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软件
[导读]山寨上网本失败缘于英特尔微软垄断

摘要:山寨上网本昙花一现,暂且没能复制山寨手机成功模式的原因是,上网本和手机的产品属性不一样,对品质和品牌有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大陆整体技术、设计和生产水平达不到上述要求,仍依赖台湾笔记本产业链,没有实现产业链的革新和本地化。当然,最根本原因是上网本仍为Wintel体系垄断,Wintel没有改变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动力,因此目前本地新兴/山寨厂商暂且无法抓住上网本这一“破坏性创新”机遇。但随着本地厂商在下游品牌和营销、中游产业链甚至是上游核心技术逐级、逐步实现突破,上网本将给本地新兴/山寨厂商带来巨大机遇——前提是品质和品牌维护对消费者更负责任。

  “山寨上网本让人看不懂,虽然前段时间很热闹,但也没有见过谁家有多大出货量,现有又说这个市场已经过去了。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某兄买了一个肉包子,第一口没咬着肉馅,第二口又咬过了,第三口总算咬到肉了,接着手就流血了。”一位山寨手机从业者在我参与的《国际电子商情》网站一个在线研讨会上如此调侃道。

  山寨手机的成功(注:本文中的山寨泛指产品消费市场和价格的平民化,以及新兴的中小品牌和白牌厂商,以区别传统的品牌厂商,而不以牌照为标准,更不是指假冒伪劣和偷工减料),让很多人对山寨上网本寄予厚望。在华硕EeePC成功的示范下,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大量的新兴厂商进入上网本领域,希望重现山寨手机的神话。不过,出货量小、利润率低、周期长和风险大,让很多新进入者的梦想很快破灭,伴随着市场主流的10英寸上网本出现价格战和洗牌,不少新进入者已经选择退出。

  和山寨手机类似,山寨上网本的产业链也分为芯片供应商、主板方案设计和制造商、山寨上网本厂商(系统整成商)和代理销售商。不过,和山寨手机已经三分国内手机市场相比,山寨上网本无论是所占市场比重和出货量都不可同日而语。


图1:2008年10大国产手机厂商(山寨背景和模式主导)数据来源:巴黎银行/200902
  据了解,目前深圳一线山寨上网本厂商每家每月出货量最多不过几千台而已(据业内人士称最高不超过3K),上游的顶星、创智成、联达、毕耐等几家主要的主板方案供应商的出货量也都只有几万台,而且大部分还是面向长城和清华同方这些传统品牌,流向山寨厂商并不多——相比之下,目前深圳出货量在5-10万台数量级的一线山寨手机厂商就有几十家,而上游的龙旗和闻泰等几家主要主板厂商的单月出货量则是50-100万数量级。[!--empirenews.page--]

  也就是说,山寨上网本和山寨手机出货量相差上100倍,而全球笔记本和手机的出货量相差只是10倍数量级。上网本单价较高,出货量不大,但利润率也并不好。经过了几年的暴利期后,大量厂商进入使用使得手机产业竞争惨烈,但山寨手机仍有10-20%的利润率甚至更高,而新兴的山寨上网本的利润率已经降至10%以下。

  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bank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笔记本市场上,上网本已经占据了11%的份额,出货量达到了1462万台,预计2009年上网本的份额会升至17%,市场需求量将超过2670万台。


图2:上网本市场增长迅速,但传统品牌仍是主导 数据来源:Displaybank
  山寨上网本已经昙花一现了,还是含苞欲放?在成长迅速的新兴上网本市场中,为什么山寨上网本并没有真正占据一席之地,复制山寨手机的成功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上网本和手机的产品属性不一样,不容易山寨化;第二是上网本的产业链依附于传统PC产业链,不仅模式上没有革新,而且设计生产和零部件供应没有本地化,所以本地山寨/新兴厂商的机会不多;第三点,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和传统PC产业一样,上网本仍是Wintel体系垄断,Wintel没有改变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动力。

  从上述三点可以看出,由于产品属性不一样,上网本对山寨/新兴厂商的品质和品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国内PC产业整体技术、设计和生产水平达不到上述要求,因此暂且无法抓住上网本带来的机遇。但随着本地厂商在下游品牌和营销(如三四线市场和3G上网本定制)、中游产业链(产业链分工模式变革,设计生产和零部件的本地化)甚至是上游核心技术(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逐级、逐步实现突破,上网本将给本地山寨/新兴厂商带来机遇——前提是产品品质和品牌维护对消费者更负责任。

  下游产品属性决定利润空间:科技功能VS时尚消费

  在最近深圳的一个消费电子展会上,威盛CPU平台事业部亚太区业务副总经理黄義家一再强调上网本和笔记本的不同:传统笔记本讲规格,上网本强调的是应用,低价不是低性能,够好就是绝佳市场机会,而非好过头。上网本的主要市场,是笔记本以外的市场,是新的用户,目前没有用笔记本甚至电脑的人群。


图3:成本和售价透明,上网本很难有暴利的空间[!--empirenews.page--]
  不过,在当今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眼里,上网本只是一台低价的笔记本电脑,仍属于科技类产品,而不像手机一样属于时尚消费类产品,这使得上网本的“山寨化”空间有限。因为科技类尤其是IT类产品讲究功能和规格,成本和售价相对透明,消费者购买时注重功能/规格、实用性、品质和品牌这些比较实在的东西。

  所谓时尚消费类就好像衣服和鞋子一样,除了基本的必要功能外(衣服是遮体,手机是打电话),更强调个性和时尚,成本和售价常常不成比例,消费者更注重外观、款式和品牌这些虚拟的东西,图的是喜欢就好——打个比方,一般人不会为一台冰箱、一台电脑或者一台洗衣机的新奇外观多付几百元,但会为一件衣服、一双鞋子或者一部手机的新奇外观和款式,多付几百甚至几倍的价钱,尽管它们的成本可能只差十元钱——所以服装和鞋子等产业伴随着人类的历史经久不衰,至今仍是朝阳产业,而且一直有大量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存在。

  而造成这种产品属性的原因,除了因为“手机是整天拿在手上,有衣服的特性,而上网本是放在包里和桌上,主要用于个人的工作和娱乐”外,还有其它几点原因:一是易用性和售后服务方面,上网本和手机仍有很大的差距,普通用户为了寻求安全感,倾向于购买品牌产品;二是耐用性和价格方面,一般手机的更新周期18个月甚至是8-12月,而且价格主要在1,000元左右,山寨手机更是低得“用了几个月后扔掉也不可惜”,而即使是山寨上网本的零售价也在2,000元以后上,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仍算是一个贵重品和耐用品,而非消耗品;三是外观和差异化方面,上网本目前仍然缺少创新,可以玩的花样不多,这造成各个厂商的产品同质化很严重,结果只能够是价格战和利润空间透明。而手机则是变化多端,通过外观和界面等低成本创新,就可以获得差异化和利润空间。

  总结一下,由于技术成熟,手机的基本功能已经完善,时尚和个性等“软性”和虚拟价值所占比较越来越大,因此仍有很大的差异化和利润空间,给很多新兴中小企业(山寨化)带来机会。而上网本是一个科技和功能类产品,仍是一个“硬性”产品,规格(CPU主频、内存、显示屏、硬盘容量)这类硬性指标和品质稳定性仍是用户关心的重点——这也是多年来“英特尔们”一直向他们灌输的,成本和售价都比较透明,下游厂商可折腾(差异化和利润)空间较小,尤其是新兴厂商不容易获得认可。

  中游产业链决定竞争力:依附传统VS本地化创新

  和山寨手机相比,除了因为产品本身属性不同导致上网本没有大的利润空间外;在供应层面,目前上网本在产业链上也没有革新,而是依附于传统台湾笔记本产业链,没有实现技术和零部件本地化,因此中国大陆新兴/山寨厂商在技术、采购成本和上市时间等方面没有竞争力,常常只能够以偷工减料和以牺牲品质/稳定性为代价。


图4:山寨上网本仍依赖于传统笔记本产业链,没有革新[!--empirenews.page--]
  而山寨手机打破传统的垂直一体化模式,通过“多媒体基带芯片一体化+Turn-Key方案+公板+私模”为特怔的产业链革新,重新构建了一个以本地零部件为核心的新型产业链,脱离了欧美厂商主导的传统产业链,从而节省了研发/采购成本、管理费用和上市时间,同时成功实现了个性化和差异化。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大陆合资企业和国产手机品牌的多年运营,也为山寨手机厂商兴起打下了很好的人才、技术和产业基础,例如大量山寨手机方案和技术公司的核心团队都来源于摩托罗拉和中兴通讯。

  正如上文中讲过,手机的产品属性,使得它有“暴利”的潜能,而山寨手机通过产业链革新,成功收获了“暴利”。直到今天,尽管竞争已经很惨烈,但仍然有人申请牌照和加入手机产业,说明手机行业一定还有“暴利”,但为什么从2005年开始就不断有传统的所谓正牌手机企业加入业务下滑甚至亏损和倒闭队伍呢,原因是由于手机产业已经由“暴利、大批量和少品种”进入了“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相对低价格”时代,由于自身的技术、管理和资金等实力有限,传统国产手机厂商根本无法模仿欧美手机巨头垂直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实现规模化(低成本)和个性化——虽然目前中兴和华为的终端出货量已经达数千万,但仍以数据卡和低成本手机为主,多品种和个性化不是太大问题。

  而山寨手机产业链通过上游核心技术的集中化和下游的山寨化(大量中小厂商存在),同时成功解决了规模化和个性化的问题。在我此前的一个文章《山寨制造的核心是产业链创新(蚂蚁雄兵组成的巨型虚拟企业)》已经分析过:如果把整个山寨体系看作一个巨型虚拟企业的话,那么这家企业有一个研发部(MTK,解决核心技术),有上百个工程部门(手机方案公司,研发公板或定制主板),上千个产品项目组(山寨机企业,主要是创意/外观定义和项目管理),每个工程部门和项目组都是独立核算并且相互竞争的,当然下游还有遍布全世界的营销网络。因此,这个体系的竞争力在于集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优势于一体:一是由于技术和物料标准化,这个虚拟企业有研发、采购、生产和营销上的规模效应,不输给传统的大企业;二是这个虚拟企业的组成单位又是独立的小企业,非常有活力、效率和初级创新能力,没有大企业的规模和官僚病。

  也就是说,“山寨化”绝不是指假冒伪劣和偷工减料,而是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模式:通过下游大量中小型企业竞争加上协作,以低成本的方式完成核心技术研发和末端创新,同时满足低成本、个性化和多品种等相互矛盾的需求——平民化的消费,平民化的生产,平民化的成本。在6月26日深圳大学举行的“低成本创新打造2009年3C产业热点”高峰论坛上,我将发表演讲详细分析山寨制造及其背后的深刻文化、经济和技术原因。

     相比之下,山寨上网本产业链则是模仿甚至依赖传统台湾笔记本产业链。我的朋友《国际电子商情》记者孙昌旭在文章《大陆主流上网本设计公司扎堆深圳》和《手机与上网本的8个不同》中指出,目前山寨上网本的主要主板方案设计和制造商源于传统笔记本产业链上对应的二三线厂商,以台商背景为主。由于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集中度很高,一线厂商主导,这些二三线厂商的出货量很小。因此,当大家转战上网本领域后,相比一线厂商,这些二三线厂商的出货量和技术能力相差较大。

  由于产业链分工是模仿品牌厂商,出货量和技术又都有差距,没有优势可言,为了降低成本,山寨上网本只能够在品质和物料等歪路上下功夫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山寨上网本是“为了山寨而山寨”。举个例子来说,由于技术能力、资金实力和风险等原因,很多上网本厂商采用的是公芯片(Intel)+公板+公模的模式,自己只是想方设法在物料上降低成本和承担销售工作——问题是IT零部件的价格已经很透明了,这些工作对于供应链和消费者而言,并没有产生很大的价值,因此退出是迟早和必然的事情。


图5:山寨上网本通过性能和规格上打折硬降成本 数据来源:摩根士丹利 2009/03[!--empirenews.page--]
  山寨手机产业链则有自己的价值逻辑:手机的时尚消费特性产生个性化和多品种的需求,为山寨化(大量中小企业存在)提供可能性;Turn-key+公板模式降低了下游门槛,让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在产业链中,山寨手机企业负责创意(外观设计/开模)和复杂的项目管理工作(采购管理、外包管理、项目进程管理等等),有自己的核心价值。

  上游核心技术决定游戏格局:Wintel继续垄断VS新厂商闯入

  更进一步,上网本的产品属性没有完成从科技功能性向时尚消费类的转换,山寨上网本产业链没有出现革新,归根到底,是因为上网本产业的核心技术仍被Wintel体系垄断——作为传统PC产业的垄断者和规则制订者,在没有强大外敌前,它们没有任何理由自己打倒自己,改变产业链和格局。

  致力于打造“本易”品牌的新兴上网本厂商星王电子董事长蓝晓东表示:“上网本是3G/宽带无线上网时代下的非技术性产品革命”。他解释说,相比传统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但是根据调研数据,传统笔记本电脑的平均使用性能只占到设计时具备性能的10%。技术过剩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更多的是把很大一部分迫切需求得到的用户,因为承受不了高昂的价格而拒之门外。

  问题是,对于作为技术垄断者的英特尔和微软来说,上网本尤其是山寨上网本无疑是破坏性或者自残式创新,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前,他们是不会大力支持上网本尤其是山寨上网本的。事实上,英特尔的Atom处理器,本意是面向高端MID应用,抢占智能手机的市场,而非上网本。为了避免影响原有的笔记本市场,英特尔还特意限制Atom对12英寸及以上更大屏的支持。这一点非常类似英特尔为了应对AMD的竞争,在赛扬处理器上的策略。

  因此,寄望于英特尔支持上网本尤其是山寨上网本,无疑是痴人说梦。尽管英特尔对顶星等二三线笔记本和上网本主板厂商一直有所支持,但说到底只是对其一线厂商“不听话”的一个威慑,以及对其它架构上网本的一种防策略而已。

  还有人寄望于台湾的威盛能够推出所谓的Turn-key方案,复制MTK的模式。问题是,威盛同样采用的是X86架构,而且还是一个技术跟随者,其技术更复杂和功耗更高。因此即使X86架构下有所谓的Turn-key方案,作为一个技术跟随者,威盛也很难领先于英特尔。正是因为如此,有业界人士透露说,威盛也在研发基于ARM内核的上网本芯片平台。

  而在手机领域,相对于原来的TI、Freescale和ST等厂商,MTK完全是一个新进入者,没有任何既定合作伙伴,同时也没有任何历史负担。得益于2G技术的成熟,MTK通过“基带多媒体一体化”的架构、“芯片加上软件”的Turn-key方案以及公板模式,利用传统手机产业所积累的下游生产和营销基础的同时,针对传统手机产业的垂直一体化模式进行了革新,通过改写游戏规格,使得自己和其下游大量新兴方案设计和山寨机厂商得以迅速成长。

  而在上网本领域,目前还缺少MTK这样新的“带头大哥”——在核心芯片平台方面,上文已经说过,英特尔是“有力无心”,威盛是“有心无力”,而众多基于ARM内核的芯片在提升性能和完善软件解决方案上还需要时间——包括国外的高通Snapdragon平台、Freescale、三星,以及国内的杰得微电子、君正和安凯等。在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同样是“有力无心”,而Linux由于缺少老大也不能够寄于厚望,Google android则可能担当重任。

  另外,国内知名的多媒体芯片供应商瑞芯微电子也通过推出采用65纳米工艺的RK28系列,跨出单一的MP3/MP4领域,进入3G及MID领域,未来进入上网本领域是自然之举。瑞芯微电子董事长兼总经理励民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当下,上网本的普及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民网络普及的加速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者会更倾向于精神方面,会提高娱乐需求,特别是便宜的大众消费型娱乐产品,正如电影产业的蓬勃兴旺时期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时开始的。[!--empirenews.page--]

  新兴厂商等待机会,传统国产品牌危机潜伏

  从以上三点看,虽然上网本暂且无法山寨化,但并不意味着新兴/山寨厂商没有机会。因为上述三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本地厂商在下游品牌和营销、中游产业链甚至是上游核心技术逐级、逐步实现突破,整个产业格局将会随之而变。上网本将给本地新兴/山寨厂商带来巨大机遇——当然前提是品质和品牌维护对消费者更负责任,比以前的山寨水平有更大的提升。

  事实上,这种苗头已经显现。例如比亚迪已经打破台湾厂商的技术和生产垄断,向海信等二三线国产品牌供应上网本。利用比亚迪强大技术和生产水平,以及内部整合了电池、3G数据卡、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等生产能力,据称成本非常有竞争力,售价比山寨上网本还便宜。

  而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要求不太高的7英寸和8.9英寸的低端上网本/MID领域,这种现象更明显。通过利用基于ARM的国产芯片平台,例如上海杰得和北京君正的方案,星王电子这样的新兴厂商已经在出口市场表现不错——2008年初,星王电子基于ARM架构的低端上网本在欧洲上市,获欧洲电信商好评,并展开密切合作。星王电子的蓝晓东解释说,这是因为国内外大厂在ARM平台上涉足较少,而且ARM平台在本地已经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实现技术和零部件的本地化,另外国外消费购买上网本更加理性和注重自己的真实需求,不会太攀比功能和规格。

  而对于国内主流的10.2英寸市场,目前星王电子也有基于英特尔和威盛平台的对应产品,但他坦承“作为新进入者现在面临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在市场端,国内消费者仍注重品牌和规格,而在供应端,成本和技术方面,传统大厂仍占据优势。但“自己父亲退休前参加电脑培训和想要上网本的亲身经历”让他坚信,上网本这类低成本便携式上网终端市场前景广大,潜力巨大的平民化需求和呼呼声必将导致“上游的核心技术平台和产业链的革新”,引发产业格局的变化,以满足实现更多人的愿望和需求。


图6:和手机相比,中国市场PC的普及率仍很低  数据来源:摩根士丹利 2009/03
  正是在这种理念下,2008年末,星王电子大力投入研发和工业设计,并成立面向国内市场的“本易”品牌营销事业部,目前“本易”上网本已成功加入要求苛刻的3G上网本供应链。蓝晓东解释说,如果真的要以“纯山寨本”来看的话,机会不大,因为一部2000---3000元的上网本,对绝大多数国内消费者来看还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况且真正与传统正牌厂商的价差也拉不开太多,只有产品符合标准,具备强大售后服务,外观性能优异,走差异化路线,得到消费者真正认可,机会还是有的,至于什么时候进去,就要看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empirenews.page--]

  为了抓住这种机遇,蓝晓东强调说,终端厂商所要做的,包括怎样将产品的应用范围拓广,怎样让用户更加方便快捷的掌握使用技巧,怎样规避传统笔记本电脑的正面竞争,怎样研发生产出更多人都买得起的便携式终端等等,这些必须踏踏实实地,吸取业界经验教训,以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负责的态度,将这场3G时代下的非技术性产品革命进行到底。在6月26日深圳大学举行的“低成本创新打造2009年3C产业热点”高峰论坛上,蓝晓东还将发表演讲,详细分析上网本领域的技术和市场趋势以及应对策略。另外,ARM和瑞芯微等上游技术厂商,也将发布它们在MID和上网本领域的策略,以及产品技术路线图。


图7:上网本或许会改变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格局 数据来源:摩根士丹利 2009/03
  让星王电子这类有志的新兴厂商充满自信的原因,不仅源于上网本是一种“破坏性创新”产品,而且源于一些传统的国产笔记本品牌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价值。一位业界人士表示,除了联想外,大陆笔记本品牌基本上没有研发,不仅主板方案设计和制造依赖台湾厂商,有些甚至是采购、项目管理和生产组装都统统外包给台湾厂商,自己只是一个空壳子——多么类似山寨厂商涌现前的国产手机产业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苏州2024年5月27日 /美通社/ -- 微软 Microsoft Start Networks 中国内容生态伙伴峰会(Microsoft Start Partner Summit)在微软苏州新园区成功举办。应微软全球...

关键字: MICROSOFT START NETWORKS 微软

近日,有国外媒体曝光了“IT七巨头”(微软、苹果、英伟达、Alphabet、亚马逊、Meta和特斯拉)的CEO年薪情况,其中苹果CEO库克以6320万美元高居榜首,而亚马逊CEO Andy Jassy的薪酬仅为130万美...

关键字: IT CEO 库克 微软 苹果 英伟达 Alphabet 亚马逊 Meta 特斯拉

英特尔抢先导入ASML的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High-NA EUV)设备,为外界视为是英特尔重返技术领导地位的关键作为。产业专家表示,High-NA EUV成本居高不下,英特尔抢用High-NA EUV恐面临亏损扩大窘境...

关键字: 英特尔 ASML High-NA EUV 光刻机

在微软于5月20日宣布推出Copilot+之后,有人声称,运行Copilot+的个人电脑对用户的一切操作拥有“照相记忆”的功能,这种功能带来的风险引发了隐私专家的担忧。

关键字: 微软 Copilot+ AI截屏

在生成式AI领域,微软与OpenAI是盟友,但它们的合作并非亲密无间,两家公司选择的方向已经不同,关系也变得亦敌亦友,非常复杂。

关键字: OpenAI 微软 生成式AI ChatGPT

业内消息,日前微软官方宣布与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的深度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实验中成功完成了多达14000次无错误的量子计算操作,这一成就不仅刷新了量子计算错误率的纪录,而且将错误率降低了800倍,为量子计算...

关键字: 微软 量子计算 突破

最新消息,多位内部人士昨天透露:微软总部下发邮件,通知中国区负责 AI 研究的多个团队整体从中国搬离,涉及员工或达数百人。

关键字: 微软 AI

面对人工智能(AI),乐观者纷纷用金钱投票。

关键字: AI 亚马逊 Meta 谷歌 微软

业内媒体报道,近日美国进一步收紧了对华为的出口限制,吊销了英特尔、高通等公司向华为出口芯片的许可证。华为迅速反击,海思半导体董事长何庭波,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对内发布《致战友们的一封信》,提出针对 PC 端芯片的备胎...

关键字: 华为 高通 英特尔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AI技术的推动下,亚马逊、微软和谷歌三大云计算巨头2024年开局表现强劲。

关键字: 云计算 微软 谷歌 亚马逊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