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教程
[导读]uCOS II在SkyEye上的移植分析

SkyEye仿真调试器是基于ARM7TDMI 核的,因此移植 uC/OS-II 到 SkyEye 上可以借鉴网上已有的例如 Sansung S3C3410X的移植代码,这在 uC/OS-II的主页上很容易找到。 当然自己动手做移植也是对 ARM 体系结构和汇编语言的进一步熟悉,同时对于 uC/OS-II 内核的调度机制会有更深的认识。
 整个移植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部分是和 ARM 相关,一部分是和移植原理相关。在开始实际的移植工作前,需要对这两部分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尤其是和侧重于和移植工作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下面分别做一些介绍。

ARM的体系结构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是目前在嵌入式领域里应用最广泛的RISC微处理器结构,以其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占据了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ARM系列的处理器当前有ARM7、ARM9、ARM9E、ARM10等多个产品,此外ARM公司合作伙伴,例如Intel 也提供基于XScale微体系结构的相关处理器产品。所有的ARM处理器都共享ARM通用的基础体系结构,所以开发者在不同的ARM处理器上做操作系统移植时,可以将节省相当多的工作量,这无疑将大大降低软件开发成本。
 要详细完整的了解ARM的体系结构,当然是去读 ARM Architectur Reference Manual ,这是一个13M 的pdf 文档,有800多页,可以从ARM的网站下载,也可以到北京亚嵌教育研究中心的FTP服务器( http://www.akae.cn/ftp/ )上找到。北航出的一本《ARM 嵌入式处理器结构与应用基础》基本上翻译了这个pdf中大部分重要的内容,可以作为入门的中文教材。这里我们仅仅对其中和移植工作密切相关的概念做简要介绍。

1.处理器模式: ( cpu mode )
  ARM 的处理器可以工作在 7 种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这里除 usr 模式以外的其他模式都叫做特权模式,除 usr 和 sys 外的其他5种模式叫做异常模式。在 usr 模式下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是受限制的,也无法主动地改变处理器模式。异常模式通常都是和硬件相关的,例如中断或者是试图执行未定义指令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和移植相关的两种处理器模式:svc态和 irq 态,分别指操作系统的保护模式和通用中断处理模式。这两种模式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uC/OS-II内核在执行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工作在 svc 态,当有硬件中断,例如时钟中断到来时,cpu 硬件上会自动完成从svc态进入 irq态,在中断处理程序的结束处,则需要通过编程的方法使得 cpu 从irq 态恢复到 svc 态,这个在移植代码中可以找到。

2.程序状态寄存器: ( PSR:Program status register )
 在任何一种处理器模式中,都使用同一个寄存器来标识当前处理器的工作模式:这个寄存器叫做CPSR ( Current Program Status Register ),它的 [0--4] 位用来表示cpu mode,如图2、图3所示。

图2

图3
3.ARM寄存器:( register )
 ARM处理器一共有37个寄存器,其中31个是通用寄存器,包括一个程序计数器 PC。另外6个就是上面提到的程序状态寄存器。
a)通用寄存器:
 i.R0-R7:与所有处理器模式无关的寄存器,可以用作任何用途。
 ii.R8-R14:与处理器模式有关的寄存器,在不同的模式下,对应到不同的物理寄存器。其中 R13又叫做 sp,一般用于堆栈指针。R14又叫做lr,一般用于保存返回地址。这两个寄存器在每种异常模式下都对应到不同的物理寄存器上,例如lr_irq、lr_svc、lr_fiq 等。
    iii.R15:又叫做程序计数器,即pc,所有的模式下都使用同一个 pc。
b)状态寄存器:
 i.CPSR: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所有的模式下都使用同一个 CPSR。
 ii.SPSR:保存的程序状态寄存器,每种异常模式下都有自己的SPSR,一共有5种SPSR,即SPSR_irq、SPSR_fiq、SPSR_svc、SPSR_abt、SPSR_und。usr和sys 态下没有 SPSR 。
 所有的ARM寄存器的命名和含义,可以用下面的这张表来说明,其中相同命名的都是同一个物理寄存器,不同命名的寄存器都对应不同的物理寄存器,如图4所示。

图4

uCOS-II 移植工作介绍
 uCOS-II 实际上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个多任务的调度器,在这个任务调度器之上完善并添加了和多任务操作系统相关的一些系统服务,如信号量、邮箱等。它的90%的代码都是用C语言写的,因此只要有相应的C语言编译器,基本上就可以直接移植到特定处理器上,这也是uC/OS-II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的原因。移植工作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多任务切换的实现上,因为这部分代码主要是用来保存和恢复处理器现场(即相关寄存器),因此不能用C语言,只能使用特定的处理器汇编语言完成。
 uCOS-II的全部源代码量大约是6000-7000行,一共有15个文件。将 uC/OS-II 移植到ARM处理器上,需要完成的工作也非常简单,只需要修改三个和ARM体系结构相关的文件,代码量大约是500行。以下分别介绍这三个文件的移植工作:

1.OS_CPU.H 文件

数据类型定义
 这部分的修改是和所用的编译器相关的,不同的编译器会使用不同的字节长度来表示同一数据类型,比如int,同样在x86平台上,如果用GNU的gcc 编译器,则编译为4 bytes,而使用MS VC++则编译为2 bytes。我们这里使用的是 GNU 的 arm-elf-gcc,这是一个免费并且开放源码的编译器。相关的数据类型的定义如下,如图5所示。[!--empirenews.page--]

图5
堆栈单位
 因为处理器现场的寄存器在任务切换时都将会保存在当前运行任务的堆栈中,所以OS_STK 数据类型应该是和处理器的寄存器长度一致的。

图6

堆栈增长方向
 堆栈由高地址向低地址增长,这个也是和编译器有关的,当进行函数调用时,入口参数和返回地址一般都会保存在当前任务的堆栈中,编译器的编译选项和由此生成的堆栈指令就会决定堆栈的增长方向。

图7

宏定义
 包括开关中断的宏定义,以及进行任务切换的宏定义。

图8

2.OS_CPU_C.C 文件
任务堆栈初始化
 这里涉及到任务初始化时的一个堆栈设计,也就是在堆栈增长方向上如何定义每个需要保存的寄存器位置,在ARM 体系结构下,任务堆栈空间由高至低依次将保存着pc、lr、r12、r11、r10、…r1、r0、CPSR、SPSR。

图9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一是当前任务堆栈初始化完成后,OSTaskStkInit 返回新的堆栈指针stk,在OSTaskCreate()执行时将会调用 OSTaskStkInit 的初始化过程,然后通过OSTCBInit()函数调用将返回的sp指针保存到该任务的TCB块中。二是初始状态的堆栈其实是模拟了一次中断发生后的堆栈结构,因为任务被创建后并不是直接就获得执行的,而是通过OSSched()函数进行调度分配,满足执行条件后才能获得执行的。为了使这个调度简单一致,就预先将该任务的pc指针和返回地址lr都指向函数入口,以便被调度时从堆栈中恢复刚开始运行时的处理器现场。

图10

系统hook函数
 此外,在这个文件里面还需要实现几个操作系统规定的hook函数,如下:
     OSSTaskCreateHook( )
     OSTaskDelHook( )
  OSTaskSwHook( )
  OSTaskStatHook( )
  OSTimeTickHook( )
 如果没有特殊需求,则只需要简单地将它们都实现为空函数就可以了。

3.OS_CPU_A.S 文件
 OSStartHighRdy()
 此函数是在OSStart()多任务启动之后,负责从最高优先级任务的TCB控制块中获得该任务的堆栈指针sp,通过sp依次将cpu现场恢复,这时系统就将控制权交给用户创建的该任务进程,直到该任务被阻塞或者被其他更高优先级的任务抢占cpu。该函数仅仅在多任务启动时被执行一次,用来启动第一个,也就是最高优先级的任务执行,之后多任务的调度和切换就是由下面的函数来实现。
 OSCtxSw()
 任务级的上下文切换,它是当任务因为被阻塞而主动请求cpu调度时被执行,由于此时的任务切换都是在非异常模式下进行的,因此区别于中断级别的任务切换。它的工作是先将当前任务的cpu现场保存到该任务堆栈中,然后获得最高优先级任务的堆栈指针,从该堆栈中恢复此任务的cpu现场,使之继续执行。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任务切换。
 OSIntCtxSw()
 中断级的任务切换,它是在时钟中断ISR(中断服务例程)中发现有高优先级任务等待的时钟信号到来,则需要在中断退出后并不返回被中断任务,而是直接调度就绪的高优先级任务执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能够尽快地让高优先级的任务得到响应,保证系统的实时性能。它的原理基本上与任务级的切换相同,但是由于进入中断时已经保存过了被中断任务的cpu现场,因此这里就不用再进行类似的操作,只需要对堆栈指针做相应的调整,原因是函数的嵌套。
 OSTickISR()
 时钟中断处理函数,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处理时钟中断,调用系统实现的OSTimeTick函数,如果有等待时钟信号的高优先级任务,则需要在中断级别上调度其执行。其他相关的两个函数是OSIntEnter()和OSIntExit(),都需要在ISR中执行。
 ARMEnableInt()& ARMDisableInt()
 分别是退出临界区和进入临界区的宏指令实现。主要用于在进入临界区之前关闭中断,在退出临界区的时候恢复原来的中断状态。它的实现比较简单,可以采用方法1直接开关中断来实现,也可以采用方法2通过保存关闭/恢复中断屏蔽位来实现。


我的移植体会
 移植 uC/OS-II 的绝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 os_cpu_a.S 文件的移植,这个文件的实现集中体现了所要移植到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和uC/OS-II 的移植原理;在这个文件里,最困难的工作又集中体现在OSIntCtxSw 和 OSTickISR 这两个函数的实现上。这是因为这两个函数的实现是和移植者的移植思路以及相关硬件定时器、中断寄存器的设置有关。在实际的移植工作中,这两个地方也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
 OSIntCtxSw 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它完成了在中断ISR中直接进行任务切换,从而提高了实时响应的速度。它发生的时机是在 ISR 执行到 OSIntExit 时,如果发现有高优先级的任务因为等待的 time tick 到来获得了执行的条件,这样就可以马上被调度执行,而不用返回被中断的那个任务之后再进行任务切换,因为那样的话就不够实时了。
 实现 OSIntCtxSw 的方法大致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调整 sp 堆栈指针的方法,根据所用的编译器对于函数嵌套的处理,通过精确计算出所需要调整的 sp 位置来使得进入中断时所作的保存现场的工作可以被重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直接在函数嵌套内部发生任务切换,使得高优先级的任务能够最快的被调度执行。但是这个办法需要和具体的编译器以及编译参数的设置相关,需要较多技巧。
 另一种是设置需要切换标志位的方法,在 OSIntCtxSw 里面不发生切换,而是设置一个需要切换的标志, 等函数嵌套从进入 OSIntExit => OS_ENTER_CRITICAL() => OSIntCtxSw() =>OS_EXIT_CRITICAL() => OSIntExit退出后,再根据标志位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中断级的任务切换。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需要考虑编译器的因素,也不用做计算,但是从实时响应上不是最快,不过刚开始学习这种方法比较容易理解,实现起来也简单。SkyEye 目前的移植就是基于第二种方法的。
 在中断态下进行任务切换,需要特别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获得被中断任务的 lr_svc 。因为进入中断态后,lr 变成了lr_irq ,原来任务的 lr_svc 无法在中断态下获得,这样要得到 lr_svc ,就必须在中断ISR 里面进行一次 cpu mode 强制转换,即对 CPSR 赋值为0x000000d3 ,只有返回到 svc 态之后才能得到 原来任务的 lr ,这个对于任务切换很重要。还有一个需要留意的问题是在强制 CPSR 变成 svc 态之后,SPSR 也会相应地变成 SPSR_irq ,这样就需要在强制转变之前保存 SPSR ,也就是被中断任务中断前的 CPSR 。
 全部移植代码在SkyEye仿真器上调试通过,在SkyEye的主页上可以下载获得。欢迎大家访问我们的主页 【 http://www.skyeye.org 】。 另外在 Linuxfans.org的论坛上 【http://www.linuxfans.org/bbs/forum-58-1.html 】, 有关于 SkyEye 进展的最新讨论, 和另一个嵌入式开源项目【www.lumit.org 】的大量资料下载, 【 http://www.linuxfans.org/bbs/forum-66-1.html 】。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进来。

总结
 移植 uC/OS-II到 SkyEye 上,既是对 uC/OS-II 的学习和实验,同时也是对 SkyEye仿真器的验证和实践。uC/OS-II 作为一个优秀的实时操作系统已经被移植到各种体系结构的微处理器上,也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公开源码的实时内核。从这里入手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以及在 SkyEye 里构造一个可以运行的RTOS,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嵌入式开发的流程,在没有硬件的条件下也能对ARM的体系结构有个初步的认识。
 在移植 uC/OS-II 到 SkyEye 之后,我得到了一块 Samsung 的ARM 评估板,在调通了板子上一些相关硬件(例如串口输出和定时器)的驱动后,仅仅花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将SkyEye 下的 uC/OS-II 移植到了真实的开发板上,这也说明在 SkyEye 上所做的移植工作是非常有意义和帮助的,完全可以作为嵌入式开发的入门捷径。
 如果大家移植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欢迎发email和我讨论。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上海2023年2月16日 /美通社/ -- 近日,诺华中国宣布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正式启动"中国地中海贫血救助项目"广西地区专项援助,将在当地定向资助困难家庭地中海贫血患儿,同时通过相关医生培...

关键字: BSP 控制 移植 大众

北京2022年12月7日 /美通社/ -- 2022年12月3日,由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共同主办的高博医学论坛·华南造血干细胞移植论坛通过线下线上...

关键字: 移植 HD PID 血细胞

捐款近4000万 上海2022年12月7日 /美通社/ -- 2022年12月7日下午,中芯国际"芯肝宝贝计划"十年纪念暨2022年度捐赠仪式在上海仁济医院举行。十年来,该项目捐赠善款总额近4000...

关键字: 中芯国际 移植

北京2022年11月14日 /美通社/ -- 2022年10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迎来了五周岁"生日"。在吴彤主任带领下,移植科于2017年从无到有,历经五...

关键字: 移植 OS MT CD

上海2022年11月6日 /美通社/ --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武田制药携5款创新产品亮相武田罕见遗传与血液疾病领域专场发布会。用于移植后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或疾病治疗[1]的马立巴韦[2]迎来&quo...

关键字: 移植 BSP CD FDA

亘喜生物科技集团宣布正在中国开展的、旨在全面评估GC007g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的1/2期注册性临床试验顺利进入2期研究阶段,首例入组患者已给药。GC007g是亘喜生物旗下的一款靶向CD19的供者来源...

关键字: 移植 CD

北京2022年9月9日 /美通社/ -- 诺诚健华(香港联交所代码:09969)今天宣布,tafasitamab (Minjuvi®)联合来那度胺治疗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 (ASCT) 条件的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

关键字: VI NJU BSP 移植

苏州2022年8月19日 /美通社/ --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运用与心擎医疗联合研发的短中期体外全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MoyoAssist®,成功救治三例危重的终...

关键字: 磁悬浮 移植 IC 静脉

上海2022年8月17日 /美通社/ -- 2022年8月16日,聚焦于基因和细胞治疗的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耀生物")宣布,其...

关键字: CD 移植 BSP ISP

苏州2022年6月28日 /美通社/ -- 2022年6月23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下简称安贞医院)与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擎)在北京、苏州两地线上连线,隆重召开体外心室辅助系统临床...

关键字: BSP 磁悬浮 创始人 移植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