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Siri屏蔽涉黄信息 语音应用仍存隐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期苹果iPhone语音对话软件Siri闹得沸沸扬扬,原因是其成了网友口中“警察叔叔扫黄的神器”。有媒体记者从许多网友上传的截图上发现,有网友通过语音查询“哪里有三陪”后,Siri回答说“好的,找到下面这15个三陪”,并一一列出场所的名字和位置。
据悉,苹果方面昨日表示,根据用户的反映,已将“三陪”信息列入屏蔽范围;屏蔽范围除“三陪”等涉黄信息外,还包括涉及暴力等违反中国法律的信息。据《东方早报》报道,记者用iPhone手机试验发现“找不到任何三陪”。
苹果对Siri做出调整,也与这一语音产品越来越受到威胁有关。“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各大互联网巨头也都在布局中文版‘Siri’,在语音语义两个方面都在进行各自的研究,预计半年左右的时间,都将会有新产品面世。”一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互联网公司人士此前曾表示。
就连山寨机甚至也搭配了类似Siri的应用。据《第一财经日报》今年早前报道,在深圳华强北的电子科技大厦,来自湖南的手机批发商人正在一柜台前选购手机,他看中了一款叫做“I Apple”的机型,单从外形来看几乎和iPhone 4S没有什么区别,开价仅为880元。店主介绍说,除了搭载Android 2.3系统外,甚至还有山寨版的“Ciri”软件。
记者今年3月时也曾得知,中国联通与科大讯飞公司当时已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智能语音技术研究和应用产品创新上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开发基于3G网络优势的智能语音应用。
当然,要想成为产业链上的主导者,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业者认为,“做产业链上的主导者,需要产业环境的成熟和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配合。对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市场需要引导和教育,下游客户面临着原有系统的更新换代,这无疑增加了语音技术普及的时间成本。”
在Siri进入中国前,讯飞语点、小i机器人、虫洞语音助手、小唐龙、智能360等一批类Siri产品已经在国内出现,也吸引了一些用户的好奇心。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应用更多像是人与机器的“聊天”,缺乏实用性,对语义理解准确度不是很高,因此对用户粘性并不强。“国内的语音、语义搜索业务要发展,关键是平台上的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更实用,是否更精准有效,同时也要发展关键应用,弥补应用短板。”
还有观点认为,Siri等语音应用的使用方式仍待改善。牛博网创始人罗永浩就说:“语音助理在现阶段急需解决的不是更高的识别率,而是使用它的时候看起来巨傻的问题——你在公开场合用siri时,边上的人都会觉得你是个傻子。实际上,除了单独在车里,基本上没什么地方可以坦然地使用它。所以赚大钱的往往不是发明技术的企业,而是懂得如何符合人性地善用这些技术的企业。”
此外,这样的应用也会出现一些麻烦。一旦在公共场合使用一些搜索功能,可能会让自己的一些隐私曝光,比如用语音助理找银行,那么周围的人都会听见,这样可能就会造成一些不安全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