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半导体

  10月初,华虹NEC和上海贝岭合资的谈判已进入关键时期。“目前主要是政府审批阶段。华虹公司内部已经明确定在11月21日宣布结果,但在结果宣布之前,谁也无法保证合资一定成功。”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

  而目前显露出的一些迹象表明,双方合资应该有相当大的把握。从9月初,上海贝岭张江新线50多名员工就开始来到华虹NEC进行8英寸线生产技术方面的培训,而原来负责上海贝岭张江8寸线的老总方朋已经被内定为华虹NEC的新任营运总裁,牵头华虹NEC和贝岭张江新线的合并事宜。“双方本是一家,都归属华虹集团大旗之下,从这方面来说合资的阻力也会小得多。”一位消息人士评论说。漫漫合资路

  在和华虹NEC谈判之前,上海贝岭已经走过一条漫漫合资路。

  2001年底,上海贝岭宣布投资建立张江8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斥资近6000万美元之后,上海贝岭打造了一个漂亮的空壳,被人形容为一辆不能行驶的豪华奥迪A6——空有漂亮的厂房和洗手间,但关于生产的设备什么都没有。其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合资:没有合资,就意味着没有新的投资和技术进入,就始终没有驱动这台奥迪A6行驶的发动机。

  2002年初,上海贝岭开始与世界排名第二的晶圆代工生产商台湾UMC联电进行谈判合资事宜。2002年3月,几乎是同一批现在在华虹NEC接受培训的员工,开始从上海贝岭4寸晶圆代工生产线调至张江新线,研究UMC联电8英寸线有关技术细节和生产流程,但最后由于包括股权分割、技术转让等各种不可知的因素,2002年9月,上海贝岭和UMC联电双方在经历长达数月的谈判后在最后关头宣告破裂。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方朋被华虹集团从美国硅谷引入,继续为上海贝岭张江新线筹划合资谈判事宜,其间又陆续和IBM、Charter等公司进行了接触。该类型的接触和谈判延续到今年5、6月份,一直未果。

  无奈之下,华虹集团准备自己先行投资,但又不得不找一外资背景的壳,以使张江新线享受政府关于合资企业有关退税等优惠政策。正好此时华虹与日方NEC公司的华虹NEC项目合约基本到期,华虹集团借华虹NEC注资张江新线,乃成顺理成章之事。

  华虹NEC和贝岭张江新线合资,目标直指明年5月新线能够正式量产。估计合资后先期投入3亿至4亿美金,初期产能达到2000片产量,而在两三年后达到2万片的规模。国内目前生产规模最大的华虹NEC和中芯国际,其产出基本都是每年3万片。“张江新线究竟是独立运作,还是与华虹NEC合并,还是成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对其进行管理,现在都在待议之中,等待11月21日最后结果的公布。”前面提到的知情人士说。资本、市场孰轻孰重?

  提到华虹NEC和贝岭张江新线合资,两个不得不提的重量级人物一个是张江新线的总裁方朋,一个是原来华虹NEC专门负责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的副总裁赖磊平。方和赖俱来自美国硅谷,于去年差不多前后脚至华虹集团:前者去年9月至今一直负责张江新线的引资谈判事宜;而后者去年8月空降至华虹NEC,主要负责华虹NEC从DRAM向晶圆代工生产的转型,是华虹NEC中方的最高负责人。

  方朋由于一直负责上海贝岭张江新线幕后的合资谈判,国内媒体知之不多,圈内人士与之接触也不频繁,至今还保持着以其英文名“Tony”相称的习惯;而赖磊平入主华虹NEC一年多来,动作颇多,先是调整华虹NEC内部的组织结构,在原来单纯的制造基础之上,增设了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部门,后又亲自四处奔波,相继代表华虹NEC与大唐电信、南仕虹、中兴通讯等下游制造商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为今后晶圆代工的市场拓展埋下铺垫。

  “赖是一名有抱负的人。”一位和赖磊平接触过的供应商说。据称,赖去年上任之初,就大刀阔斧地改革华虹NEC原有的设备日文应用环境,采用全球通用的欧美标准,为华虹NEC日后向代工生产转型做准备。而就在今年9月10日在深圳与中兴通讯签署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协议的时候,赖再次表示“要联手国内电子设备制造商,首先将晶圆代工生产拒之于国门之外,再争取拿国外的晶圆代工生产单子,从而实现民族电子工业的壮大。”目前在国内,尽管IC设计的需求很大,但70%的产品仍有赖从国外进口。赖寻求国内产业联盟的做法,一度被业内认为是“切中华虹NEC晶圆代工发展的要害”。

  在华虹NEC新的组织架构中,方朋地位被置于赖磊平之上,业界估计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在华虹集团原有构架中,张江新线地位和华虹NEC地位平级,身为张江新线总裁的方本身就比身处华虹NEC副总的赖磊平高出一级;而另一个可能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着引资经验的方朋将在华虹集团发展整体晶圆代工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半导体是富翁的游戏,一般一条8英寸线的投资额都至少应当是在10亿美金左右。”一位在该行业浸淫多年的资深人士介绍。按照华虹集团的计划,明年初期投资不足5亿美金的张江新线开始量产,其基本目的也只是练兵,开始规范流程和培养员工代工生产的经验。另一方面,华虹NEC目前3万片左右规模的量产也亟待扩大规模,目前正规划二厂、三厂的扩建计划。“这一切,单靠华虹集团甚至中国股市本身的力量都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到海外上市或者寻求更多大规模的风险投资。”该人士评论说。棋子和棋局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普遍被认为与中国其他诸如汽车、彩电等已经发展起来的产业水平不符,半导体产业已经成为整个中国国家战略的一块短板。华虹NEC作为一颗国家半导体产业用以起重要作用的棋子,如何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格局中腾挪已经显得至关重要。

  比较立足本土但主要也是外资投入的其他两个晶圆代工企业,先进在全球晶圆代工生产中已经排名第十,而中芯国际排到第五名。按市场份额来算,中芯在全球只占2%,先进更是少之又少。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在全球占51%的市场份额,而排第二位的UMC联电占了25%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00亿和200亿新台币的产品销售额。而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工业华虹NEC还没有真正完成转型,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晶圆代工厂。今后华虹集团下属的晶圆代工厂要在这个舞台上和上述公司竞争,任重而道远。

  华虹NEC的转型相信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市场渠道还没有建立起来,公司内部管理机制还是中方、日方、美方三方统管,牵涉到各方利益,情况比较复杂。“单纯从管理方面来说,日本人当年还埋下了很多钉子,”一位前华虹NEC的IT部门经理说,“很多日方的系统都是直接拷贝过来,没有文件说明,要和外面做系统整合太困难了。”而另一方面,虽然贝岭新线不存在转型的考虑,但如何开拓市场同样是一个难题。

  “华虹NEC和贝岭新线的发展模式应该还是要参照长虹或华为的模式,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一位业内人士评价,“立足本土的好处就是允许你犯错误,但一定要尽量争取少犯错误,在错误中快速壮大。”但是如何立足本土和放眼世界,在华虹NEC和贝岭合资计划公布之前,同样是一个悬念。

  ·记者手记· 晶圆代工等待与设计相互取暖

  华虹集团旗下包括华虹NEC和上海贝岭张江新线在内的晶圆代工业务(foundry)前景尚不明朗。

  全球的晶圆代工业已经高度集中,台积电以53亿美金的销售额几乎占据了整个产业的半壁江山;以利润而言,市场份额前3名的台积电、UMC联电和IBM侵吞了90%以上的产业利润,后来者生存空间已显局促。

  业内人士甚至估计,第三名的IBM和第四名的Charter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合并晶圆代工业务,谋求更大程度的规模效应——因为双方已在0.11和0.09规格的芯片上展开了某种程度的技术联盟。

  如果国际市场作为空间不大,华虹集团能否从中国市场上抢单?答案仍然不甚乐观。在中国,晶圆代工同样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中国2002年半导体市场为170亿美元,但其中90%的半导体是直接从国外进口,以目前的状况而言,只需要5亿~6亿美元的晶圆产业来支撑剩下17亿的国内生产,如果1/5乘数定理依然适用,这五六亿美元分到晶圆代工企业仅仅只有1亿多美元的规模。另一个可以为推导提供参照的数据是:2002年,中芯国际的产出约占中国晶圆代工的50%,华虹集团约占整个产业的20%。

  华虹自然盯向了这90%份额的进口半导体。国内的半导体设计和制造公司有谁能替代这部分进口的单子,华虹就能扮演替代台积电、UMC、IBM等在其中晶圆代工的角色。

  而这又有赖于中国半导体设计公司的发展和壮大。而2002年中国半导体设计工业的总体产值仅为3亿美元,却分布在近400家设计公司中。抛开市场开拓的难度不谈,整个市场对晶圆代工的需求也同样陷入1亿美元的漩涡。

  中国的晶圆代工和半导体设计制造已陷入双双低迷的境地,双方一起破局的办法是互相扶持。一方面,如果足够多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发展起来,华虹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可以辗转腾挪;另一方面,如果华虹发展起来,其廉价、高质的晶圆材料就能为半导体设计和制造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就能烘托起一个产业。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根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晶圆代工行业收入环比增长约10%。尽管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挥之不去,但受智能手机和PC领域供应链库存补充需求的推动,该行业在2023年下...

关键字: 晶圆代工 晶圆厂

摩根大通证券在最新发布的《晶圆代工产业》报告中指出,晶圆代工库存去化将结束,产业景气2024年下半年将广泛恢复,并于2025年进一步增强。

关键字: 摩根大通 晶圆代工 利用率

上海2024年5月13日 /美通社/ -- CONNECT 2 是更加用户友好的声卡,仅需轻点几下,它就能为人声和乐器的录制增添异彩。触控面板触感舒适、控制精准、一目了然。所有输入输出信号均可独立静音。自动设置功能通过内...

关键字: NEC 声卡 控制 软件

Apr. 04, 2024 ---- TrendForce集邦咨询针对403震后各半导体厂动态更新,由于本次地震大多晶圆代工厂都位属在震度四级的区域,加上台湾地区的半导体工厂多以高规格兴建,内部的减震措施都是世界顶尖水平...

关键字: 晶圆代工 内存

Apr. 03, 2024 ---- 4月3日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81度,东经121.74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于第一时间调查各厂受损及...

关键字: 存储器 晶圆代工

业内消息,上周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的报告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台积电独占全球晶圆代工市场61%份额,位居主导地位;三星受益于智能手机补货和三星Galaxy S24系列的上市预购,保持第二名,市场份额14%...

关键字: 台积电 晶圆代工

Mar. 12, 2024 ---- 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2023年第四季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业者营收季增7.9%,达304.9亿美元,主要受惠于智能手机零部件拉货动能延续,包含中低端Smartphone...

关键字: 晶圆代工 芯片 PMIC

在美国战略中,控制AI、夺回芯片霸权已经成为国策,英特尔成为国策的重要一环。

关键字: 英特尔 晶圆代工 AI 芯片

在当地时间2月21日举办的Foundry Direct Connect活动上,英特尔CEO 帕特·格尔辛格(Pat Gelsinger)介绍公司晶圆代工部门Intel Foundry的业务愿景,并透露了该公司技术路线图,...

关键字: 英特尔 晶圆代工 AI 芯片

Dec. 6, 2023 ----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随着终端及IC客户库存陆续消化至较为健康的水位,及下半年iPhone、Android阵营推出新机等有利因素,带动第三季智能手机、笔电相关零部件急单...

关键字: 晶圆代工 台积电 三星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