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电子 > 消费电子
[导读]随着中国制造企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然而,业务全球化意味着企业必须在运营模式、供应链管理、IT架构以及公司文化上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大规模的革新。对于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应对

随着中国制造企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然而,业务全球化意味着企业必须在运营模式、供应链管理、IT架构以及公司文化上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大规模的革新。对于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仍然保持企业对市场的敏捷反应,实现精益供应链?日前,在西安召开的QAD(企安达) 2007年大中华区用户大会上,来自汽车、电子制造、医疗设备和消费品等行业200多家制造业精英和行业咨询专家共聚一堂,在中国本地制造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化的背景下,围绕如何在全球化运营中保持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如何管理好上下游供应链和实现精益生产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本次大会以“秉承卓越、共赢未来”为主题,QAD公司首席市场执行官Gordon Fleming、全球首席技术执行官Hans Jansen及亚太区副总裁Paul Henderson、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叶冠锋、中国区总经理缪青出席了本次盛会。在会上,他们与制造商代表分享了QAD围绕“帮助中国本地企业国际化”这一目标在产品、技术和策略上所进行的创新。

产品创新:基于全球平台基础的2007企业版

致力于完美精益市场是QAD公司的愿景,Fleming在本次大会上再次强调了QAD帮助制造业发展成功的使命。他指出,在制造业中实现精益的本质是消除浪费,当制造企业走向国际化,他们必须能在全球供应链上实现精益。“从IT角度来看,采用5个步骤可以实现全球供应链的精益。”Fleming归纳道,一是连接性,下一代系统应更方便地实现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连接;二是采用开放标准,“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标准,系统必须去适应所有的标准,而不是要求客户来按IT的标准来执行。”三是系统的架构要能满足下一代通信的要求;四是实现流程的自动化;五是实现协作。

围绕实现精益供应链的这些需求,QAD于今年年初在全球推出QAD 2007企业应用版。Fleming介绍说,这个版本超越了原来MFG/PRO的应用范围,是一款全球性整体解决方案。与之前的方案相比,该版本的产品具有四个方面的优越性:一是建立在全球平台基础上,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点进行多语种的沟通与交流;二是能够独立进行部署,“客户可以灵活地选择在工厂安装、或由QAD提供远程服务与硬件、或将机器安装在工厂里,QAD从互联网提供远程软件支持与服务。”三是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的企业软件;四是集成了QAD的“.NET UI”用户界面,提高了软件的效率以及桌面集成度。

Fleming进一步表示,为满足企业全球业务运营的需求,QAD在新推出的产品中将增加六大功能模块:一是QAD EAM(企业资产管理)模块,完成所有机器设备的跟踪、零部件跟踪以及生产线的设备规划等功能;二是销售和市场管理,提高销售团队的效率,帮助企业与客户更好地进行对话;三是运输管理模块,完成对承运方的管理、全球运输跟踪、出口到不同地区的贸易文件管理、贸易中标准法规遵守及顺应等问题;四是需求管理,更好地帮助客户进行控制,“我们的解决方案可提供网站的入口,供应商、客户可以通过这个网站门户共享需求信息。”五是供应可视化(SV)模块,完成与供应商无缝衔接;六是人机工程(Human Engineering),使系统更容易使用和学习。

应对制造企业越来越国际化,业务趋于复杂而决策者需要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QAD在新推出的产品中添加了流程模板和仪表盘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各种流程,同时很快生成报表和统计图。“这些新推出的方案都基本完成汉化工作,可进一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Fleming表示。

技术创新:用尽可能少的技术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

围绕帮助制造企业实现精益目标,QAD首席技术执行官Hans Jansen在会议上分享了QAD技术发展路径图。他指出,实现完美精益市场的关键在于要知道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因此,首先要实现业务事件的可视化,而可视化是建立在连通性的基础上的。”Jansen表示,实现连通性的关键在于要使用行业的共同语言,不仅各方要能进行对话,还要能明白对话的内容。“因此对于软件技术来说,必须采取开放的架构,能包容各种标准。”

Jansen指出,QAD在技术发展上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单一的集成平台,数据是核心,目标架构是镶嵌在所有应用软件之中。“我们技术发展方向是同QAD应用程序进行联盟,用尽可能简单、尽可能少的技术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他强调说,对于QAD来说,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两个方面:拥有成本和SaaS(软件即服务),“在这个领域中,我们会重点研究最佳的应用软件是什么,实现用户需求的最佳成本是什么。因此,我们的技术将主要用于支持QAD应用程序功能,产品的核心是从一点上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策略创新:帮助制造企业应对全球化业务挑战

伴随亚太区制造业的蓬勃发展,QAD的业务也在区域迅速成长。到2007年,在中国市场有超过400家制造企业正在通过使用QAD的软件优化生产流程。“从客户分布来看,QAD在中国地区的客户中本地客户的比重已超过40%。为此,我们在中国市场的目标战略也随之发生了转移。”QAD中国区总经理缪青在会上表示,2003年QAD在中国市场的目标是帮助国际企业本地化,“今年我们的重点是帮助本地企业国际化,QAD正通过建立区域服务体系,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以及与本地客户共同研发等战略来实现这一目标。”

QAD亚太区副总裁Paul Henderson在大会上指出了目前全球化给制造业带来的挑战:分布式制造、降低成本、顺应政府与行业标准和IT应用等。围绕这些挑战,Henderson分享了QAD帮助制造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他指出,针对全球化所带来分布式制造的挑战,QAD通过推出供应链管理、全球可视化和标准全球处理流程等方案来帮助客户应对多地点和多地区业务管理和数据传递的问题;针对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需求,QAD通过提供新服务帮助制造企业改善流程来实现,“比如我们针对每个行业建立标准的流程,了解目前流程与未来流程的差异,建立适合企业更优化的流程。”Henderson说。

在顺应行业标准方面,QAD已经开始进行汽车行业方面MMOG标准的培训。“去年,我们与美国汽车工业协会AIAG签署合作协议,为全亚洲汽车行业的制造企业提供物料管理方面的培训。”Henderson表示。在帮助制造企业应对IT挑战方面,QAD则采取更加密切与客户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并提供应用管理服务,让制造企业能专注于处理业务的问题。“同时,我们的新产品策略也致力于更容易使用和学习,更直接地解决业务问题,降低IT学习成本。” [!--empirenews.page--]

针对中国市场,QAD还在今年推出了“QAD未来制造业领袖联合教育计划”,先后为国内10所高校捐赠了QAD 2007企业应用软件,开设配套课程以及配合企业的实习计划,致力于为中国制造行业培训IT人才。与此同时,为促进中小型企业加速应用ERP方案,QAD还开展与地区政府的合作计划,比如去年与福建泉州政府建立合作计划,推动泉州地区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对ERP软件的使用。“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最佳合作伙伴。”QAD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叶冠锋表示,“随着中国制造企业越来越转向高附加值和高效率的生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QAD将扶持他们在全球化竞争的舞台上越走越远。”

企业对话:国际化挑战下的企业运营问题

在议程安排上,围绕中国制造企业走向国际化,QAD特别设立了“国际化挑战下的企业运营”现场对话环节,邀请上海振欣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总裁严兆强和QAD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叶冠锋作为企业代表和两家媒体代表就企业国际化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于企业国际化定义这一问题,两位企业代表有各自的理解。严兆强认为,走出国门并不等于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是要理解市场、掌握市场。“国际化必须要了解市场,理解当地消费者的习惯和需求,从索尼的Walkman到苹果的iPhone,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们明白所服务客户的需求,以市场巩固自己的地位。”

叶冠锋则指出,国际化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政治、文化与共同点。“很多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途径是通过收购和合并,但这种方式具有挑战,它将涉及管理方法的变革、不同公司间文化的融合等问题,因此,在国际化进程中要充分理解不同国家的政策限制、文化差异,并从长远发展考虑如何与合作伙伴进行互补,寻求共同点。”

就如何拓展国际市场这一问题,严兆强指出,企业的源头在市场,无论市场在哪里,企业的运营要跟着源头走。“比如我们目前的市场在美国,生产在中国,我们在中国的工厂必须要配合美国的市场来走。这之中信息系统非常关键,利用两个地区的时差,我们基本上做到了两个地区信息的及时传递。”同时严兆强认为,雇佣本地团队拓展市场亦非常关键。“这个团队的人越本地化越容易获得成功,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当地的文化和消费习惯。”

叶冠锋则用QAD拓展中国市场经验来阐述这一问题。他认为,对于国际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当地市场的需求,并将这一需求与企业的竞争优势结合起来。“比如QAD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不久就发现这一地区在汽车零配件生产领域的潜力很大,于是制定要垄断中国汽车零配件市场的目标,这一目标于2005年实现,也为QAD在中国市场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针对中国制造企业如何成功走向国际市场,两位专家分别进行了总结。叶冠锋表示,中国制造企业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走向国际化关键在于一定要开发自己的品牌。严兆强则表示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市场策略定位一定要好;二是要在投入上要落到实处,有信心和耐心;三是整个管理系统一定要精益求精,产品必须实现差异化,“企业必须花很大的功夫做好自己的管理系统。信息对国际化企业非常重要,打赢竞争对手的关键在于你一定要比对手反应快。”严兆强说。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主要是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导电介质或公共电源线互相产生干扰;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

关键字: EMI 传导干扰 辐射干扰

电磁干扰 (EMI) 及其对组件、电路和系统的影响是许多设计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可能导致暂时性故障、不稳定的性能、间歇性问题、系统故障、组件退化和硬故障。

关键字: EMI 集成电路 电路保护

减少PCB设计上电磁干扰(EMI)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灵活地使用运算放大器。遗憾的是,在许多应用中,运算放大器的这个作用通常被忽略了。

关键字: 运算放大器 PCB EMI

汽车仪器仪表和工业控制等科技领域中,当设备设计涉及应变计、传感器接口和电流监控时,通常需要采用精密模拟前端放大器。

关键字: 电磁干扰 EMI 精密模拟

上海2024年5月20日 /美通社/ -- 仲夏伊始,光芒新生,5月17日,由上海工业商务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以"拥抱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第九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

关键字: IAR 机器人 自动化 RS

共模电感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和衰减共模电磁干扰(EMI)信号,提高信号质量,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辐射,保护电路免受干扰,并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

关键字: 共模电感 电磁辐射 EMI

转移阻抗(Transfer Impedance)是一个电子工程术语,通常用于描述电路中两个节点之间的等效阻抗。这个概念在分析复杂电路,特别是高频电路和电磁干扰(EMI)问题时非常有用。转移阻抗的计算方法依赖于具体的电路和...

关键字: 转移阻抗 EMI

以下内容中,小编将对IC芯片和EMI的相关内容进行着重介绍和阐述,希望本文能帮您增进对二者的了解,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字: IC 芯片 EMI

Holtek针对半桥电磁炉应用领域,新推出HT45F0075第二代半桥电磁炉Flash MCU。HT45F0075提供过电流/短路电流/相位/浪涌电压保护功能,可以依据不同的保护信号设定不同的保护等级,增加IH加热产品的...

关键字: MCU 半桥电磁炉 EMI

通过全新的R&SMXO5,罗德与施瓦茨继续改进其下一代示波器系列,这一系列最初以2022年成功推出的R&SMXO4为起点。R&SMXO5是该公司的首款八通道示波器,它在R&SMXO4创下的行业先河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将使工...

关键字: 示波器 EMI 谐波测试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