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电子 > 汽车电子
[导读]  21ic电子网讯:WE?(love)TSLA是我为Tesla车注册的车牌号,牛吧?显示的是问号,实际上是个"心"。  8月8号终于拿到车了。  车是顶配的,除了透明车顶没要外(需加$1500),其他的能买的都买了,总共连税$

  21ic电子网讯:WE?(love)TSLA是我为Tesla车注册的车牌号,牛吧?显示的是问号,实际上是个"心"。

  8月8号终于拿到车了。

  车是顶配的,除了透明车顶没要外(需加$1500),其他的能买的都买了,总共连税$127500左右。未来应该会有$10000的退税。

  到目前为止开了接近400公里,简单介绍一下到目前为止的感受:

  一、已知的Tesla的长处都在呢:

  外观很好;

  加速快,可以和奔驰AMG的S65有一比,短距离加速性能甚至可能还要好那么一点点(个人感觉);

  大屏上的Google地图真好用;

  前后行李箱又酷又实用;

  车钥匙及门把手的设计很酷(钥匙实用性过得去,有点小毛病,不如S65方便)

  开出来很拉风哈;

  以后再也不用加油啦;(关于里程,后面会说一点点)

  发现了再加上来...

  二、不足的地方:

  Tesla的优点依然是优点,大家很容易看到,这里就不多说了。说几点我自己觉得意外的不满的东西吧。

  补充一点酷的地方:Tesla是没有钥匙孔的,上车放到前进或倒退挡就可以开了。这点改变了原来的驾驶习惯,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但自己没发现任何不妥。

  综合以上优点,我给不少朋友提过建议,觉得大家下一辆车可以考虑Tesla了。好像已经至少有五到六个朋友已经定了ModelS或X。

  However,在见到自己车之后,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注意的东西,故特地在此提醒一下,希望大家在做最后决定之前再认真试驾一下。

  自己本来是打算拿到Tesla以后就卖掉S65的,连下家都找好了,还好没说死。

  不太喜欢的东西大致有几点,原因还不知道,只能猜:

  开的时间长了会有晕车的感觉(前面说头晕可能会导致误解)。有意思的是,这点试驾时完全没注意到,可能是由于试驾时间短(只开了10分钟左右),加上有点兴奋,所以忽略了。如果是打算天天开这部车的人确实需要花点时间多试驾一下,最好让家人一起试驾一下。

  会晕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还不知道,但绝对不会是加速快的原因,不明白的看看我的博客相册就明白了。自己估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那个“能源收集系统”(不知道正规名字叫什么,反正就是不踩电门就减速的那个),但我用的是不收集的那档,减速效果应该和普通车差不多吧?

1  2  3  4  

  气味应该也不会是原因,虽然新车的味道并不美妙,但也没觉得异常。

  再就是“飘”的问题了。前段时间见到一个朋友聊到Tesla时,他上来就说Tesla很“飘”,听起来还以为他打算开始说说“白瑞德和郝思嘉”呢,结果他开始说起“悬挂系统”来。这个我不懂,大家研究去吧。

  还有就是,开Tesla的时候确实会有点“飘”的感觉,这会让我回忆起当年开夏利的情景。差别是,夏利当时只能开到80公里的时速,不然就飘出去了,Tesla比那个强了好多倍哈。

  Tesla的内饰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昨天见了一朋友开的三万块左右的奔驰的内饰都比Tesla强很多。实在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么成熟的东西Tesla会做成这样,而同时他们居然花了那么多精力去开发了一个车尾箱可以坐两个小孩的那个噱头。

  这两天开了一下我的跑车,发现里面有些内饰的功能设计也远不如S65方便,突然想到也许TeslaModelS的思维还在跑车上?可是TeslaModelS却一直试图以房车的形象出现的,车尾箱的儿童座位就是例子,那个东西通过安全认证可不是件小事。到底是技巧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问题呢?

  三、顺便说说买Tesla的过程:

  记得原来订的是暗红色的车,因为网站上出来的就是那个颜色,结果拿车的一刹那看到的是鲜红色,那个郁闷哦。回头上网站一看,人家颜色已改,我还没证据了。然后问他们我可不可以换一辆不同颜色的,回答是可以,但要加2000多块。

  记得买车的时候是说会把车运到家门口的,因为是网上订的嘛,结果提车的时候说必须去某个地方提车,事先没有任何通知,也没有道歉。

  在原定提车前的几天,突然收到email,说提车时间推迟一个礼拜,没有理由和任何道歉。发email过去问为什么推迟,回答是因为Tesla提车的时间表推迟了,依然没有道歉。

  买车时说好的他们会派人来安装充电器,结果事到临头说本地区所有合约电器工程师都很忙,我们必须自己找人装。

  到底是文化的问题呢还是文化的问题呢还是文化的问题呢?

  联想到那么忙的Musk以及嘲笑宝马的那个Musk,我就慢慢地突然从非常看好Tesla变成不那么确定了。

  当然,Tesla电池技术的优势依然在那里,但技术的优势从来就很少是护城河,形成技术的文化才是。

  我对投资Tesla的看法以及"想象和假设":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在这里写下自己的体验主要是为了那些早些时候看了我的推荐去买Tesla车的人。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推荐大家买这部车的理由都还在,但有些东西自己开始时忽略了,所以想买车的人们一定要自己去多花些时间体验。其次,根据我的个人体验去决定是否投资Tesla是件很荒唐的事。投资必须要自己决定,不懂的东西要尽量避开。

1  2  3  4  

  开始关注Tesla完全是因为Tesla那些好的东西,从加速到外观到大屏的地图及和iPhone的方便连接等,加上电动车本身省油(环保这点还有点不太确定,尤其是看到那些毒大米之后)。

  曾经想象中,Tesla的车是在现有车的基础上叠加了这些好处的。在这个假设前提下,自己曾经想象Tesla会在15到20年成为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年获利会在200亿以上。如果做到那样,现在这个价位依然是不贵的。

  开了Tesla车后的感觉是,Tesla似乎还没有准备好。

  我只是个普通用户,对Tesla的体验也只是代表一部分人。只是开了这个车几天后自己感觉其实我没搞懂Tesla,所以先卖了再说。毕竟有那么多专家都说这个车特别好,真正懂的人是会作出自己的决定的。

  继续补充:Tesla的大屏和智能手机的连接非常方便,开车时用iPhone打电话和听音乐非常好。

  平时充电只充到90%,不然会影响生命。车上标出的里程数是在理想状态下的,实际情况下大概可以开到70-80%。所以,260miles的最大里程一般只充230的电,能开170-190miles,大概相当于300公里上下。

  继续补充:小朋友都好喜欢这种加速的感觉,而且短途还没见晕车的,长途还不知道。

  现在是八月十六号上午,到昨天为止,开Teslamodels已经一个礼拜了,平均每天开了100公里左右。

  似乎对那些不满意的东西的感觉慢慢淡下去了,但满意的东西却依然很满意。

  昨天专门开到Tesla的gilroy的supercharger去充了一下电,由于正好是高峰时间,居然需要排队。

  看看自己的电还足够开回来,就只是和在那里等充电的几个用户聊了一小会天。

  每个Tesla的用户似乎都非常满意自己的车,没听到任何哪怕一点点不满意,神奇哈。

1  2  3  4  

  最后在此小结一下:

  1.Tesla强的地方确实极其强大;

  2.弱的地方可能是因为上的太快造成的,时间也许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比如内饰,比如服务(如果不是文化的问题)。

  晕车对一部分人可能一直会是问题,但似乎开了一个礼拜后感觉也没有那么明显了,不知道是不是气味造成的。建议想买车的人要尽量长点时间试驾。

  3.投资的角度看,Tesla似乎依然有可能是个gamechanger,时间会说明一切的。

  反省一下:

  开了一个多礼拜的models后,觉得这车确实不错。开始的那些个不满主要是把Tesla特点以外的那些东西和s65比了。s65毕竟是一辆20多万的车,有些东西比models好并不说明Tesla不够好。

  恢复推荐有条件的人考虑买辆Tesla哈,至少在北美地区是非常实用的。

  作为用户的选择:这部红色的models不卖了,s65也保留着,长途还是觉得开s65踏实些。

  在我这里,Tesla没能替代汽油车,估计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做不到。

  我的意思是Tesla在很长的时间里大概不能替代很好的汽油车。

  今天发现Tesla的一个神功能,居然可以从iPhone的app上实时看到车的位置,这个有点意外。

  另外,Tesla可以远程开门和开空调。远程开空调在北加州作用不大,但目前还处于高热地带的人们一定很喜欢这个功能的。

  Tesla允许把钥匙锁在车里面,然后用手机开就行。酷吧?!
 

1  2  3  4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今年特斯拉股价表现不佳,它不只在中国市场遇到挑战,连欧洲传来的数据也让人不安。

关键字: 特斯拉 电动汽车 AI 辅助驾驶

作者 Mohamad Ali| IBM咨询首席运营官 北京2024年5月24日 /美通社/ -- 生成式AI的兴起几乎在所有面向上给业务带来改变。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最新的年度 CEO 研究,近60%...

关键字: IBM AI BSP 模型

近日,有国外媒体曝光了“IT七巨头”(微软、苹果、英伟达、Alphabet、亚马逊、Meta和特斯拉)的CEO年薪情况,其中苹果CEO库克以6320万美元高居榜首,而亚马逊CEO Andy Jassy的薪酬仅为130万美...

关键字: IT CEO 库克 微软 苹果 英伟达 Alphabet 亚马逊 Meta 特斯拉

台北2024年5月21日 /美通社/ -- 提供针对AMD WRX90和TRX50主板优化的DDR5 OC R-DIMM 提供容量128GB(16GBx8)到768GB(96GBx8),速度5600MHz到8...

关键字: AMD 内存 BSP GB

上海2024年5月20日 /美通社/ -- 2024年5月16日,世界知名的生命科学公司 Eppendorf 集团于第二十三届生物制品年会上成功举办了"疫路超越 推流出新"的产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大规模...

关键字: RF PEN BSP IMAC

北京2024年5月20日 /美通社/ -- 过去五年里,支付和收款方式日新月异,其发展和变化比过去五十年都要迅猛。从嵌入式数字商务的出现,到"一拍即付"的...

关键字: VI BSP PAY COM

华钦科技集团(纳斯达克代码: CLPS ,以下简称"华钦科技"或"集团")近日宣布致敬 IBM 大型机 60 载辉煌历程,并将继续实施集团大型机人才培养计划。

关键字: IBM BSP 研发中心 PS

业内消息,特斯拉近日又损失了一位自动驾驶领域的顶尖 AI 工程师 ——Paril Jain,Jain 此前担任特斯拉人工智能团队的“规划、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部门的技术负责人。他的离职正值特斯拉大规模裁员以及员工士气低迷...

关键字: 自动驾驶 特斯拉 AI工程师

助力科研与检测新突破 上海2024年5月15日 /美通社/ -- 全球知名的科学仪器和服务提供商珀金埃尔默公司今日在上海举办了主题为"创新不止,探索无界"的新品发布会,集中展示了其在分析仪器领域的最...

关键字: 质谱仪 BSP DSC 气相色谱

上海2024年5月16日 /美通社/ -- 2024年5月10日至5月13日,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携旗下影像产品创新力作亮相北京P&E 2024。在数码相机展览区域,全新制定的集团使命"为世界绽...

关键字: 富士 数码相机 影像 BSP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