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明:应急通信需进一步提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着力发展现代数字集群通信
近几年来,在我国数字集群领域,由于GoTa、GT800及TD-SCDMA的自主创新与标准化努力,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新局面,表现出较为良性互动与生动活泼的发展新局面,应予以鼓励、支持和发扬。在这方面GoTa的进展相对更为突出,做出了具有特色与市场吸引力的自主知识创新。
另一方面,国家频率资源与市场规则政策管理部门也在加强管理创新方面的努力,促进数字集群与应急联动通信快速、健康、有序、成功发展。面对频率资源极为有限,既有Tetra、iDEN,加上Gota、GT800乃至TD-SCDMA五种制式的复杂状况,如何处理好其频率分配与指配规划、如何在这些情况下处理好市场份额,促使其发展,这显然是对政策管理部门极为严峻的挑战。GoTa、GT800这几年由中国卫通及中国铁通进行的技术与商用试验,在技术、市场、业务层面均已取得了巨大进展,在此基础上应积极总结经验,尽早确定在多制式环境中频率规划、指配及适度竞争市场环境的规则政策指导要求,妥善处理好公网、专网、共网等合作发展关系,引导与协调各类数字集群体制按其自身特征确立好各自市场定位,促进我国数字集群专网、共网及应急联动通信能沿着快速、健康、有序、积极的轨道继续推进,有效发展。
GoTa、GT800等新系统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自身价位、高速多媒体增值业务能力、前向演进潜力、安全保密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亦应充分认识自身在专用通信领域“后进入市场”的弱点与不足,进一步自主创新改进,紧抓市场机遇,快速持续创新提高,求真务实,积极稳健推进。同时,有志于Tetra系统研制开发的部门与制造厂商,瞄准350MHz频段部门实际的需求,加速推进合作共赢的本地化及自主创新工作,以求Tetra系统获得较满意的性价比及安全可靠性。对既有TETRA、iDEN数字集群系统需加强竞争紧迫感,协调好多厂商供货的互操性,更要强调标准化与竞争中合作问题,努力创新,加强其性价格比竞争力与改进其安全、保密性,以充分适应用户需求。
加强自主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创新是“发展”之本,“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各种各样围绕市场与产业有效且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创新,应着力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大层面,应从现实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与支持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特别需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
在现代数字集群通信领域,GoTa及GT800已开创了一种自主创新的新范例。以GoTa为例,GoTa的实质重要性在于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它的诞生是我国在数字集群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中已拥有100多项技术专利,不少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这对推进国内民族通信产业的发展,为制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集群通信标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自主研发、具核心知识产权的“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已成功入选原信息产业部2005年度“中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这是迄今为止数字集群领域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的技术发明。
与此相应,GT800亦完成了一系列自主创新与国内外试验运行及实际商用工作。为提高频谱利用效率,GT800完成了半速率改进,为提高组网灵活性、降低系统造价及增强多业务能力,引入了软交换架构。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TD-SCDMA效率的标准化努力亦在积极进行中。
在“天地一体”有效互补,整合卫星和现代数字集群资源,有力支持应急通信建设的工作中,中卫集团公司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此次坟川特大地震中,体现了其快速响应支持的重要作用。在卫星资源方面,“归核化”后其实力已获得明显加强,可为客户提供以卫星为基础的通信广播、互联网、空间段转发器出租及VSAT、IDR等业务;就数字集群而言,中卫集团公司已建成覆盖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青岛、潍坊等城市的800MHz数字集群网络,服务于政府部门、行政执法、应急联动、重大集会与事件、企业集团调度指挥及各类社会共网专网用户服务等。
目前,国家已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卫通应急联动系统构筑了在城市基础信息网络(卫星通信网、800MHz数字集群网、固定网、公众移动通信网及互联网)之上、服务于城市应急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联动指挥、通信调度及决策支持三大系统,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及完整性、先进性、安全可靠性与灵活性等基本特点。在共网专用集群通信商业模式创新探索方面亦取得了较好进展,为各行业用户服务均取得了较好进展。
还有其它一些自主创新应用亦值得一提。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国家“863”项目中的MiWAVE系统在武警、特警、公安、消防、救援队、地震局、医院、媒体及指挥中心决策调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川、平武、青川等地明显受益。另外还有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与产业伙伴联合开发的“天地星”技术,可有效帮助那些道路不通与救援存在困难的灾区恢复临时通信;利用卫星技术与NGN软交换技术有机结合,并利用IP技术由卫星通道延伸至灾区,实现IP电话落地,所放号码可突破地域限制,实现灵活调配,还能提供图像传输及互联网接入服务,此技术首先在重灾区汶川漩口镇及映秀镇获得成功应用。
此外,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看来,我国还应普及移动通信的高精度定位LBS业务,可使救灾中心快速获得每一求救者的精确位置与状态;通过内嵌RFID等无线射频标识器件,可实现及时人机对话及身份确定;借助互联网、传感网等网络技术,比地震波超前快速获取地震紧急预报,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利用(飞行)机器人搭载全球定位系统,实现无人监测台风、地震等灾害,并利用新型机器人在地面、空中及室内进行救灾支持等。在这些领域,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