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块国产柔性AMOLED屏揭秘 开启数字新世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国产柔性AMOLED屏的研发,在这一全新领域有望与外资厂商“同场竞技”。
乘坐地铁时,掏出12英寸巨屏的手机,阅读新闻或打游戏,出站前像折叠报纸一样,或者干脆卷起来,揣在兜里;在家里,放下墙上的窗帘,竟然是显示器……这样的场景,虚幻吗?很快,它就会变成现实。
8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对外宣布,该校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块彩色柔性AMOLED(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可用于手机、平板、电视屏幕,甚至更可穿戴在人的袖口、衣领、鞋子、领带等处。国产AMOLED屏,亮点何在?与三星、LG的技术有何差异?何时能量产商用?8月24日,合作研发的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公司高层向笔者透露,国产柔性AMOLED屏最快明年商用。
最大亮点在于柔性可弯曲
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柔性AMOLED显示屏的显示尺寸为4.8英寸,厚度仅为100微米,重量仅不足1克,且实现了彩色视频和图像显示。遗憾的是,其弯曲系数目前仍不得而知。“国内外AMOLED屏的产品,如三星Galaxy系列的手机都采用它,但是都不是柔性屏,不可以弯曲和折叠。”参与研发首块国产彩色柔性AMOLED屏的技术人士王磊表示,柔性AMOLED屏弯曲、折叠亦不会损伤其显示性能。
该款彩色柔性AMOLED屏由华南理工大学(下称华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共同研制的,而后者则由深圳创维集团与华工共同投资3000万元设立。
创维集团品牌总监李从想表示,以三星、LG、夏普、友达等为代表的国际性大公司都在积极研发该技术,但目前都还没有实现规模量产。柔性AMOLED显示屏除了可弯曲和折叠外,还具有超轻薄、抗机械冲击等优势。
“目前所有OLED电视其实都使用AMOLED屏。”8月24日,广州新视界副总经理王正寅告诉笔者,公司研发柔性AMOLED屏的三年中,已获授权和正申请的专利50多项,其中90%为发明专利。他表示,OLED屏均以柯达技术专利为基础,华工的AMOLED研究方向与三星、LG差不多。
柔性AMOLED
柔性屏可通吃大中小终端
首块国产柔性AMOLED屏仅4.8英寸的消息见诸报端后,有业内人士即将其“限定”在用于智能手机等小尺寸终端上。据王磊介绍,此次公布的为样品,实验室只做小屏,关乎成本而不关乎技术,生产线上可生产55英寸、32英寸等大屏。
对此,王正寅表示,搞研究一般在2.5代线(数字不代表技术,仅体现最佳良品率的屏切割尺寸大小)及以下做实验,5代线及以上做产品量产,42英寸、55英寸、60英寸等这都不是问题。“这次柔性AMOLED屏是在1代线上研发,大小其实可以做大8英寸。”
他说,国产柔性AMOLED屏与三星、LG等有差距,但在技术演进上已经同步。
“产品外观差异不大,但在性能方面会有差异。”据他表示,显示性能取决于AMOLED材料和TFT背板;弯曲性能则取决于衬底和封装工艺。目前,业界有塑料、超薄金属以及玻璃等未衬底,各家如何选择在量产商用之前很难比较。
12王正寅说,无法比较还因为创维、三星、LG的柔性AMOLED屏产品并无业界标准,因此各家技术很难“横评”。但是,柔性AMOLED相较于液晶屏,可弯曲而不伤性能之外,色域更广达到100%高于液晶屏的80%;动态对比度、灰度等,也都优于后者。
商用最快一年后价格难定
近日,据外媒报道,三星、LG都在全力准备柔性AMOLED屏的大规模量产,第一批产品预计将在今年11月出货,与此同时,这两家厂商还将继续扩大柔性屏幕的生产规模。另据DisplaySearch的调查数据,三星、LG今年底有望在手机上使用软屏。其中,三星出货量为150万片/月,而LG则仅为三星的1/3。
国产柔性屏何时商用?王正寅认为,试验产品需要与产业对接,国产柔性屏的商用要视整个市场的需求而定。“仅一个8.5代线的液晶工厂,投资需200多亿元,工期达2~3年,柔性AMOLED屏生产线投资更大,大家不会贸然投资生产线。”他表示,首块柔性AMOLED屏仅是研发成功,但量产、商用则是商业问题。
不过,笔者从京东方了解到,其第5.5代AMOLED生产线厂房已于2012年底全面封顶,目前内部装修亦完成。“按照这一进展,国产柔性屏量产商用,最快一年后就能实现。”王正寅称。但是授权京东方生产,还是创维京东方合作生产,当前并无定论。现在是否可以判断量产商用后产品价格?他称,包括三星、LG,全世界目前都很难为柔性AMOLED产品定价。
“技术投入、材料费用以及工艺设备投入等能掌握80%,但良品率则无法预判。”
同期阅读:
柔性屏将在可穿戴市场显神通
笔者从广州新视界了解到,此次成功开发的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使用聚酰亚胺(PI)作为柔性衬底,融合了该公司在Ln-IZO的TFT背板制作、薄膜封装、PI膜制备和剥离、IC贴合等一系列工艺和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而作为衬底,LG还在研发使用超薄金属,康宁则执著于柔性玻璃。不过,业内目前较常使用的材料是塑料。王正寅透露,此前,美国军方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已经开发出14英寸的柔性屏产品,“可能用于地图,轻巧折叠后就可以揣进口袋。”
笔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柔性屏技术的下一站或许是与增强现实技术“合体”,通过屏幕形成三维图像,虚拟人现实生活场景。同时,与智能移动计算技术结合,在可穿戴市场大显神通。
未来,柔性AMOLED屏可以是窗帘——白天卷起来不影响采光,夜晚则可以作为电视屏幕;它还可以是穿戴式显示器件——装在袖口、衣领、鞋子、领带等处。当然,它甚至可以特制成“人型显示器”穿在身上。
12