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教程
[导读]在Linux中的网络编程是通过socket接口来进行的。人们常说的socket是一种特殊的I/O接口,它也是一种文件描述符。socket是一种常用的进程之间通信机制,通过它不仅能实现本地机器上的进程之间的通信,而且通过网络能够在不同机器上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

10.2网络基础编程10.2.1socket概述1.socket定义

在Linux中的网络编程是通过socket接口来进行的。人们常说的socket是一种特殊的I/O接口,它也是一种文件描述符。socket是一种常用的进程之间通信机制,通过它不仅能实现本地机器上的进程之间的通信,而且通过网络能够在不同机器上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

每一个socket都用一个半相关描述{协议、本地地址、本地端口}来表示;一个完整的套接字则用一个相关描述{协议、本地地址、本地端口、远程地址、远程端口}来表示。socket也有一个类似于打开文件的函数调用,该函数返回一个整型的socket描述符,随后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等操作都是通过socket来实现的。

2.socket类型

常见的socket有3种类型如下。

(1)流式socket(SOCK_STREAM)。

流式套接字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流;它使用TCP协议,从而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顺序性。

(2)数据报socket(SOCK_DGRAM)。

数据报套接字定义了一种无连接的服务,数据通过相互独立的报文进行传输,是无序的,并且不保证是可靠、无差错的。它使用数据报协议UDP。

(3)原始socket。

原始套接字允许对底层协议如IP或ICMP进行直接访问,它功能强大但使用较为不便,主要用于一些协议的开发。

10.2.2地址及顺序处理1.地址结构相关处理

(1)数据结构介绍。

下面首先介绍两个重要的数据类型:sockaddr和sockaddr_in,这两个结构类型都是用来保存socket信息的,如下所示:

structsockaddr

{

unsignedshortsa_family;/*地址族*/

charsa_data[14];/*14字节的协议地址,包含该socket的IP地址和端口号。*/

};

structsockaddr_in

{

shortintsa_family;/*地址族*/

unsignedshortintsin_port;/*端口号*/

structin_addrsin_addr;/*IP地址*/

unsignedcharsin_zero[8];/*填充0以保持与structsockaddr同样大小*/

};

这两个数据类型是等效的,可以相互转化,通常sockaddr_in数据类型使用更为方便。在建立socketadd或sockaddr_in后,就可以对该socket进行适当的操作了。

(2)结构字段。

表10.1列出了该结构sa_family字段可选的常见值。

表10.1

结构定义头文件

#include<netinet/in.h>

sa_family

AF_INET:IPv4协议

AF_INET6:IPv6协议

AF_LOCAL:UNIX域协议

AF_LINK:链路地址协议

AF_KEY:密钥套接字(socket)

sockaddr_in其他字段的含义非常清楚,具体的设置涉及其他函数,在后面会有详细的讲解。

2.数据存储优先顺序

(1)函数说明。

计算机数据存储有两种字节优先顺序:高位字节优先(称为大端模式)和低位字节优先(称为小端模式,PC机通常采用小端模式)。Internet上数据以高位字节优先顺序在网络上传输,因此在有些情况下,需要对这两个字节存储优先顺序进行相互转化。这里用到了4个函数:htons()、ntohs()、htonl()和ntohl()。这4个地址分别实现网络字节序和主机字节序的转化,这里的h代表host,n代表network,s代表short,l代表long。通常16位的IP端口号用s代表,而IP地址用l来代表。

(2)函数格式说明。

表10.2列出了这4个函数的语法格式。

表10.2 htons等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netinet/in.h>

函数原型

uint16_thtons(unit16_thost16bit)
uint32_thtonl(unit32_thost32bit)
uint16_tntohs(unit16_tnet16bit)
uint32_tntohs(unit32_tnet32bit)

函数传入值

host16bit:主机字节序的16位数据

host32bit:主机字节序的32位数据

net16bit:网络字节序的16位数据

net32bit:网络字节序的32位数据

函数返回值

成功:返回要转换的字节序

出错:-1

注意

调用该函数只是使其得到相应的字节序,用户不需清楚该系统的主机字节序和网络字节序是否真正相等。如果是相同不需要转换的话,该系统的这些函数会定义成空宏。

3.地址格式转化

(1)函数说明。

通常用户在表达地址时采用的是点分十进制表示的数值(或者是以冒号分开的十进制IPv6地址),而在通常使用的socket编程中所使用的则是二进制值,这就需要将这两个数值进行转换。这里在IPv4中用到的函数有inet_aton()、inet_addr()和inet_ntoa(),而IPv4和IPv6兼容的函数有inet_pton()和inet_ntop()。由于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协议,因此,本书讲解的函数都能够同时兼容IPv4和IPv6,但在具体举例时仍以IPv4为例。

这里inet_pton()函数是将点分十进制地址映射为二进制地址,而inet_ntop()是将二进制地址映射为点分十进制地址。

(2)函数格式。

表10.3列出了inet_pton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3 inet_pton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arpa/inet.h>

函数原型

intinet_pton(intfamily,constchar*strptr,void*addrptr)

函数传入值

family

AF_INET:IPv4协议

AF_INET6:IPv6协议

strptr:要转化的值

addrptr:转化后的地址

函数返回值

成功:0

出错:-1

表10.4列出了inet_ntop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4 inet_ntop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arpa/inet.h>

函数原型

intinet_ntop(intfamily,void*addrptr,char*strptr,size_tlen)

函数传入值

family

AF_INET:IPv4协议

AF_INET6:IPv6协议

函数传入值

addrptr:转化后的地址

strptr:要转化的值

len:转化后值的大小

函数返回值

成功:0

出错:-1

4.名字地址转化

(1)函数说明。

通常,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都不愿意记忆冗长的IP地址,尤其到IPv6时,地址长度多达128位,那时就更加不可能一次次记忆那么长的IP地址了。因此,使用主机名将会是很好的选择。在Linux中,同样有一些函数可以实现主机名和地址的转化,最为常见的有gethostbyname()、gethostbyaddr()和getaddrinfo()等,它们都可以实现IPv4和IPv6的地址和主机名之间的转化。其中gethostbyname()是将主机名转化为IP地址,gethostbyaddr()则是逆操作,是将IP地址转化为主机名,另外getaddrinfo()还能实现自动识别IPv4地址和IPv6地址。

gethostbyname()和gethostbyaddr()都涉及一个hostent的结构体,如下所示:

structhostent

{

char*h_name;/*正式主机名*/

char**h_aliases;/*主机别名*/

inth_addrtype;/*地址类型*/

inth_length;/*地址字节长度*/

char**h_addr_list;/*指向IPv4或IPv6的地址指针数组*/

}

调用gethostbyname()函数或gethostbyaddr()函数后就能返回hostent结构体的相关信息。

getaddrinfo()函数涉及一个addrinfo的结构体,如下所示:

structaddrinfo

{

intai_flags;/*AI_PASSIVE,AI_CANONNAME;*/

intai_family;/*地址族*/

intai_socktype;/*socket类型*/

intai_protocol;/*协议类型*/

size_tai_addrlen;/*地址字节长度*/

char*ai_canonname;/*主机名*/

structsockaddr*ai_addr;/*socket结构体*/

structaddrinfo*ai_next;/*下一个指针链表*/

}

hostent结构体而言,addrinfo结构体包含更多的信息。

(2)函数格式。

表10.5列出了gethostbyname()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5 gethostbyname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netdb.h>

函数原型

structhostent*gethostbyname(constchar*hostname)

函数传入值

hostname:主机名

函数返回值

成功:hostent类型指针

出错:-1

调用该函数时可以首先对hostent结构体中的h_addrtype和h_length进行设置,若为IPv4可设置为AF_INET和4;若为IPv6可设置为AF_INET6和16;若不设置则默认为IPv4地址类型。

表10.6列出了getaddrinfo()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6 getaddrinfo()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netdb.h>

函数原型

intgetaddrinfo(constchar*node,constchar*service,conststructaddrinfo*hints,structaddrinfo**result)

函数传入值

node:网络地址或者网络主机名

service:服务名或十进制的端口号字符串

hints:服务线索

result:返回结果

函数返回值

成功:0

出错:-1

在调用之前,首先要对hints服务线索进行设置。它是一个addrinfo结构体,表10.7列举了该结构体常见的选项值。

表10.7 addrinfo结构体常见选项值

结构体头文件

#include<netdb.h>

ai_flags

AI_PASSIVE:该套接口是用作被动地打开

AI_CANONNAME:通知getaddrinfo函数返回主机的名字

ai_family

AF_INET:IPv4协议

AF_INET6:IPv6协议

AF_UNSPEC:IPv4或IPv6均可

ai_socktype

SOCK_STREAM:字节流套接字socket(TCP)

SOCK_DGRAM:数据报套接字socket(UDP)

ai_protocol

IPPROTO_IP:IP协议

IPPROTO_IPV4:IPv4协议

4

IPv4

IPPROTO_IPV6:IPv6协议

IPPROTO_UDP:UDP

IPPROTO_TCP:TCP

注意

(1)通常服务器端在调用getaddrinfo()之前,ai_flags设置AI_PASSIVE,用于bind()函数(用于端口和地址的绑定,后面会讲到),主机名nodename通常会设置为NULL。

(2)客户端调用getaddrinfo()时,ai_flags一般不设置AI_PASSIVE,但是主机名nodename和服务名servname(端口)则应该不为空。

(3)即使不设置ai_flags为AI_PASSIVE,取出的地址也可以被绑定,很多程序中ai_flags直接设置为0,即3个标志位都不设置,这种情况下只要hostname和servname设置的没有问题就可以正确绑定。

(3)使用实例。

下面的实例给出了getaddrinfo函数用法的示例,在后面小节中会给出gethostbyname函数用法的例子。

/*getaddrinfo.c*/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errn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netdb.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netinet/in.h>

#include<sys/socket.h>

intmain()

{

structaddrinfohints,*res=NULL;

intrc;

memset(&hints,0,sizeof(hints));

/*设置addrinfo结构体中各参数*/

hints.ai_flags=AI_CANONNAME;

hints.ai_family=AF_UNSPEC;

hints.ai_socktype=SOCK_DGRAM;

hints.ai_protocol=IPPROTO_UDP;

/*调用getaddinfo函数*/

rc=getaddrinfo("localhost",NULL,&hints,&res);

if(rc!=0)

{

perror("getaddrinfo");

exit(1);

}

else

{

printf("Hostnameis%sn",res->ai_canonname);

}

exit(0);

}

10.2.3socket基础编程

(1)函数说明。

socket编程的基本函数有socket()、bind()、listen()、accept()、send()、sendto()、recv()以及recvfrom()等,其中根据客户端还是服务端,或者根据使用TCP协议还是UDP协议,这些函数的调用流程都有所区别,这里先对每个函数进行说明,再给出各种情况下使用的流程图。

n socket():该函数用于建立一个socket连接,可指定socket类型等信息。在建立了socket连接之后,可对sockaddr或sockaddr_in结构进行初始化,以保存所建立的socket地址信息。

n bind():该函数是用于将本地IP地址绑定到端口号,若绑定其他IP地址则不能成功。另外,它主要用于TCP的连接,而在UDP的连接中则无必要。

n listen():在服务端程序成功建立套接字和与地址进行绑定之后,还需要准备在该套接字上接收新的连接请求。此时调用listen()函数来创建一个等待队列,在其中存放未处理的客户端连接请求。

n accept():服务端程序调用listen()函数创建等待队列之后,调用accept()函数等待并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它通常从由bind()所创建的等待队列中取出第一个未处理的连接请求。

n connect():该函数在TCP中是用于bind()的之后的client端,用于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而在UDP中由于没有了bind()函数,因此用connect()有点类似bind()函数的作用。

n send()和recv():这两个函数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可以用在TCP中,也可以用在UDP中。当用在UDP时,可以在connect()函数建立连接之后再用。

n sendto()和recvfrom():这两个函数的作用与send()和recv()函数类似,也可以用在TCP和UDP中。当用在TCP时,后面的几个与地址有关参数不起作用,函数作用等同于send()和recv();当用在UDP时,可以用在之前没有使用connect()的情况下,这两个函数可以自动寻找指定地址并进行连接。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使用TCP协议的流程如图10.6所示。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使用UDP协议的流程如图10.7所示。

图10.6使用TCP协议socket编程流程图图10.7使用UDP协议socket编程流程图

(2)函数格式。

表10.8列出了socket()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8 socket()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sys/socket.h>

函数原型

intsocket(intfamily,inttype,intprotocol)

函数传入值

family:

协议族

AF_INET:IPv4协议

AF_INET6:IPv6协议

AF_LOCAL:UNIX域协议

AF_ROUTE:路由套接字(socket)

AF_KEY:密钥套接字(socket)

type:

套接字类型

SOCK_STREAM:字节流套接字socket

SOCK_DGRAM:数据报套接字socket

SOCK_RAW:原始套接字socket

protoco:0(原始套接字除外)

函数返回值

成功:非负套接字描述符

出错:-1

表10.9列出了bind()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9 bind()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sys/socket.h>

函数原型

intbind(intsockfd,structsockaddr*my_addr,intaddrlen)

函数传入值

socktd:套接字描述符

my_addr:本地地址

addrlen:地址长度

函数返回值

成功:0

出错:-1

端口号和地址在my_addr中给出了,若不指定地址,则内核随意分配一个临时端口给该应用程序。

表10.10列出了listen()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10 listen()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sys/socket.h>

函数原型

intlisten(intsockfd,intbacklog)

函数传入值

socktd:套接字描述符

backlog:请求队列中允许的最大请求数,大多数系统缺省值为5

函数返回值

成功:0

出错:-1

表10.11列出了accept()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11 accept()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sys/socket.h>

函数原型

intaccept(intsockfd,structsockaddr*addr,socklen_t*addrlen)

函数传入值

socktd:套接字描述符

addr:客户端地址

addrlen:地址长度

函数返回值

成功:0

出错:-1

表10.12列出了connect()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12 connect()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sys/socket.h>

函数原型

intconnect(intsockfd,structsockaddr*serv_addr,intaddrlen)

函数传入值

socktd:套接字描述符

serv_addr:服务器端地址

addrlen:地址长度

函数返回值

成功:0

出错:-1

表10.13列出了send()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13 send()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sys/socket.h>

函数原型

intsend(intsockfd,constvoid*msg,intlen,intflags)

函数传入值

socktd:套接字描述符

msg:指向要发送数据的指针

len:数据长度

flags:一般为0

函数返回值

成功:发送的字节数

出错:-1

表10.14列出了recv()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14 recv()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sys/socket.h>

函数原型

intrecv(intsockfd,void*buf,intlen,unsignedintflags)

函数传入值

socktd:套接字描述符

buf:存放接收数据的缓冲区

len:数据长度

flags:一般为0

函数返回值

成功:接收的字节数

出错:-1

表10.15列出了sendto()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15 sendto()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sys/socket.h>

函数原型

intsendto(intsockfd,constvoid*msg,intlen,unsignedintflags,conststructsockaddr*to,inttolen)

函数传入值

socktd:套接字描述符

msg:指向要发送数据的指针

len:数据长度

flags:一般为0

to:目地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

tolen:地址长度

函数返回值

成功:发送的字节数

出错:-1

表10.16列出了recvfrom()函数的语法要点。

表10.16 recvfrom()函数语法要点

所需头文件

#include<sys/socket.h>

函数原型

intrecvfrom(intsockfd,void*buf,intlen,unsignedintflags,structsockaddr*from,int*fromlen)

函数传入值

socktd:套接字描述符

buf:存放接收数据的缓冲区

len:数据长度

flags:一般为0

from:源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

tolen:地址长度

函数返回值

成功:接收的字节数

出错:-1

(3)使用实例。

该实例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其中服务器端首先建立起socket,然后与本地端口进行绑定,接着就开始接收从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建立与它的连接,接下来,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消息。客户端则在建立socket之后调用connect()函数来建立连接。

服务端的代码如下所示:

/*server.c*/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socket.h>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errn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unistd.h>

#include<netinet/in.h>

#definePORT4321

#defineBUFFER_SIZE1024

#defineMAX_QUE_CONN_NM5

intmain()

{

structsockaddr_inserver_sockaddr,client_sockaddr;

intsin_size,recvbytes;

intsockfd,client_fd;

charbuf[BUFFER_SIZE];

/*建立socket连接*/

if((sockfd=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1)

{

perror("socket");

exit(1);

}

printf("Socketid=%dn",sockfd);

/*设置sockaddr_in结构体中相关参数*/

server_sock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er_sockaddr.sin_port=htons(PORT);

server_sockaddr.sin_addr.s_addr=INADDR_ANY;

bzero(&(server_sockaddr.sin_zero),8);

inti=1;/*允许重复使用本地地址与套接字进行绑定*/

setsockopt(sockfd,SOL_SOCKET,SO_REUSEADDR,&i,sizeof(i));

/*绑定函数bind()*/

if(bind(sockfd,(structsockaddr*)&server_sockaddr,

sizeof(structsockaddr))==-1)

{

perror("bind");

exit(1);

}

printf("Bindsuccess!n");

/*调用listen()函数,创建未处理请求的队列*/

if(listen(sockfd,MAX_QUE_CONN_NM)==-1)

{

perror("listen");

exit(1);

}

printf("Listening....n");

/*调用accept()函数,等待客户端的连接*/

if((client_fd=accept(sockfd,

(structsockaddr*)&client_sockaddr,&sin_size))==-1)

{

perror("accept");

exit(1);

}

/*调用recv()函数接收客户端的请求*/

memset(buf,0,sizeof(buf));

if((recvbytes=recv(client_fd,buf,BUFFER_SIZE,0))==-1)

{

perror("recv");

exit(1);

}

printf("Receivedamessage:%sn",buf);

close(sockfd);

exit(0);

}

客户端的代码如下所示:

/*client.c*/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errn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netdb.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netinet/in.h>

#include<sys/socket.h>

#definePORT4321

#defineBUFFER_SIZE1024

intmain(intargc,char*argv[])

{

intsockfd,sendbytes;

charbuf[BUFFER_SIZE];

structhostent*host;

structsockaddr_inserv_addr;

if(argc<3)

{

fprintf(stderr,"USAGE:./clientHostname(oripaddress)Textn");

exit(1);

}

/*地址解析函数*/

if((host=gethostbyname(argv[1]))==NULL)

{

perror("gethostbyname");

exit(1);

}

memset(buf,0,sizeof(buf));

sprintf(buf,"%s",argv[2]);

/*创建socket*/

if((sockfd=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1)

{

perror("socket");

exit(1);

}

/*设置sockaddr_in结构体中相关参数*/

serv_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_addr.sin_port=htons(PORT);

serv_addr.sin_addr=*((structin_addr*)host->h_addr);

bzero(&(serv_addr.sin_zero),8);

/*调用connect函数主动发起对服务器端的连接*/

if(connect(sockfd,(structsockaddr*)&serv_addr,

sizeof(structsockaddr))==-1)

{

perror("connect");

exit(1);

}

/*发送消息给服务器端*/

if((sendbytes=send(sockfd,buf,strlen(buf),0))==-1)

{

perror("send");

exit(1);

}

close(sockfd);

exit(0);

}

在运行时需要先启动服务器端,再启动客户端。这里可以把服务器端下载到开发板上,客户端在宿主机上运行,然后配置双方的IP地址,在确保双方可以通信(如使用ping命令验证)的情况下运行该程序即可。

$./server

Socketid=3

Bindsuccess!

Listening....

Receivedamessage:Hello,Server!

$./clientlocalhost(或者输入IP地址)Hello,Server!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Windows Embedded Compact 7(简称WinCE)是一种专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操作系统,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可定制性强的特点。在WinCE中设置自动运行软件,通常是为了满足设备在启动后自动执行特定任务的...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软件 操作系统

今天,小编将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带来Windows 11系统的有关报道,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大家可以对Windows 11系统具备清晰的认识,主要内容如下。

关键字: Windows 操作系统

全新随插即用方案简化虚拟化实时IIoT平台的设置

关键字: 计算机模块 IIoT 操作系统

目前,HarmonyOS NEXT星河预览版已经正式面向开发者开放申请,面向鸿蒙原生应用及元服务开发者提供的集成开发环境——DevEco Studio也迎来功能更细化的4.1版本。

关键字: HarmonyOS 操作系统

华为P40是一款备受关注的高端智能手机,搭载了华为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鸿蒙系统作为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和扩展性,能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本文将详细介绍华为P40鸿蒙系统的升级方法,帮助用户更好...

关键字: 华为P40 智能手机 操作系统

安装Linux操作系统并不复杂,下面是一个大致的步骤指南,以帮助您完成安装。1. 下载Linux发行版:首先,您需要从Linux发行版官方网站下载最新的ISO镜像文件。

关键字: Linux 操作系统 ISO镜像

计算机是由一堆硬件组成的,为了有限的控制这些硬件资源,于是就有了操作系统的产生,操作系统是软件子系统的一部分,是硬件基础上的第一层软件。

关键字: Linux 操作系统 计算机

Linux操作系统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通常被称为GNU/Linux。它是由林纳斯·托瓦兹在1991年首次发布的,并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Lin...

关键字: Linux 操作系统

华为鸿蒙系统作为华为推出的全新一代操作系统,自发布以来备受关注。本文将对华为鸿蒙系统的实际体验进行详细评测,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系统的优缺点。

关键字: 华为 鸿蒙系统 操作系统

随着华为鸿蒙OS系统的发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全新的操作系统。鸿蒙OS系统的界面设计作为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备受关注。本文将详细介绍鸿蒙操作系统界面的设计理念、特点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对比。

关键字: 华为鸿蒙 操作系统 界面设计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