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源 > 数字电源
[导读]一、什么是可用于的照明白光   照明的白光一定要有可用的显色指数和舒适的色温.天然光和白炽光都是自然界赋予的。是人类制造的人工光源追求的目标,它们分别代表了高色温(5000K以上)和低色温(3000K以下)的显色

一、什么是可用于的照明白光

  照明的白光一定要有可用的显色指数和舒适的色温.天然光和白炽光都是自然界赋予的。是人类制造的人工光源追求的目标,它们分别代表了高色温(5000K以上)和低色温(3000K以下)的显色指数接近100的理想光源.到目前为止。人工光源中除了白炽灯(低色温)和氙灯(高色温)以外几乎没有这样好的显色性的光源.

  然后,在目前照明领域的所有场合中,不是一定要光源的显色指数有100才能应用.显色性只有50的卤磷酸钙荧光粉的荧光灯不是也用了大半个世纪吗?显色性只有20左右的高压钠灯不是在道路上也应用了半个世纪吗?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按照周围环境和使用条件才能划出好用和不好用的界线.
  但是,当今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可否认地看到这样的事实:
  1.绿色和低碳要求我们使用光效越来越高的光源,满足减少耗能的目的。新的产品必须有高的发光效率.例如:用三基色荧光粉替代卤磷酸钙荧光粉制成的荧光灯光的光源的发光效率可以提高约50%(从22501m(40W卤磷酸钙荧光灯)提高至U3350 Im(36W---"基色荧光灯)):彩色的LED已经全面替代了传统白色光源加滤色片的这种发出彩色光的模式,如此等等:

  2.显色性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显色性差的光源往往在许多场合中是不能用或不建议用的.最清楚的例子就是低压钠灯有接近2001m/W的发光效率,但单色的黄色光使它只能用于道路照明和极少的其它场合.有更大受众面的室内环境,要求的显色性更高。像美国能源部(DOE)对用于室内照明的LED灯的显色指数已从原来的70(2007,8)提高到近来规定的≥80了(2009.12)H].在国内的照明设计标准中,也规定有办公室和宾馆饭店中的显色指数应在80以上的要求.还有。高显色指数(Ra>80)的金卤灯的出现,使国际上体育场馆的照明指标中的显色性从原来的60多提高到>80,一切源出于此.那么,什么是可用于照明的白光呢?高光效和高显色指数且符合照明环境或照明作业对象的白光才是最好的白光.在当前情况下,高光效意味着比传统光源的发光效率要高。因为现在不同场合现在都有传统光源在充当主角,将发光效率高的传统光源装入灯具内作为标杆,再将新光源装入此灯具(如LED灯具)后做比较,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DOE目前文件中就有将普通灯泡、MRl6和荧光灯这方面的标杆.至于显色指数,各种不同场合下的显色指数是人为规定的一个数值,有些场合中没有规定,如室外照明,有的已经作出详细规定,特别是室内照明中的要求颇多,例如家居环境中显色指数在80以上,已经成为俗成的要求了。因此,比传统光源有高的效率和显色指数大于80似乎应该是衡量室内照明用白光LED的一个界限。

  用LED驱动传统光源的趋势已经明朗,高的光线和不太低的显色指数,已经在一些室内外照明中展露头角,显现出不俗的成绩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引起注意。

  二、LED产生白光的显色指数

  目前有两种产生白色LED的方法:荧光法和RGB法,它们有不同的色温和显色指数,图上的光谱曲线就表示了不同的色温和显色指数。


图1荧光法(BY法)得到白光几种色温和显色指数


图2 RGB得到白光的色温和显色指数


图上的曲线说明了两个问题:

  1、 用BY法得到的白光的显色指数在80以下。由于荧光法得到的是连续光谱,在与传统光源比较时,采用传统方法计算显色指数,不能说是一个还有缺陷的方法:眼下DOE规定了一体化灯的显色指数指标为80以上后,更需要重视了。
  2、用传统的显色指数计算方法计算由RGB方法得到白光见图2,它的显色指数比较低。

  三、产生白光的光源的理论极限光效的计算—光谱设计和光电效率转换

  以为LED是单色光源,可以由RGB或者BY两种方法产生白光,因此,对RGB法形成白光可以看出拼凑出来的一种白光光源,它的光谱可变,色温和显色性也可变,以适合各种需要。而BY法产生的白光就不会又太多的变化了。

  众所周知一种光源,光谱的可变表示了它的发光效率、色温和显色指数是有变化余地的。有的变得光效更高和显色更好,也有变得更差。显然,任何制造商都想朝着将这些参数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当然LED的光谱设计就变得特别重要了。我们知道,白色LED光源的极限光效A=Wo*We。其中Wo为光源光功率的理论效率,由光谱线上个谱线的光功率折算为光通量计算来的,如按照人眼光谱光视效能最高的电功率1W的555nm黄绿光相当于光功率是683lm,即光电转换效率是683lm/w。We为光源发光机理算出的电功率转换为光功率的理论效率。[!--empirenews.page--]

  不同光谱的光谱线有不同的光功率,不同的组合就有不同的光功率的理论效率。
典型的白色光源可设计成图3中的三种光谱构成:
1、可见光区域内等能量分布;
2、以555nm为最大值的三角形分布;
3、与人眼光谱光视效率曲线相同技术可得表1的结果。

 

图3

  光电转换效率We由光源的发光机理决定,对LED光源来说:RGB和BY法得到白光LED的光电转换效率由英国科学家代表团组织在2006年发表的一个LED技术报告中给出,图4是RGB法得到的白光的最高转换效率。

图4 RGB法得到的白光的最高转换效率

  最高光电转换效率We是66%


图5是BY法得到的白光的最高转换效率。

  最高光电转换效率We是56%。


  将上述两个内容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RGB法和BY法得到的白光LED的最高光效,然后在实际应用中还得考虑一下事实:上面三种假想的光谱分布实际上有现实意义的就是显色指数在80以上的室内照明要用到的三角形光谱。等能量分布的很难制造出来,况且它的发光效率不高,V分布的显色指数太低,只有三角形分布才有有可能制造出来。

  三角形光谱的Wo为324lm/W。有可能做到接近它的水平(因为不可能光谱是一模一样的)也许只有300lm/W左右。即Wo=300lm/W。这样一来,LED最高光效的数值:

  RGB法:300*66%=198lm/W
  BY法:300*56%=168lm/W

  至于在显色指数要求不高的室外,如以V分布为光谱分布的追求目标,在最高Wo为511lm/W的基础上打一折扣,认为可达到450lm/W的话,用BY法得到的最高光效是:450*56%=252lm/W。不过,这种颜色的光发青黄色,很难看,也不能被人们接受。因此在看LED的光效时一定要关心它的显色指数。只讲光效,没有显色指数是没有实用意义的。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柏林2025年9月9日 /美通社/ -- 2025年9月5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优克联集团(NASDAQ: UCL)旗下全球互联品牌GlocalMe,正式亮相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 2025),重磅推出融合企...

关键字: LOCAL LM BSP 移动网络

香港2025年8月20日 /美通社/ -- 复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英文"Sisram";简称"复锐医疗科技"或"公司",股份代号:1696.HK,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集团"),今日公布截至2025年6...

关键字: AI LM BSP 矩阵

上海 2025年6月20日 /美通社/ -- 2025年6月18日,在上海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 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为TCL华星轻薄平板显示产品颁发全球首张SGS类自然光谱EX...

关键字: TCL 光谱 华星 显示技术

Palmyra X5 是专为高效驱动多步骤 agents 而开发的模型,现仅可通过 Writer 和 Amazon Bedrock 以完全托管的方式提供。 北京 2025年4月29日 /美通社/ -- 亚马逊云科...

关键字: WRITER 亚马逊 模型 LM

上海2025年4月24日 /美通社/ -- 4月23日,两年一度的上海国际车展盛大启幕,专注于打造辅助驾驶应用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Nullmax完成首次亮相,以 "普适价值" 为核心理念,展出...

关键字: 全栈 LM 芯片 TI

上海2025年2月6日 /美通社/ -- 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正式推出CytoFLEX家族新成员:CytoFLEX mosaic光谱流式分析仪 它是一款具备"两栖"能力的流式细胞仪,是CytoFLE...

关键字: FLEX MOS 光谱 IC

拉斯维加斯2025年1月10日 /美通社/ -- CES 2025期间,黑芝麻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Nullmax达成重要合作里程碑。双方基于黑芝麻智能武当C1200家族芯片推出BEV无图方案,实现NOA领航辅助、记忆行...

关键字: 芯片 LM EV 智能汽车

提供端到端智驾新选择 拉斯维加斯2025年1月8日 /美通社/ -- 1月8日,全球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引领者黑芝麻智能宣布与Nullmax共同发布基于华山系列最新一代芯片A2000的多模态大模型智驾方案,以创新独特的端到...

关键字: 多模 模型 LM 芯片

拉斯维加斯2025年1月9日 /美通社/ -- 1月9日,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引领者黑芝麻智能与国汽智控、纽劢科技(以下称"Nullmax")以及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

关键字: 芯片 软件 LM 智能驾驶

上海2024年12月3日 /美通社/ -- 最近一两年,"端到端"是自动驾驶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不管是整车企业还是自动驾驶公司,开发布会几乎言必提"端到端",整个行业进一步拥抱AI技...

关键字: 模型 LM 端系统 EV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