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测试睡眠质量是真的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作息方式的改变,睡眠障碍也逐渐成为困扰都市人群的大问题。随着市民睡眠观念的改变和睡眠关注度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佩戴智能手环来检测睡眠质量。对此,青岛安宁医院专家李主任表示,科学检测睡眠远比佩戴手环复杂得多,想要解决睡眠问题还得从心理调适和规律作息入手。
两个智能手环测出了不同结果
“虽然我每天十点睡,七点起,可总觉得睡眠很浅,稍有动静就容易惊醒。”家住李沧区的张伟今年34岁,是一名网络工程师,因为一直怀疑自己睡眠不好,三个月前在朋友的推荐下购买了一款国产智能手环。“我现在每天都戴着这种手环睡觉,晚上什么时候入睡,几点进入深睡眠,几点处于浅睡眠,早上醒来一看就知道,真是高科技!”
记者看到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环大多看上去和普通的运动手环相似,只是上面扣有一个类似纽扣电池状的金属感应器。佩戴者只需要在早晨醒来时打开手机上专门的软件,手环上的数据便会通过蓝牙传递到手机上,并形成直观的柱状图或曲线图,下面还会列出具体睡眠时间。
这种智能手环真的能检测出睡眠质量吗?为了一探究竟,记者进行了一番实验。3月18日晚上11点,在左手腕戴上一款国产手环,右手腕同时戴上某进口品牌智能手环。第二天醒来,记者查看检测数据,发现两款手环检测的睡眠时间基本接近,分别为7小时37分和7小时19分钟,但分析深睡眠和浅睡眠的图形却迥然不同,国产手环显示记者整夜深度睡眠为3小时40分钟,进口手环则显示为2小时16分钟,且深浅睡眠的周期也很不一致。
智能手环只能推测睡眠状态
同一个人戴不同的手环怎么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睡眠数据呢?“我觉得所谓的智能手环是通过感应使用者手部状态而推测其睡眠质量的。”青岛安宁医院李主任分析,这种手环在佩戴时往往并不能紧贴手腕,不可能检测到血氧饱和度,而且芯片位置也不固定,也不可能准确捕捉到脉搏。“当使用者身体活动时,手环默认其是浅睡眠,静止时则默认是深睡眠。”李主任解释,基于这种原理的“睡眠检测”实际只能算是一种“睡眠推测”,并不具有科学性。“实际上无论是深睡眠还是浅睡眠,人体都不可能是完全静止状态。”医院李主任介绍,只有睡眠进入快速眼动阶段,也就是出现梦境的时候,肢体才会保持静止,但这一阶段既不是深睡眠,也不是浅睡眠,而是属于“异相睡眠”。
科学检测睡眠很复杂要用多种传感器
“真正检测睡眠可不是戴个手环这么简单,需要很复杂的仪器。”在青岛安宁医院,记者参观了该院睡眠质量检测室,检测室看起来和普通的卧室没有太大区别,但在床头放置着一台检测仪,上面密密麻麻连着几十根电线,电线的另一头装有电极。在床尾上方的天花板上,还安装了一个红外线摄像头。
医院李主任介绍,这一整套检测睡眠的仪器叫做多导睡眠检测仪,患者需要在检测室过夜,入睡前,医务人员会在患者的头皮、面部、腿部等防治上电极,还会通过鼻部传感器检测呼吸,用红外线摄像头检测体位的变化等等。
“检测睡眠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数据,脑电、眼动、肌电,此外还要加上需氧饱和度等数据。”医院李主任表示,一整夜的检测结束后,第二天医生还需要花上两个小时来分析和整理数据,这样才能得出最后的睡眠检测报告。
过度追求深度睡眠时长反而影响睡眠
深度睡眠时间多久为宜?什么情况下需要检测睡眠质量?医院李主任认为,只要在睡醒后有轻松和愉悦感,一般没有必要专门检测和记录自己的睡眠状况。
“睡眠带有自限性,睡眠时间是由生物钟自己调控的,深度睡眠时间没有绝对的标准。”医院李主任说,医学上有睡眠效率这个概念,即将睡着的时间除以入上床的时间得出的百分比。临床上就遇到一些患者,自认为睡眠质量不好,于是就刻意去记录自己的睡眠状况,不仅将几点睡觉、几点睡着、半夜几点醒来等一一记录,甚至还自己换算睡眠效率。没想到,这样一来,睡眠质量反而变得更差。
扔掉床头钟、早上准时起、增加运动量
“大部分的睡眠障碍都是由于心理压力和不良作息习惯造成的。”医院李主任介绍,“睡眠问题一般就三种,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
针对这三类睡眠障碍,李主任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如果容易失眠,不妨把床头的钟拿掉,用手机开个闹钟,只要没听见闹钟响就别看时间,让身体持续保持放松状态。”李主任说,除了失眠患者,现在还有不少年轻人得了“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的毛病。“这其实是一种睡眠实相延迟,因为长期熬夜,因此生物钟误以为机体需要调整作息班次,于是对入睡时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李主任建议,“治疗”这种病一定要“断后路”,不管晚上多晚才睡觉,早晨坚持准时起床,久而久之紊乱的生物钟也会“回归原位”。
明明睡足了八、九个小时,白天为什么还是觉得疲惫?李主任说,这种情况就属于“睡不好”的问题,不妨在白天增加一些运动量,让身体带着疲惫感入睡,这样有助于体力和脑力的同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