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智慧城市建设增添一双数字化的翅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共享电车随意摆放,小区门口大量违停,经常引起拥堵……如今,打开“我的聊城”App,使用“随手拍”将一些社会乱象传至12345市民热线,已成为市民表达诉求、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得益于市大数据局以党建工作促进大数据发展的丰硕成果。去年以来,市大数据局机关党支部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不断探索“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新形式、新途径,打造便民平台,提供贴心服务,让群众切切实实体验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活便利。
2020年9月5日,邢台市委邀请10多位业界专家和一线代表,围绕开展建设智慧城市行动,举行了一场“开门听建议”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邢台市委明确,要聚焦“一网感知万物”“一屏掌控全城”“一机走遍邢台”“一业催生蝶变”,汇聚组织资源、政策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建议,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吸引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全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的邢台样本。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数据驱动是关键。2019年,邢台牵手华为公司启动“云上邢台”数据中心建设。邢台市专门成立工作专班高效推进,借助建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通信息孤岛。2020年8月,邢台市大数据发展中心正式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速。该中心坚持“上云是常态,不上云是例外”的原则,结合全市2021年度信息化项目评审会的评审结果,积极推进政务云平台建设,除涉密信息外,最大限度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降低政府信息化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为邢台市“城市大脑”及智慧应用建设提供安全、可靠、按需供给的“云基础底座”。目前,邢台市共有30个部门97个系统数据实现迁移上云。
6 月 27 日,神木市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启动大会——智慧城市与数字产业化论坛顺利举办。论坛期间,神木市能源局、文旅局、高新区管委会、滨河新区街道分别介绍了神木市智慧能源、智慧旅游、智慧园区、智慧社区建设情况,分享经验做法,互相交流借鉴,助力神木市智慧城市建设攻坚破难。论坛期间,滨河新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瑜也分别从聚焦智慧党建,强化共建凝聚合力;聚焦智慧政务、提升效率优化服务;聚焦智慧便民,深化融合惠及民生三大方面介绍了神木市智慧社区建设情况。
近年来,神木市主动迎接数字化浪潮,拥抱数据时代,成功获批陕西省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区,并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园区、智慧物流、数字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应有之义。今年3月,市教体局联合市大数据局,深入打造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极简易便”模式。两个多月来,市大数据局坚持以党建带队建,党员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业务工作人员协力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应用,为“零证明”入学提供数据支持,为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网上办、掌上办提供技术保障。
如今,学生家长在“我的聊城”App上搜索“易入学”,即可出现“聊城市义务教育易入学系统”。“授权系统调取个人信息后,只要输入孩子的身份证号,就可以检索相应入学材料,继而划分到相应片区学校。”吴海龙介绍。目前,该系统已涵盖10个县(市、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服务平台”。
各“民情书记”统一在“我的聊城”App上签到签退、提报民意诉求,诉求直接推送到12345市民热线平台;构建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制发、同等效力、同步应用的大数据支撑体系,实现线上办事减环节、线下办事减材料……行胜于言,质胜于华。一项项便民服务项目实施的背后,是市大数据局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更是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