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化解矛盾 道歉有禁语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职场中失误和误会是难免的,但是有人道歉能化解矛盾,有人道歉却是火上浇油。职场道歉中,哪些话该说,哪些话说不得?应该如何化解矛盾?
本期职场讲堂特邀HR培训师杨建华,说说道歉的禁语。
1 禁语一 “主要是我不对,但你也有做错的地方”
“在大多数人犯错时,总有一种倾向是将责任五五开,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尽管主要责任在自己,但对方免不了也有责任。”杨建华表示,“主要是我不对,但你也有做错的地方”看起来像是在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对方听起来更像是在责问。“道歉时必须承担自己的整个责任,而不是谋求对方来分担。”杨建华认为,真诚是道歉的首要原则,道歉的一方要勇于承认错误,用词要清晰明了、准确无误,不可带有挑衅成分。千万不要推卸责任,否则只会火上浇油,令对方更恼火。
把道歉的重点放在“责任承担”上,能够将焦点迅速引领到解决阶段。如果自己希望通过道歉,不仅能赢得对方在这次争执上的原谅,同时还能塑造一个长久的良好形象,那么主动表态承担责任是最好的选择。
在道歉之前要平心静气,仔细分析自己的过失,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真切地认同对方的情绪。
要称赞对方是“宽容的人”,表示希望得到对方的宽容和谅解,能让对方更容易接纳自己的歉意。
同时,道歉要把握时间。事情发生之后,双方都在气头上,马上道歉的效果并不好,应该在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再去道歉。但是,也不应拖得太久,越拖得久,就越会让人家“窝火”,越容易使人误解。
2 禁语二 “对不起,但是……”
“对不起,但是……”在职场中难免犯错误,但是很多人面对上司的责问或同事的质疑时,首先想到的是辩解,解释自己犯错误的原因。但是,无论你是否有正当理由,当你解释自己犯错的原因时,在领导和同事眼里都是在推卸责任,为自己开脱。“道歉和解释必须分开,道歉必须独立存在。”杨建华说。即便是希望其他人了解自己的意图,事情发生的环境,并非全是自己的错。然而,对方无法将此看成是道歉。他们会听到解释,而不是道歉。要道歉时,只要道歉就行了,而且不要做任何解释或找任何借口,直到道歉被接受。
那如果确实有误会需要解释,或者对方确实有错误需要提醒,该怎么办?杨建华建议,首先如果是由于自己没有考虑周全而引起的错误就不要再解释了。比如:“我没想到路上会堵车”“谁能想到发生了这样的事……”这些话只能让对方产生反感。
其次,对方犯错,澄清要“点到为止”。可以把所有资料、证据摆到对方眼前,让他顺着自己的思路走,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由你去告诉对方,“你不该这样做,这样是错的,你该如何如何做……”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3 禁语三 “我已经道歉了,你还想怎样?”
道歉绝非耻辱,应当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完全彻底。不要遮遮掩掩,也不要过分贬低自己。否则这可能让人看不起,也有可能被人得寸进尺,欺软怕硬。
但是,在自己说“对不起”的时候,并不要指望对方一定说“没关系”。道歉是否被接受,自己可能无法控制,但是道歉是否做得好,自己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要下最大工夫去控制自己所能把握的,不要因为对方不接受而耿耿于怀。”杨建华表示,“我已经道歉了,你还想怎样?”一句话会让所有的道歉付之东流。
即便道歉表现得恰如其分,也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自己要扎实地做好工作,重建声誉,重新争取上司或同事对自己的信任。而且,不要犯重复性的错误,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对方会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改变,会很容易理解和释怀。他们知道,比起那些从未犯过错、从未汲取过教训的人,知错就改、不断完善自我的人,往往更值得信任。”杨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