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电子 > 汽车电子
[导读]据报道,日前德国大宗上海研究中心宣布,将对大众旗下所有电动汽车的品牌和车型,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同样的电池模块设计,大众内部率先统一的动力电池标准,或许是目前全球首个汽车巨头的动力电池标准。在目前中国国内

据报道,日前德国大宗上海研究中心宣布,将对大众旗下所有电动汽车的品牌和车型,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同样的电池模块设计,大众内部率先统一的动力电池标准,或许是目前全球首个汽车巨头的动力电池标准。在目前中国国内,乃至全球各主要汽车工业大国仍然在为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而举棋不定之时,德国大众绕开电动汽车整车技术标准,抓住整个电动汽车的核心,率先拟定动力电池标准,或将使得德国大众成为电动汽车“咽喉”的“卡关者”,或将深刻的影响着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然而,对于目前将其未来押注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上的全球所有汽车制造厂商们而言,德国大众的率先“出手”,或将使得除德国大众以外的汽车巨头们走向联合,而这也许会加快推进国内电动汽车及其核心关键零部件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的制定与出台。

大众确立动力电池内部标准

据报道,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上海研究中心日前宣布,将对大众公司旗下的包括大众、斯柯达、奥迪、西亚特、宾利、保时捷、布加迪、兰博基尼等所有电动汽车的品牌和车型,在全球范围内都将采用同样的电池模块设计,并很有可能会在中国进行采购。大众的这一决定,将意味着其旗下所有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所包括的品牌将会采用同样的电池标准模块,而这或许是目前全球首个汽车巨头的动力电池标准。

在此前11月份的上海动力电池亚洲论坛上,大众就曾表示“必须要在提升电池性能上下大力度,这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唯一出路”。很显然,德国大众抓住了整个电动汽车的“核心”,并已将其未来的战略着眼点放在了动力电池的标准化方面,并已经确立了其动力电池标准。

或是受此消息影响,大智慧锂电池板块指数29日收涨1.95%,锂电池概念股 六国化工收涨5.15%, 西藏城投收涨4.97%, 九九久收涨4.79%,但锂电池制造商 赣锋锂业仅录得2.5%的涨幅, 天齐锂业仅收涨1.81%,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仅上涨1.54%。实际从事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的生产商的股价表现有些“差强人意”。

中国应抓紧制定并出台自己的国家技术标准

尽管中国早于“十五”期间就已经开始了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标准的起草,自2009年国家出台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以来,中国关于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的构建,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国人关注的焦点。但是,在目前中国本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工业偏处弱势,日系、德系、美系等汽车厂商处于市场强势的汽车产业分布格局下,隐身于 上海汽车、东风汽车集团、一汽集团等国内汽车制造巨头背后的日系、德系、美系等国际汽车厂商对中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构建的博弈,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在国内汽车巨头之间、以及国内汽车巨头与国际巨头、以及国际巨头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利益博弈,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包括与电动汽车相关的核心零部件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

诚然,中国政府拟将出台的未来10年上百万辆电动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推广计划,上万亿元的电动汽车产业规模,是每一个汽车制造厂商都想参与的市场,更是不少汽车厂商谋求颠覆目前全球汽车产业势力格局的未来战略重心之所在。因此,无论是早有涉足并有相当技术成就的日系、德系、美系汽车巨头,还是如比亚迪、吉利、奇瑞、上海汽车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后起之秀,但已然将自己的未来押注在了电动汽车领域。

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更是让这些汽车制造商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在中国更是掀起了“跑马圈地”式的电动汽车“狂潮”。然而,远远落后于生产速度的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制建设、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相配套的“软件”,迟迟跟不上,成为了中国电动汽车推广最大的市场障碍,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比亚迪自2009年以来总计仅有500余辆新电动汽车上市运行的“惨淡”业绩一下子“浇灭”了不少人发展电动汽车的“狂热”。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逐渐开始回归理性。

国内汽车产业也开始慢慢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电动汽车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技术标准的构建等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与完善等方面,开始去寻求更为积极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但是,在中国这个各种利益纠葛并且复杂的汽车市场里面,来自各方面的利益博弈,不仅在影响着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方向,更制约着中国电动汽车及其核心零部件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从2009年至今,已近三年了,虽然中国目前已经基本明确了从节能汽车到混合动力汽车,再到电动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电力驱动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线,但是包括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却仍然停留在技术起草及论证阶段,迟迟未能公布。

德国大众绕开电动汽车整车的标准体系构建,率先从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方面入手,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化的动力电池标准,并明确表示将在中国国内采购动力电池。这对于目前尚处于动力电池标准真空地带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而言,德国大众的做法,无疑将会成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咽喉的“卡关者”,因为以目前德国大众全球上千万辆汽车的产能,中国市场20%的市场占有率,德国完全有足够的市场影响力,影响着中国的动力电池尤其是动力锂电池的生产,进而影响到中国动力电池的标准体系的制定与统一。

因此,对于中国政府而言,或许尽快出台从整车到核心关键零部件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才能够保证中国的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可以为自我掌握,在往后的国际标准体系的制定中,中国才会更有自主权及话语权。

德国大众的做法或将加快国内标准的统一

无论是对于中国国内的汽车巨头们而言,还是对于日系、美系汽车巨头们而言,德国大众率先进入核心关键零部件标准的拟定,都将对这些汽车巨头们的未来战略布局构成不利的影响,因为德国大众的市场影响力,决定了其“先入为主”的“险棋”或将决定着中国动力电池的标准体系。而作为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动力驱动“源泉”,一旦动力电池的标准体系确定,将会深刻的影响着整个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的构建,而这也将通过这样的传导机制“绑架”着所有的电动汽车制造厂商。而如果除德国大众以外的电动汽车制造厂商不愿意被“绑架”,则他们也必将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去改变这个标准体系。

所以,从博弈的角度而言,当德国大众“先入为主”布下足以“致命”的“棋子”之时,所有被“逼入绝境”的其他汽车厂商们,将会成就他们的联合,以“对抗”大众,而这或许会成为中国加快推进国内电动汽车及其核心关键零部件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的制定与出台。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自2015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看,依然保持着强劲上涨势头。中国新能源车已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关键字: 汽车智能 智能汽车 大众 汽车行业

上海2024年5月19日 /美通社/ -- 5月18日,一年一度佳通商用车胎产品日如期而至。结合新市场、新机遇、新挑战,佳通轮胎召开"数智赋能 佳境无限"为主题的2024年度商用车胎技术暨产品发布会,...

关键字: 轮胎 数字化 零部件 TPMS

首尔2024年5月14日 /美通社/ -- 盈球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SurplusGLOBAL),传统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在"以传统半导体设备和零配件建设绿色...

关键字: 半导体 AC 零部件 半导体设备

上海2024年5月6日 /美通社/ -- 近期,以"新时代 新汽车"为主题的2024年第十八届北京车展圆满落幕。据官方数据显示,本届北京车展全球首发车达117台,新能源车型278台,堪称历届之最。众多...

关键字: 轮胎 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 P10

上海2024年4月17日 /美通社/ -- 当自然故土与科技绿洲激情碰撞,未来将迸发怎样的色彩?橙色,诞生自旭日光辉与苍茫大地,它是熊熊燃烧的炽火,也是浮想联翩的异次元,唤醒了我们对世界的无尽绮想,象征着人类、自然、科技...

关键字: 汽车 中国汽车 汽车产业 灯光

4月22日消息,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电池需求持续增长,但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在总装车量中的比例却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字: 动力电池 宁德时代

12月2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汽车巨头大众宣布,将采用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充电标准(NACS),以便现有电动车车主也能畅享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

关键字: 大众 新能源 特斯拉

Dec. 4, 2023 ----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由于终端需求明显降温,11月电池行业开工率下滑,锂、钴、镍原料价格均走跌,导致电芯价格一路下滑。11月中国电动车用电芯价格(以下均以人民币计)月...

关键字: 动力电池 电芯

Nov. 3, 2023 ----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由于动力市场整体需求不足,电芯厂商库存回补的意愿降低,目前以消化现有库存为主,导致没有足够需求支撑上游锂原料价格,因此均价持续下滑。10月中国动力电芯...

关键字: 动力电池 电动车 储能电芯

10月17日消息,徐工集团首台动力电池,今天在徐工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线发布,实现了徐工自主动力电池从无到有的突破。

关键字: 动力电池 宁德时代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