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技术在我国多座城市陆续落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新时代孕育新技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健康乘上“高科技”之风,逐步描绘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医疗蓝图。青岛多家医院和企业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于健康管理、疾病筛查、精准医疗、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全面提升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将优质资源成功下沉基层。从“智”到“惠”,智慧医疗让市民有所“医”,有“良医”。
4月25日,全球物联网创新企业BOE(京东方)斥资60亿打造的智慧医院——成都京东方医院正式开诊。
成都京东方医院开诊后,其服务区域将辐射西南地区医疗市场,极大提高该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也将进一步强化京东方西南地区生命科技产业基地的规模优势,成为京东方智慧医工事业乃至物联网生态的全新增长极。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筱柳、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四川省医保局局长吴琦、四川省卫健委副主任宋世贵出席开诊仪式。
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在开诊仪式上表示,作为物联网转型的重要创新引擎,智慧医工事业是我们面向未来,基于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出发做出的战略选择。
我们通过技术赋能推动医工融合创新,整合全球顶尖资源,依托数字医院,构建以健康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分级诊疗体系,形成智慧健康管理生态系统,并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智慧健康服务闭环, 让消费者看病更便捷,生活更美好。
医院采取“强专科+大综合”模式, 在三级医院设置标准基础上,开展精准医疗、生物技术、微创医学等前沿学科, 提供包括智慧临床、智慧护理、智慧医技 等智慧医疗服务。
医院构建了一套具有京东方特色的创新型医院运营模式, 使得专业医护人员将精力聚焦于照护患者,提升医院运营效率的同时,给患者提供更好的个性化、高品质医疗服务。
家住市南区的张女士,一周前母亲感冒发热,经过医院初诊后,母亲回家服药治疗。等到复诊时,张女士直接在医院的网络上为母亲复诊。“通过上网就能与医生交流、开药以及取药,不用挂号排队,买的药直接快递到家,节省不少时间。”张女士告诉记者。
近年来,“互联网+”快速发展对健康服务模式转变提出了新任务。十三五期间医疗机构转变服务模式,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卫生服务的深度融合,满足信息技术下群众对健康服务的新需求,打造“智慧医疗”。青岛结合自身实际以及居民就医需求,运用“互联网+”思维,结合云、大、物、移等先进技术,在医疗健康信息化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疫情期间,为了方便市民就诊,推行线上咨询、预约诊疗服务,新建38家“互联网+发热咨询门诊”,31家医院设置互联网医院,目前有些医院还开通了网上用药咨询的功能,赢得好评。
全场景智能医院包括多个应用场景,其中包括5G+院前急救,实现“上车即入院”。一名老人突发脑中风,出现抽搐昏迷,情况危急。家属拨打120后,广东省二医5G救护车马上出车。患者上了救护车后,医护人员随即对其进行病情评估,判断符合入院标准,马上通过医院自主开发的诊疗APP——“叮呗医生”开通绿色急救通道办理入院。与此同时,随车医生利用车内配置的各种5G医疗设备,为患者完成头颅CT、心电图、超声等一系列检查,并在5G移动专网下,实现数据实时回传。院内MDT多学科“云会诊”同步启动,确定救治方案。救护车到达医院后,一切急救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田军章介绍,在5G网络支持下,随车医生与院内急救团队实现“零卡顿”远程视频通话会诊,以毫秒级速度共享医疗数据,提前进行救治准备,免去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5G智慧安防”是指在全场景智能医院里,覆盖5G视频“天网”监控。目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全院布控5G+AI摄像头达500多个,可实现人脸识别、越界识别等多项智能功能。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和行为,即会提示安保人员及早介入处理,预防医闹、恶性伤医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