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北京科博会聚焦创新中关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连续13届参展北京科博会,中关村已成为科博会的一个“符号”。
本届科博会,中关村将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姿态全新亮相。在中关村两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优选出来110家参展企业。其中,列入“十百千工程”、“瞪羚计划”以及创投投资的企业72家;90%以上的参展产品和项目拥有一项或多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60%以上获得过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重点新产品等荣誉,以及参与科技攻关、863、973、火炬计划等重大项目研发的成果。
先行先试
引领企业创新创业
海淀区阜成路上的裕惠大厦,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写字楼。然而,中关村的体制机制创新却率先在这里“破冰”。
去年年底,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领导机制下,首都创新资源平台成立。平台下设科技金融工作组、规划建设工作组等7个工作机构,除了来自北京市29个部门、中关村10个分园的工作人员常驻办公外,还有来自19个国家部委的相关负责人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审批。这是全国首个整合跨层级、跨部门行政资源的创新服务平台。
首都创新资源平台为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了着陆载体,也成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办事平台。涉及股权激励、政府采购等政策支持的企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受理部门,完成一站式办理。
更重要的是,首都创新资源平台还助推中关村体制机制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在中关村,工商管理改革、企业创新税收政策改革等都已全面铺开,尤其是中央单位股权激励试点也迈出了重大一步。记者了解到,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建立后短短4个月的时间,中关村就有50家企业开始启动股权激励改革的试点。
先行先试,创新创业,奠定了中关村示范区成为我国自主创新“领头雁”的地位。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对此表示,中关村示范区将紧紧依托这一平台,加强跨层级、跨部门的资源整合,逐步在示范区建立起完善高效、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中国标准
引领产业抢占高端
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标准,中关村企业创新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面对全球领域的技术革新浪潮和产业链转移机遇,近年来,一批中关村企业纷纷从标准这一产业链高端环节出击,剑指国际市场。
自2007年起,中关村相关企业就积极向海外市场推广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技术标准,目前已接触来自中东及北非、美国、东南亚、乌克兰等客户。此外,中关村参与CMMB核心技术研发的企业已与英特尔公司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发下一代双向交互式CMMB技术;摩托罗拉公司也在美国和欧洲的多个国际组织的重要会议中,力推CMMB成为国际标准。
像CMMB一样,从中关村走向国际市场的电子信息标准还有很多。“十一五”期间,在中关村占产业主导地位的电子信息领域标准创制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标准创新的典范。如天元网络制定了10项国际标准;闪联制定了3项国际标准;TD-SCDMA DPA和TD-SCDMA HSUPA标准正式成为中国的行业标准,TD-LTE-Advanced技术方案正式被国际电信联盟(ITU)列入4G全球技术标准候选方案中;SCDMA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已经形成了从接入网到核心网的完整技术规范;TD-SCDMA网络在中国的应用已全面展开。
没有强大的产业能力,再好的技术标准也只是空中楼阁。2008年发起成立无线宽带SCDMA联盟的北京信威公司深知这一点。为了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宽带SCDMA通信技术推向国际市场,信威决定让出部分利润,大量吸引合作厂商,构建了从标准到芯片、终端到运营的产业联盟。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提出将通过开展标准创新试点,有效支撑科研成果标准化、标准促进产业化,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标准化工作新局面,力争创制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关村标准”。
知识产权
引领中国经济升级
走进位于北京中关村的金伟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会议室里随处可见的专利证书令人印象深刻。“对于我们这家有10年历史的公司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这些技术专利拥有权了。”公司董事长丁冉峰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从事石油化工新技术开发及咨询的高新技术企业,金伟晖公司凭借专利技术许可带动专利设备销售的商业模式,创造了总资产从当初的50万元增长到6.88亿元的神奇故事。而在中关村,像金伟晖这样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2006-2010年,中关村企业申请专利58558件,是“十五”期间的4.36倍;同时企业专利授权24569件,是“十五”期间的4.32倍,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局长徐正祥说,中关村经济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知识产权产业特征。
中关村是中国智力最密集地区,有近200所高校和研究院所,两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制了20项重要国际标准。中关村技术交易规模的80%输往京外地区,中关村上市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超过1000家。徐正祥说,在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关村将依靠知识产权产业释放巨大的引领作用。
科技金融
引领企业做大做强
北京国智恒电力管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建光没有想到,在国智恒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订了2000万元的股权投资协议后,两天内6家私募基金踊跃跟进,每股出价从原来的3元、4元飙升到8元甚至10元。
为满足创新创业企业多元化的有效融资需求,中关村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企业做强做大的目标,以企业信用建设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积极构建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机制,吸引聚集银行、证券、担保、保险、投资、信用中介等金融服务资源,初步形成了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体系。
去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为整合市、区两级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重组示范区“一区十园”开发建设单位,组建了中关村发展集团,并赋予其引进重大项目和统筹产业布局、统筹融资、代表政府进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股权投资三项核心任务。
一年来,中发展形成了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方式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工作格局。截至今年4月,集团共完成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储备311个,投资和支持项目62个。投资合同金额7.85亿元,其中运用政府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4.87亿元,利用自有资金投资2.98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80亿元,3年后实现产值623亿元。[!--empirenews.page--]
目前,中关村已为企业融资开辟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主贸易融资、小额贷款等10条渠道,建立了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6条机制,一个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体系形成并完善。
科技金融,已成为中关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突破口。
人才特区
引领全球人才汇聚
今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中央单位与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在重大项目布局、境外股权和返程投资、结汇、科技经费使用、进口税收等方面明确了13项特殊政策,吸引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到中关村创新创业,推动中关村全面建设国家级人才特区。
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目标提出,2011-2012年聚集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3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2013-2015年聚集5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全面建成国家级人才特区。
针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障碍,去年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市人力社保局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在人才引进的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据统计,新人才引进政策实施一年来,共有3642名各类高层次人才落户中关村。
根据中关村产业结构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北京市还将中关村人才引进的企业范围由IT类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到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能源环保、现代制造、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同时将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企业、“瞪羚”企业、入选“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人员创办企业作为人才引进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
商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