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间的角逐!台北电脑展四大看点解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科技巨头间的角逐!台北电脑展四大看点解析
角逐看点1:中低端移动PC市场重燃战火
目前英特尔的最大竞争对手是高通而非AMD,但这并不意味着AMD已经丧失了竞争资格。众所周知,在移动PC市场英特尔常年保持着垄断局面,尤其是在Haswell发布后,酷睿i3/i5几乎将AMD踢出了移动市场。
坦白的讲,面对英特尔的高端i7处理器AMD毫无翻身的可能性,但在中低端产品线上却有逆袭的机会。前不久,AMD新一代低功耗APU平台Beema正式发布,众多PC厂商同步推出了新品,并宣称其图形性能要比同档次的Bay Trail高出大约250%。但英特尔从来不认为APU会对酷睿系列造成威胁,觉得A10级别的APU也只配和奔腾一较高下。目前,英特尔将Bay Trail架构CPU也定义成了奔腾、赛扬级的产品去和APU竞争,酷睿微架构则彻底走向高端。
因此,未来中低端移动PC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在电脑展上我们也将看到各大PC厂商推出入门级新品,价格都会在4000元以内。
角逐看点2:老生常谈 移动GPU谁更强?
在PC市场并不景气的环境下,游戏笔记本一枝独秀,成为了市场上关注的焦点。因此,移动显卡之争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随着英特尔推出了自家的Iris品牌,NVIDIA和AMD不得不继续优化功耗,并采用不同策略应对。
NVIDIA的GeForce 800M系列已经全线发布,但只有GTX这一种小型号,GT将被取消。NVIDIA认为未来移动平台对性能的要求两级分化,GTX系列就代表着高性能,而没有GTX的型号则适用于其它机型,尤其是轻薄类笔记本产品。
因为Mantle API的加入,AMD的Radeon R系列移动显卡势头很猛。例如DELL的Alienware就有采用R9 M290X的机型,市场反馈相当不错。就当前移动PC市场而言,中低端产品AMD强调自家交火技术,因此市场上很难看到Intel+AMD的入门级机型。而NVIDIA则采用820M入门级GPU和英特尔奔腾级CPU搭配,并强调比单纯核显性能出色,功耗也并不输太多。
就长远来看,随着英特尔核芯的进步,中低端移动PC市场再无独立GPU的生存空间。而高端移动GPU市场除了拼架构和性能外,游戏厂商的开发资源同样重要。因此要客观回答AMD和NVIDIA谁的GPU更强很难,只能说谁的方案被更多的PC厂商采用谁就是赢家,让我们去到电脑展现场揭晓答案。
角逐看点3:小尺寸Windows平板能否成为主流?
虽然微软还在坚持着WinRT系统,但ARM+WIN的市场前景可谓一片黯淡,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因此,在小尺寸Windows平板电脑上,Wintel还有着难得的默契。虽然英特尔目前的重心是全力支持Android,但Windows无疑还是最适合X86架构的操作系统。
在今年的Build 2014大会上,微软宣布Windows 操作系统将对屏幕尺寸小于 9 英寸的设备免费,这无疑大大激发了PC厂商推出Windows平板的热情,其中也包括很多“山寨”厂商,免费就意味着门槛降低。
目前微软正在全力构建自己的软件生态系统,但用户对Win 8系统捆绑的Modern UI热情并不高。就生态链完善程度而言,微软距离苹果和谷歌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在加大,因此必须要做出妥协,免费授权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当然,目前微软正在力推自家的Surface产品系列,Surface mini和Surface Air也绝不仅仅是传闻那么简单。总之,苹果有什么微软就会认为自己应该做什么,这个过程他并不会在意PC厂商的死活,因此在PC厂商看来免费授权也是应该的。在台北电脑展上,各家PC厂商也一定会力推小尺寸平板,但这只是为了获得利润生存下去而已。
角逐看点4:英特尔携手小伙伴征战ARM军团
为了完成4000万平板电脑的出货量目标,英特尔选择了深圳作为其战略基地,随后推出CTE计划结盟了十四家深圳平板厂商,其中不乏蓝魔、台电这样的知名企业。可以肯定的是,英特尔一定会将这些小伙伴的产品带去台北电脑展,而CTE计划也将成为其总裁主题演讲的一部分。
对平板市场而言,苹果的iPad是绝对的主流,non-iPad也几乎被ARM的各种解决方案占据,留给Intel+ Android的市场空间很有限。但目前英特尔内部目标统一,正在加速移动战略转型,因此市场上Intel inside的Android平板电脑一定会越来越多。随着英特尔Tick-Tock的更新模式,一旦其芯片每瓦性能提升到能弥补架构的短板,整个平板市场也许会发生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