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测试测量 > 测试测量
[导读]测试测量和仪器产业,是国防装备必须的保障,也是研发前沿科技的利器,同时更是任何电子技术都避不开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无论从国防还是民用需求,我们接触到的测试系统以及测试仪器,在高性能应用上无一例外都是

测试测量仪器产业,是国防装备必须的保障,也是研发前沿科技的利器,同时更是任何电子技术都避不开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无论从国防还是民用需求,我们接触到的测试系统以及测试仪器,在高性能应用上无一例外都是进口品牌。

据统计,测试仪器产业所占电子工业的产值大约只有不足2%,而电子工业的产值不过占世界总产值的2%左右,但依靠测试仪器拉动的新技术带来的附加价值却可以占70%-75%的 全世界每年新增的价值。作为一种应用遍及基础研究到生产线的基础性产品和技术,电子测试仪器行业的强大,完全可以拉动一个国家创新带动的新增价值。

只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微小却影响巨大的行业里,中国一直充当着舞台上的配角。把脉中国测试仪器行业的差距,不仅是媒体的责任,更是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历届国防电子展的参展厂商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只有测试仪器厂商几乎是外商的天下,为什么如此呢?因为外商的实际产品性能往往是本土企业难以企及的,仅凭这一点,在国防应用中,本土测试仪器产品很难有足够竞争力去和外商的产品抢夺市场,英雄气短,连技术接近都谈不上,不得不让我们大量的军费乖乖的交给国外测试厂商,以保障我们的国防设计能够获得可靠的测试结果。

作为一个高技术、资本密集、横跨多个学科并且强调多年技术积累的行业,我们在测试仪器方面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技术、经验和资金不足,更重要的是在概念、标准和理念等方向的差距和在决策方面的不够重视。

对国产测试仪器而言,我们始终是跟着别人的脚步在学习,在追赶,这是几位专家一致赞同的技术方面我们存在的最大问题。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定义仪器的架构,仪器的基础概念,这就让我们在面对各种新兴技术涌现之时,根本无法开发出相应的测试仪器满足其测试需求,即使这个技术可能是我们最先预见的,也不得不将大好的商机让给国外企业,反过来当我们需要进行测试之时,又不得不掏钱去购买。

技术上的不足

这些年,特别是在军用测试方面,我们看到的是各种总线技术的盛行,然而不管是最早的GPIB,还是后来的VXI,现在流行的PXI或是不愠不火的LXI,甚至正在兴起的AXIe总线,都是外国人定义研发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应用这些总线技术,就逃不开他们定义的测试系统架构及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即使总线标准是开放的,即使我们在硬件设计上具有和他们一样的实力,但是在对总线技术的理解上,我们依然存在着不足,同样的技术我们确实应用起来有差距,更何况,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去购买他们的产品来满足我们的测试系统要求。

如果说在这些系统级测试仪器方面,因为开放的总线,我们的技术差距相对比较小,那么在台式仪器方面,我们的差距几乎很难去估量。对于基础的测试仪器而言,其架构和概念并不难理解,但到了具体的功能定义和产品的功能实现方面,我们就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无法定义产品的功能并确保能实现,这会让我们的测试仪器开发和应用陷入的是一个尴尬的循环。我们无法跟踪先进的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就没有办法了解其测试需求,就自然无法去为此开发适合最新技术的测试仪器,那么更谈不上把握最新的测试市场脉搏和赚取最丰厚的那部分利润,而你做不来先进新技术的测试,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你就抓不住,人家也不可能交给你去满足最初的测试需求,这样就无法了解最新的技术动向,也就无法将新技术应用到你的测试仪器中。在这个循环中,我们始终无法找到一个突破口,而只能默默看着在一次次新技术经历这样的循环后,距离最前沿技术和测试越来越远。

在国防和军用测试中,制约本土测试仪器应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来自于核心半导体器件的缺失,我们看到的是,国内的测试仪器企业,无论是老牌国有研究所还是新兴的私有测试仪器企业,自身具备的芯片研发能力相比国际巨头有非常大的差距。可以说,测试用的芯片因为其特殊的一些要求,在市场上是很难找到相关合适的产品,特别是在信号分析和信号采集方面,模拟前端技术和信号采集技术的不足,直接体现在我们的测试仪器无法捕获我们需要的一些特征信号,比如雷达和微波技术的绝大部分需求,商用芯片是无法满足其测试需求的,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的测试仪器厂商不是不知道怎么去满足,而是没有相关的半导体器件能够让我们做出满足这些采样率、带宽需求的产品,而这两点,恰恰是国防军工应用中许多信号分析和信号处理的前提。

观念和思维的差距

抹平技术上的差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比起技术上的差距,我们在测试仪器上存在的观念和思维的差距看起来很容易解决,但实际执行起来,比技术上的差距更难面对也更关键。测试仪器是个资本密集型企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很重要,测试仪器又是一个市场比较小的行业,因为仪器种类繁多,所以单个仪器种类的市场注定不可能很大。这给中国企业迎头赶上增加了更大的难度,一方面,作为技术密集型和积累型行业,面对这么多已经领先很多的国外竞争对手,要把测试仪器做大做强,就要有足够多的投入,并且短期内不要指望回报,这一点无疑仅靠一些私企是很难有这么强大的财力去做支撑的。因此,必须要有国家战略高度的规划和相关资源的大力支撑,才有机会去不断缩小差距。可以说,如果测试仪器企业无法做到一个比较大的规模,那么就很难具备和国际巨头一较长短的实力,而前期的成长需要巨额长期的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因为市场不大,所以就更要强调企业研发的连续性和专注性,而对于国内的私企来说,他们面临着生存的压力,而对于很多国有科研院所而言,他们也面临创收指标以及各种前沿课题的研究,无法专注于对一两类的产品进行精耕细作,十年磨一剑锤炼精品。在我们的经验和对测试理解都欠缺的今天,若不静下心来好好做出几款精品,我们拿什么去和国外企业竞争?再者,因为市场细分复杂,因此,对测试仪器的架构和理念的研究的短期意义很难体现,这就让一些原本从战略上国家支持其研究测试仪器架构和概念的研究机构不再愿意将精力集中于此,而是去追求短期利益更好的其他工作,从而造成只有各个仪器厂商去自己研发这些通用的基础理念,造成很多研发资源的重复浪费。

另一个欠缺的观念上的差距是服务。可以说,作为一个毛利率超过50%的行业,很大部分的企业销售利润是用以提供优质的市场培育、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特别是在用户的 测试体验和测试习惯培养方面,国内企业在意识上的差距与国际企业相比差得实在太远。某国内测试仪器生产企业表示,他们和国外竞争对手的产品性能类似,但用户界面UI和操作的 通用性方面相差太远,而在用户中的宣传更是几乎为零。当用户有相应的测试需求时,即使两个产品的性价比等指标完全不同,用户也很难去选择他们的产品而放弃国外产品,原因只有一个,用户会用。

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与会的专家纷纷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汇总起来大致包含如下几点:

一, 解决中国测试仪器落后的问题不仅仅是钱和人的问题,涉及观念、思维和技术积累以及国家战略的重视。

二, 测试仪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我国国防科技和相关电子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战略布局。

三, 测试仪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家在软件和硬件方面不足的集中体现,测试仪器的繁荣离不开相关的软硬件实力的提升。

四, 解决测试仪器的落后问题,需要的是国有科研机构和企业,以及民营和私营企业共同努力,需要从标准到架构到概念的一系列测试体系的逐步建立。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6月3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自4月初开始,理想开启矩阵型组织升级2.0版本,多个部门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关键字: 理想汽车 芯片 半导体

近日,益莱储Electro Rent团队携高性能数字测试租赁解决方案参加了Keysight World Tech Day 2024年度盛会,涉及无线通信射频测试、光通信测试、高速数字测试三大应用领域。针对这些领域的测试,...

关键字: 测试测量 电源技术

荷兰奈梅亨,2024年5月29日- ITEC推出了ADAT3 XF TwinRevolve倒装芯片贴片机,其运行速度比现有机器快五倍,每小时完成多达60,000个倒装芯片贴片。ITEC旨在通过更少的机器实现更高的生产率,...

关键字: 芯片 贴片机

5月29日消息,上周,芯片巨头英伟达公布了一季度财报,各项数据全面超越预期,受亮眼数据推动,英伟达股价首次突破每股1000美元,创历史新高。

关键字: 英伟达 GPU 芯片

2024年5月28日,中国上海 —— 今日,备受瞩目的Keysight World Tech Day 2024在上海隆重拉开帷幕。作为是德科技年度盛大的技术交流盛会,它不仅是电子测试测量及相关应用领域最新行业趋势与前沿测...

关键字: 测试测量 人工智能 新能源汽车

业内消息,昨天英伟达正式公布了 2025 财年第一财季(截至上月 28 日)的财报数据,一财季数据和二财季指引均大幅超出预期,当日盘后股价暴涨!与此同时,英伟达也官宣了拆股计划(一拆十股)。

关键字: 英伟达 AI 芯片 H200

5月22日消息,今日凌晨,英伟达公布了截至4月28日的2025财年第一财季报告,各项数据全面超越预期。

关键字: 英伟达 GPU 芯片

MSO6系示波器是适合进行环路响应测试的高性能设备,它具有低噪声性能和spectrum view功能,能够同时精准的分析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并提供多种高级测量参数。这些特点使得工程师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关键字: 示波器 测试测量

5月19日消息,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在最新发布的2023-2024年度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中,设定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30年底,全球50%的半导体将在美国和欧洲生产。

关键字: Intel 芯片 1.8nm

● 创新实验室V2.0设备再更新、能力再升级; ● 助力产业升级,主打开放性,先进性,本地化协作共赢; ● 线上线下多元化互动,直击测试痛点。

关键字: 半导体 功率器件 测试测量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