,言外之意即车企将不止是打造产品,还要做好售后服务,并充分整合上下游资源,通过产品+服务相结合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的发展。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连庆锋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到了2.0发展阶段,这个时代有以下几个特征:产品种类持续增加,技术不断突破,企业技术壁垒提高,政策主导跟市场主导相结合,市场竞争格局由过去单一竞争转为了多元化竞争,由行业内竞争扩展到了跨行业竞争,由国内竞争升级到了国际化竞争。“从这一点上来说,在2.0时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发展阶段,进到了一个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不仅如此,连庆锋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动化是一个突破口,从电动化的突破口里会衍生出全新的方式,比如从电动化向智能化技术路线转移,最终智能汽车才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是未来出行的终极解决方案。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戴大力的观点是,受政策、法规、市场和技术等因素的驱动,未来5年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容量将快速增加,在2020年补贴政策退出后,随着消费者接受意愿越来越强及,与此同时国民消费不断升级,预计A00级到B级别的车型将成为主力。不仅如此,用户关心的里程问题、安全问题、充电问题、电池寿命等问题也将得以改善,新车型技术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新的性能、新功能不断提升,从而给用户带来新的用车体验,促使新能源汽车更好地与传统能源车同场竞技。

“因此,我们认为今后一段时间,企业应充分结合自身资源,明确未来发展思路,也就是聚焦大众消费市场,在三电系统开发、整车开发、智能技术应用等领域,实现高安全、高效率、高续航和高体验,满足用户未来的出行需求,根据具体车型和投放时间,制定有竞争力的技术路线。” 戴大力进一步补充道。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5 月 29 日消息,国务院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

关键字: 新能源汽车

2024年5月28日,中国上海 —— 今日,备受瞩目的Keysight World Tech Day 2024在上海隆重拉开帷幕。作为是德科技年度盛大的技术交流盛会,它不仅是电子测试测量及相关应用领域最新行业趋势与前沿测...

关键字: 测试测量 人工智能 新能源汽车

5月23日下午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的指导下,临港新片区投促中心、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携手全球领先的技术分销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安富利成功举办走进临港新片区之国际汽车电子企业交流会。本次活动吸引了50余家汽车电子行业重点...

关键字: 汽车电子 新能源汽车 AI

上海2024年5月22日 /美通社/ -- DHL在沪新建的新能源汽车卓越中心于近日投运,进一步助力中国新能源车企业的本地发展和"出海",以及推动关联行业在本地和全球的发展并提高竞争力。这是继印尼、墨西哥、阿联酋和英国后...

关键字: 新能源汽车 可持续发展 电动车

广州2024年5月16日 /美通社/ -- 为全面推动昆明市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在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牵头组织下,昆明配售电有限公司、昆明低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昆明空投城...

关键字: 电动化 电站 新能源汽车 电网

上海2024年5月6日 /美通社/ -- 近期,以"新时代 新汽车"为主题的2024年第十八届北京车展圆满落幕。据官方数据显示,本届北京车展全球首发车达117台,新能源车型278台,堪称历届之最。众多...

关键字: 轮胎 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 P10

由于东南亚、中东汽车市场继续膨胀,今年中国出口的汽车仍将保持增长。美国敌视中国汽车,欧洲保护主义盛行,比亚迪、吉利等品牌的全球化扩张将会受到阻挠,但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关键字: 中国汽车 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

2024年4月24日下午,尼得科(苏州)有限公司与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在尼得科(苏州)有限公司成功举行了“电驱动联合创新试验室”揭牌仪式。尼得科(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滨岸宪一朗、高级总监严家武、总监陈...

关键字: 电驱动 新能源汽车

2024年5月6日,全球领先的综合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村田制作所(以下简称“村田”)氢能源汽车发车仪式在无锡举行。

关键字: 新能源汽车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