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网络层
[导读]Q/GDW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Q/GDW XXX-20XX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 for smart substation前 言智能变电站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rdquo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XXX-20XX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smart substation

前 言

智能变电站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指导智能变电站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在本导则的编写过程中,广泛征求了调度、生产、基建、设计、科研等多方意见,着力推广新技术,积极创新变电站建设理念,探索新型运维管理模式,力求充分展现智能变电站技术前瞻、经济合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支撑智能电网等先进理念,从而引领变电站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本导则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对于实际工程实施,应在参考本导则的基础上,另行制定新建智能变电站相关设计规范,及在运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指导原则。

智能变电站技术条件及功能要求应参照已颁发的与变电站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本导则描述的内容如与已颁发的变电站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相抵触,应尽可能考虑采用本导则的可能性。

本导则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提出并解释。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

本导则主要参加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作为智能变电站建设与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指导性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原则和体系结构,提出了设备层、系统层及辅助设施的技术要求,并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调试验收、运行维护、检测评估等环节作出了规定。

本导则适用于110 kV(包括66 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00.15 电工术语 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

GB/T 2900.50 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及配电 通用术语

GB/T 2900.57 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和配电 运行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 478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 663 220 kV~500 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装置检测要求

DL/T 723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DL 755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DL/T 769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DL/T 782 110 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1075 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109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DL/T 5149 220 kV~500 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JJG 313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

JJG 314 测量用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

JJG 1021 电力互感器检定规程

Q/GDW 157 750 kV电力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Q/GDW 168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Q/GDW 213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工厂验收管理规程

Q/GDW 214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现场验收管理规程

IEC 61499 Function blocks for embedded and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 design

IEC 61588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IEC 62271-3 High-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part3: Digital interfaces based on IEC 61850

IEC 62351 Power systems management and associated information exchange - Data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IEC 62439 High availability automation networks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34号文,2006年2月)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5、GB/T 2900.50、GB/T 2900.57、DL/T 860.1和DL/T 860.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

高压设备 high voltage equipment

有高压绝缘、承担系统电压的电力设备。如:开关、变压器、互感器等。

3.2

智能组件 intelligent combination

实现对高压设备测量、控制、保护、计量、检测等一个或多个功能的设备的集合。

3.3

测量单元 measurement unit

实现高压设备各类信息采集功能的元件,是智能组件的组成部分。

3.4

控制单元 control unit

接收、执行指令,反馈执行信息,实现对高压设备和功能单元控制的功能元件,是智能组件的组成部分。

3.5

保护单元 protection unit

实现对电力系统高压设备保护的功能元件,是智能组件的组成部分。

3.6

计量单元 metering unit

实现电能量计量的功能元件,是智能组件的组成部分。

3.7

检测单元 detecting unit

检测一个或一组健康状态参量的元件,是智能组件的组成部分。

3.8

智能设备 intelligent equipment

高压设备与相关智能组件的有机结合体。

3.9

智能变电站 smart substation

由先进、可靠、节能、环保、集成的设备组合而成,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信息传输基础,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应用功能的变电站。

3.10

全景数据 panoramic data

反映变电站电力系统运行的稳态、暂态、动态数据以及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图像等的数据的集合。

3.11

顺序控制 sequence control

发出整批指令,由系统根据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情况判断每步操作是否到位,确认到位后自动执行下一指令,直至执行完所有指令。

3.12

站域控制 substation area control

通过对变电站内信息的分布协同利用或集中处理判断,实现站内自动控制功能的装置或系统。

4 技术原则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可靠性的设备是变电站坚强的基础,综合分析、自动协同控制是变电站智能的关键,设备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检修状态化是发展方向,运维高效化是最终目标。

a)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及建设应按照DL/T 1092三道防线要求,满足DL/T 755三级安全稳定标准;满足GB/T 14285继电保护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的要求;遵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b) 智能变电站的测量、控制、保护等单元应满足GB/T 14285、DL/T 769、DL/T 478、GB/T 13729的相关要求,后台监控功能应参考DL/T 5149的相关要求。

c) 智能变电站的通信网络与系统应符合DL/T 860标准。应建立包含电网实时同步实时信息、保护信息、设备状态、电能质量等各类数据的标准化信息模型,满足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及一致性的要求。

d) 智能变电站设备应符合易集成、易扩展、易升级、易改造、易维护的工业化应用要求。

e) 应采集主要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等)状态信息,并实现可视化展示,为电网设备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f) 应实现变电站与调度、相邻变电站、电源、用户之间的协同互动,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g) 各项功能应满足变电站集中控制、无人值班的要求,减少人员现场操作。

h) 宜建立站内全景数据的统一信息平台,供系统层各子系统统一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存取访问以及和调度等其它系统进行标准化交互。

i) 宜具备接入可再生能源的能力。

5 体系结构

5.1 体系分层

智能变电站分为设备层、系统层。

设备层主要由高压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或者由智能设备构成,实现DL/T860中所提及的过程层、间隔层及高压设备本体的功能。

系统层包含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实现DL/T860中所提及的站控层功能。

体系分层要求及说明详细见附录A。

5.2 设备层

设备层完成变电站电能分配、变换、传输及其测量、控制、保护、计量、检测等相关功能。

智能组件是灵活配置的物理设备,可包含测量单元、控制单元、保护单元、计量单元、检测单元中的一个或几个。

测控装置、保护装置、状态检测组件等均可作为独立的智能组件。

智能组件安装方式是外置或者内嵌,也可以两种形式共存。

智能设备可采用如下模式:

a) 独立运行的高压设备加上外置的智能组件。

b) 高压设备加上内嵌的包含状态检测单元的智能组件,再加上外置的一个或多个智能组件。

c) 高压设备加上内嵌的智能组件。

智能设备操作宜采用顺序控制。

设备层宜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结构紧凑一体化的智能设备。

5.3 系统层

系统层面向全站或一个以上高压设备,通过智能组件获取并综合处理变电站中关联智能设备的相关信息,按照变电站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控制各设备层协同完成多个应用功能。

系统层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同步相量采集与集中、电能量采集、备自投、低压/低频解列、故障录波、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系统层功能应高度集成一体化,并根据变电站电压等级和复杂程度,可集成在一台计算机或嵌入式装置运行,也可分布在多台计算机或嵌入式装置运行。

智能变电站数据源应统一、标准化,实现网络共享。

智能设备之间应实现进一步的互联互通,支持采用系统级的运行控制策略。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用的网络架构应合理,可采用环形、星型或混合型网络,网络冗余方式宜符合IEC 61499及 IEC 62439的要求。

6 设备层功能要求

6.1 高压设备

高压设备应具备高压绝缘等基本功能。

高压设备应具备高可靠性,尽可能免维护。

高压设备外绝缘应与当地环境相适应,宜采用复合材料。

高压设备宜将开关压力、油位等直接影响运行的模拟量以网络方式送出。

6.2 智能组件

6.2.1 基本功能要求

a)信号传变、数据采集宜完全数字化,且满足各种应用对数据采集精度、频率的要求。

b)采集与控制系统宜就地设置,与高压设备一体化设计安装时应适应现场电磁、温度、湿度、沙尘、振动等恶劣运行环境。

c)应具备异常时钟信息的识别防误功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守时功能。

d)应具备参量自检测、就地综合评估、实时状态预报、自诊断、自恢复功能,设备故障自动定位,相关信息能以网络方式输出。

e)宜具备即插即用功能。

f)宜有标准化的物理接口及结构。

g)一台智能设备对应一个由状态检测单元组成的智能组件;不同检测功能模块宜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硬件平台上。

h)宜将测量、控制、计量、保护和检测等功能进行一体化设计,但不同功能区应有足够绝缘强度的电气隔离功能。

i)宜采用测控、保护一体化设备,装置可分散就地安装。

j)应考虑通信网络的延时情况并采取措施,不能影响相关智能组件(特别是保护)的功能及性能要求。

k)应支持在线调试功能。

6.2.2 测量单元

a)宜采用高精度数据采集技术,用不小于16位的数据长度表示。

b)应实现统一断面实时数据的同步采集,提供带精确的绝对时标的电网数据。

c)宜采用基于三态数据(稳态数据、暂态数据、动态数据)综合测控技术,进行全站数据的统一采集及标准方式输出。

d)测量单元设备应满足测量输出数据与被测电力参量在较大频谱范围内的响应一致性要求。

e)宜具备电能质量的数据测量功能。

6.2.3 控制单元

a)应具备全站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功能。

b)宜具备同期电压选择功能。

c)应具备本间隔顺序控制功能。

d)遥控回路宜采用两级开放方式抗干扰。

e)应支持紧急操作模式的功能。

6.2.4 保护单元

a)应遵守继电保护基本原则,满足DL/T 769等相关保护的标准要求。

b)宜通过网络通信方式接入电流电压等数值和输出控制信号,信号的输入及输出环节的故障不应导致保护误动作,并应发出告警信号。

c)保护单元应不依赖于外部对时系统实现其保护功能。

d)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其信息输入输出环节应完全独立。

e)当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时,应针对电子式互感器特点优化相关保护算法、提高保护动作性能。

f)纵联保护宜支持一端为电子式互感器另一端为常规互感器或两端均为电子式互感器的配置形式。

6.2.5 检测单元

a) 应逐步扩展设备的自诊断范围,提高自诊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b) 宜具备通过传感器自动采集设备状态信息(可采集部分)的能力,同时宜具备从生产管理系统(PMS)自动复制宿主设备其它状态信息的能力,包括指纹信息、家族缺陷信息、现场试验信息等。

c) 在不影响测量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宜采用外置型传感器,确需内置的,仅内置最必要部分。不论内置或外置,传感器的接入应不影响宿主高压设备的安全运行。

d) 应具备远方设定采集信息周期、报警阈值功能。

6.2.6 计量单元

a) 应能准确的计算电能量,计算数据完整、可靠、及时、保密,满足电能量信息的唯一性和可信度的要求。

b) 应具备分时段、需量电能量自动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等功能,并能可靠的接入网络。

c) 应根据重要性对某些部件采用双重设备以提高冗余度。

d) 计量用互感器的选择配置及准确度要求应符合DL/T 448的规定。

e) 电能表应具备可靠的数字量或模拟量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合并单元输出的信号。合并单元应具备参数设置的硬件防护功能,其准确度要求应能满足计量的需要。

f) 宜针对不同计量单元特点制定各方认可的检定和溯源规程。

6.2.7 通信单元

a) 宜采用完全自描述的方法实现站内信息与模型的交换。

b) 应具备对报文丢包及数据完整性甄别功能。

c) 网络上的数据应分级,有优先传送功能,并计算和控制流量,满足在全站电力系统故障时保护与控制设备正常运行的需求。

d) 宜按照IEC 62351要求,采用信息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满足信息通信安全的要求。

7 系统层功能要求

7.1 基本功能要求

7.1.1 顺序控制

满足无人值班及区域监控中心站管理模式的要求。

可接收执行监控中心、调度中心和当地后台系统发出的一个或多个控制指令,经安全校核正确后自动完成符合相关运行方式变化要求的设备控制。

应具备自动生成不同主接线和不同运行方式下典型操作流程的功能。

应具备投退保护软压板功能。

应具备急停功能。

可配备直观图形图像界面,在站内和远端实现可视化操作。

7.1.2 站内状态估计

应具备站内状态估计功能,实现数据辨识与处理,保证基础数据的正确性,并支持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电网状态估计。

7.1.3 与主站系统通信

宜采用基于模型的通信协议与主站进行通信。

7.1.4 同步对时系统

智能变电站应建立统一的同步对时系统。

全站应采用基于卫星时钟与地面时钟互备方式获取精确时间。

用于数据采样的同步脉冲源应全站唯一,可采用不同接口方式将同步脉冲传递到相应装置。

同步脉冲源应同步于正确的精确时间秒脉冲,应不受错误的秒脉冲的影响。

同步对时可采用IEC61588、SNTP、IRIG-B等方式。

7.1.5 通信系统

应具备网络风暴抑制功能,网络设备局部故障不应导致系统性问题。

应具备方便的配置向导进行网络配置、监视、维护。

应具备对网络所有节点的工况监视与报警功能。

宜具备DoS防御能力和防止病毒传播的能力。

7.1.6 电能质量评估与决策系统

宜实现包含电压、谐波监测在内的电能质量监测、分析与决策的功能,为电能质量的评估和治理提供依据。

7.1.7 区域集控功能

当智能变电站在系统中承担区域集中控制功能时,除本站功能外,应支持区域智能控制防误闭锁,同时应满足集控站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的要求。

7.1.8 防误操作

根据变电站高压设备的网络拓扑结构,对开关、刀闸操作前后不同的分合状态,进行高压设备的有电、停电、接地三种状态的拓扑变化计算,自动实现防止电气误操作逻辑判断。

7.1.9 配置工具

应通过统一的配置工具对全站设备进行全站数据模型及通信配置。

7.1.10 源端维护

变电站作为调度/集控系统数据采集的源端,应提供各种可自描述的配置参量,维护时仅需在变电站利用统一配置工具进行配置,生成标准配置文件,包括变电站主接线图、网络拓扑等参数及数据模型。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调度/集控系统可自动获得变电站的标准配置文件,并自动导入到自身系统数据库中。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主接线图和分画面图形文件,应以网络图形标准SVG格式提供给调度/集控系统。

7.1.11 网络记录分析系统

宜配置独立的网络报文记录分析系统,实现对全站各种网络报文的实时监视、捕捉、存储、分析和统计功能。

网络报文记录分析系统宜具备变电站网络通信状态的在线监视和状态评估功能。

7.2 高级功能要求

7.2.1 设备状态可视化

应采集主要高压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等)状态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发送到上级系统,为电网实现基于状态检测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综合优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7.2.2 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

应建立变电站故障信息的逻辑和推理模型,实现对故障告警信息的分类和信号过滤,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实时分析和推理,自动报告变电站异常并提出故障处理指导意见。

可根据主站需求,为主站提供分层分类的故障告警信息。

7.2.3 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

宜在故障情况下对包括事件顺序记录信号及保护装置、相量测量、故障录波等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多专业综合分析,并将变电站故障分析结果以简洁明了的可视化界面综合展示。

7.2.4 支撑经济运行与优化控制

应综合利用FACTS、变压器自动调压、无功补偿设备自动调节等手段,支持变电站系统层及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及优化控制。

7.2.5 站域控制

利用对站内信息的集中处理、判断,实现站内安全自动控制装置(如备自投、母线分合运行)的协调工作,适应系统运行方式的要求。

7.2.6 与外部系统交互信息

宜具备与大用户、各类电源等外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功能,能转发相关设备运行状况等信息。

8 辅助设施功能要求

8.1 视频监控

站内宜配置视频监控系统并可远传,与站内监控系统在设备操控、事故处理时协同联动,并具备设备就地、远程视频巡检及远程视频工作指导的功能。

8.2 安防系统

应配置灾害防范、安全防范子系统,告警信号、量测数据宜通过站内监控设备转换为标准模型数据后,接入当地后台和控制中心,留有与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通信接口。

宜配备语音广播系统,实现设备区内流动人员与集控中心语音交流,非法入侵时能广播告警。

8.3 照明系统

应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节能灯具以降低能耗,事故应有应急照明。有条件时,可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清洁能源供电。

8.4 站用电源系统

全站直流、交流、逆变、UPS、通信等电源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其运行工况和信息数据能通过一体化监控单元展示并转换为标准模型数据,以标准格式接入当地自动化系统,并上传至远方控制中心。

8.5 辅助系统优化控制

宜具备变电站设备运行温度、湿度等环境定时检测功能,实现空调、风机、加热器的远程控制或与温湿度控制器的智能联动,优化变电站管理。

9 变电站设计

9.1 设计原则

设备层与系统层的设计选型应满足安全可靠的原则,采用符合智能变电站高效运行维护要求的结构紧凑型设备,减少设备重复配置,实现功能整合、资源和信息共享。设备宜采用新材料。

系统设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全站的网络图、VLAN划分、IP配置、虚端子设计接线图、同步系统图等。

9.2 变电站布置

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智能变电站设计应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原则和设计要求,结合智能设备的集成,宜简化智能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包括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构支架等),节约占地,节能环保。

9.3 土建与建筑物

结合智能变电站设备的融合,宜减少占地和建筑面积,合并相同功能的房间;合理减少机房、主控楼等建筑的面积,节约投资。

结合智能变电站电缆减少,光缆增加的情况,采用合理的电缆沟截面。

9.4 网络架构

网络设备可灵活配置,合理配置交换机数量,降低网络总成本。

网络系统应易扩展、易配置。

应计算和控制信息流量,设立最大接入节点数和最大信息流量,在变电站新设备接入引起网络性能下降时,也应满足自动化功能及性能指标的要求。

网络通信架构设计应确保在运行维护时试验部分的网络不影响运行系统。

10 调试与验收

10.1 调试

a) 应提供面向各项功能要求的方便、可靠的调试工具与手段,满足调试简便、分析准确、结果清晰的要求。

b) 调试工具通过连接智能组件导入智能组件模型配置文件,自动产生智能组件所需的信息文件,自动检测智能组件的输出信息流。调试工具具备电力系统动态过程的仿真功能,可输出信息流,实现对智能组件的自动化调试。

c) 合并单元调试专用工具,可给电子式互感器提供输入信号,监测合并单元的输出,测试合并单元的同步、测量误差等性能指标。

d) 智能组件或单元调试工具,可为合并单元提供输入信号,监测智能组件或单元的输出,测试智能组件或单元的数字采样的正确性与同步、测量误差等性能指标。

e) 其它所需的调试专用工具也应满足a)、b)的要求。

10.2 验收

a) 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应参照DL/T 782及相关调试验收规范。工程启动调试组织应在实施启动前编制启动调试方案,相关调度部门负责编写调度方案。

b) 电力设备的现场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应满足GB 50150、DL/T 596以及Q/GDW 157、Q/GDW168等标准规范的要求。

c) 工厂验收流程应按Q/GDW 213开展;现场验收流程应按Q/GDW 214开展。

d) 工厂验收时对于不易搬动的设备,应具备设备模拟功能,以便完成完整功能验收。

e) 具备状态监测单元的设备验收应包括:对自检测功能逐一进行检验,要求测量值正确、单一测量评价结论合理;故障模式及几率预报功能正常,预报结果合理。

11 运行维护

a) 应配套成熟方便的一体化检验装置或系统,满足整间隔检修及移动检修的要求。

b) 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应能依托顺序控制及工作票自动管理系统,自动生成设备和网络的安全措施卡,指导对检修设备进行可靠、有效的安全隔离。

c) 工作票自动管理系统应能根据系统方式的安排和调度员的指令,自动生成相关内容和步骤,并能与顺序控制步骤进行自校核和自监控。

d) 通过在线监测和实时分析诊断等技术,能对站内主要设备目前健康状况和未来健康趋势作出综合评估。

12 检测评估

12.1 基本要求

a) 智能变电站的设备和系统应进行统一标准的应用功能测试与整体性能评估。

b) 智能电子设备和交换机等设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子系统,应满足对应的标准要求及工程应用需求,并通过国家电网公司认可的检验机构检验。

c) 工程选择应用的可批量生产的设备,应由国家电网公司认可的检验机构做定期抽样检验。

d) 通信规约应通过国家电网公司认可的检验机构的一致性测试,再进行工程应用。

e) 智能电子设备与系统应在仿真运行环境中进行测试与评估,在变电站典型故障的仿真环境下进行设备、网络、系统的测试与评估,验证功能与性能。

f) 应用创新技术的设备,相关应用单位应组织制定试验方法、评价工具及可靠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应用的质量和水平。

12.2 电能计量装置的检验

12.2.1 实验室检验

电能计量器使用前应先在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测,量值应溯源到上一级的电能计量基准;电子式互感器量值应能溯源到电压和电流比例基准,其有关功能和技术指标的检定和现场检验,宜由当地供电企业在具备资质的电能计量技术机构进行,也可委托上级电力部门具备资质的电能计量技术机构进行。

12.2.2 现场检验

新投运的电能计量装置,应在一个月内进行首次检验,随后的检验周期应参照DL/T 448的相关规定执行。

12.2.3 远程检验

智能变电站宜适时实现电能表站内集中选择校验功能。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智能变电站体系结构

设备智能化和智能高级应用是智能变电站的两个重要特征。

与基于DL/T860的数字化变电站按照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来划分不同,智能变电站基于智能设备的发展展望及应用功能实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设备层和系统层(见附图A.1),其划分依据是功能。

未来的智能设备可能将过程层、间隔层、高压设备本体有机融合为一体,因此,采用设备层描述更能符合、指导、引领今后变电站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设备的发展。

以目前简单的对应关系看:设备层可看作对应于过程层和间隔层,系统层可看作对应于站控层。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对应关系将越来越复杂。

智能变电站的设备层强调将传统一次、二次设备进行有机融合,展现未来变电站设备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系统层强调信息共享、设备状态可视化、智能告警、分析决策等高级应用功能。

系统层划分遵循功能和应用面向整个变电站或者多个元件对象的原则,强调各独立系统的集成。

实现系统层功能的计算机根据变电站的实际规模灵活配置,其可实现的功能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

链接于设备层与系统层的网络是一个示意图。其逻辑上可能包含了过程层网络、间隔层网络、站控层网络的一个或多个。其物理上可以是一个网络,也可以是多个网络。其复杂原因主要是受限于现有技术状况,未来的网络就是简单的一层网。

 

附图A.1 智能变电站体系结构示意图

附图A.2显示了智能设备实现的的三个阶段的不同形式:

a)属于智能组件的保护、测控、在线检测等装置都是外置独立,也是传统的二次设备,其与高压设备(传统的一次设备),构成了一个松散的“智能设备”。而智能组件和高压设备之间的横线刚好划出了相当于过程层和间隔层的界限,其表现形式适合现阶段的变电站技术。由此可见该阶段的设备层带有明显的过程层、间隔层痕迹。

b)在过渡阶段,在线检测设备应融入高压设备中,主要是传感器的嵌入,可以反映高压设备的诊断信息,其余的组件可独立于高压设备外部,也可安装在高压设备附近。组件之间也可集成。松散的“智能设备”出现紧凑化的趋势。该阶段的设备层对过程层、间隔层开始有机融合。

c)随着技术发展,智能组件和高压设备进一步融合,高压设备可以集成的组件也越来越多,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紧凑型一体化智能设备。该阶段的设备层主要考虑过程层、间隔层的一体化设计,因而使得过程层、间隔层难以分清,最终消融。

智能设备采用“高压设备+智能组件”的模式。智能组件是各种保护、测量、控制、计量和检测等装置的统称,与高压设备相对独立。智能组件的概念是灵活的,可以分散(一个组件一个功能),也可以集成(一个组件几个功能);安装方式是既可以外置,也可以内嵌。智能组件的构成,包含了传统间隔层的设备,其灵活的配置方式符合现状与未来的发展。

对于保护、测控、通信、状态检测等各种组件与高压设备集成,需要充分考虑传统二次设备与一次设备融合的技术难度与复杂性。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考虑不同的技术方案,但原则上还是在保证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设计紧凑的集成方案,同时兼顾经济性。

 

 

附图A.2 智能设备演变图

 

系统层与设备层的进一步阐述可参见条文说明。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4月25日,以“分享鸿蒙技术特性,交流鸿蒙生态共建”为主题的HDD·行业沙龙在江西武功山成功举行。华为产品专家们现场带来了诸多精彩分享,吸引了来自政务、金融、新闻资讯等多个行业的四十余家软件服务商到场参加。

关键字: 鸿蒙 华为 智能设备

IEC61850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中通信系统和分散能源(DER)管理的国际标准。它通过标准的实现,实现了智能变电站的工程运作标准化。使得智能变电站的工程实施变得规范、统一和透明,在电力和储能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

关键字: 开发板 核心板 智能变电站

华为鸿蒙OS系统是华为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操作系统,旨在为各种智能设备提供统一的操作系统平台。与之前的EMUI系统相比,鸿蒙OS系统在性能、功能和用户体验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本文将对华为鸿蒙OS系统和EMUI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字: 华为鸿蒙 智能设备 操作系统

针对某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调试过程中,因配置文件错误,导致主变保护试验时误跳运行中的10 kv分段断路器的事故进行分析。首先描述了事故调查过程,指出了配置文件中虚回路的错误,接着说明了造成错误配置及误跳闸的原因,并从管理...

关键字: 智能变电站 配置文件 SCD

上海2023年9月21日 /美通社/ -- 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于9月15日起在上海地标武康大楼旁开设一家"压力快闪店",与此同时,前程无忧发起企业界"反焦虑联盟"。在快闪店中,...

关键字: 高压 英特尔 通用汽车 上汽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具备了传统手机的功能,还融合了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多种技术,成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便携式设备。本文将从智能手机的定义、与传统手机的区别、功能特点...

关键字: 智能手机 智能设备

根据业内消息,美国白宫近日批准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的主席 Jessica·Rosenworcel 提出的新“美国网络信任标志(U.S. Cyber Trust Mark)”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消费者选择更安...

关键字: FCC 智能设备

为增进大家对嵌入式的认识,本文将对嵌入式、嵌入式学习法则、嵌入式应用领域予以介绍。

关键字: 嵌入式 指数 智能设备

智能家居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随着人们对智能家居设备的兴趣不断增加,这个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状况非常乐观,未来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本文将就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字: 智能家居 智能设备

6月16日,由数央网、数央公益联合国内众多财经及科技媒体共同举办的2023国际智造节暨2023国际硬科技峰会在北京举行,活动主题为:科技驱动 智造未来。

关键字: 智能设备 科技电子 硬件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