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工作会议议程上未列出的大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月13日、14日,2014年能源工作会议召开。一如既往的封闭,封闭更甚于以往。
数据部分:
能源局确定,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是38.9亿吨标煤,万元GDP能耗目标同比下降3 .9%。
201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至10.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2.7%,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6.1%,煤炭降至65%以下。
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37.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9%。全社会用电量5.3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7.5%。
2013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65.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12年的9.1%增加至9.8%。
截至2013年底,累计风电装机超过7500万千瓦,去年贡献电量1400亿度,超过核电的1080亿度。太阳能累计装机1600万千瓦,2013年新增装机就达到950万千瓦。
为了实现清洁能源发展的目的,2014年将新核准水电装机2000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1800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4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占60%。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局提出将逐渐降低新能源入网电价,并在2020年前实现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电价与火电持平。目前风电实行分区域标杆电价,太阳能发电主要还是靠补贴,平价上网那么容易?
能源局提出一边推动区域限制煤炭、火电,一边推动煤制天然气发电。国家能源局初步规划到2020年,煤制气产量达到500亿立方米以上。但同时提出,煤制气仍以重点示范项目为主,实行严格控制管理,防止遍地开花。
“十二五”能源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7.5%。2012年天然气占比刚超过5%达到5.4%的水平,这意味着2015年天然气占比要提高1.4个百分点。按照以往的经验,并不容易达到。
改革预期落空
按照能源工作会议的部署,未来两年控制能源消费和节能降耗的压力很大,今年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
2014年国家能源局将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实行惩罚电价等措施防止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并推行区域差别化能源政策,东部地区多发展非化石能源。
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被置于2014年能源局十大工作任务首位,为了达到目的,将研究出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考核办法,以督促各地方更好完成任务。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考核办法在2012年能源工作会议上就有征求意见稿,但一直没有正式推出。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目标被分解到各省级区域,但“十二五”不纳入考核指标,“十三五“成为约束性指标。
但争议也在此,控制了能源消费,也就控制了各地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是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无法顺利推行的原因之一。能源局有什么能力操作这么大的盘子?
能源局此前召开的能源工作座谈会,列举了9大重点工作: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石油天然气发展;推进煤炭煤电大基地和大通道建设;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深化能源国际合作;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能源市场监管;九是加强能源行业管理。
请注意没有纳入2014年能源局日程,同时又超级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电改,电力体制改革经历12年未有大进展。2012年国内各界曾有过一次争议,主要内容是沿着2002年电改5号文推动市场化改革,随后归于无声。
去年又有迹象表明,高层有推动电改的意图。并由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相关司局一起起草了方案,主要内容是推动大用户直购电、界定电网企业和输送费和利润率。
可惜风风火火,最后也归于沉寂,至今没有这个方案新进展的消息。外界都在议论,5号文的方案就是最完美的方案,过了10多年,改革的成果被既得利益吞噬殆尽,进一步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重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第一次能源工作会议,也没有新动作,业内多少希望归于破灭。
其次是特高压,到底建不建,选择什么技术路线,一点声音都没有。
特高压建设的争议,已经影响到清洁能源的输送。能源局至今没有拿出全国的电网规划,2013年趁着国家能源局组建的东风,都在盼望国家能源局能冲破阻力,拿出电网规划,以及对特高压的明确态度。
不过,这也落空了。都化为空洞的文字,无处寻觅。现任能源局长在电监会主席任上对特高压并没有明确支持。给外界反对特高压的人士以希望。
对于特高压有两种典型观点,一是不争论,就这么拖着,谁也摸不清楚高层真实意图,拖过了好多能源发展的机会。二是,台上支持建设,私下保留不同意见,据说特高压涉及到顶层利益。
总之,这也没有明确态度。
第三是油气改革。跟电改一样,发改委、能源局和其它跟能源相关的部门曾召集很多专家密集出过改革方案,据说也是石沉大海。在此次能源工作会议上,也没有过多着墨。
油气迫切需要改,要增加产量,就要在上游引进新的机制,调动资本的积极性,打破大油企的垄断。
油气管道也远远不够用,谁投资?油气管网是否有拆分的必要?如何确保投资能适应不断增长的油气消费,这些都需要改革措施,能外界有清晰的预期。但是,依然没有。
国家能源局只在重组后,增设了市场监管部门,监管油气管网准入。怎么监管那些石油巨头?没有。
客观地说,油气领域迫切需要改革。价格机制、上中下游都需要推动,但大的改革需要高层拍板某个部门层面很难有实质行动。那为什么不设立某种形式的试点特区推动?看来油气改革尚不在高层的短期议事日程上,慢慢等吧。
第四隐性审批权滋生,2013年能源领域的审批权取消了下放了一批。但事实呢,并不如人意。
取消的审批权都是根据投资审批目录确定的,数量非常有限。取消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大多数能源项目还得审批或核准。
一个火电厂,光办手续就需2年。新能源审批权下放了,但是要获得补贴,还得变相地到主管部门批。主管部门也顺理成章地设置了”权力“,如果上的项目太多,政府基金不够怎么办?谁都不管。
按照目前的机构设置,能源领域涉及体制改革,还要牵扯到国家发改委体改司,涉及到价格,则有价格主管部门,电改和油气改革、审批权并不是国家能源局能左右的,改革方案都要由国务院来主持和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