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半导体
  “看到相关报道,我都差点哭了。”5月30日下午,中关村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一位前方舟科技员工约见记者。

  对于国家863项目“方舟3号”搁浅的原因,他分析,一个产品被搁置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技术不行(无法实现功能和应用)、一是市场不行(无法获取利润)。在曾亲历方舟1号和2号的他看来,方舟芯片在技术表现上是很不错的,虽然在做应用的配套时遭遇了很多坎坷。

  “技术总是跟着市场进步的,但我不理解公司为什么在市场拓展上裹足不前。”谈及方舟的市场化,该员工唏嘘不已。

  倪光南的“方舟”缘

  最先看到国产嵌入式CPU市场前景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那是1999年的9月。”5月30日,倪光南再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据倪回忆,当时,李德磊突然找到他请求帮助。而早在李德磊进入中科院计算所读研时,倪李二人便已相熟。“当时他非常急切地找到我,说得到内部消息,日立美国突然要停止外包给BBT的一切项目,然后问我该怎么办。”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李德磊仍然在日立美国半导体公司工作。虽然BBT的工商资料显示当时李德磊并不持有BBT股份,但李却一直为BBT介绍来自日立美国半导体公司的外包项目,也在一手操持BBT的转型工作。

  “虽然当时日立的项目没做完,但我发现通过这个项目,BBT在编译器设计、芯片设计以及操作系统设计方面的人才积累已经很完善,基本具备自主研发CPU的技术能力。”倪光南表示。

  李德磊同意了倪光南的建议。随后,倪出面协助BBT寻找风险投资。

  2000年3月8日,北京中芯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方舟科技”前身)在京注册成立。法人仍然延用BBT的胡铭曾,注册资本为600万元。其中,李德磊的弟弟李德晶、弟媳张雅军分别持有35%的股份,其余30%股份由BBT老股东赵建勋、胡铭曾均摊。

  2000年5月,经倪光南牵线,有热心的深圳民营企业家表示愿意出资支持中芯微的CPU研发,随后,首笔高达2000万元的资金到账。

  2001年4月,方舟1号研发成功。2001年5月,倪正式出任中芯微系统战略市场部副总,为中芯微做拓展市场的前期工作。7月,经过高级别的专家技术鉴定会,并由四部委联合召开了盛大的发布会,轰动一时。

  在此之后,国家开始陆续投入大笔资金支持方舟1号、2号的研发。

  “方舟1号”3个客户

  2001年的7月,在倪光南的多方努力下,北京裕兴科技公司成为中芯微的第一个客户——裕兴公司决定采用方舟1号进军NC市场。

  由于当时国内企业基本上都习惯使用Intel和AMD那样能提供丰富的配套应用以及可提供芯片解决方案的芯片。因此,虽然方舟1号的性能不错,但这个采用自行设计的独立体系结构的CPU芯片,市场开拓是很困难的。

  但令人吃惊的是,在裕兴为此投入上百万元之后,中芯微最终却以“拒绝供货”回报了第一个客户。

  至于不做的原因,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前方舟员工皆表示不知内情,“李总裁说不做就不做了”。而亲自跑市场的倪光南,对此也非常困惑,“裕兴是我以个人信誉拉来,李德磊向它跑单,对我的打击极为沉重”。

  2001年10月,倪光南突然去职,但他并未向记者解释个中原因。

  2001年11月,中芯微开始与第二个客户、另一家网络计算机厂商“国永”合作。有趣的是,知情人士的回忆,合作尚未到一年,2002年10月,“李总裁又说不做了”。

  而此时,经政府穿针引线,神州数码浮出水面,这是中芯微的第三个客户。据媒体报道,2002年11月4月,双方召开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神州数码于当天宣布正式推出基于方舟1号的网络计算机。

  2002年12月,方舟2号高调上市。此时的方舟2号已经是集成了许多外围设备模块的系统芯片。“方舟1号最初的市场开拓的确很困难,但迫使方舟直面市场的真正需求,事实证明,市场对方舟2号的反应有了变化。”有知情人士评价。

  随后,联想、京东方、泰丰、长城等知名厂商纷纷跟进。到2003年,在政府采购中胜出的网络计算机均采用了方舟系列芯片。此时,中芯微系统已变更为方舟科技,声誉在国内达到顶峰。

  方舟变脸瞬间

  有方舟前资深员工称,2002年到2003年,除了基于网络计算机的销售,方舟CPU的销量并未实现突破。

  “NC主要靠政府推,李总裁认为只要做好政府就行了,不需要什么市场推广。所以公司市场部一直在人事震动,从倪光南离职之后就不断在换,有段时间市场部好像还被取消了。”该员工称。

  随着NC被逐步证明并不适用,从2003年底开始,NC从政府采购中淡出。方舟CPU的销售也开始受到影响。

  上述方舟员工认为,这直接促使李德磊产生了放弃CPU的念头,“即便之前的政府采购单子,由于处于推广期,方舟所获得的回报并不多”。据他透露,方舟2002年和2003年的账面收入都在700万元-800万元之间,“基本无利可图”。

  “只做网络计算机,其实限制了方舟芯片的市场表现,但当时基于方舟CPU的网络计算机实在是太火了,以至于方舟科技并没有在其他的市场上有好的拓展。”有业内人士分析。

  在方舟资深员工看来,嵌入式CPU的市场容量不庸质疑。李德磊之所以放弃“方舟3号”,“他毕竟是个拿着外国护照的商人,做外包赚惯了快钱,对商业的追求显然高过对于国产CPU重要性的认识”。

  “方舟2005年初左右转做小灵通。”有业内人士透露,方舟科技拿到了一家美国公司数百万美金的外包项目。

  据介绍,这家名为Spansion的美国公司,向方舟科技提供了数百万美金的项目资金,方舟科技转为做PHS(小灵通)以及FLASH。由于并不擅长通信技术,小灵通的知识产权也是由国外购进,再在国内进行开发改造。

  在此之前,李德磊开始在中关村各种场合公开宣称放弃CPU。至此,一家做外包设计的公司,在经历了5年中国芯的辉煌之后,又回到了原路。

  与此同时,工商资料显示,2005年2月,方舟科技调整了董事会,除中关村软件园和深圳中纬实业仍保有董事位置以外,李家3人——包括李德磊、其弟李德晶、妻兄王小苏,占据了其他的3个高管席位。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6月13日消息,芬兰科技初创公司Flow Computing近日宣布一项震撼行业的技术突破,其研发的并行处理单元(PPU)能够使任何CPU架构的性能提升高达100倍。

关键字: CPU 龙芯 半导体

嵌入式系统,作为当今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遍布军事、医疗、通信、家电、汽车等多个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嵌入式系统设计也日趋复杂,设计方法和工具不断更新。本文旨在探讨嵌入式系统设计的三个层次,并分析各个...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电子信息 计算机

最近推出的跨电感电压调节器(TLVR)在多相DC-DC应用中颇受欢迎,这些应用为CPU、GPU和ASIC等低压大电流负载供电。这一趋势主要基于该技术出色的瞬态性能。TLVR还支持灵活的设计和布局,但有几个缺点。本文阐述了...

关键字: 调节器 CPU GPU

COMPUTEX — 2024 年 6 月 2 日— NVIDIA 与全球多家领先计算机制造商于今日共同发布一系列采用 NVIDIA Blackwell 架构的系统,这些系统搭载 Grace CPU 以及 NVIDIA...

关键字: AI 工厂 数据中心 CPU

联发科下一代旗舰芯片天玑9400的传闻近期在数码圈掀起了不少讨论。知名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称,为确保天玑9400在性能和能效上占据优势,联发科深入参与了Armv9“Blackhawk黑鹰”CPU架构的设计,并指出这种新架构...

关键字: 天玑9400 CPU

北京2024年5月13日 /美通社/ -- 5月11日,软通动力在鲲鹏昇腾开发者大会2024期间举办"软硬全栈,加速智能化赋能"分论坛。业界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分享鲲鹏昇腾生态的创...

关键字: 智能化 全栈 PEN 计算机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宣布推出与冲浪者基金会合作设计的G-SHOCK系列新款防震手表G-5600SRF,旨在保护海洋。这款手表的表圈和表带由回收树脂废料制成,展现独特设计。配备Tough Solar太阳能充电系统,强调环保...

关键字: 手表 SHOCK SOLAR 计算机

5月11日消息,Arrow Lake、Lunar Lake还没有发布,Intel再下一代处理器Panther Lake的消息就传出来了,CPU方面没啥惊喜,GPU又一次要飞跃。

关键字: GPU CPU 芯片

Optiver通过包括EPYC CPU、Solarflare以太网适配器、Virtex FPGA和Alveo加速卡在内的高性能AMD解决方案搭建其业务基础

关键字: CPU 数据中心 以太网

利用LogiCoA™微控制器,以更低功耗实现与全数字控制电源同等的功能

关键字: 微控制器 电源 CPU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