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智能硬件
[导读] 在智能硬件领域,我们看到 Facebook、谷歌先后登场,BAT 们纷纷入局,巨头们都不愿错过这场会改变未来生活的征战。

 在智能硬件领域,我们看到 Facebook、谷歌先后登场,BAT 们纷纷入局,巨头们都不愿错过这场会改变未来生活的征战。

智能硬件这个领域里,谷歌其实已经是一个「老炮」了。从最早的 Nexus Q,到之后的 Fiber、Trekker、Glass 等产品,每一款硬件产品无不吸引着用户的注意,但很多产品「叫好不叫座」,抑或「出师未捷身先死」,这逐渐成了谷歌智能硬件产品的定律。

从谷歌智能硬件产品进入人们视野的这几年里,我们来细数谷歌这些年在智能硬件领域都有哪些失败案例:

谷歌 TPU 难以颠覆 GPU 市场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应用大量涌现,处理器市场群雄争霸。芯片厂商纷纷推出新的产品,都想领跑智能时代——但问题是,谁会担当这个角色呢?

要说新的芯片,首先不得不提谷歌的 TPU。

 

TPU 专为谷歌机器学习应用 TensorFlow 打造,能够降低运算精度,在相同时间内处理更复杂、更强大的机器学习模型并将其更快地投入使用。谷歌数据中心早就开始使用 TPU,这款谷歌定制芯片从测试到量产不到 22 天,其性能把摩尔定律往前推进到 7 年。

不过,GPU 巨头、英伟达的 CEO 黄仁勋表示,两年前谷歌就意识到 GPU 更适合训练,而不善于做训练后的分析决策。可见,谷歌打造 TPU 的动机只是想要一款更适合做分析决策的芯片。这一点在谷歌的官方声明里也得到印证,TPU 只在特定应用中作为辅助使用,公司将继续使用 CPU 和 GPU。

谷歌并没有对外销售 TPU 的打算——抛开 TPU 本来就是为了谷歌自己设计的这个事实以外,谷歌对外销售芯片的可能性很低,就像 Facebook 主张全球提供免费互联网,也并不是自己要做运营商。

TPU 虽好,但仅限谷歌内部,而且在近未来即便使用 TPU,也是用作辅助 CPU 和 GPU。

屡败屡战的硬件之路

还记得谷歌眼镜(Google Glass)吗?这款谷歌于2012年推出的智能硬件,直接引发了新一波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热潮。这款售价超过万元的「土豪玩具」,虽然不再是当年的概念原型产品,开始上市叫卖,但依然只能被藏之深闺而乏人问津。

 

谷歌工程师们在「20%自由时间」里创造的奇葩产品,远远不止于谷歌眼镜这样的异想天开的实验产品。

2011年,它曾以12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第二年又以29.1亿美元的价格折价出售给了联想;除了智能眼镜和手机制造之外,还要提供诸如生物科技、军用机器人、量子计算机、高空气球基站、无人驾驶汽车、海底千兆光纤和全球地图服务等等。

有人说,难道谷歌一系列的智能硬件想要逆天吗?可另一方面,谷歌硬件项目的市场表现,却是冰川一样的冷酷现实:2011年贸然进入手机制造业、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就让它背负了数十亿美元的亏损损耗,而不得不转卖这个「烫手山芋」。

谷歌硬件项目带来了巨大财务亏损,莫非是,谷歌命中注定就缺少某种做硬件的基因?

谷歌硬件计划为何如此激进

最近几年来,谷歌为什么如此激进地推行它的一系列智能硬件计划?莫非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高科技公司也正在遭遇它的「中年危机」?

当谷歌面对当时新晋的互联网明星 Facebook(当时的活跃用户已超过5亿)时,面对谷歌触角伸向社交领域的机器「爬虫」,扎克小子坚决说「NO」,拒绝谷歌通过搜索引擎获得 Facebook 中的个人用户信息。

「社交战争」这一役,以谷歌的完败而告终。

继2009年谷歌初涉社交属性的产品 Wave 等产品接连失败,负责 Google+ 的副总裁级别的 Vic Gundotra 在经历公司在社交领域的「抗战八年」后,也于2013年黯然离职。直到今天,谷歌向「人的互联网」转型只能算是个「半拉子工程」。

 

继社交转型的完败之后,谷歌在移动战略上的另一次转型也是屡败屡战。2010年谷歌推出的首款「Google Phone」手机产品 Nexus One 无疾而终,加上2011年全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铩羽而归,谷歌的移动战争出师未捷,却已伤痕累累。

更可怕的是,今天谷歌的曾经对手Facebook 也在移动领域风光不再,输给了像图片分享服务 Instagram 这样的更新的移动互联网明星,作为「爷爷」的「爷爷」,谷歌环顾四周,连目标都找不到了,比「信息孤岛」更冷酷的是彻底的「齿寒」。

情急之下,谷歌工程师们在「20%的自由时间」里转向了谷歌这样的「奇葩」类产品,且不论芝麻与西瓜之孰大孰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不算谷歌为未来所作储备种种中的一种自我安慰吧。

硬件项目「遍撒芝麻」之路

从2008年开始,谷歌就投资了数条分别连接东南亚和日本、以及连接美国和日本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缆系统(后者叫做 UNITY,已于2010年投入使用),2014年还将参与建设价值3亿美元的名为「FASTER」的太平洋海底光缆系统,用以连接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几座城市。

 

谷歌的高空气球基站(Project Loon)更被视为是其逆天之作。如果说16年前创立之初的谷歌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 (to 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那么谷歌从事的「云WIFI」使命就是让「全世界无产者都能通过无处不在的、免费 WIFI 重新联合起来!」

谷歌在包括谷歌眼镜、手机制造和智能家居等众多智能硬件领域的进入,在某种意义上,早已经超出了其划定的范围经济边界,事实上,谷歌在硬件领域已经成为了无所不作的「遍撒芝麻」的风险投资公司,而且是屡败屡战。

以谷歌眼镜为例,这一最适合「偷窥王」的变态发明,不仅价格高昂,依旧缺乏应用场景,而只能充当土豪的玩具,数码产品发烧友、开发者和喜好炫耀者的装逼套装,而未列入普通用户的购买清单。

除了谷歌在手机制造、谷歌眼镜等智能硬件遭遇的尴尬之外,2014年1月,谷歌斥资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 Nest 也并不为外界所看好。

 

谷歌更离奇的奇葩产品还在后面。从军工项目四足机器人波士顿机械狗、检测血糖的智能隐形眼镜、资助生命科研公司 Calico 研发的「长生不老」项目,再到构建三维空间地图的 Tango 手机、量子计算机、单人背负式街景拍摄装备 Trekker 、模块化手机以及无人驾驶汽车……诸多硬件项目中,一些项目(如高空气球基站和单人背负式街景拍摄装备 Trekker)充满了奇思妙想,而且应用场景非常靠谱,更多的已经和谷歌的「范围」没有任何瓜葛,充其量只能算是谷歌工程师们在「20%自由时间」里的漫无目的的涂鸦之作了。

「标杆」精神,不可磨灭

但不管怎样,谷歌所做的尝试已经深入了很多消费领域,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开卖的产品就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三件套、VR 类设备以及智能家居产品。更值得期待的是,它还有包括 Google X 在内的数个神秘实验室尝试着改变人类未来,诸如:人工智能、基因计划、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等。

就此而言,上面这些智能产品卖的好与坏对其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生产出这些产品,谷歌更多的是能够树立一个「标杆」,引领产品发展方向。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美国科技媒体Android Authority报导,谷歌手机芯片代工策略转向,由三星转投台积电(2330)怀抱。

关键字: 三星 谷歌 手机芯片 台积电 Tensor

5月15日消息,谷歌在其2024年I/O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一项名为“AI Overviews(AI概览)”的新搜索体验功能。

关键字: 谷歌 AI 芯片 半导体

5月15日消息,谷歌在I/O大会上发布了第六代TPU芯片Trillium,并透露能够在明年初用上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架构GPU。

关键字: 谷歌 AI 芯片 半导体

面对人工智能(AI),乐观者纷纷用金钱投票。

关键字: AI 亚马逊 Meta 谷歌 微软

从近期媒体的一份爆料来看,苹果近年来其实已经下了不少力气深耕AI领域——在过去六年间从谷歌挖走了数十名人工智能专家,并在苏黎世创建了一个神秘的欧洲实验室。

关键字: 苹果 谷歌 实验室 AI

5月9日消息,由Google DeepMind与Isomorphic Labs联合研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AlphaFold 3,登上了权威科学期刊Nature。

关键字: 谷歌 AI 芯片 半导体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AI技术的推动下,亚马逊、微软和谷歌三大云计算巨头2024年开局表现强劲。

关键字: 云计算 微软 谷歌 亚马逊

业内消息,上周谷歌公司解雇了28名员工,原因是这些员工在谷歌纽约和加州森尼维尔的办公室静坐10小时,抗议谷歌与以色列签订的价值12亿美元的云计算合同。

关键字: 云计算 谷歌

业内消息,近日Alphabet旗下谷歌公司发言人表示为控制成本正在进行最新裁员,但具体人数不详。该发言人表示,裁员并非全公司范围,受影响的员工将能够申请内部职位,但没有具体说明受影响的员工人数或涉及的团队。

关键字: 谷歌 裁员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日前表示,对美国科技公司可能会操纵全球AI市场感到担忧。

关键字: AI 谷歌 苹果 微软 Meta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